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作文教学策略探析

2014-01-18王建宇

天津教育 2014年12期
关键词:习作作文生活

■王建宇

王建宇,天津市实验小学教师,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天津市中小学“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三期学员。曾获得天津市模范教师、“巾帼建功”明星、“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先后承担一项国家级、两项市级作文教学改革课题,被评为全国小学生作文教学先进工作者。

受传统教学及“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往的作文教学总是从教学设计出发,这种僵化的作文教学模式封闭了学生的心灵,压抑了学生的思维创造力。新课程理念对写作进行了诠释,即写作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一种精神生产的实践行为,而不是简单的训练与考核。因此,它的本体应是精神而不是技巧,它的内涵应是感悟而不是习得,这就要求我们在完成了科学而严格的书面表达基本能力训练,反璞归真,注重学生的精神领域培养的深化,让学生写有思想、有灵魂的精神产品。

一、加强人文培养,走向人文合一

《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问题,实质上是作文与做人的关系问题。两者的辩证关系应该是“为做人而作文,以做人促作文”。那么,如何加强人文培养,引导学生从人文分离走向人文合一呢?

1.教师要牢固树立“为做人而作文”的教学理念。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追求纯真的人性美,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升华学生的思想境界,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教学中为学生适当增加个性化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接触多种风格的文章,引导学生学习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对大千世界的观察和认识,养成读书、看报、有选择地收看电视节目的习惯。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认识偏差,教师要进行积极的引导。

2.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让学生把社会作为课堂,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开展社会调查,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走访名人,享受独特的情感体验……从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提高人文素养。如,我在人教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习作五》的教学中,习作的题目是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展开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明确学习任务前,分组发放“生活中的文化”调查表,让学生边学习本组课文边留心积累,因为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很多,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经历,在组长指导下填写调查表,学生这时就会抒真情,吐真言,把自己收集和感受的内容表达出来。最后,全班综合形成传统文化展览。这些是学生对生活的直接体验,因此也就不难从文中见“人”。

二、立足生活本源,丰富生活积累

长期以来,受“立意本源”的教学理念影响,学生的构思、谋篇布局、语言表达和教师的批改、讲评等环节,都必须遵循这一理念,学生只能写应试之文和奉命之文,于是,作文中说假话,虚张声势;说大话,不着边际;说空话,向壁虚造;说套话,人云亦云。原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的童心,由于缺乏了生活之水的灌溉,写出来的东西往往苍白无力,毫无生趣可言。可见,生活与积累之于写作是多么重要。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

1.落实“生活本源”的教学理念。

首先,教师应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带领学生走出学校的小课堂,走进社会的大课堂,把学校和社会联系起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天下事,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从生活中选取素材,提倡写真实的生活。其次,要鼓励学生自主表达自己熟悉的生活,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立意”与“生活”这两者的辩证关系。我们摒弃“立意本源”,并不是说学生作文不要立意。从小学高年级开始,教师还必须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如何立意的指导。

2.丰富写作积累。

一是丰富习作素材的积累。二是丰富语言材料的积累。小学生积累习作素材可以采取两种途径:⑴准备“习作素材收集本”,将平时观察到的生活素材记录下来,并定期按人、事、景、物进行集中归类整理。⑵坚持写“观察日记”,它要求真实,记录的材料必须是自己亲身观察的或生活中发生过的事情。小学生积累了丰富的习作素材,要确切地表达出来,还必须具备足够的语言积累,这是写作能力由量变到质变的必要条件。帮助小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应从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入手。

三、培养习作个性,走向学生主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这个理念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现代作文教学思想。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呢?

1.让习作的内容富有个性。

习作题材必须是学生“自主”选择,一切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表达需要出发,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借助客观事物表现人人皆无、唯我独有的感触。让每个学生把他内心深处的最丰富、最敏感、最独有的感受表达出来。

2.让习作的形式富有个性。

教师放开手脚让学生充分享受表达的自由,要承认差异,区别对待。至于篇数、字数不要一刀切。在教学中采用丰富多彩的练笔形式,使学生写出不拘一格的作品。

3.让学生的语言富有个性。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它是文笔表露展示个性的重要方面。个性化的语言,就是文章中那些新颖、独特,能启人深思、引人联想的语言,是那些富含韵味、饱含哲理、耐人寻思的智慧的语言。对此,要对学生个性化的语言倍加呵护;要在课内外阅读中积淀语感,培养个性;在口语活动中创造语境,发展个性;还要在随文练笔训练中迁移语言,凸显个性。

四、改进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发展

传统的作文教学评价存在种种弊病:在评价目的上,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在评价标准上,采用统一的应试作文标准来衡量所有学生的作文;在评价过程上,往往只考虑学生作文本身的优劣,不考虑学生在作文过程中是否获得了真实的写作素材,是否做到了独立构思;在评价方式上,大都是分数加空泛的评语;在评价主体上,教师是评价的主体,学生是被动接受的客体。《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这些论述虽然是针对整个语文教学而言,但也为我们如何进行作文评价指明了方向。

1.评价过程由注重结果转变为注重过程。

新的作文评价理念,要求从原来只注重作文文本的优劣转变为注重过程评价,也就是说,要把作文评价贯穿在作文的全过程。如,作文前,要考查学生是否拥有真实、丰富的材料,以及是采用什么方法搜集到这些材料的;作文时,要考查学生是否做到独立构思,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作文后,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真正使作文教学的过程成为提升学生作文能力和提高学生作文素养的过程。

2.评价主体由单向评价转向多向评价。

作文教学的艺术与技巧在于使自我教育成为每一个学生的精神需要。叶圣陶先生明确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归属于作文的本人。作文指导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修改的能力,作文评改的权力应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修改、互相批改、合作探索中逐步提高自主的写作能力。让他们在参与评价中,学会发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完成对自我的激励与超越。教师要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并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人人参与评价、学会评价,即可以采取师生互改、集中评改、小组评改、组外交流、同学互改等形式,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合作探究精神。

3.评价标准弱化“班级参照”,强化“自我参照”。

传统的作文评价标准过分强调“班级参照”,而且往往以班级尖子学生的作文作为评价的参照,严重挫伤了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积极性,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所以,在作文评价的标准上,要弱化“班级参照”,强化“自我参照”。如,可以使用“加减批分法”,开始第一篇文章为基础分,有进步加分,退步减分。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对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认识中,增加自信,发挥创造潜能。

专家评介:

学生怕写作文、教师难教作文是作文教学的痼疾。尤其是在小学教育阶段,作文教学要求偏高、形式单调,这严重影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并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天津市实验小学王建宇老师以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策略为切入点,对解决学生怕写作文、教师难教作文的问题进行了有效探索。

植根生活、贴近生活、反映生活是王建宇老师的作文教学观。王老师在作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引导学生从生活素材中领悟所要表达的中心,并从其所要表达中心的高度再度反思生活,对生活素材进行取舍加工,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通过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策略来解决学生怕写作文、教师难教作文的问题,王老师的探索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希望王建宇老师在创新小学作文教学之路上走得更快、更远!

猜你喜欢

习作作文生活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