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体验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2014-01-20吴方茅宁莹

药学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体验式职业大学生

吴方 茅宁莹

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院商学院 (南京 211198)

·教学园地·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体验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吴方 茅宁莹

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院商学院 (南京 211198)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但在学生自我期望与自我要求之间、教师课程内容理论化与实用化之间、教师为主体的“注入式”教学与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式”教学之间仍然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建议应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使用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遵循启发性、互动性和感悟性策略,采取“体验理论导入-创设体验情景-实践体验感知-体验内化分享-反馈外化应用”五阶段循环流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促进职业能力的提升。在此基础上,将体验式教学法引入HRM课程中,构建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提出相应的教学保障措施。

职业能力;体验式教学;人力资源管理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数量与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职业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这也意味着实践教学日益受到重视。面对“史上最难就业季”,2013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与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座谈时提出,“情商很重要,要提高适应社会能力”。可见,随着社会对毕业大学生职业能力要求的提高,高校应充分考虑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需求,在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的前提下,将理论与实践性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多元化的体验式教学来取代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进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因此,对于部分应用性较强课程的任课教师应积极探索符合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实践操作能力和情境体验感悟,通过互动、模拟、启发等体验式教学手段使学生充分理解、掌握教学内容,并促进其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基于此,笔者在探析用人单位对高校大学生职业能力要求的基础上,以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简称HRM)课程为例,对体验式教学法在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高校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职业能力也被称为职业资本(Jokinen,Brewster&Suutari,2008),是员工完成职业活动任务所必需的条件,也是员工职业成功的前提。从内涵上来看,职业能力意味着个体获得、保持和利用某种资质或能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劳动力市场的行为倾向[1](Van Der heijden,2003)。目前,学术界主要流行美国的人格本位职业能力观、英国的资格本位职业能力观、法国的知识本位职业能力观、澳大利亚的整合能力本位职业能力观和德国的从岗位能力本位到复杂关系中的职业能力观。近期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改革彰显了一种全新的趋势,即从完全的岗位能力本位的职业能力观向更为复杂的关系中的职业能力观转变[2]。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笔者认为德国的职业能力学说对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确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德国的职业教育中,职业能力主要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所构成。专业能力是指以岗位专业知识技能为背景,完成该岗位所要求的基本的或一般的业务技术能力;方法能力是指以岗位工作绩效为背景,强调的是一种工作方法或学习方法,如何高效地完成该岗位任务的一种能力;社会能力是指以岗位工作过程为背景,强调的是一种行为能力,个人与团队如何有效地完成任务的能力。一般而言,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属于非专业能力,但从企业、行业调研中发现,这种能力的重要性甚至超越了专业能力,成为企业选人、用人的重要指标。因此,在高校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应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同时,将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作为社会实用性人才的重点能力加以培养(见图1)。

图1 职业能力培养模型

1.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一种基本的从业能力,是高校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和首要目标。专业能力的培养包括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例如实验仪器的使用、岗位分析等技能。专业能力既体现为高校大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能够掌握胜任职业工作、赖以生存的核心本领,更加体现为任课教师在课程内容设计中的理论性、应用性和针对性。

2.方法能力

方法能力是一种高效完成岗位工作任务的从业能力,是高校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目标[2]。方法能力的培养包括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例如,接受一项岗位分析的任务,要学会制定具体可行的工作计划,并选择科学有效的方法。方法能力的培养不仅体现为高校大学生不断获取新的技能与知识、掌握新方法的重要手段,而且体现为其敢于在工作中提出新思想、新理念,开拓新局面的重要能力。

3.社会能力

社会能力是一种有效完成岗位工作任务的行为能力,是高校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最终目标。社会能力的培养包括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需的责任感、职业道德、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等。例如,接受一项岗位分析的任务,要学会如何与同事交流协商。社会能力的培养既体现为高校大学生在开放的社会生活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更加体现为其社会的适应性能力和行为的规范性能力。

二、体验式教学与职业能力的提升

1.体验式教学法应用于高校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的必要性

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职业能力教育,是新形势下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促进大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任务。目前,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但仍然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

