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导向下的制药工程专业特色建设*

2014-01-20韩永萍葛喜珍刘红梅张元

药学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北京联合大学制药北京

韩永萍 葛喜珍 刘红梅 张元

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 (北京 100023)

产业导向下的制药工程专业特色建设*

韩永萍 葛喜珍 刘红梅 张元

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 (北京 100023)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北京市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为北京地区制药工程专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北京联合大学在制药工程专业培养方向上与北京其他高校形成了良好的互补。经过多年的专业建设,逐渐形成“重应用,强实践”的办学特色和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灵活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前景广阔。

制药工程;专业;发展

医药产业与人类的生命健康休息相关,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低能耗及技术密集型特点使其成为国家“十二五”期间大力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北京市经济发展的5大支柱产业之一。当前,我国医药企业已置身于世界医药竞争市场,要求全面实施GLP、GMP、GCP、GSP、GAP等规范化。因此,急需既懂制剂技术、生产工艺、质量管理和控制,又懂现代化工程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制药工程专业正是契合这种社会需求而开设的本科专业,它主要解决药物生产过程的工艺流程、生产管理及质量监测等相关工程和技术问题[1]。所培养的制药专业人才,分布于药品研发、生产到产品上市的各个环节,是支撑医药产业发展的主体专业之一。本文从北京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北京所在地高等院校制药工程专业设置情况两方面来探讨北京联合大学制药工程专业的发展前景和专业建设。

一、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

在“十一五”期间,北京生物和医药产业已经稳步发展成为北京市经济的5大支柱产业之一,形成了中药、医疗器械、生物制药和化学药四大领域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目前建成有北京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重大新药创制基地及国家北京生物医药创新孵化基地三大核心园区,具体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北大生物城、亦庄药谷、京西医药产业带、京东医药产业群5个中心[2]。仅2010年,北京生物医药工业总产值高达461.9亿元[3]。此外,以北京同仁堂为首的一批国内外知名大中型中药企业,在北京医药产业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2005年统计快报显示,北京中成药行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35.4亿元。至2008年,北京上亿元规模的医药相关企业已有44家。每年有近1/10的国家级一类新药在北京产生,亿元药物品种不断问世,截止到2008年北京的“亿元品种”已经达到60多个[4]。总之,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培育,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已呈现集约化快速发展态势。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国家的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在“十二五”期间继续被纳为北京市经济发展的重心之一。预计到2015年,生物医药将实现工业总产值13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率占24%[5]。北京医药行业的大力发展,对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

二、北京高校制药工程专业比较

目前,北京已开设制药工程专业的高校有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和北京石油化工学院5所。不同院校建立的制药工程专业依托不同,各具特色,主要专业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情况详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的制药工程专业比较重视理论基础的培养,而北京联合大学和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更重视应用技术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专业方向上,北京理工大学和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的制药工程专业侧重于化学合成药物,而北京化工大学侧重于生物制药,北京联合大学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则更侧重于中药制剂。可见,北京各高校所设置的制药工程专业在专业培养方向上形成了较好的互补。其中,北京联合大学和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为北京市属院校,主要生源为北京市,毕业生人数约120人/年。这对于已形成规模化、并处于快速发展中的北京医药行业,有足够的吸收和容纳能力。本校自2004年以来,制药工程专业毕业生人数约60人/年,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可见,明确办学定位,坚持专业培养特色,本校制药工程专业还将持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前景。

表1 北京高校制药工程专业设置情况

三、北京联合大学制药工程的专业建设

本校学生的基本素质相对不高(入学成绩略高于二本线),制药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大中药厂的一线生产和管理(主要为QC和QA)及药品销售等药品服务行业,少数学生毕业后从事新、仿药的研制和报批工作。为此,自2000年本校制药工程专业创办以来,围绕“强实践、重应用”的专业培养特色加强专业建设。目前,制药工程已成为本校重点专业,在软、硬件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绩。

1.师资队伍建设

在教学活动中,师资力量是保证学生专业素质培养的重要软件基础。如何保障专业教师即拥有较强的理论知识水平,又具备较强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是目前“应用型”大学普遍要面对的难题。为此,本校该专业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思想,鼓励和强化现有师资队伍的“双师型”建设。一方面强化和稳定现有师资队伍建设,每年轮派1~2名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半年到一年的实践锻炼,参与工厂、企业的技术改造及产品开发项目。另一方面,通过外聘,引进一些能力较强的现场技术人员来充实实践教学队伍。每年聘请2~3名现场技术人员进行技术讲座、技术培训及协助实践教学指导。

