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高职物流专业课程体系重构设计

2014-01-18田红英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重构课程体系方向

田红英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课程体系是最能直接反映人才培养规格与市场需求间的偏离状况,国内专家学者都在进行广泛的研究,但与区域经济结合的高职物流人才需求的课程体系建设研究还很薄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较少,已有的研究成果均表明传统单一技能的物流人员已经不能满足企业需求,而既具有物流专业知识与物流实践技能又具有创新能力与系统设计等综合素质的多技能物流人才正在成为物流领域人才需求的新趋势。因此研究出适合这种发展趋势的高职院校物流专业通用性与区域性相结合的新型课程体系尤显迫切。

1 课程体系重构原则

课程体系重构是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深化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高职院校新型课程体系建设应体现现代高职教育理念,考虑人才规格的知识技能结构是否与区域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方向选择相结合等问题,以全面考虑学生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本课程体系设计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1 与我国未来物流企业发展主流趋势紧密结合原则

早在国家“十一五”规划时就明确提出我国物流要加强发展,要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未来我国物流将重点发展以下第三方物流企业:以工业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为主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以产品贸易批发为主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以运输、仓储和货代为主第三方物流企业,以农副产品流通为主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那么高校物流专业学生就业应面向第三方物流企业,面向以不同服务领域发展背景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中,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应以此类型作为选择方向,相应课程内容设置应以此为依据体现专业方向内容。重构的课程体系要重点体现这种发展趋势。

1.2 与西部物流人才特色规格结合原则

西部物流发展将对运输(大陆桥、水路、多式联运、门-门运输、综合运输)、现代仓储(自动化、机械化、标准化)环节加强投入,与之相适应的物流人才在系统化、信息化、现代化、专业化应具明显优势,特别是专业化的物流企业更需要能将包装、流通加工、运输、配送等作业环节实施综合运作效益的中级应用型人才。西部物流人才规格有其特殊定义,首先要凸显具备“一般技能”:吃苦耐劳经受挫败承受力、业务操作能力,但更多的是体现“高端技能”,即应急能力、数据分析处理能力、通用管理能力、商务能力、一线决策能力、方案设计能力等。高职物流教育应加强此方面的能力知识素质内容体现。

1.3 与区域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原则

课程体系重构设计应适合区域经济环境下人才培养模式。高职物流专业课程体系架构是建立在适合区域经济物流人才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上、面向3PL企业所需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来确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应注重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相结合。

2 西部区域物流的高职物流课程体系重构设计思路

2.1 西部高职物流人才“三阶段”培养模式

经过多年研究实践,“1.5+1.0+0.5”轮训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合西部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能较好体现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结合。“1.5”是指一年半的基础技能学习阶段,含基础课程(公共、专业)和部分专业课(必修、限选)学习,主要为在校学习,我们称之为技能积累入门阶段;“1.0”是指一年的专业技能提升阶段,为专业课(必修、限选)学习,是校企交替的深入学习,为能力发展技能提升应用阶段;“0.5”是指半年的综合技能实践阶段,为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在校外学习,是学生职业渗透的入职前阶段,学生完全融入企业,感知社会。通过学校和企业双环境的交替学习、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共同培养,利用实际工作岗位的任务驱动学习和职业素质熏陶,形成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有效途径:理论-实践-理论-实践,见图一。

2.2 重构设计思路

依据人才培养模式结构阶段进行课程体系重构时,首先将整个课程体系分为三个大阶段设置课程:第一阶段-基础技能阶段(含公共技能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第二阶段-专业技能阶段(主指含专业核心技能课程的专业通用课及专业方向课),第三阶段-综合技能阶段(含专业拓展课、综合技能课、职业鉴定课);其次课程的选择上体现强化提高学生能力素质及加大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比例要素;再次体现学生就业方向的专业方向课程,将专业方向课程分为4个方向选项课程(以工业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为主的第三方物流方向,以产品贸易批发为主的第三方物流方向,以运输、仓储和货代为主第三方物流方向,以农副产品流通为主的第三方物流方向),见图二。

3 基于西部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重构设计

高职物流专业的课程体系重构是建立在对企业典型工作岗位所需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的一定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下的成果。作为物流企业的核心工作岗位主要在物流运作岗位、物流营销岗位,这两大类岗位既是核心工作岗位又是需求量最大的工作岗位,“1.5+1.0+0.5”西部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对课程设计的层次给予了方向指导。课程体系应涵盖学生的几种技能课程,应由适合于所有学校的“专业通用课程”及凸显学校特色的“专业方向课程”组成。

第一阶段基础技能阶段(1.5阶段)主要为公共技能课程(大学英语、经济数学、“思政”、计算机、体育、国学等)、专业基础技能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商业统计原理、会计学、市场调研、有效沟通与商务礼仪、有效写作技巧);第二阶段专业技能阶段(1.0阶段)主要为专业基本技能课程(物流基础、货物学、物流客服、物流营销)、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分为专业通用课程(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物流信息、物流运筹、供应链管理、3PL运作管理、国际物流、成本控制、质量监督)+专业方向课程(各学校据自己培养方向选择课程);第三阶段综合技能阶段(0.5阶段)主要为综合技能课程(储配方案设计、第三方物流解决方案设计、创业方案设计、综合实践项目、顶岗实习)、专业拓展课程(具专业方向要求不同而开设不同拓展课程)、职业资格鉴定课程(助理物流师、助理采购师相关课程)。他们的关系如图三所示。

在上图中,各学校课程设置可以据自己学校办学优势在专业方向课程上体现差异(特色),也即专业方向重心选择上体现差异,其余模块均通用。任何一学校的物流专业均可在专业方向课模块处选择以上1-4项专业方向作为自己学校专业优势发展,以体现学校结合区域经济的办学特色。

4 结束语

本课程体系是根据岗位需要确定能力、重视职业技能培养、理论知识够用等理念而建立的受师资、设备等方面的制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一些遗憾,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

(1)本文主要以采集四川省的物流数据为例开展研究,较少涉及西部其它几个省市的情况,难免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因各省服务面向不同、学校教学保障条件不同,难以制定出一个各方都满意的既有广泛代表性又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只能采取目前的方法。希望我们的研究对西部内陆省份的高职物流专业课程教改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课程体系的重构应包含课程体系框架重构(理论课程体系框架、实践课程体系框架)、课程内容重构,本研究主要对课程体系框架特别是理论课程体系框架的重构研究,实践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重构将在另外研究中详述。特别是课程模块化建设涉及教育教学理念、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管理、课程开发以及需要运用大量人力并涉及教学管理制度等多种复杂因素,难以一下子展开,只能另择时机进行研究与实践。

[1]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

[2]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通知.国发[2009]8号.

[3]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物流高等教育发展与创新[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0.

[5]姜大源.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思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0).

[6]田红英.西部高职物流人才培养规格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6).

猜你喜欢

重构课程体系方向
视频压缩感知采样率自适应的帧间片匹配重构
2022年组稿方向
长城叙事的重构
2021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北方大陆 重构未来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北京的重构与再造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