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二十世纪中国职业教育学名著选编》
2014-01-20赵丽萍赵静文
赵丽萍,赵静文
(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理论研究室,山东济南250011)
简评《二十世纪中国职业教育学名著选编》
赵丽萍,赵静文
(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理论研究室,山东济南250011)
中华民国建立之后,政府的倡导与推动和民间的探索与尝试互为应和,冲击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各个领域。职业教育也不例外,在19世纪中后期借鉴西方开始职教实践之后,有远见的学者开始尝试建设我们自己的职业教育理论,在民国成立至新中国建立不足40年间,有一个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热潮出现,可以说是今天职业教育原理研究的奠基时期。2011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二十世纪中国职业教育学名著选编》,将20世纪上半叶较为核心和重要的6部职业教育原理性的著作加以整理、再次出版,再现了20世纪前半期中国人对职业教育原理认识的原始概貌。
职业教育原理;名著选编;书评
清末民初,国门洞开,西风东渐,国人觉醒。民国之后,政府的倡导与推动和民间的探索与尝试互为应和,冲击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各个领域。教育界之中,以实行新学制为枢纽,各级各类教育都以热烈的激情迎接来自西方或经由日本二传过来的西方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形式乃至教育类别,职业教育也不例外,在19世纪中后期借鉴西方开始职教实践之后,有远见的学者开始尝试建设我们自己的职业教育理论,事实上,也确有大量有关论著、论文、报告出版发行,奈何因为时间已久,加以政治军事斗争的激烈和教育理念与实践的变革,这些探索的努力湮没在了历史深处,后人难窥究竟,直到2011年。这一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米靖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职业教育学名著选编》,题目提“二十世纪”,其实选编的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主要的职业教育学名著,严格说,是新中国成立前职业教育先哲们关于职业教育原理、职业教育学的思想结晶。
据本书统计,20世纪上半叶国人撰写、翻译、编著的职业教育著作共计93册,其中职业教育原理著作15册,研究、论述职业教育原理基本问题的论文集4册,也就是说,在1916年至1941年的短短26年间,我国有19册关于职业教育理论的著作问世,这些统计还没有将零散刊发的有关职业教育理论的论述、论文等计算在内。由此不难看出,在民国成立至新中国建立的不足40年间,确有一个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热潮出现,那是今天职业教育原理研究的奠基时期。
表1 《二十世纪中国职业教育学名著选编》统计的20世纪上半叶“职业教育原理”论著
庄泽宣著 《职业教育》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29年10月庄泽宣编著 《职业教育通论》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3年12月潘文安著 《职业教育ABC》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29年1月杨鄂联著 《职业教育概要》 上海世界书局 1929年6月张丹初著 《职业教育纲要》 上海法学社 1930年1月熊子容著 《职业教育》 上海黎明书局 1931年5月陈选善主编 《职业教育之理论与实际》 中华职业教育社 1933年2月邵祖恭著 《反职业教育论》 南京京华印书馆 1934年6月江西省实施百业教育委员会编 《百业教育之理论》 编者刊 1936年11月江恒源、沈光烈编著 《职业教育》 南京正中书局 1937年2月何清儒著 《职业教育学》 长沙商务印书馆 1941年3月
表2 《二十世纪中国职业教育学名著选编》统计的20世纪上半叶“职业教育原理”论文集
现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是舶来品,中国的职业教育实践源自学习西方(有些源自学习日本,但日本职业教育也源自学习西洋,所以仍是来自西方),中国的职业教育理论同样源自学习西方。最早的著作是朱元善的《职业教育真义》为“取日人川本宇之介所著《职业教育研究》一书,芟其芜杂,抉其精髓,衡以我国国情而成。”最早的论文集《职业教育论》为朱景宽编译而成。职业教育理论研究起始于对西方的蹒跚学步。