(1)学生自我期望较高与自我要求较低之间的矛盾

多数高校大学生自入校以来就具有较高的自我期望,包括学习期望、交际期望、就业期望和发展期望等,众多自我期望的实现其实就是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提高的过程,这也对其自身职业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实际上,大多高校大学生依然维持传统的学习要求,对于课程中所提出的小组讨论、PPT汇报、、角色互换、教学提问互动等职业能力培养环节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师课程内容理论化与课程内容实用化之间的矛盾

传统的课程内容设计使得教师普遍希望通过有限的课堂时间向学生讲授更多的专业知识。而实际上,这种课程内容的设计虽然涵盖面广,但深度不够。并且又多以理论性、专业性知识较多,实用性、操作性知识较少,无法解决现实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就意味着无法达到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

(3)教师为主体的“注入式”教学与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式”教学之间的矛盾

目前课堂上多以教师为主体,采用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缺少师生间互动和体验感悟的环节。而实际上,这种教学法忽略了职业能力培养的主体——学生,因此应积极探索启发式、互动式、感悟式等教学手段,提供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式”教学机会,从而为其创造自主实践、自主探索和协同伙伴探索的学习空间。

2.体验式教学对促进职业能力提升的有效策略

体验式教学是指为了达到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根据高校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行为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真实或模拟的情景和活动,使其在亲历活动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3],从而促进高校大学生职业能力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基于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采取“体验理论导入-创设体验情景-实践体验感知-体验内化分享-反馈外化应用”五阶段循环流程,独特的教学模式也为促进职业能力的提升提出了如下有效策略。

(1)教学内容设计要具有“启发性”

体验式教学鼓励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体验,但体验的前提和基础是知识,课程理论知识的导入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考虑到学生是主动的知识建构者,因此在进行教师内容设计时,应将教学内容的重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机融合,既要考虑到教学需要,又要考虑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和实践体验的欲望,切实做到对学生获取课程信息的有效启发性。

(2)教学方法设计要体现“互动性”

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已日益不能满足社会对高校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体验式教学的独特之处正是需要通过案例教学、角色互换、情景模拟、热点讨论等多种“互动性”形式的教学方法设计,加强师生双向或多向的互动交流,营造主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潜移默化的获得知识、经验和技能,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独立解决或与伙伴协作解决现实的岗位工作任务。

(3)教学结构设计要注重“感悟性”

教学结构的设计主要体现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从时间上来讲,教学结构需要满足“时间的逻辑性”;从空间上来讲,教学结构需要满足“空间的合理性”,而有效结合两者,就是体验式教学对教学结构的要求——“感悟性”。考虑到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渐进性、岗位任务对知识运用的流程性,因此,教学结构的设计要遵循体验要求,由浅及深、阶段明确、步骤清晰,从而促进学生在充分的体验中获得深刻的感悟。

三、体验式教学法在HRM课程职业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中国药科大学开设的HRM课程为国际医药商学院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系统掌握HRM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并能结合案例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加以灵活运用,从而使学生提高HRM方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将来从事相关部门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考虑到HRM课程的应用性,在制作该课程教学方案时,参考HRM的六大职能,设计了HRM六大体验式教学情景,具体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和员工关系管理等内容,并根据五阶段循环流程,构建了HRM课程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如表1所示。

1.阶段一:体验理论导入

体验理论导入阶段是体验式教学的理论铺垫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讲解本章节所涉及到的重点和难点,一方面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体验愿望与需求,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如在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部分,教师需要对人力资源规划的基础理论进行简单分析,在涉及到如何进行人力资源规划以及如何达到人力资源供需平衡时,提出待思考和拟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阶段二:创设体验情景

教师在引导学生产生对所学章节重点和难点知识的兴趣后,应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情景设计,形成多层次的学习体验空间,使学生在情景模拟体验的基础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培养其相应的职业能力。如在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部分,可以创设动手实践情景,这种情景可以设置在课堂上,也可以是教师事先与企业沟通,让学生去真实体验,并创设团队讨论体验情景。

