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积极完美主义和学习成功感的关系研究
2014-01-18卢春丽
卢春丽,谢 腾
一、问题的提出
追求完美普遍存在于人类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也是资质优异的学生渴望达到的一种境界。临床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完美主义是存在的[1]。积极完美主义指合理的自我期待与追求,伴随着自尊感和满意感的提高。在学习和工作中设定符合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切实可行的标准,并能从努力中得到快乐和满足,在追求目标的同时,会考虑自身的不足,将奋斗目标制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通过努力容易获得成功[2]。
学习成功感是个体意识到自己在学习上成功地接近、达到或超过自己的抱负水平时,所体验到的满意、喜悦、自豪等积极情感,学习成功感的大小主要决定于个体在学习活动时的期望水平与实际成绩的差距[3]。近年来,随着成功教育的普及,培养学生的学习成功感越来越重要。它能激发个体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使个体意识到自身的潜能,增强自信,也为学生日后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提供良好的心境和抗挫力[4]。因此,通过积极完美主义的视角科学合理地引导中学生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成功感的产生。
近年来,完美主义和学习成就的关系研究逐渐成为心理学的热点。研究表明,积极完美主义与知觉到的成就成正相关[5]。Hamachek(1978)认为积极完美主义个体能够从通过努力取得的成就中获得满足感[6]。积极完美主义中学生的期中成绩显著优于消极完美主义者[7]。综上,积极完美主义者追求积极的自我评价,为自身设定切合实际的标准,通过努力达到目标实现,从而带来满意感和成就感,积极完美主义人格促使个体对成就动机产生积极的认知和合理的行为,最终影响其学习和工作上的成就。以上研究都是对完美主义积极方面的有益尝试,打破了以往单纯研究消极完美主义的界限。但由于研究对象的多样性,不同专家学者对积极完美主义界定的差异性,得出的结论在推广到普通中学生时需谨慎考虑,积极完美主义是否同学习成就感有密切联系,这种联系背后是否存在特定的心理机制等问题有待探讨。
对中学生而言,中学阶段是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在人生的转折点上,中学生面临的是巨大的升学压力,肩负的是奔向重点高中,名牌大学的重任,以及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盼。中学生的学习成功感现状如何,与积极完美主义的关系如何等问题亟待新的研究加以证实。
二、研究目的和假设
本研究以698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积极完美主义量表》以及《学习成功感量表》,通过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中学生积极完美主义和学习成功感的关系进行探索,并结合片段访谈验证量化分析得出的结论。本研究的假设是中学生积极完美主义与学习成功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中学生积极完美主义可以预测学习成功感的产生。
三、研究对象
抽取湖北地区和福建地区的6所中学(其中重点中学,普通中学人数各半)共发放750份问卷,回收736份,回收率98.1%,剔除38份无效及态度不认真的问卷后,最终参与数据分析的有效问卷698份,有效率94.8%,缺失的数据一律采用均值代替。被试平均年龄为16.61士1.40。
四、研究工具
(一)经模型修订后的积极完美主义量表
为了测量中学生积极完美主义,研究采用北京林业大学訾非教授的积极完美主义量表,经验证性因素分析,进行模型修正后显示具有良好的拟合指标,问卷共三个维度:积极的自我期望、积极的条理性和积极的自我评价。共26个项目,要求被试在“不符合”到“符合”五个程度上确定适合自身主观感受的答案,本问卷无反向记分题[8]。
(二)学习成功感量表(FOASS)
为了测量中学生的学习成功感,本研究采用杨秀君的学习成功感量表,经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模型的拟合指标都合格,量表共60个项目,要求被试在“不符合”到“符合”四个程度上选择最适合自身的主观感受的选项,由四个分量表构成:学习动机、自我投入、知觉到的成就(目标达成)、学习成功感。学习成功感是该量表的主体,它又分成四个因子:与学习本身有关的积极情感、与他人有关的积极情感、满意感、学业自我效能感。基于本次研究主题是积极完美主义和学习成功感的关系,因此,用于本次研究的是量表的主体即学习成功感分量表,该部分共27个项目,其中8个项目作为测谎题,目的是甄别那些不认真作答的问卷[3]。
五、研究步骤
(一)研究一:中学生积极完美主义与学习成功感的关系
(* 表示 p<0.05,** 表示 p<0.01,*** 表示 p<0.001)
由上表可知,积极完美主义与学习成功感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中学生积极完美主义总分越高,学习成功感越强。积极完美主义得分高的中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保持一个积极的自我评价,全面客观地看待自身的实际水平,制定适合自身实际的标准以及期望水平,通过努力实现自身的学习目标,带来成功的体验。
(二)研究二:积极完美主义和学习成功感的逐步回归分析
1.积极完美主义总分和学习成功感总分的回归分析。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积极完美主义总分对学习成功感总分具有显著性的正向预测作用,可以解释学习成功感总分变异量的39.6%。
2.积极完美主义内部三维度和学习成功感总分的逐步回归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积极完美主义的三维度对学习成功感具有显著性的正向预测作用,三个维度联合解释学习成功感的变异量为39.5%。