初期的职业教育理论研究者大多有西洋学习、研究经历。即以入选本书的6部著作的作者为例。《职业教育真义》编者朱元善为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教育杂志》主编,自1912年至1921年,主持《教育杂志》十年,善于从别国杂志中吸取精要。他执掌《教育杂志》后,杂志上多辟“天民”为杂志社共用的公共笔名,具名为“天民”的稿件多数由朱元善选编并交编译所编译,曾在商务馆任职的茅盾这样评价这时的《教育杂志》:“它及时介绍欧美新的教育学说、教育改革情况。”可见朱元善与西方教育的密切关系。《职业教育概论》《职业教育通论》两书为同一个作者庄泽宣,庄泽宣1917年公费留学美国,先后获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教育与心理学博士学位,对西方教育既有深入体验也有多方面研究,《各国教育比较论》《西洋教育制度的演进及其背景》《各国教育新趋势》皆为其代表著作,被后人尊称为比较教育学家、我国比较教育研究的先驱。《职业教育概要》作者杨鄂联热衷西式教育和女子职业教育,曾任多所小学、中学、职业学校校长、教授、董事等,倡导新教育,在实践和理论上多方面推动我国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作者江恒源192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28年7月起,先后任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办事部主任、总干事、评议会评议长、副理事长等职,历时32年之久,积极创办了中华职业学校、女子职业学校和职业补习学校、职业指导所等职业教育机构并创办《职业与教育》期刊,是中华职业教育社长期主持社务工作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大半生致力于西方职业教育模式在中国的推介、实践、研究。《职业教育学》作者何清儒,早年留学美国安提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为心理学博士,归国后担任过民国教育部职业教育设计委员会委员、中华职业教育社研究部主任等职,其职业教育思想深受美国影响。
职业教育理论研究者这种或成长于西方教育环境之中、或赞许西式教育并身体力行之的学术背景和实践经历,使我国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在内容选择、思维模式、框架设计、概念使用以及论证逻辑推演方式上绕不开西方职业教育。本书再刊的这些著作鲜明体现了这一特点。
这些著作大多以西方、日本的职业教育历史和现状为参照物和理论依据,总结职业教育意义、目的、范围,为中国职业教育提出改革良方。部分著作中,对这些国家职业教育情况的叙述甚至直接占据几个章节。《职业教育真义》第一章“职业教育之发达小史”第二节“中世纪之职业教育”所论为西方中世纪职业教育,第三节“近世之职业教育”介绍洛克、卢梭、裴斯特洛齐、费希特的职业教育思想,以上诸人皆为西方人;本书第二章第二节“现今职业教育之大势”,则分国别介绍了德国、英国、法国、美国的职业教育;第十章“徒弟制度与工场法”所论也是欧洲和美国的职业教育形式。其它几章所用实例也皆来自西方。比较典型的是庄泽宣的两本著作。《职业教育概论》目录如下:
第一讲 职业教育定义
第二讲 职业教育起源
第三讲 职业教育的分类与分级
第四讲 职业教育在各国学校系统中的位置
第五讲 各国职业教育的趋势及比较
第六讲 职业教育的方法
第七讲 中国职业教育的现况
第八讲 中国职业教育的困难
第九讲 个人以为应取的途径
第十讲 余论
10讲中,第四讲和第五讲明确是西方各国情况,第二讲和第三讲也是对西方职业教育发展及经验的概括。另一本《职业教育通论》正文有九章,分别是“英法职业教育的发展”、“德美职业教育的发展”、“俄日职业教育的发展”、“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农业教育”、“工商教育”、“女子职业教育与家事教育”、“职业指导”、“结论”,基本上半是国外职业教育的介绍,半是对中国职业教育情况的研究分析。江恒源、沈光烈的《职业教育》则单列一章介绍“欧美日本职业教育的近况”。
更为明显的是概念使用、框架设计与论证逻辑推演方式上所受西方的影响。下面列出《职业教育真义》《职业教育概要》《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学》4部著作出版时间及其目录,以作比较。
著作 目录 出版时间著作 目录 出版时间绪论职业教育发达小史现今之职业教育总论职业教育与学制职业指导职业教育真义︵十三章︶职业教育与陶冶人类之产业发达与发生心理学职业教育与各教科实科之研究小学校与职业教育实业补习学校实业科教员养成问题徒弟制度与工场法1917年职业教育概要︵十章︶职业心理职业陶冶职业预备职业补习教育职业训练职业分析结论1929年职业指导结论职业教育概说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概况职业教育概论个人的研究职业教育︵十项︶欧美日本职业教育的近况职业学校教育职业补习教育特殊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师资附入其他教育方面的职业教育职业指导今后中国的职业教育1937年职业教育学︵三编十八章︶第一编一般职业教育第二编职业补习教育职业的分析职业教育的实况职业教育的设科职业教育的课程职业教育的实习职业教育的师资职业补习教育的意义职业补习教育的组织职业补习教育的教材职业补习教育的个别指导职业补习教育的考绩1941年职业训练第三编特种职业教育劳工教育女子职业教育军队职业教育残废职业教育
