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大学城和谐人文环境

2014-01-17魏清政

今日湖北·下旬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文化建设高校

魏清政

摘 要 现阶段,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出了软环境与硬环境的失衡、主体发挥能力欠佳、形式与吸引力不足、齐抓共管共识的缺乏等诸多问题,不利于大学城整体和谐人文环境的建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强物质环境建设,营造和谐育人环境,推进特色文化建設和规范教学运行机制。

关键词 高校 和谐人文环境 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是其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高校展示形象,凝聚人心重要的表现,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高校过度追求就业率和规模建设,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高,导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始终处于低水平、低质量和低速度的状态,对高校的和谐发展十分不利。基于此,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为背景,分析创设和谐人文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并提出治理对策,这对促进整个大学城和谐人文环境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1、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软环境与硬环境失衡

当前,部分高校将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课内外生活等同,将文化建设和娱乐文化发展等同,这种片面的思想,导致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硬件建设上,而忽视了精神文化建设。高校内部精致的校舍,精美的布局,完善的教学、体育设施,绿化美化的环境等无不印证了这一点。建设物质文化的初衷是使其承载精神文化,它应该作为一种手段,而不能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如果不注重校园文化的软件建设,不重视精神文化建设,将导致物质效果不佳,难以完成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

2、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发挥能力欠佳

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主要是依靠学生自身去推动和发展,教师在其中起到了引导和扶持的作用。高校教师的个人影响力和能力成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力。当前,在武汉高校的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起到主要的引导作用的多是青年辅导员,而这些教师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经验,在进行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引导过程中,难以通过自身的思、情、行等特质来影响学生,使得学生参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往往处于盲从的状态。

3、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与吸引力不足

据观察,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而且多以大一、大二的大学生居多,这些学生多属于刚进入高校校园,主要是依靠热情来推动自身参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而高年级的学生往往在就业、考研压力下,较少地参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另外,在功利性价值取向的影响下,学校大多仅仅关注是否有利可图,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只是出于应付而开设活动,内容不够丰富,开展节日纪念活动或体育文化活动比较多,而一些经常性的、集体性的、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则较少。而且形式还过于死板,大都通过宣传与说教,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没有形成各个高校特色的校园文化,难以达到预想的效果。

4、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未形成齐抓共管共识

现阶段,和谐高校文化建设归属到学校管理部门,没有将其纳入到高校发展的整体规划中去,部分高校将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的思想教育分离,把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与专业设置或思想教育课程分开,这样就使得高校的和谐文化的构建只限于对大学生的教育管制,不能形成整体,更难以凸显思想教育对校园文化的促进作用。这种片面的做法难以有效的推动高校和谐文化建设的全面发展。

二、创设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环境的对策思考

1、合理规划校园物质环境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虽然是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但仍需要物质环境为载体,通过物质内容的建设,来打造出优美的校园环境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得精神文化的建设与物质环境的建设在潜移默化中均衡发展。比如,在校园内注重绿化活动,使校园的山、水、园、林、路等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抑或完善校报、广播、网络、宣传橱窗等已有的阵地建设建设,使其更具思想性、知识性和服务性。努力通过美好校园建设来陶冶大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在文化建设活动中,可以有丰富内涵的雕塑、书画等文化作品,营造高尚健康的人文景观氛围,增强大学生对校园文化环境的认同感。

2、大力营造校园和谐育人环境

当前,我国大力推进诚信文化建设,通过诚信文化来不断的提高和谐文化的广度很深度。随着现代社会发展的节奏加快,大学生参与社会交往程度加深,特别是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更能足不出户就参与全球性的交往,加上国内社会转型,多元化思潮迸发,这种情况下,就容易产生文化的碰撞,需要积极的通过营造和谐育人环境,来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危机。要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互融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全面推进校园特色文化建设

特定的校园文化反映了学校特定的校园历史传统和办学理念,对全校师生有着深远的影响,不仅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而且提高大学的社会声誉。要塑造学校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如学校的社会地位、校风、教风、学风等,学校独特的礼节、仪式以及学校的校徽、建筑等符号标志等。另外,大学精神是校园文化的内核,是学校精神风貌和办学特色的集中反映,是大学的灵魂,也是对大学的生存兴衰起着决定性作用的精神导向。要通过不断的总结提炼,铸造校魂,提升精神文化,引领广大师生员工朝着建设本校特色校园文化而奋进。

4、着力规范教学管理运行机制

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做到关心人、依靠人和尊重人,不能将学生和老师当成对立面,而应有机的融合,尊重教师和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形成教学共长的氛围。在教学管理中,要规范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用人格化的规章制度激励、团结和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学习、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的创造性。这样才可以建立起全校师生共同遵守的教学管理体制,促进高校和谐校园的建立。

参考文献:

[1]田建国.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大学和谐校园建设[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38(01).

[2]王冬.建设和谐校园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25(03).

(作者单位:武汉轻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文化建设高校
农村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探究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