我国海洋开发与防卫探讨
2014-01-20孙子威
孙子威
摘要:
地球表面被各大陆地分隔,但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称为海洋,其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海洋对全球的气候、海洋生物分布和渔业生产,航海等都有影响,对人类文明进程和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贡献。同时,海洋是矿物资源的聚宝盆。经过20世纪70年代“国际10年海洋勘探阶段”,人类进一步加深了对海洋矿物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储量的认识。海洋对现代国家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如何好好开发海洋,如何保护好本国合法的海洋权益,成为世界各国都必须重视和加以解决的问题。为此,对我国海洋问题的见解进行阐述。
关键词:
海洋开发;海洋防卫;海洋保护与管理;海军建设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1-0033-02
1 海洋开发
人类与海洋的关系,应该说是甚为密切的,在科学界有种说法,那就是人类起源于海洋。当然,这一理论还并未完全成为共识。不过,要说人类文化是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结晶,却是毫无疑问的。古人择水而居,例如埃及的尼罗河、中国的长江黄河、印度的恒河,还有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都诞生了伟大而神秘的文明。古人亲水的居住习惯,不仅是因为交通的便利,更是因为被神秘所吸引,继而在生活中孜孜不倦的探寻未知。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有一位风砂氏,教导人民煮海水取盐——或许,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见于典籍的,有关海洋开发的记载。
人类社会的车轮总是在不断前行。较之于原始社会,封建社会的生产能力和科学技术,自然是上升到了一个崭新的层面。帝王和贵族们,在那时就已经把海洋当做了聚宝盆和摇钱树。例如,西汉时发动七国之乱的吴王刘濞,他就仗着自己的封国紧靠海洋,从而煮盐和提取矿物,大发横财,国力堪与中央匹敌;又如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其国王钱镠,大兴海洋建设,造福一方——和李煜一样,留名青史不是因为治国理政。钱镠因为“治海伟业”,被后人称为“海龙王”,这也算是中国历史和中国海洋开发史上的一个小小趣事吧。
比起旧社会,进入新时期的现代中国,对海洋的开发也达到了一个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适应着海洋开发的需要,学者们也对“怎样更好的开发海洋”这个课题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翁震平,谢俊元基于我国严峻的资源供应形势和海洋资源开发面临的挑战态势,揭示了我国海洋开发的重要性;结合对发展海洋经济与管理机制体制的突出矛盾以及深远海装备技术创新研究投入力度等层面存在问题的探讨,从海洋开发的法律法规和机制体制、宏观战略研究和顶层指导、自主创新、资源开发利用及安全保障建设等层面阐述了加强海洋开发战略研究的目的意义。基于当前国际海洋装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了我国海洋装备在发展水平、设计建造能力、基础科学研究与自主创新和前沿技术研究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阐述了加快海洋工程装备创新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他们提出并阐明了创新发展深海工作站和海上浮动基地对于维护国家海洋资源权益、尤其是提升南海深水资源开发国际竞争力方面具有的重要战略意义。
潘新春,张继承从我国社会历史发展角度对我国海洋开发与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三种文明形态主导的海洋发展理念的变迁。我国海洋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可归结为,传统农业社会重陆轻海观念影响下的海洋农业理念与工业社会中的自由主义的经济发展理念相冲突。对当前海洋开发和管理进行思考,实现生态文明理念下人与海洋和谐发展,是我国海洋可持续开发和有序管理的必然要求。
陈炷响,蔡勤禹认为,海洋开发使中华民族与海洋的关系交融和谐,密不可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了不同的海洋观念。现代海洋观念的产生、变化和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地过程。在海洋开发实践中,人们形成了海洋价值观、海洋政治观、海洋权益观和海洋国土观等现代海洋观念。现代海洋观念的形成,有助于人们合理有序地开发和利用海洋,造福人类。
金永明首先分析了实施海洋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其次,考量了国际国内海洋开发法律制度,他指出,我国不但要合理利用国际、区域(双边)法律制度,而且应重点健全国内法制,以保障国家海洋开发战略实施;同时,他阐述了完善我国海洋开发制度的政策建议。最后,他提出了具体实施海洋开发战略及其规划的内涵与措施及其步骤。
综合各位专家学者的意见,我认为,要做好我国的海洋开发工作,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加强科技建设。没有金刚钻,就揽不了瓷器活,现代社会的各项事业,都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海洋是一片未知的神秘世界——迄今为止,人类已探索的海底只有5%,还有95%大海的海底是未知的。既然如此,对海洋的探索开发,就更应该建立在先进的科技基础之上,否则,探索和开发大海就成为了空中楼阁,即便蛮干,也无法最大限度发挥海洋的效能,甚至可能危害到生态平衡。
(2)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机制,使海洋的探索开发效能提升。我们常说企业单位需要管理,否则很有可能因为管理不善而导致经营不善,最后企业就会破损倒闭。其实对于海洋开发也是一样,管理不到位或不科学,都会导致时间、人力和金钱的无端耗费,反而对国计民生不利,违背了开发海洋的初衷。
(3)完善海洋保护法律。非法捕捞、过分捕捞、非法开采一直是海洋保护问题的重中之重。这样的行为严重危害生态平衡,甚至会危及到人类自身的存在与发展。我们必须教育国民,爱护海洋,适度捕捞,并完善教育与惩戒机制,使国民了解海洋开采权属于国家,私自开采海洋是违法行为,而且必将受到严惩。
