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规划专业快速设计系列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2014-01-15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城乡规划评判规划设计

唐 乐

(江苏省淮阴工学院,江苏淮安223001)

一、城乡规划专业中快速设计课程的背景及现状

1、城乡规划专业中快速设计的背景

城乡规划专业中所提及的“快速设计”源自建筑学领域,即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徒手绘图完成对城镇以及乡村完成规划设计工作(主要包含:城镇土地使用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等)或建筑设计工作,其成果以设计方案为主。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专业人才的短缺以及建设项目的繁多,快速设计成为了城乡规划工程师应具备的必要技能。但近年来,随着专业人才的增加以及境外设计机构的加入,工程项目的立项、审批、设计、公示等各个环节逐步走向流程的规范化,使得城乡规划设计由追求速度转向质量,快速设计已经不能满足我国城乡建设实践的要求(宋,2008)。

2、快速设计于城乡规划专业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

尽管快速设计的作用在实践工作中的作用已被淡化,但快速设计在城乡规划教育中仍然扮演重要的角色,其原因是快速设计是考研求职的重要选拔方式之一。此外,具有一定的快速设计能力仍然是目前多数城乡规划设计机构录用工作人员的重要考核形式。其原因是快速设计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应试、应聘者的基础制图、专业基本技能和知识以及美学鉴赏等基础能力。

3、快速设计系列课程设置的主要意义

基于上述的快速设计在城乡规划专业教育中的作用,淮阴工学院城乡规划系的快速设计教学的课程设置意义之一是培养学生具备满足应试所需要的快速设计能力,提高学生在考研、求职中的竞争力。

在当前计算机辅助设计在课程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如何让学生回归于画板、丁字尺和草图纸的传统制图方式,如何避免学生一味的依赖于计算机制图的仿真性、便利性而导致的陷入局部和细节,也是淮阴工学院的快速设计教学的课程设置意义之一。

此外,通过快速设计系列课程的学习,辅助相关主干设计课程中专业知识及信息的进一步的传输,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也是淮阴工学院的快速设计教学的课程设置意义之一。

二、快速设计系列课程于城乡规划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安排

1、快速设计系列课程于教学计划中的安排

淮阴工学院城乡规划专业的快速设计教学系列课程,依据教学计划的编订,设置在本科二、三年级四个学期期末,共计四次课程。快速设计系列课程包括:快速建筑设计周Ⅰ、快速建筑设计周Ⅱ、快速城市规划设计周Ⅰ、快速城市规划设计周Ⅱ,每一课程均为一周(即:30课时)。快速设计教学方式主要是学生在专用教室内开展设计训练,训练时间为每日8小时左右。课程指导教师随堂观察学生设计过程,并在评图时就学生作业开展分析和示范。

2、快速设计系列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

基于2009年编制的城乡规划专业教学大纲中快速设计系列课程设定的意义,课程中选题会结合该学期关联主干设计课程而定。快速建筑设计周Ⅰ中选题主要选择小型住宅建筑类型;快速建筑设计周Ⅱ中选题主要选择中型居住建筑或者小型公共建筑;快速城市规划设计周Ⅰ中选题主要以城市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主;快速市规划设计周Ⅱ中选题主要以城市中心区及居住区规划为主。

此外,快速设计系列中的快速城市规划设计周Ⅰ和快速城市规划设计周Ⅱ选题还需要结合当年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出现的命题方向,适当提取融入设计任务书中,帮助学生与时俱进的增加快速设计能力。详见附表1。

三、快速设计系列教学定量化评判系统的建立

1、关于当前快速设计作业评判的经验总结

自2010年开始,淮阴工学院城乡规划专业开展快速设计教学实践与改革,依据2009年编制的教学大纲先后完成了2010级、2011级及城乡规划专业系列快速设计教学实践工作。通过对以往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发现,快速设计教学中凸显的不足主要是关于作业评判客观性的讨论。因此,快速规划设计教学团队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并收集了学生的意见,开展了关于当前作业评判标准的总结工作。

(1)教学团队对于当前作业评判标准的总结

在2009年编制的教学大纲中,关于作业的评判标准并无明确的文字解释.指导教师往往通过相互协商的形式,并结合主干设计课程中作业评判要求拟定快速规划设计的评判准则。评判中以方案设计合理性、图纸要素全面性以及图纸表现效果为主要构成要素。但通过指导教师实际教学经验的总结发现,当前评判准则与快速规划设计的实际要求存在一定偏差。首先快速规划设计中设计过程快捷的特点无法通过当前评判标准衡量,关于快速设计方案成果优劣不易过度强调细节,而应从总体构思、功能组合以及空间构成等中观层面开展评判解读;其次,结合研究生招生以及求职考试的相关要求,快速规划设计成果中对于制图规范要求较弱;再次,基于快速设计时间特征,设计成果的表现可以适度的自由化、飘逸化,图纸布局的缜密性要求有限。所以以主干设计课程中的评判标准要求快速设计过于严谨,且忽视了快速设计的实际特征。

(2)学生对于当前评判标准的意见

通过收集意见发现,学生对快速规划设计教学中所执行的评判标准普遍持有质疑的态度。首先,由于快速设计课程周期较短,教师评判作业过程公开度有限,学生对教师评判过程中评判标准是否足够客观存有质疑。其次,在当前网络资源传播迅速的情况下,社会辅导机构以及专业论坛中所传输的快速设计“制胜宝典”对现行评判标准也有一定的冲击,导致学生主观认为现行的快速设计评判准则与研招、求职考试要求的脱轨。再次,过于严谨的要求快速规划设计中方案设计和制图的规范性造成部分学生设计疲劳感增加,以至于设计创新性的缺乏。

