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教课,谁的需要?

2014-01-16本刊编辑部

婚姻与家庭·社会纪实 2014年1期
关键词:教课萱萱早教

本刊编辑部

蓬勃发展的早教机构

近两年,早教机构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各地冒了出来。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底,全国的早教机构已超过1.2万家。讨论早教机构之前,我们得先弄明白两个概念:早教与早教机构。

什么是早教呢?家庭教育儿童心理指导师余伟说,早教就是结合0~3岁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其能力发展进行相应的开发和引导,同步指导家庭教育,帮助家长成为了解幼儿发展规律和个性特点的、有能力的、自信的家庭教育者。早教包括两部分内容:对家长的引导和对孩子的引导。

之所以强调早教,是因为人的大脑细胞发育是有规律的:0~3岁发育60%;3~6岁发育20%;6岁以后,剩下的20%开始发育。0~3岁,孩子的潜意识是完全开放的,接触、感知到什么,就会认为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他感知接触的事物,有可能会原封不动地照搬到成年以后的生活,以及人际交往模式里,所以孩子早期大脑发育阶段至关重要。如果此时能有一个科学方法的引领,孩子的身体和心理都会有比较好的发展。

那么,早教机构又是什么呢?根据百度百科的定义,早教机构的通俗含义是为所有没有精力和时间引导、教育孩子的家长,提供专业服务的机构,着力从体能、智能和心理能力三方面,培养孩子的安全感、意志力、目标感、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平衡力、速度等等。我们这里讨论的早教机构,是指专注于早教、以小班(5~10人)形式授课的私营机构,不包括幼儿园以及亲子班。

对于孩子要不要早教,国内专家基本给出了肯定的回答。但是如何早教,尤其是早教是否必须通过上早教课完成,专家们的观点却截然不同。很多专家不认可早教机构:李子勋认为,上100堂早教课,不如让孩子接触大自然;王人平也旗帜鲜明地指出,父母的真实生活是孩子最好的早教教材,家庭和大自然才是最好的早教场所,游戏、玩耍、阅读才是最好的早教方式。

与之相反,以程跃博士为代表的部分专家则肯定早教机构的作用。认为,早教机构是小伙伴交往的场所,是体验规则的场所,是模仿学习和游戏的场所,是孩子适应社会的场所,甚至是家长学习的场所。早教机构的营销也是市场环境下最合法的行为。

提到早教机构的营销理念,年轻父母耳熟能详:“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全面开发宝宝潜能”“让孩子获得与美国孩子一样的创造力”……一句句煽动力十足的广告语,让一些父母迷信早教机构,甚至把它当成神童制造机。而商家营造的“不在3岁前早教,就错过开发大脑黄金期”的紧张气氛,也让妈妈们更加焦虑。早教机构本身也有口水官司,国外的品牌强调自己的外教师资以及口语环境;本土品牌则大力宣传是为中国宝宝量身打造,更有针对性……面对琳琅满目的早教机构,父母们穿梭期间,不辞辛苦地亲身体验,但还是不可避免地患上了“选择焦虑症”。其实上不上早教课,选择什么样的早教机构,首先要想清楚你为什么送孩子去早教机构。

早教机构体验报告

为什么送孩子去早教机构,妈妈们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有的是为了开发潜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有的是因为别人都送,我也得送;有的是想帮孩子找些玩伴;有的是不放心长辈带孩子……那么,把孩子送到早教机构后,他们感觉怎么样呢?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吗?本刊记者采访了3位妈妈,以下是她们真实的体验报告。

上早教课,有收获也有遗憾

口述/欣欣妈 文/慧娟

宝宝年龄:3岁半(1岁开始上早教课)

早教机构:ABM

师资:外教(菲律宾)+助教(中国香港)

体验感受:我送欣欣去早教机构的目的,主要是能让他有一个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的环境。我们“80后”这一代,大多是独生子女,我当了妈妈之后,更理解孩子的那份孤单。另一个原因是,欣欣出生后,我看了很多育儿方面的书籍,有时候,你知道的东西越多,就越容易产生焦虑,总怕自己有什么地方没做好,耽误孩子的发展。看到周围的朋友和同事都在讨论早教的事,我也跟了一回“风”,动了送孩子去早教机构的念头。

欣欣1岁时,我因为去商场购物,无意中和ABM早教中心有了一次亲密接触。负责接待的老师给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这也是我最终选择这家早教中心的原因。这里的课程有三类:欢动课、音乐课、艺术课,每类课程都会根据孩子的年龄分成不同阶段。欣欣在这里一直上了两年,直到上幼儿园。

