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蔗新品种C1-2003试验结果初报

2014-01-20朱秋珍王维赞刘晓燕

中国糖料 2014年2期
关键词:蔗茎宿根含糖量

朱秋珍,何 红,王维赞,刘晓燕

(1.广西农科院甘蔗研究所,南宁530007,2.广西农业科学院,南宁530007)

甘蔗新品种C1-2003试验结果初报

朱秋珍1,何 红2,王维赞1,刘晓燕1

(1.广西农科院甘蔗研究所,南宁530007,2.广西农业科学院,南宁530007)

C1-2003是属中熟、高产、稳产、高糖,宿根发株好,抗逆性较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新品种。经多年多点区域试验蔗茎产量105346 kg/hm2,比新台糖16号增产13.50%,比新台糖22号减产2.42%。C1-2003平均含糖量15327 kg/ hm2,比新台糖16号增产11.0%,比新台糖22号减产4.0%。C1-2003全期平均蔗糖分14.55%,略低于双对照。

甘蔗新品种;C1-2003;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从国内外引进甘蔗优良品种,在本蔗区生产种植,具有成本低、时间短、费用少等优点。是获得甘蔗新良种,解决我区甘蔗品种单一化,种性退化等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1-2]。本试验研究在前期进行检疫、种性观察的基础上,多年来进行了品种筛选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目的希望筛选出比对照品种新台糖22号丰产、稳产、高糖、宿根性好、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优良新品种,为蔗糖业持续发展提供品种支撑和推广应用[3-4]。

1 选育过程

甘蔗品种C1-2003系2003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有关专家到巴西蔗区考察访问时带回国的。2003年1—12月在广西甘蔗研究所检疫温室检疫,未发现检疫性病害;2004—2007年在广西甘蔗所大田参加引进品种筛选试验;2007—2009年参加广西科技攻关“高产、高糖、抗逆性强甘蔗新品种引进筛选”课题,在广西柳州市新兴、南宁市金光农场、北海市滨海农场,广西甘蔗研究所、广西大学等不同蔗区进行品种筛选试验;2008年度参加国家第七轮区试品种繁种观察;2009—2010年度参加国家第七轮甘蔗品种区域试验;2010—2012年参加国家第七轮甘蔗品种生产试验及广西蔗区的崇左市、来宾市、南宁市示范推广。

2 试验结果

2.1 品种筛选试验蔗茎产量蔗糖分及含糖量结果

2004—2005年在广西甘蔗研究所大田进行1年新植1年宿根品种筛选试验。其产量结果(表1)表明:C1-2003蔗茎产量平均为100928kg/hm2,比对照种新台糖16号的91635 kg/hm2,增产9293 kg/hm2,增幅10.14%。蔗糖分分析结果:C1-2003 10—1月平均蔗糖分为15.44%,比对照种新台糖16号的15.54%,降糖0.10%。含糖量:C1-2003为15583 kg/hm2,比对照种新台糖16号的14240kg/hm2,增糖1343 kg/hm2,增9.43%。

表1 C1-2003历年品比试验结果

2006—2007年继续在广西甘蔗研究所大田进行2年新植1年宿根品种筛选试验。其产量结果表明:C1-2003蔗茎产量平均为118795kg/hm2,比对照种新台糖22号的107375kg/hm2,增产11420 kg/hm2,增幅10.64%。蔗糖分:C1-2003 10—1月平均蔗糖分为14.81%,比对照种新台糖22号的14.68%,增糖0.13%。含糖量:C1-2003为17582 kg/hm2,比对照种新台糖22号15816kg/hm2,增糖1766 kg/hm2,增11.17%。

2.2 广西区域试验蔗茎产量蔗糖分及含糖量结果

2007—2009年在广西柳州市新兴农场、南宁市金光农场、北海市滨海,广西甘蔗研究所、广西大学不同蔗区进行2年新植、1年宿根区试。其产量结果(表2)表明:C1-2003蔗茎产量平均为89064kg/hm2,比对照种新台糖22号的76279kg/hm2,增产12785 kg/hm2,增幅16.76%。蔗糖分分析结果:C1-2003 11—1月平均蔗糖分为14.59%,比对照种新台糖22号的14.82%,降糖0.23%。含糖量:C1-2003为12995kg/hm2,比对照种新台糖22号的11958kg/hm2,增糖1037 kg/hm2,增8.67%。

表2 2007—2009年各区试点结果统计

2.3 国家第七轮区域试验蔗茎产量、蔗糖分及含糖量结果

2009—2010年国家第七轮区域试验2年新植1年宿根10个点结果(表3),C1-2003平均蔗茎产量105346 kg/hm2,比新台糖16号增产13.50%,比新台糖22号减产2.42%。C1-2003平均含糖量15327 kg/hm2,比新台糖16号增产11.0%,比新台糖22号减产4.0%。C1-2003全期平均蔗糖分14.55%,比新台糖16号低0.33%,比新台糖22号低0.24%(表3)。

表3 国家甘蔗品种区域试验蔗茎产量、蔗糖分和产糖量结果

2.4 生产试验蔗茎产量、蔗糖分及含糖量结果

2010年国家第七轮生产试验平均蔗茎产量102750 kg/hm2,比新台糖16号增产6.70%,比新台糖22号减产5.07%;平均含糖量14713 kg/hm2,比新台糖16号增糖5.38%,比新台糖22号减产6.30%;11—12月平均蔗糖分13.36%,1—3月平均蔗糖分14.98%,全期平均蔗糖分14.32%。2011年广西来宾市武宣县黔江农场生产试验平均蔗茎产量121350 kg/hm2;迁江糖厂蔗区平均蔗茎产量115350kg/hm2。2012年崇左市江州区太平村平均蔗茎产量114150 kg/hm2;柳州市兴新农场平均蔗茎产量121800 kg/hm2。

