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作指导要关注思维的训练

2014-01-18刘宝珍

天津教育 2014年12期
关键词:木棉花作文思维

■刘宝珍

刘宝珍,天津市华辰学校语文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教学副校长,天津市中小学“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三期学员。曾获得全国语文教育先进工作者,天津市师德标兵、“十五”立功先进个人、科研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先后完成国家级、市级科研课题6项,发表、获奖论文34篇。

对大多数学生来讲,写作就是“叫我爱你不容易”,原因究竟在哪里呢?其关键在于教师没有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学生写作,教师想怎么命题就怎么命题,缺少系统的指导。如,不同阶段的写作要求缺少阶梯性,学生每一次作文也不知道要突破什么;学生作文缺少形成性评价,学生看不到自己的进步;材料的雷同让我们看到学生的写作之痛,活生生的生活成了学生笔下呆板的作文。

然而,写作是语文综合素养的表现,它涉及学生语言的运用、语感的灵敏度、对生活的感悟以及语言天赋等,而这几种素养又都受着思维的调控。就像叶圣陶所言:作文是思维的演练。有道是“心无外物”,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不是简单的物理状态,都会被烙上欣赏者不同的色彩,写作也是如此。

一、学生思维的现状

学生思维缺少开放度。写作素材的枯竭就好比是老虎抓天,无从下爪。雷同的、陈腐的、套改的痕迹比比皆是。如,写“我的家庭”这类的作文,全班五十多人,许多学生写自己夜半学习时父亲或母亲的陪伴,于是,在灯光下瞥见白发、皱纹,好像现在的家庭每天都在“同唱一首歌”。但是,有一个学生写了父亲、母亲经常吵架,缘由是家务没有人做,父母工作太忙了,写父母吵架从侧面表现了父母的敬业精神,这样的作文就是在平常事中挖掘出了新意。

有一个学生写“木棉花之泪”,其中有这么一段:今天又与妈妈拌嘴了,心情烦躁又压抑。夜深了却还是难以入眠。推开窗子,呼吸着含有草味的凉气,眼睛定格在老人身上。老人一动不动地望着这棵木棉花,在月光和路灯的映衬下,老人的脸显得太过苍白了。我推开门,走到老人身边,发觉老人哭了,手捧一朵木棉花,泪将手中的木棉花浸湿,老人回过头说:孩子,爱花吗?这是我与老伴共同栽下的木棉花呀!初读这段文字感觉语言清新,意境清幽,睹物思人的情感打动读者的心扉。但是再读就会发现文字有所失真:一是推窗而望能看得到老人苍白的脸吗?这只有近观能察觉到;二是从文字来看老人应该是正对着窗子,可是当我推开门走过去的时候老人却回过头来,这是前后矛盾。写作必须符合生活真实性。花的蓓蕾、树的新芽,壁上摇曳的光影,手的轻柔触摸……似乎包含着无穷的意味,但给人的第一感必须真实。

二、学生思维单一的原因

缺乏观察。写作需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学生缺少善于观察的习惯。观察放在第一位,学生笔下无物关键在于学生不会观察。

缺乏思考。学生的生活很丰富,可是很多事情在学生眼里就是简单的一件事情,他们缺少由物悟理的思考,导致习作寡然无味。如,写“心中的风景”,有的学生就回忆曾经去过的名胜古迹如何的美丽,表达的是对自然的一种热爱。而有的学生也写美丽的风景,但是侧重描写的是风景区普通的环卫工勤劳地工作,呼唤游人要增强环保意识,自然后者比前者的思考更深刻了。

缺乏训练。听作文课,很少听到写作前的有效指导,更多的是教师给一个题目,然后让学生在一节课中完成,于是,整节课学生都在为了凑足字数而埋头奋笔书写,课堂上没有活力。没有素材积累过程的指导,没有训练学生关注生活的一草一木,没有对立意、构思、加工等环节的有效训练,学生写作技能不会显著提升。

三、学生思维训练的方法

1.思维灵活性训练。

思维的灵活性训练就是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方向、方面思考问题,然后,分析、综合,较全面而独特地解决问题。教师不能只给一个题目,要训练学生如何破题。建议训练必须生活化,“精骛八级,心游万仞。”(陆机)可以利用课前二分钟,就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与学生交流。如,由滑冰想到了什么,学生想到的主题有:唯先低头才能抬头(初学者要低头慢慢练习,到熟练了才能抬起头,身如矫燕),成长中要学会转弯(因为滑道是圆弧状的,每个人都要随着弧度调整方向),再平坦的路也会跌倒(冰面即使很平滑也会失衡摔倒),三个不同角度的立意新颖而有深意。思维的灵活性训练一定要遵循故事的主旨,要指导学生抓住故事关键,否则会离题万里。下面是一则材料:

从前,有一位年轻的猎手枪法很准,但是总捕捉不到大雁,于是向一位长者求教。长者把他领到一片大雁栖息地,指着一头最高的大雁说:“那只是放哨的,我们叫它雁奴,只要有动静它就向雁群发出警告。但是我们有办法,现在故意惊动它再潜伏不动。”年轻人照着做了,雁奴发现年轻人后立即向同伴发出警告,雁群于是惊慌逃窜,但是盘旋后没有发现危险,又飞回了原地。几次过后,雁群开始向雁奴发起攻击,把它啄得遍体鳞伤。这个时候,年轻人大摇大摆地走进了雁群,雁奴虽然看在了眼里但是懒得再管。年轻人举起了枪……

