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雪域高原的精神高地

2014-01-17

中国报道 2014年1期
关键词:雪域玉树支队

在玉树“4·14”抗震救灾中,他们是救出幸存者最多、救出被埋者最多、疏散群众最多的专业救援部队。17年来,玉树公安消防支队靠着超越常人的奉献和牺牲,践行着扎根高原、艰苦奋斗的“高原精神”。

走进玉树藏族自治州公安消防支队刚刚兴建的警史馆,一幅巨幅浮雕映入眼帘:“中国梦、消防梦、我的梦”,这就是支队全体官兵为国奉献、实现自我、奋斗努力的方向。这支年轻的队伍,英雄辈出,获得荣誉无数。在烈焰滔天的火海中,在片瓦无存倒塌的废墟上,他们一直用自己的英勇和忠诚,捍卫着生命与荣誉。

玉树被称为“生命禁区”,平均海拔4000多米,氧气含量只有平原地区的一半,年平均气温都在零下,昼夜温差极大,常常是“一天有四季”。艰苦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头晕恶心、胸闷气短等高原反应,是支队每位官兵每天的“必修课”。但是,官兵们发挥“把奉献当成习惯,把牺牲当成归宿”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舍生忘死,无怨无悔,完全不计个人名利得失,这支队伍也因此一直充满着生机与活力,在工作中战无不胜。

“播下一种精神,收获一种命运。”与高尚为伍,必受高尚熏陶;与崇高同行,必受崇高感染。在玉树,广大官兵既是“高原精神”的践行者,又是深得这种精神滋养的受益者。而2010年“4·14”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就是官兵忠诚为民最集中的体现,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抗震救灾中,哪里最需要消防官兵就在哪里出现,哪里最艰苦战斗就在哪里展开,他们不畏艰辛,不辱使命,成为灾后重建的排头兵和生力军。支队第一时间开展救援,成为灾区第一时间、第一支开展救灾的专业救援部队,成为在最危险地带攻坚的主力部队,成为全国消防部队救出幸存者最多、救出被埋者最多、疏散群众最多的部队。

他们冲在灭火救灾、抢险救援现场的最前沿,不畏艰苦、日夜守护,不辱肩负的使命。

在灾后重建中,在灭火救灾抢险救援现场,冲在最前沿、发挥关键作用的也是我们的官兵。他们时刻警惕、日夜守护,实现了公安部提出的玉树灾区“不发生亡人火灾事故”目标。

灾后重建三年,驻玉树消防部队共出动人员55040 人次,检查帐篷(活动板房)253943 顶(次),发现火灾隐患116430条,整改火灾隐患115860条,张贴横幅、宣传画、防火公告55445处,发放消防宣传材料35万余份,组织讲述防灭火、逃生自救常识活动240余次,受教育群众达14万余人次,实现了2.64万顶帐篷和3424间板房安置的2.1万户家庭、7.3 万人无一人因火灾伤亡,为重建美丽和谐新玉树创造了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2013年11月23日,玉树州人民政府将“雪域消防卫士”荣誉称号授予支队。

“高原精神”像一个“反应堆”,官兵们燃烧的激情不断聚合着正能量。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而艰苦奋斗的接力棒代代相传。人心凝聚,无坚不摧。玉树支队按照“以人为本、官兵至上”的建设理念,全力推进“暖心工程”,从思想上、生活中、细微处体现对官兵的关心。2013年,支队相继改善了办公环境、完善了基础设施,极大地改善了基层官兵的工作、居住、生活条件,营造了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有效增强了官兵的集体认同感,稳定了队伍。同时,不断筑牢官兵思想基石,坚持狠抓党史队史教育不放松,狠抓艰苦奋斗教育不走样,狠抓民族宗教政策教育不间断,有效增强了广大党员坚定信念、筑牢警魂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高原,提升人的境界;雪域,纯净人的灵魂;使命,成就军人价值;荣誉,激励官兵前行。玉树支队靠着超越常人的奉献和牺牲,践行着扎根高原、艰苦奋斗的“高原精神”,在雪域高原打造出了一片感天动地的精神高地。

猜你喜欢

雪域玉树支队
敌军工作与昆张支队敌后坚持之道
挑战雪域之巅
黑龙江举行“蓝焰突击-2021”跨区域抗震救灾实战演练
玉树留芳
雪域高原
雪域之巅
武警江西总队一支队深入扶贫点进行健康义诊活动
长江支队入闽67周年纪念大会在厦门市召开
白衣如风拂玉树,冷浸溶月小龙女
玉树依然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