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变革呼唤能源经济学创新*
2014-01-20何建坤
文/何建坤
清华大学北京100084
全球能源变革呼唤能源经济学创新*
文/何建坤
清华大学北京100084
能源变革,气候经济学,低碳能源体系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减缓碳排放的大背景下,世界范围内正在掀起能源体系革命性变革的浪潮。当前以化石能源为支柱的传统高碳能源体系,将逐渐被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新型低碳能源体系所取代,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将不再依赖地球有限的矿物资源,也不再侵占和损害地球环境空间,从而使人类社会形态从当前不可持续的工业文明向人与自然相和谐、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社会形态过渡。
人类社会文明形态的转型将伴随发展理念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地球环境容量空间作为紧缺的公共资源的属性日趋凸显,碳排放空间将成为比劳动力和资本更为紧缺的资源和生产要素,广泛发展的碳税和碳市场机制下的“碳价”将环境容量的价值显性化,占用环境空间的社会成本内部化,“碳价”信号将引导社会资金投向节能和先进能源技术,促进能源体系变革和经济社会低碳转型。新能源经济学发展要关注“碳生产率”的研究,在全球控制升温不超过2℃的紧迫的碳减排目标下,努力提高能源消费中单位碳排放即占用单位环境容量的产出效益。到2050年,世界GDP将是2010年的3倍左右,而碳排放要减少约50%,因此碳生产率需要提高6倍左右,年提高率达4.5%以上,远高于工业革命以来劳动生产率和资本产出率提高的速度。这需要创新的能源经济学理论引导能源革命性变革才能实现。
当前,国际学术界也出现新气候经济的研究动向,它不再只关注气候变化的影响损失、减排成本与代价等传统经济学概念,而更关注控制气候风险同时实现经济持久增长;在国际治理制度层面,也不再仅关注不同国家间责任和义务的分担,而更关注世界发展机遇的共享,促进各国合作共赢。新气候经济发展也需要能源经济学的创新作为支撑,不仅微观项目层面要从单纯技术经济分析扩展到全生命周期资源、环境协同效益分析,而且从宏观战略层面要研究实现高效、安全、清洁、低碳新型能源体系变革目标的先进技术发展路线图及相应模型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国际层面在“碳价”机制下扩展先进能源技术合作和技术转移的双赢机制和分析方法学。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形势,也将加速促进能源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学的创新和发展。
何建坤清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教授。现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低碳能源实验室主任,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领域包括能源系统分析与模型、全球气候变化应对战略、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在相关领域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作为主要负责人承担多项国家科技计划课题及重大国际合作项目,曾担任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十二五”重大项目技术负责人,国家“973”科技项目首席科学家,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奖励。E-mail:hejk@mail.tsinghua.edu.cn
G lobal Energy ReformsCall for Innovations in Energy Econom ics
He Jiankun
(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In the contextof global fightagainst the climate change,aworldw idewave of energy system innovation has surged up.The energy system innovation would promote human civilization to transit from the currentunsustainable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to a sustainabl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The transition of human civilization is associated w ith change of development and consumptionmode.Standing on this background,it is necessary to innovate the energy economics to support this transition,and thereforeemerge somenew trends in the research field.
energy revolution,climate econom ics,low-carbon energy system
*本专题修改稿收到日期:2014年1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