谈到这两年早教班的效果,其实很难衡量。我很难说清楚,欣欣的性格形成以及呈现出来的优势,是受哪方面的影响。我送欣欣上早教班的时候,对他的要求不多,也没有形成一个很具体的概念,希望让他变成什么样子。

我所能看到的就是,如今欣欣的性格非常开朗、跟人交往从不胆怯,这里面也许有早教班的影响,也许跟我们经常带他出去玩有关。欣欣上早教班之后,我们仍坚持周末带他出去接触大自然、参加朋友聚会,放长假的时候,还会带他去外地旅游。我想,这应该是一个综合的影响吧。

早教班对我的影响更大。陪欣欣上课这两年,我通过观察老师对待孩子的方式和态度,通过观察别的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和态度来反省自己。另外,老师带孩子制作的一些东西、玩的一些游戏,其实也帮家长拓展了思路,你会发现家里的很多东西都可以给孩子玩。

如果说早教机构有哪些不足和欠缺的话,有两个地方,我想说说。

一是老师的流动性比较大。我们开始比较熟悉的几个老师,后来都陆续离职了,老师和孩子沟通的延续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他必须重新适应新老师。

二是早教老师有时候的方法并不是很得当。比如,小朋友不太配合的时候,有的老师就对他说“如果你完成这个动作,爸爸妈妈就会给你买什么,或者带你去哪儿玩”这样的话。因为我和欣欣爸爸是很重视“承诺”的。我们不随便承诺孩子,但凡承诺的,就一定做到。可如果老师为了达到自己教学的目的,不事先跟家长沟通就随意“承诺”,我觉得非常不好。甚至有些时候,有的老师会用“你要是做得不好,妈妈就不喜欢你”这样的话来“威胁”孩子,我觉得也不合适。当然,欣欣自己没有遇到这样的问题。

虽然欣欣两年的早教经历是愉快的,但我想跟爸爸妈妈们说:千万别觉得把孩子扔给早教中心就万事大吉了,其实父母的作用才是最大的。

无比混乱的一次体验

口述/尧尧妈 文/云帆

宝宝年龄:两岁

试听早教机构:NBG

师资:外教(美国)+助教(中国)

体验感受:我在NBG上这节音乐课的总体感受就是两个字:混乱!课程内容包括唱英文歌、玩游戏、触摸乐器、泡泡舞会等8个环节。精力旺盛的尧尧对外教是各种不配合。

老师带着大家唱英文歌时,尧尧一下挣开我的怀抱,跑到角落里抢旁听助教的本子,还撕掉几张纸。闯祸了!我连连跟助教道歉。接着,他又撬开抽屉上的安全锁拉抽屉玩,拽柜子上的泡泡机和大矿泉水瓶,关音响……所有孩子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尧尧身上,没有一个唱歌,外教的表情非常无奈。在我出声阻止孩子的破坏行动时,她还提醒我:“这位家长请不要讲中文!”我一头黑线:我倒是想讲英文,可儿子听不懂啊!

玩触摸乐器时,大概是为了让宝宝感受节奏,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敲击乐器,吵得我头晕脑涨。我悄悄问女助教:“这么刺耳的声音,不会损害孩子的耳膜吗?”助教小声回答我:“不会,时间比较短。”不过,我还是感到有些担忧,声音真的很刺耳啊!

有一个环节是让家长和孩子平躺在地上,静静地感受音乐。我觉得这个设置很白痴,老师以为孩子跟小狗似的,你让躺,他就乖乖躺下吗?果然,被家长“放倒”的孩子们,又一个个爬起来,就跟不倒翁似的。在跟孩子的“搏斗”中,一个家长的手机掉在地上,尧尧眼睛“刷”地一亮,马上抓到手里。我夺过手机,还给那位家长,尧尧号啕大哭。外教走过来摸了摸他的脸,说了几声“hello”,见尧尧不搭理她,又默默走开了。过了一会儿,尧尧又走到教室门前,将小爪子塞进月牙形的门缝里,一手挠门,一手挠墙皮。门外的老公赶紧把他的小手又推了回来。此时,我已经跟着他跑得一身汗,连外教在做什么都不知道了。

尧尧唯一感兴趣的环节是泡泡舞会。泡泡机启动后,满室都是五彩缤纷的泡泡。尧尧好奇极了,蹦蹦跳跳地抓泡泡。不过乐极生悲,他被一个抓泡泡的小美女挠了,脸上留下两道红痕。虽然,我很想给尧尧找几个同龄的玩伴一起玩,不过这么小的孩子,单独放一起时很容易发生意外。可各玩各的,怎么交朋友呢?