回归分析总表(积极完美主义各维度对学习成功感的逐步回归分析)
(* 表示 p<0.05,** 表示 p<0.01,*** 表示 p<0.001)
由上表可知,进入逐步回归方程的积极完美主义三个维度依次为积极的条理性、积极的自我评价和积极的自我期望。从单一维度的解释程度来看,积极的条理性的预测力最高,可以预测学习成功感的29.5%,其余两个变量以及积极完美主义总分对学习成功感总分都具有显著性的正向预测作用,积极的条理性,积极的自我评价和积极的自我期望可以解释学习成功感总分变异量的百分比依次为29.5%、6.8%、3.2%。
(三)研究三:访谈设计和结果
访谈主要围绕“积极完美主义”和“学习成功感”两个变量,参考了国内外学者研究设定的相关问题的访谈提纲,对题目进行优化设计,将落脚点集中在学习成功感得分不同的中学生被试主观感知的积极完美主义与学习成功感的关系上,最终拟定六个正式访谈问题。将学习成功感总分分为高中低三组,高分组即高于平均分加0.5个标准差(171.61),低分组即低于平均分减去0.5个标准差(144.18),高分组和低分组之间的即为中间组(144.18~171.61),再分别从三组中抽取一名学生作为访谈对象。
针对完美主义和学习成功感的界定,他们分别从自身角度出发给出了不同的看法,关于积极完美主义,他们提到了一些关键词汇:“合适的期望水平”“积极的评价自我”;关于学习成功感,他们也涉及了“能够实现自己预设的目标”。从中可知受访谈者能够较为清楚地理解积极完美主义和学习成功感的概念。中学生正值青春期,智力迅速发展并相对成熟,理论思维的确立及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全面发展,这些对中学生的认识,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与此同时,自我意识飞速发展,他们对自身的评价也逐渐趋于稳定,能够较为理智地看到自己各方面情况。此外,他们认为,积极的自我期望能更有利于实现预设目标,提高学习成功感。
六、讨论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积极完美主义与学习成功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表明具有积极的自我评价、积极的自我期望以及行为处事具有条理性的中学生,其学习成功感较强,积极完美主义的中学生自我期望值合乎实际水平,因此通过努力之后更容易实现预期目标,从而带来成功感。逐步回归分析用数据证明了中学生积极完美主义可以很好地预测学习成功感的产生。深度访谈进一步验证了中学生积极完美主义和学习成功感的正相关关系。
七、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是,中学生积极完美主义与学习成功感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中学生积极完美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学习成功感的产生。
总之,和谐社会强调以人为本,对中学生而言,学习是他们成长中的重要环节,在学习中能否体验到成功感对他们身心健康成长极其重要。因此,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学习成功感比获取知识更重要。每一位学生都是有潜力的,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自身的巨大潜力,再通过成功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带来的满足感与自信心。陈然,挫折教育是必需的,但是对学生而言,他们更需要成功的推动,因为所有学生都是出色的。教师要做的是通过引导和包容,让孩子们享受成功,以成功的心态应对挫折。
[1].Terry-Short,L.A.,Owens,R.G.,Slade,P.D.,&Dewey,M.E. (1995).Positive and negative perfectionism.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18(5),663-668.
[2].Hamachek,D.E psychodynamics of normal and neurotic perfectionism.Psycholoy.1976,15:27-33.
[3]杨秀君.学习成功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4.
[4]王秀杰.数学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成功感[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0,16.
[5]Stoeber,J.,&Otto,K.(2006).positive conceptions of perfectionism:approaches,evidence challenges.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10,295-319
[6]D.E.Hamachek.Psychodynamic of Normal and Neurotic Perfectionism[J].Psychlology,1978,15:27-33
[7]Joachim Stoeber ,Martin Kersting,Perfectionism and aptitude test performance:Testees who strive for perfection achieve better test result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42 (2007)1093-1103
[8]訾非,,周旭.中文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问卷的信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6):560-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