(4)不闭门开发海洋,而积极联合伙伴。大家都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个国家也是如此。面对浩瀚神秘的海洋,一个国家的科技无论多么先进,都总是显得势单力薄,无论是从技术还是经济角度,多国合作开发海洋都是比较科学明智的选择。不过,合作伙伴们或许多少会觊觎我国海疆所能带来的利益,该如何确保我对我海疆行使主权?这就涉及到第二个问题:我国的海洋防卫。
2 海洋防卫
海洋的开发是诱人的,对于国计民生是重要的,但是,如果不能确保对我海疆权益的保护,那么,海洋开发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是辛辛苦苦的开发白白为他人做了嫁妆。现阶段我国海洋的防卫问题(特别是南海)不可谓不严重,这事还要慢慢讲来。
提到我国的海洋防卫问题,以及我国近现代史的海洋问题,我觉得离不开两个词:白眉初、九段线。1936年,地理学者白眉初所著《中华建设新图》,用一条实线将西沙、南沙(即现中沙)、团沙(即现南沙)群岛围合。这是第一次在地图上用一条完整、连续、封闭的线条将南海诸岛包括进来。这就是后来的U形线,今天九段线的雏形。1947年4月,国民政府内政部出版《南海诸岛位置略图》,标示了南海诸岛名称,并首次出现了11条断续线,代替了白眉初的封闭海疆线。1953年,11条断续线变为9条,各位置有所变动,自1962年最终确定,并延续至今。
还不仅如此。按史料记载,只有中国人最早有能力航行在南海;只有中国人能最早发现南海这些珊瑚礁岛屿;也只有中国人最早有能力在此生存下来。早在宋元时代,中国的商船就已经出现在南海周边各个港口,中国人已经移民到南海周边各个地区。那时的南海,其实是“中国湖”。按照《联合国海洋公约》,引入“历史性水域”的概念:“沿岸国清楚、有效、继续不停地,并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对一水域行使主权权利而受到国际社会成员的默认”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南海诸岛即为中国海疆。
但可谓“成也《公约》,败也《公约》”,《公约》的出台对我国海洋防卫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按《公约》的规定,岛屿是四面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附带的,这些区域就可以获得200海里专属经济区或更广阔的大陆架。但是一旦这个岛屿没有露出水面,就什么也得不到,因为,这不是一个岛屿。而在南海,我国岛礁多为珊瑚岛,珊瑚岛是不能露出水面的水下岛,所以,得不到公约的承认。这非常不公平。南海周边诸国历史上从来都是默认或公开承认九段线,承认中国对南海无可争辩的主权,现在却为了获得经济区和毗连区而上蹿下跳。但是,新法如何断的了旧案?新的权力怎能否认旧的权力呢?我们感到不公,但要反抗这种不公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不管多么困难,也一定要奋起抗争奋起维权,哪怕,用战争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我很赞赏杨世幸、董金康、施平安、李保国几位先生的思想。他们认为,我国有广阔的“海洋国土”和漫长的海岸线,海洋维系着中华民族崛起的诸多重大安全和发展利益。进入21世纪,争夺海洋战略地位与资源的斗争日趋激烈,我国在海洋开发利用和海洋防卫上的能力还不够强,海上维权力度不够,海洋权益面临严峻形势。海军是国家海上力量的主体,捍卫领海主权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是海军的神圣使命,海军必须适应国家战略利益空间不断拓展的现实需要,建设一支强大的具有远洋作战能力的海军,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确实,要维护海洋权益,不仅要依靠法律,更要依靠国家实力。也就是说,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是捍卫本国海洋权益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在历史上,我们可以看到,老一代的葡萄牙西班牙,新一代的荷兰英国,以及二战中崛起,后来虽遭惨败但贼心不死的日本,无一不重视海军。二战时的三大海军院校:英国布列塔尼亚海军学校、美国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日本江田岛海军兵学院(即现在海上自卫队第一术科学校暨干部候补生学校)所输出的人才,对战争进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不该忘记,纳粹德国一艘超级战舰“俾斯麦”让骄傲强大的英国皇家海军如何焦头烂额。中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应有几所知名的海军院校,几艘扬名世界的战舰。
早在20世纪50年代,党中央毛泽东同志就曾提出“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人民海军”,时至今日,我觉得依然有必要提及。并不是我在鼓吹战争,而是我们必须看到,就国际形势而言,日本一直没有放松对中国的“挤压式打法”,步步紧逼,因为它知道这个强大的邻居曾遭受过它的欺负,一旦让邻居觉醒,对它的打击将是极为可怕的;菲律宾、美国等相互利用,不择手段地篡夺本不该属于它们的资源和权力。就国内而言,我国民众和平久矣,早就忘记了居安思危,根本就不打算面对战争,不过,若是海对岸的邻居选择明天作战,我们是否做好了如果战争在明天的准备呢?我们必须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保卫海疆,保卫祖国。我认为我们应做到如下几点:
(1)加强理论建设。
(2)加强军备武器(具体就是作战舰艇)建设。
(3)加强人员培养。
最后,我想说的是,“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和平科学的开发海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也希望中国和世界各国一道,借着海洋开发,奔向幸福美好的未来。但若是遭遇侵略的黑手,也断无退让之理!
参考文献
[1]陈炷响,蔡勤禹.海洋开发与现代海洋观念[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2]金永明.海洋开发政策与法治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7,(9).
[3]翁震平,谢俊元.重视海洋开发战略研究强化海洋装备创新发展[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2,(1).
[4]潘新春,张继承.我国海洋开发和管理理念的变迁与思考[J].太平洋学报,2012,(2).
[5]杨世幸,董金康,施平安,等.国家海洋权益与海军使命[J].珠江水运,2007,(5).
[6]单之蔷.三沙市两件宝“九段线”和“珊瑚岛”[J].中国国家地理,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