下课时,我筋疲力尽,尧尧也是满脸不高兴。为了鼓励儿子探索空间,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平时家里他随便翻。这次,我却不许他乱动,以免打扰老师和小朋友上课,他觉得特别委屈。我心里也不舒服,整堂课我什么都没学到,就忙着跟在儿子身后道歉了。老师就忙着讲自己的课,没有引导孩子,也没有给我提供什么建议,对失控的状况视若无睹。我觉得,如果花200元就是上这样的课,真是太不值了!

我给早教课打90分

口述/萱萱妈 文/云帆

宝宝年龄:1岁6个月

试听早教机构:YSS

师资:外教(菲律宾)+助教(中国)

体验感受:我带萱萱体验的是体能课。教室里有很多大设施,如独木桥、滑梯、蹦床、单杠、滚筒、吊环等。老师介绍说,对于1岁半至两岁的宝宝,训练的目的是身体协调,并且掌握一些认知概念,譬如大与小、多与少、长与短。

这节课的主题是“快与慢”,几乎所有的活动都与“快、慢”有关。譬如,把宝宝“挂”在吊环上,然后男助教握紧宝宝的手,飞快地把他送到家长怀里,这是体验“快”;家长牵着宝宝的手,排队等待过独木桥,这是体验“慢”。萱萱特别喜欢吊环飞人的游戏,开始她还有些小紧张,第二次玩时就兴奋得呵呵乐起来。男助教很注意和萱萱互动,每当萱萱溜号,他都会蹲下身子,笑着说:“萱萱,你好!跟老师一起玩好不好?”萱萱小心翼翼地摸了一下他的脸,看得出来,小家伙很喜欢男助教。

萱萱性格内向,我希望通过早教课,让她认识几个小伙伴。所以比较关注同班的小朋友是什么性格,家长的理念怎么样。试听的时候,我有意和家长们聊了聊。

爬软包山时,萱萱认识了一个新朋友贝贝。贝贝帅哥两岁,已经上了1年多的课。贝贝慷慨地将自己心爱的小饼干塞到萱萱嘴里,让萱萱有点儿受宠若惊。贝贝妈说,早教课让贝贝更有礼貌,秩序感更强,性格也比较开朗。

玩滑梯时,萱萱和强强撞到一起。强强1岁11个月,上了4个月的课,是个勇敢的小男子汉。我顺便和强强爸聊了一会儿,他说,邻居报这个班,他就跟着报了,没想那么多。选择这家机构的好处是,孩子在教室上创意课时,几个相熟的家长可以在走廊里聊天,这样时间过得比较快。

相比之下,微微妈的想法有点儿“怪”。微微美女1岁4个月,上课3个月。我向微微妈打听早教效果好不好,她却告诉我,无所谓。不管好坏,她都把价目表拍下来,等女儿长大,拿给她看:妈妈给你报这么贵的早教课,你要是发展不好可别怨我!我听了之后很无语。

下课后,助教发给我一张黄色的单子,上面写着本节课的训练目的,以及回家后,怎么通过玩皮球继续让孩子感受“快与慢”,玩皮球的4个步骤都用中英文写得很清楚。我觉得课程安排真贴心!

因为还想体验一下其他的早教机构,所以当天我没有报班。总体感觉,无论是环境场地、课程设置还是老师的素质,都让我很满意,就是觉得跟菲律宾外教沟通不畅。我问顾问:“既然你们强调自己的课程是中科院主要研发的,干吗还请外教呢?”顾问一脸无奈:“40%的家长都会首先问我一个问题:你们有外教吗?我们有什么办法?”

金无足赤,这世上不可能有完美的早教机构,为了宽敞的环境和细心的助教,我给YSS打90分。

[以上早教机构名称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关于早教机构,

你必须知道的4件事

看完妈妈们的体验报告,大家肯定会有这样的疑问:到底什么样的早教机构比较好呢?选择早教机构要注意什么?相信本刊记者对余伟老师的采访,一定能对妈妈们有所帮助。

《婚姻与家庭》:孩子有必要去早教机构吗?