3.阶段三:实践体验感知

教师为学生创设体验情景,学生依此进行个体或团队合作方式的实践体验,针对体验情境中所涉及的各种问题提出解决的思路和方案,然后用行为演示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团队成员在实践体验中资源共享、协作分工,促进职业能力的提升。如在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部分,针对影响人力资源规划的因素,以及人力资源供需平衡的方法,使学生体验动手实践情景,包括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亲自体验人员供需平衡方法的应用等,同时针对理论以及方法的优点、局限性和适用性内容进行团队讨论情景体验,共同分享感受和体验。

4.阶段四:体验内化分享

在每一项实践体验结束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充分观察体验结果和体验感受,在特定情境的实践体验感知过程中,学生会结合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思想中积累起许多感性体验[4],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共同讨论,培养学生的倾听和沟通技巧,并潜移默化的将这种感性体验内化为真实的、理性的体验。如在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部分,在实践体验感知后,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体验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共同分享这种体验模式带来的积极作用,并归纳未能有效掌握的知识并对其合理归因,同时归纳体验过程中的学习成果。

5.阶段五:反馈外化应用

教师在课堂上所创设的各种体验情景,都是为了帮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感悟和情感体验,而这些感悟和体验要转化为职业能力,就必须通过一定的外显方式反馈出来,包括语言、文字、行为、心理等。教师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反馈外化应用,一种是教师课堂提问互动、知识竞赛等课堂组织形式,另一种是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管理模拟策划大赛等外部组织形式,让学生对实践体验感知和体验内化分享结果进行交流、应用,使之体验理论应用于实际的快乐。如在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部分,可以提供相对真实的企业HRM资料,组织学生人力资源规划竞赛,展现其理论应用实际的能力。

表1 HRM课程体验式教学整体框架

四、保障措施

1.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探索

任课教师应积极探索如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角色互换、情景模拟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代替传统单一的讲授法,而这就意味着对高校教师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高校教师应熟悉掌握课程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以胜任“体验理论导入”;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应具有职业能力培养的意识,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方法,以“创设体验情景”。

2.校企合作、实践基地的专业资源开发

体验式教学是提升高校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模式,在“实践体验感知”阶段,注重的是学生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的综合培养,而最终目标是为了在工作实践中具有出色的表现。因此,任课教师、所在专业部门应积极开发校企合作、实践基地等专业资源,以助于学生的“反馈外化应用”。

3.充分互动的体验动机激发

体验式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关键问题就是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即体验动机的激发。一方面,考虑改革考试模式,试卷不是检验学生成绩的唯一标准,理论只是实践的基础,更多在于“体验内化分享”和“反馈外化应用”,这两个阶段可以在测试中占较大的权重,引导学生投入到实践体验中来;另一方面,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与学生充分互动,通过“实践体验感知”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1]胡海燕.新生代员工职业能力的培养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6.

[2]Dickmann,M.,&Doherty,N.Exploring organizational and individual career goals,interactions,and outcomes of developmental international assignments[J].Thunderbir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10,52:301-311.

[3]刘新华,朱依谆.CHIPS教学理念在药理学教育中的应用[J].药学教育,2013,29(1):33-35.

[4]关辉,蔡佳,王坤明.市场营销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J].大连大学学报,2013,34(2):138-141.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Experiential Teaching M ethod Based on the Training of Occupation Ability

WU Fang,MAO Ningying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Pharmaceutical Business,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Nanjing 211198,China)

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China,the quality of teaching has been improved significantly.But,some contradictions and problems still exists between the students' self-expectations and self-demanding,theoretical or practical course contentof the teacher,and between teacher-centered“injection”teachingmethod and student-centered‘experiential’teachingmethod.This paper recommended the experiential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training objective of professional competence,and following the inspiration,interaction and perception strategies in teaching,and with the five-stage cycle processes of‘import experience theoretical-create experience scenarios-percept practical experience-experience internalized share-feedback on external application’.On this basis,the authors introduced experiential teaching courses in HRM course,built experiential teachingmodel based vocational ability training,and proposed appropriate teaching safeguards.

Occupation ability;Experiential teachingmethod;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2013-12-09。

中国药科大学校级教改课题;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编号ZJ13177。

吴方,女,博士,讲师,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体验式职业大学生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职业写作
大学生之歌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