在上述材料中有四个人物:老人、年轻人、雁奴和雁群,怎样破题呢?显然,老人和年轻人的举止是不可取的,这种偷猎行径应该批判,应当舍弃,如果把这两个人物作为重点,那就没有审清题意。我们可以从雁奴角度立意:忠诚遇到误解,我们该怎样面对?种族安危与个体污辱,我们该怎样抉择?我们可以从雁群的角度立意:不要轻易误解忠诚的人,误解往往带来灭顶之灾;要善于由果寻因,不要武断行事等。

2.思维想象性训练。

想象是创造的灵魂。想象是人头脑中根据已有的材料进行加工和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一切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发明。作文也是如此,写作是创造过程,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把对生活的思考诉诸于文字,材料的筛选、谋篇布局、立意的确立等都在心中进行,而这个过程必须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想象能力的高低不是天生的,靠后天的训练。初中生的想象能力训练应该从想象的流畅性方面开始,如,由数字0可以想象到什么?说出的内容越丰富说明思维越流畅。然后向变通性迈进,编故事、续写等。下面是一个数字故事:

一天,6遇见了9,6说:“几日不见,连路都不会走了?”9说:“我不是6,我是9。”6有些生气地说:“蒙谁呢?别以为倒着走我就不认识你了。”9也有点着急,怎么才能向6说清楚呢?于是两个人一起请智慧老人做个明断。6和9来到智慧老人寓所,看见2和7,0和8都在这里,他们也遇到了同一个问题。7嗤笑2说:不要踩着滑板车招摇。0说8:胖就胖呗,干嘛把自己缠得像个细腰蜂。智慧老人没有说什么,只是把它们带到了幼儿园。这群数字受到了小朋友们的欢迎,小朋友们拉着他们一起说儿歌:0像太阳天上挂,1像铅笔来写字,2像小鸭水上游……6像哨子嘟嘟响,7像镰刀把草割,8像麻花拧一遭,9像勺子把饭盛。数字也跟着小朋友一起唱着儿歌,原来先前都是误会,他们明白了:认清自己很重要,认清别人也很重要。

3.思维深刻性训练。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进而抓住事物的本质与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规律性。但是,学生怎样才能具备这种思维品质呢?要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向思维深刻性发展。

我的教学班里摆着一盆绿萝,翠绿的叶抖擞可爱。我驻足观看,仿佛脚步已经被这盆绿给粘住了,眼前的绿俨然成了一个世界。我跟身边的学生说:“你们看见叶中隐藏的黄叶了吗?一样的土壤,一样的湿度,为什么这片就黄了呢?”

“这片叶子懒呗!”一个学生风趣地说。

“的确,叶子要努力地吸收养分才能保持生命。没有谁来阻挡成长,只是看你有没有成长的动力!”

缱绻的黄叶,等待它的就是陨落。正如冰心所言:不流动的河会成为死河;不发芽的种子就是一个空壳。只有精神的翠绿,才会永葆青春。

自然界的丝丝风雨都向我们诠释着生存哲理!

类似这样的训练经常进行,学生的思维怎么不会深刻?一个女生这样写道:鹰击长空,于是天空多了一分辽阔,雄鹰多了一分伟岸;鱼翔浅底,于是潭水多了一分灵动,鱼儿多了一分自由;藤攀枝上,于是树木多了一分翠绿,藤蔓多了一分依靠,这便是双赢的道理。一个男生在《有平淡,才有真正的美丽》中写道:平淡不是黯然无味,而是有取有舍,有失有得。我们应该保留一种态度,人生漫漫征途中,只有内心深处为自己保留一份平淡的心境,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完美天空。读着这些文字,我们因学生思维的辩证性与深刻性而翘首称赞。

语言的发展靠思维。“谁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应该不断发展他的思维能力,离开思维能力单纯地训练语言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提高学生对写作的爱好,教师就要在思维的广度、深度、灵活性上加大训练。

专家评介: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刘宝珍一直在淬炼和熔铸其体验式教学,课堂教学力争做到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统一:传授知识不忘人文化育,关注人文不冷落基础知识。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除了扎实地锤炼学生的“双基”之外,更注重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让学生内化后的潜能迸发出能量。面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刘宝珍老师大胆改进课堂教学,把鲜活的生活融入课堂,让学生参与到丰富多样而趣味横生的语文学习活动中来,并且以此调动学生思维,达成共鸣,吟咏文字,怡情励志,使作文与做人有机融合。

作为一名学校副校长,刘宝珍身先士卒,始终不离课堂。她对自己的要求是:做人要求真、求善、求美。求真,即捧着一颗正直之心而来,坦荡面对一切;求善,即善待周边的同事,尊重家长、学生,微笑面对每一个难题;求美,即做一个精神美、仪态美之人,追求达到“心底无私、容纳百川”的境界。每个人都是有追求的,而教师工作要求淡泊名利。在刘宝珍老师的事迹中我体会到:唯有在这平凡工作中追求卓越,其人生才是最生动、最富有、最灿烂辉煌的。

猜你喜欢

木棉花作文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木棉花开
木棉花英雄花
木棉花
木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