余伟: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早教不等于早教课,早教并非只有在早教机构里才能完成,在家里也可以进行,它的形式是可以很灵活的。

早教机构的意义在于,妈妈只有养育一个孩子的经验,早教机构积累了很多教育孩子的经验;妈妈在育儿书里得到的理念、方法是针对“所有人”的,而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如何将“所有人”与“特别”联系起来,这也需要经验积累。

早期教育很重要,但家庭教育更重要,父母不要想着花点钱把孩子送到早教机构,孩子就一定会发展得很好。如果父母关系不稳定、父母的言谈举止没有给孩子做出表率的话,孩子上再好的早教机构也没用。如果家长重视早教的话,首先给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和谐、健康、安全的家庭环境;其次,父母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提高,懂得孩子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养育孩子。

《婚姻与家庭》:“好早教机构”的标准是什么?

余伟:一家好的早教机构首先应该是对家长有指导的。对孩子的耐心引导是一方面,但更多的是能够指导家长应该怎么做。毕竟很多时候,孩子一周只上一两次课,指望这一两节课就能让孩子产生巨大的改变,这是不现实的。

其次,游戏活动的设计要全面,能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要有比较充足的玩教具,包括一些大型的玩教具,比如攀爬的玩具。

第三,必须能告诉家长,机构所设置的课程或活动是发展孩子哪方面的,又该如何延展。譬如在音乐课上,让孩子敲小鼓是为了感知节奏,回家后也可以用筷子敲碗玩。把早期教育延展到家庭里,才有具体的意义。但现在很多的早教机构给孩子上课,就像是在进行一场表演,“表演”结束之后没有任何指导,更谈不上延展。

《婚姻与家庭》:目前的早教机构都存在哪些问题?

余伟:除了上面谈到的一些问题之外,还存在以下问题:

1.很多早教机构都设置在高楼里,相对比较封闭,环境也不是很宽敞。

2.玩教具的配备比较单一,并且只有上课的时候才拿出来,孩子能真正自由取放的时间不多。

3.有些老师自身对于早教的认识水平处于比较低的阶段,这样的话,是无法让孩子和家长真正受益的。

《婚姻与家庭》:在选择早教机构方面,家长有哪些误区?

余伟:1.家长要打破给孩子早教,就必须去早教机构的想法。

2.早教机构并非越贵越好。价格贵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一种营销策略,故意迎合人们的消费心理;有的是因为请外教的成本或场地费比较高,并不是物有所值。

3.课程的设置并非越细、越有针对性就越好。有些早教机构把音乐课、大运动或是绘画创意等单独列出来,这是不科学的。因为早教活动至少要涉及幼儿发展的5大领域,比如语言、认知、精细动作、交往、大运动,这几个方面都应该涵盖到。但现在很多早教机构为了迎合市场把它们割裂开来,家长喜欢哪样选哪样。这是商业运作的结果,而非从孩子本身的发展考虑。

4.纯英文的环境,对孩子未必好。孩子有可能因为个体的差异,出现语言障碍。

5.不要盲目崇洋。不要觉得从国外引进的教材或者教育理念,就一定是先进的。孩子玩土跟玩橡皮泥是一样的。

6.有些家长送孩子去早教机构,只是为了给孩子找个玩的环境和小玩伴。想法本身没有错,但是家长自己不能放任自流,而是应该抱着学习的态度,看老师怎么做,可以给我们什么指导,回到家里之后如何延展。如果只是为了玩,其实就没有送孩子到早教机构的必要,很多地方都可以带孩子去玩的。

不去早教机构,一样能早教

感统训练、精细动作、大动作、前庭功能、空间体验、节奏感……一听到这些早教机构顾问嘴里冒出来的专业名词,你是不是觉得特深奥?其实,这些能力孩子都可以在亲子游戏中获得哦!

★翻滚游戏

让孩子横趴在大毛巾或薄被上,靠向爸爸的一端。爸爸双手抓住毛巾被,迅速向上掀起,让孩子在床上实现连续翻滚;妈妈守候在孩子翻滚的方向,保护安全的同时,抚慰翻滚后的宝宝。

功能:前庭功能发展

★刷身游戏

用麻布以中等力度刷孩子的手臂、前胸、后背、足部。一边刷,妈妈可以一边讲故事或唱歌给孩子听,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如果没有麻布,也可以用毛巾、海绵、软刷子等代替。

功能:触觉发展

★花式拍球游戏

给孩子一个皮球,让他练习各种拍球方法。3岁左右的孩子,家长可以训练他分别用左手和右手拍球。

功能:增强孩子小肌肉、大肌肉的协调性、灵活性以及反应速度,训练他的注意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数豆游戏