3 主要特性

3.1 宿根性

根据2005—2007、2007—2009年所内宿根试验调查结果,C1-2003冬、春季砍收,宿根发株一般比新台糖16号、22号提早7~15d,发株率比新台糖16号提高4.0%~40.2%;比新台糖22号提高1.2%~29.3%。而且出苗粗壮、均匀整齐,成茎率高,因而最终C1-2003有效茎比新台糖16号增加8670~10125条/hm2;比新台糖22号增加12435~17235条/hm2。

3.2 抗性表现

根据2010年国家第七轮区试1年新植1年宿根对黑穗病调查结果,C1-2003新植蔗发病率14.81%、宿根蔗发病率17.28%,新宿平均发病率16.05%,对黑穗病的抗性级别为4级,抗性反应型为中抗。对抗旱性评价,C1-2003水田株高为242.13cm,旱地株高为195.80cm,株高伤害率为19.13%,产量损失率为26.06%,均小于30%,抗旱性强。也抗各种螟虫。

3.3 适应性

多年区试结果表明,C1-2003在不同气候环境条件下表现均比对照种优越或者相当。在各种土壤条件下,只要栽培管理得当,其蔗茎产量高产稳产。经多年试验示范特别适应我区旱坡地种植。

3.4 其它特性

C1-2003萌芽出苗早、快,萌芽率高,前、中期生长特快,有效茎多,新植蔗茎偏细,有少量气根,宿根发株好,蔗茎比新植蔗粗壮、直立,易脱叶,抗旱性强,属中熟、高产、稳产、高糖、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品种。缺点:蔗茎有空心。

4 主要形态特征

植株高、直立、中茎。蔗茎未露光青绿带紫色,露光后紫红色。节间较长,圆筒形,无生长裂缝和木栓斑块,黑腊粉多。芽中小,卵圆形,芽基着生叶痕处,芽尖平生长带,有浅芽沟。根点2~3排,不规则,生长带黄色突出。叶片稍弯,宽度中等。叶鞘紫红色,内叶耳长披针形,外叶耳三角形,肥厚带三角形。

5 栽培技术要点

C1-2003适宜一般旱坡地种植。采用机械深耕深松,旱地行距0.9~1.1m,要求深沟浅种。蔗种砍成2~5芽段,下种量105000~120000芽/hm2。基肥钙镁磷肥750kg/hm2,氯化钾450kg/hm2,尿素150kg/hm2,施呋喃丹60kg/hm2。盖土后喷阿特拉津200g、加乙草胺100g封被除草。要求6月上旬前进行大培土、施肥、除草,一般667m2施尿素20kg,或复合肥60kg。大培土后,要求667m2施阿特拉津200g加乙草胺100g喷施蔗地,并把蔗地两头封沟贮水,保水抗旱。该品种宿根发株好,砍收后要及时破垄松蔸,早施肥,早管理。

[1]谭裕模,唐仕云,方位宽,等.甘蔗引进新品种种性试验[J].中国糖料,2007(1):1-4.

[2]陈超君,黄贤,向立华,等.甘蔗五个引进新品种的种性研究[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7(26):86-90.

[3]何红,朱秋珍,陈超君,等.甘蔗新品种引进试验结果初报[J].中国糖料,2009(2):4-6.

[4]朱秋珍,何红,王维赞,等.甘蔗新品种引进筛选试验研究初报[J].广西蔗糖,2008(2):11-17.

Report of New Sugarcane Variety C1-2003 Test

ZHU Qiu-zhen1,HE Hong2,WANG Wei-zan1,LIU Xiao-yan1
(1.Sugarcane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Nanning 530007,China; 2.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Nanning 530007,China)

The C1-2003 as new sugarcane variety was characterized by medium maturing,high and stable cane yield,high sugar content,excellent ratooning property and strong stress resistance.The results of regional test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cane yield was 105346 kg/ha,increased by 13.52%and 2.41%,respectively;sugar yield was 15327 kg/ha,increased by 11.0%and-4.0%,respectively,in comparison with the control variety of ROC16 and ROC22;sugar content was 14.55%,slightly lowered to the both control sugarcane varieties.

new sugarcane variety;C1-2003;characteristics;cultivation techniques

566.103

A

1007-2624(2014)02-0007-03

10.13570/j.cnki.scc.2014.02.003

2013-10-10

广西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桂农科2012YM13)资助。

朱秋珍(1957-),女,研究员,研究方向:甘蔗栽培和引种。E-mail:zqz3245304@126.com

猜你喜欢

蔗茎宿根含糖量
不同甘蔗品种蔗茎纤维组分差异分析
宿根花卉在城市道路上的营造与维护
果蔗新品种桂果蔗1号
果蔗新品种桂果蔗1号
耿马县宿根甘蔗管理技术研究
甘蔗宿根性研究II.甘蔗种性宿根影响因子与其宿根性的关系
‘南果梨’含糖量的变化
星巴克等热饮含糖量惊人
How much sugar is in a can of coke?
PCR检测甘蔗宿根矮化病研究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