2、教学实践中评判系统的建设

依据前文所述的快速设计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为了有效地降低评判过程中教师主观解读的影响,推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推进快速规划设计教学的与时俱进,快速设计指导团队在2012年修编教学大纲中对快速设计系列课程中评判体系加以明确。新教学大纲中,评判标准以定量化的指标形式呈现,辅以相关的评判细则,即建设快速设计评判系统。

(1)评判系统的内容构成

快速规划设计评判系统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包含:快速设计解题、快速设计方案构成以及快速设计表现(李,2000)。

快速设计解题主要是指对设计任务书的解读,是决定快速规划设计成果优劣的基础。以快速规划设计为例,对于基地周边及内部交通环境的解读主要涉及机动车、非机动车出入口的设置、停车设施的布局以及规划基地周边交通网络的组织;对于基地周边以及内部地理环境的解读主要涉及功能规划的空间分布以及相关地理要素的应用(如:自然水体、堤岸、山丘等);对于现状建成环境关系的解读涉及规划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如:历史建筑、保留建筑及公共空间、公共交通场站等)。

快速设计方案构成即方案设计环节,是决定快速设计成果得分的重要环节,也是集中展示学生快速设计能力的环节。以快速规划设计为例,对于快速设计方案构成的评判包含对规划用地功能布局、动态交通组织、静态交通组织、建筑形体塑造以及公共空间网络组织合理度的评估。用地功能布局的合理度评估在于学生完整解读任务书的基础上是否能够理清用地内不同功能之间的组合关系和密切度,以及功能落址的合理性;动态和静态交通组织的合理度评估在于用地内机动车道路、非机动车道路、以及专用步行系统所构筑的网络是否实现各类交通的通达性和无障碍化;建筑单体的形制应该符合建筑设计基本要求,并能够避免形式化,且单体造型有一定的新颖性;公共空间网络的组织合理性评估在于建筑围合空间与绿地、广场之间是否能够通过交通组织形成网络化组合,即公共资源的共享度评估。

与上述两个环节不同,快速设计表现历来都是学生极为重视的环节,也是部分学生对评判质疑较多的环节。为了能够提高表现环节的评判客观性,将评判环节划分为图纸表现和图面布局两个子环节,并包含多个细节性评判单元。关于图纸表现的评估着重于对图纸中各个图元(包含:总平面、分析图、以及表现效果图)的绘制亮化程度的评估;关于图面布局的评估着重于对图纸排版、不同图元之间的组合以及文字书写的美观度和创新度的评估。

(2)评判指标系统中权重分布以及细则的建立准则

在快速设计评判系统的建设中,合理的制定三个主要构成环节的比例构成关系对于评判系统的落实有着重要意义。基于评判系统中三个构成环节的不同重要性,分别将解题环节、方案构成环节以及表现环节在系统的权重设置为30%、40%、30%,并将构成环节中的子部分给予细节性的权重。此外,基于以鼓励和推动为核心目的的快速规划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团队在指标系统中加入评判细则,再次强调了快速规划设计的核心环节(即:快速设计解题和方案构成),也能够一定程度上避免作业评判得分过低而造成学生对系列课程的冷淡。详见附表2。

快速设计评判系统中权重分布呈现出“七分设计,三分表现”的格局,突出了快速设计的特征,可以有效的强化学生对于快速规划设计的理解,并能够一定程度上推动学生快速规划设计能力的提升以及教学过程的公开化和透明化。

四、结语

快速规划设计评判系统自建设完成以来,已经在2012级城乡规划专业教学中开展实施。基于实际教学发现,指导教师对于作业评判的客观性把握有所提升,学生在了解评判标准系统以后对于快速规划设计成果的优劣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此外,通过教师指导2010级学生考研备考的过程发现,学生应试能力的提升较为显著,快速设计考试平均得分较往届提高较多。综上所述,快速规划设计评判系统是符合当前快速设计在城乡规划专业中的实际运用,并能够一定程度上推动学生对于不同设计形式的理解以及技能的掌握。但鉴于当前城乡规划专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高等教育的方向性调整,评判标准系统有待于通过往后几年的教学实践逐步完善和深化。

表1:淮阴工学院城乡规划专业快速规划设计教学安排

表2:快速设计评判系统

[1] 宋晔皓, 张悦, 朱宁. 对于快速设计教学的当前思考与实践[J]. 建筑学报, 2008, 7: 019.

[2] 李志民. 提高素质 强化专业综合能力——快速建筑设计系列化教学改革与探索[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5, 19(2): 53-56.

[3] 董芦笛, 叶飞. 6 分设计——着重建筑设计方法的系列快速设计训练[J]. 建筑与文化, 2007 (6): 74-75.

[4] 汤移平. 城市规划《 专业快题设计》 教学及其应试探讨[J]. 科技致富向导, 2012 (35): 76-76.

[5] 吴若华, 许广. 适应市场竞争下的建筑快题设计教学改革与探索[J]. 大家, 2011, 12: 126.

猜你喜欢

城乡规划评判规划设计
论当前城乡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城乡规划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探讨
不要用街头小吃来评判北京
基于学习的鲁棒自适应评判控制研究进展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基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初探
物流园区出入口规划设计及其优化
当代佛教寺庙规划设计初探
评判改革自有标准
应用型城乡规划专业培养计划与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