找两个碗,一个碗里放上豆子(根据年龄增长,可以由大到小,比如从大芸豆到绿豆),让孩子用手指一粒粒地把豆子从一个碗拈到另一个碗,嘴里同时出声念着“一个、一个”,大一些的孩子可以数数配合。

功能:感觉协调发展和精细动作

★隧道游戏

可以先在家里的桌子底下、椅子底下钻着玩,让孩子对空间的探索没有害怕的心理,之后家长可以再用纸箱或地垫等卷起做隧道,让孩子逐渐地再去钻这人工的、长一些的洞。

功能:空间体验发展

★艺术自由发挥

听着音乐摇摆,拿画笔随意绘画……让孩子自由发挥,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活动,不需要专业的指导。宝宝可以听音乐做各种表情,或模仿一些小动物,做不同的动作表演。

功能:艺术与节奏发展

★走人行道台阶

带宝宝走人行道的台阶,从矮台阶开始,逐渐过渡到走高的独木桥。

功能:平衡感发展

★合作游戏

孩子一般都是从独自游戏开始,逐渐过渡到合作游戏。要让两个或更多同龄孩子在一起玩,家长可以给他们一个任务,比如把脸盆送到小树下,让大家一起抬着脸盆来回运送。尽量提供孩子一些有任务的需要合作的游戏,让他们逐渐发现合作的快乐,从而学会合作。

P.S 感觉统合训练一般都要坚持每天做一次,持续2~3个月的时间,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家长玩的时候不用惦记早教目标,只要开心地陪伴孩子就可以。因为玩本身就是一种早教啦!

上100堂早教课,

不如带孩子接近大自然(书摘)

说了这么多,到底什么才是最好的早教方式呢?或许,我们可以在著名亲子专家李子勋老师的《早教的秘密》一书中找到答案……

生命其实就像是一种旅行,生命是大自然的产物,小宝宝从妈妈身体里出来时,迎接他的本应该是大自然的日月、山水、青草与花香的气息、阳光与轻风的抚慰。

孩子生下来就是大自然的精灵,即使是小婴儿,当你第一次把他抱到草地上时,你会发现他不仅不会害怕,反而还会有种如鱼得水的亲近感。但当你抛给他一个人造玩具时,从神态到动作,他会谨慎地、怀疑地先观察,再尝试着去摸,仿佛眼前的事物对他们来说很陌生;当你把他带到小溪边,让潺潺溪水缓缓流过他的小脚时,他会开心地“咯咯”笑。但同样,当你第一次把他带到水龙头下冲凉时,他却是紧紧地攥住你的手,紧张的表情透出一种本能的害怕。

人类是大自然之子,每个孩子从母体中新生也必然携带了全部自然的信息,孩子对自然有着与生俱来的亲近感。更重要的是,人的认知也是靠这些蕴含在生命系统中的信息唤醒的。如果不接触大自然,这些生命的信息和智慧就不会被唤起,人也失去了与大自然亲近的能力。同样是“清风半夜鸣蝉”,为什么有的人感觉烦躁,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有的人却能从大自然的分享中获得很大的愉悦呢?儿童尚未被语言羁绊前,自然在他们的眼中是以自在的方式呈现的,他们知觉中的世界比成年人更加奇妙,更加丰富多彩。

孩子出生的时候并没有言语,他跟大自然是保持一致的,有着敏锐的知觉和感受力。父母努力教导孩子学习话语、交际、竞争、科技时,也逐步地让孩子远离了自然。客观来说,这样的努力的确为孩子在未来社会的发展带来诸多先机和好处,但如果引导得过早、太快,有时也会让孩子冒很大的风险。最大的风险就是降低了孩子敏锐的感觉系统,让孩子的身心失去了自然气息的滋养,变成一个生理与心理都不饱满的人。

如果父母不通过旅游、郊游、去公园、养动物、种植植物为孩子稍微保留住一些自然能力,或者补偿孩子那些需要被唤起的自然能力,那么孩子的心灵将会变得愚钝。比起坐在家里看电视、玩玩具或者上早教班,让孩子在大自然的阳光中接受心智滋养,是最不花钱却效果最佳的成长方式。

——摘编自《早教的秘密》,中信出版社

猜你喜欢

教课萱萱早教
怎样上好低年级口语交际
要账
我家的多肉
去早教班可以让宝宝早说话吗?
你的脸像水蜜桃
吓人的尖叫课
寻找早教的真相
香港国民教育争议中开课
早教QA
早教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