目前,本校制药工程专业拥有较强的师资队伍,专业教师全部为研究生以上学历。其中高级职称5人,具有药学专业背景6人,化工专业背景3人,化学专业背景2人,4人获得“执业药师资格”,3人获得“双师”资格,1人荣获北京市教学名师称号。已形成一支知识结构、学历、年龄、学缘结构合理、学术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学团队。

2.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为了保障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本专业建有校内检测中心和工程实训基地。检测中心配备有多套紫外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凝胶色谱、逆流色谱及原子吸收仪等大型分析仪器,总造价超过1 000万元。此外,工程实训基地拥有板框压滤、膜分离装置、超临界萃取仪、微波提取器、多功能提取蒸发罐机组、喷雾干燥机组和冷冻干燥器等大型制剂生产设备,还建设有近500 m2洁净等级30万级的GMP口服固体制剂生产车间。这些硬件教学条件的建设,为该专业学生在分析检测和制剂生产方面的综合性、系统性训练提供了基础条件保障。

此外,还建有安国药材种植中心、安国天下康制药、安国长安药行等外地实习基地,同仁堂、北京双吉药业、北京曙光药业及部分社会药房等北京校外实习基地。这些基地保证了学生在校期间能得到中药材种植、辨识,饮片制备,中药提取,中成药制剂生产及药品管理和调剂等全方位锻炼。

3.以科研促进实践教学内容建设

在开展教学工作的同时,本校大力推进科研工作,促使教学与科研互动。至今本校生物医药方面已申请和完成北京市自然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北京市教委基金项目近15项,发表相关科技论文近200篇,获得授权专利20余项,编写专业教材10余部。以此为依托,不仅为大部分学生参与科研提供了平台,锻炼了学生的研发和创新能力,还开发出“银杏叶有效成分提取与纯化”、“干草酸的提取与纯化”、“葛根黄酮的提取与制粒”、“壳聚糖的酶法降解”、“膜技术对植物多糖的分离纯化”、“多糖含量、组成及分子量的测定”、“小承气片剂的制备、包装”等多个综合性实训项目。多件学生作品在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市级和校级奖项。

4.未来发展

通过对本校各届制药工程专业毕业生调查发现,48%毕业年限在3年以上的学生目前从事药品营销、药学服务及医药管理等方面工作,且近年来药品服务行业的人才需求量持续增大。为了充分体现就业和市场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校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也将由掌握制剂工程技术转为掌握工程技术与药事管理技能并重。为此,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增设了“药事法规”,“药品营销”,“药品储存管理”等管理类教学课程。

实践动手能力强,是本校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优势。加强实践教学依然是专业今后建设的重点。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环境硬件建设,建立QA文件编制和QC管理的人机对话训练软件,重点建设院内药房模拟训练室和开发高洁净等级制剂车间生产管理仿真软件,实现以硬带软,以软补硬,以确保学生得到全面锻炼。同时,继续积极谋求与企业建立联合办学机制,实行产教结合,积极开拓实习就业市场。力争每学年继续建设1~2家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争取在药物剂型和生产规模上与已有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形成互补。

[1]韩尧.北京生物医药创新促进平台应运而生[J].首都医药,2012,(3):7.

[2]张思远.北京生物医药科技园区竞争力分析与战略选择[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2.

[3]王玉海,尤勇,冯成强等.北京地区医药产业状况分析及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J].中国中药信息杂志,2009.16(4):1.

[4]谷仿丽,陈乃富.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制药工程专业的挑战和机遇[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5):474-75.

[5]冯磊,许正宏,丘丽颖等.高校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科建设[J].江南大学学报,2008,28(4):1-4.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M ajor and its Specialty Construction Guided by Industry

HAN Yongping,GE Xinzhen,LIU Hongmei,ZHANG Yuan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College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Beijing 100023,China)

As the pillar industries of Beijing economy,the biomedical industries provide a good development platform for the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major in Beijing district.Training direction of the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major made a preferably complement to the others colleges or university in Beijing.After specialty construction for years,Beijing union university's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major had gradually form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laying stress on application and practice”and a flexible talents trainingmodern of employmentmarkets-orientation,which laid solid foundations for its development.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Specialty Construction;Development

2013-11-24。

韩永萍,女,博士,副教授,从事制药工程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北京联合大学制药北京
鲁南制药:瞄准“治未病”深耕“大健康”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读图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北京,北京
台湾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轮廓
——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台湾文学部分
皮尔法伯制药(中国)
三生制药集团
三生制药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