4部著作全用总分结构,先总后分。以对职业教育的总论开端(用词不同,或曰绪论或曰概论或曰概要),研究的都是职业教育的意义、目的、必要性、分类、原则等等,研究范围和繁简程度不一样,内容则全是关于职业教育这一概念和教育类型的理论思考和剖析。总论之后,是分别论述职业教育各方面,包括职教历史、职教与学科、职教与其他教育、职教师资、职业补习、职业指导、职业分析,等等。这种框架结构和逻辑推演方式正是西式的职教原理研究乃至教育原理研究乃至所有学科原理研究的模式,也是我国现在学科原理研究的框架,可见这一影响之甚远,也可见百年前职教先哲们的奠基之功。4部著作核心是分论部分,也有很多共性的项目,比如“职业补习教育”“职教师资”4部论及,“职业指导”以及职业教育现状3部论及,“职业心理”“职业陶冶”“职业分析”“职业训练”“特殊职业教育”以及职业教育历史2部论及,而这些概念,都是或直译或意译自西方的,内容自然也用西方研究方式和成果。
如果说“打上深深的西式烙印”是本书辑录的6部著作的突出共性,那么,历史地看,经历对西方的照搬、模仿、扬弃之后,民国时期我国职教原理研究也在不断走向成熟,本书辑录6部著作时按出版时间先后排序,这一走向就可以很清楚地反映出来,到1941年何清儒《职业教育学》出版,即已达到相当高度。
6部著作之中,刊印于1917年的《职业教育真义》编译自日本人所著《职业教育研究》,虽经作者整理取舍,但毕竟大部受制于原著,所以框架模式反映了职业教育原理研究的要求,也为此后有关著作奠定坚实正确的根基;刊印于1926年的《职业教育概论》,据上文所列目录,以今天的学科分类标准看,部分内容属职教史研究,部分内容属比较职业教育研究,部分内容属职业教育政策研究,剔除这些,真正归于职业教育原理研究的内容不多;刊印于1929年的《职业教育概要》框架与内容基本按原理研究设计展开,显示出作者对有关职业教育本体问题的思考和选择,但在表述方式上采用问答体例,对每一个问题的论述也都很简略,所以,整体地看,更类似于一种科普读本而非理论著作;这之后,是庄泽宣的另一部著作——刊印于1933年的《职业教育通论》,如他自己在第九章“结论”中总结的,这部全文九章的著作“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章”“把英、法、德、美、俄、日、中七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经过,提要叙述,”“又在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章中把中国农、工、商、家事女子职业教育的现况与今后应走的途径及职业指导的理论与实施一一讨论过”,所以,与他的《职业教育概论》比较起来,这一部更应算作比较职业教育著作;经过近20年探索,到1937年《职业教育》出版时,其研究范式基本走入了原理研究正途,但也还保存了史的研究、现实研究的内容;1941年,《职业教育学》出版,作者以“三编”作为研究大框架,以十八章领起研究具体章目,可以说,职业教育的一般问题和特殊问题都进入了作者的研究视域,职业教育中的关键因素都被他从纷繁的事项中提炼了出来,其研究范畴和研究要素体现了作者宏大的研究气魄、宽广的研究视野和对职业教育的深入把握,也是当时众多职业教育学者大职教观的一种反应。正文之中,作者分析深入、推演周密,表述严谨,以思辨性极强的理论文字阐释自己对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设科)、课程开发、实习安排、师资培养培训、教材编写使用、考试评价方式等等问题的看法,厘清了有关职业教育的许多理论认识,不少见解今天看来依旧有很高的实践指导价值,与前人相比,可谓集众家之见而成其大,将建国前职业教育原理研究推至一个高峰,作者本人也被今天的研究者推崇为职业教育学研究鼻祖。
《二十世纪中国职业教育学名著选编》主编者自言,编辑本书是“将20世纪上半叶‘职业教育学’发展中较为核心和重要的6本职业教育原理性的著作加以整理、再次出版”,“一方面使我们意识到中国当代职业教育学的发展并非空中楼阁”,另一方面“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学学科建设提供前人的智慧”。的确,本书再现了20世纪前半期中国人对职业教育原理认识的原始概貌,让我们对中国职业教育本体研究有了一个历史的纵深了解。有道是万里长城非一朝一夕之功,中国职业教育原理的研究也离不开一代代研究者的勤奋努力和才情识见,如今,回望中国职业教育原理研究走过的百年之路,作为后来者,我们愿意向每个阶段的耕耘者表达敬意,更愿意对当年的奠基者和让他们的真知灼见再见天日的辑录者道一声辛苦和感谢。
(责任编辑 李沛茜)
G719.2
A
1673-5382(2014)02-0039-04
2014-04-16
赵丽萍(1967-),女,山东平度人,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理论研究室主任,硕士,编审,山东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