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卖菜大妈到博物馆长的惊天骗局
2014-01-14程泉
程泉
刘虹原本是一位卖菜的大妈,两年前,一夜间摇身变成拥有上万件“价值连城”文物的私人博物馆馆长。更令人吃惊的是,她居然骗取了400多人的信任,使他们心甘情愿地将上亿元资金交到她的手中。
她是怎么创造这些常人难以想象的“奇迹”的?而最后她的命运又如何?2013年12月9日,刘虹及其丈夫、儿子、女儿、儿媳因涉嫌集资诈骗罪被警方抓捕。2014年2月,随着案件进一步审理,各种疑团渐渐解开——
借力造势,打造招牌
今年57岁的刘虹是辽宁省西丰县人。她只上过高中,后来招工进入西丰县一家国有企业当工人。刘虹的丈夫徐德刚也是工人,两人生育了女儿徐娜和儿子徐青。
1995年企业不景气,刘虹和丈夫都下岗了。夫妻俩为了生计,从山东贩鱼、贩菜销往东北,10年含辛茹苦,终于将女儿和儿子都供上了大学,姐弟俩先后进入了国家公务员队伍。
2005年,随着年岁增长,刘虹和丈夫都感觉长途贩菜太辛苦了,于是取出多年来积攒的积蓄,又借了几十万元,在县城开了一家小旅馆。
旅馆开张后,尽管只有15个床位,但也算是份“实业”,刘虹从“菜大妈”变成了“刘老板”,实现了身份的第一次蜕变,并加入西丰县“实业家”行列,渐渐成了别人眼中的“有钱人”。
刘虹是个颇有虚荣心和野心的人。旅馆开业了一段时间,可她借的钱还没有还清,她不想让刚树起的“有钱人”标志倒下。头脑聪明的刘虹想到了“融资”,建地下钱庄,让钱生钱!她和丈夫商量后,很快在县城开了一家典当行。
此后,善于钻营的刘虹以典当行为平台,开始以2分的高息为诱饵,在亲友和熟人中进行“融资”,把高息借来的钱通过典当行“借”出去,从中获取差额利润。渐渐地,典当行发挥了“地下钱庄”的功能。
但是“好福典当行”这块招牌还是太小了,人们缺乏安全感,不敢把钱“存”在这里,根本发挥不了吸引资金的作用。典当行不但生意不好,还堆积了不少假文物、假古董。这些东西都是过了当期没人赎回的,虽然当初都是按赝品当的,但是刘虹付了真金白银,处理不出去,就是一堆废物,长此以往,她不堪重负。
刘虹脑筋一转,居然从危机中发现了新的“商机”。丈夫望着这堆“古董”摇头哀声叹气时,刘虹却说:“不怕,我还嫌少了呢,以后有意识地多收集一些,数量和品种越多越好,等收集了几千件后,就开一家‘价值连城’的私人博物馆。有了这张招牌,再加上高息诱惑,我就不相信逐利的人不肯掏出积蓄给我们送来。”
徐德刚听后非常担心,他和妻子都是文物鉴别的门外汉,不懂辨别真假,万一收了赝品怎么办呀?刘虹几句话就打消了丈夫的顾虑:“你是死脑筋呀,我们用得着懂吗?真品我们买得起吗?统统按赝品价收进来,我们的目的是集资,又不是买卖‘文物’,要的只是招牌效应。再说这小县城,也没有几个人懂,古藏品真真假假,谁又真正辨得清!”
经过几年的“储备”,刘虹通过典当行收集了几千件“文物”。2011年初,她用旅馆的房产作抵押向银行贷了一笔款,再加上典当行的集资和收益,一共花了近千万元,在位于县城最繁华的菜市街买下一栋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的两层小楼,开始筹建私人博物馆。
经过近10个月的装修、布展,刘虹精心筹备的博物馆终于建成了。为了使博物馆的招牌效应更加明显,刘虹精心策划开馆仪式,尽可能地请当地领导,借助影响力,为她的博物馆造势,更为今后用博物馆“招财”埋下“磁场”。
2011年11月15日,刘虹号称辽宁首家的私人博物馆举行开馆仪式,现场甚至请来媒体记者报道。
身体发福的刘虹经过一番精心打扮,在开馆仪式上吹嘘自己是“文物守望者”,她收藏文物已经有30多年了,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资深文物爱好者,收藏了上万件文物,从一亿多年前的恐龙时代到宋、元、明、清代的珍品应有尽有。博物馆一期展出的藏品有2988件,她计划每3个月更换一次展品,2年内将所有藏品全部展示一遍。
除此之外,刘虹还打出“厚积明德,广施善行,四海游人,广结高友,收藏世代珍品”的主题广告,宣布她的博物馆是公益性质的,不收取门票,极大地扩大了博物馆的宣传效果。她的博物馆在当地成了一块响当当的招牌,刘虹也一夜间成了西丰县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
宝物抵押,诱惑集资
都说商人是追求利润的,人们非常纳闷:刘虹投入巨资开办私人博物馆,不收门票,如何图利?刘虹早有打算,她“醉翁之意不在酒”,图利的办法就是用博物馆里的文物作“抵押”向他人“借钱”。刘虹极力吹嘘她博物馆里的“文物”如何值钱,她这样吹嘘的目的,就是通过提高抵押物的价值来提高“借钱”的信誉度。她给很多人介绍过博物馆二楼展厅南侧的一把刀鞘金光闪闪、镶满“宝石”的弯刀,她说这是乾隆御用宝刀,价值1.2亿,20年前她从一位没落的蒙古王爷后人手中收来的。
刘虹津津乐道的是她寻宝藏宝的传奇经历。她声称上世纪90年代初,她在赤峰沙漠收购了一具契丹人的石棺,里面还留有血迹,可惜工作人员清洗石棺时洗刷掉了。为证明收藏了不少珍奇异宝,刘虹有意无意地对外人说,她给孙子、外孙女一人脖子上挂了一颗夜明珠,晚上走夜路时照亮。她还说,2008年她和丈夫挑了三大箱文物专程赶赴北京,请收藏家鉴定,专家看后惊讶不已:“想不到有这么多有价值的宝贝。”
刘虹的这些说辞,是真是假没有人真去考证。总之,经刘虹全力推介,她博物馆里的宝物件件都是价值不菲,甚至价值连城。这不仅显示她从普通企业家变为了拥有“宝藏”、经济实力雄厚的放债人,而且为她用宝物作“抵押”集资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陈理明是西丰县小有名气的文物爱好者,出于好奇,他到刘虹的博物馆参观过几次,便与刘虹熟识了。2011年底,陈理明又到博物馆参观,刘虹对陈理明说:“最近我资金紧张,如果你有闲钱可以投给我,每个月利息2.5分。”陈理明有些犹豫,刘虹就指着博物馆里的一件“辽代”瓦罐说:“这些文物你也看到了,值钱。”陈理明将信将疑,最终决定投入1万元“试水”。
博物馆开馆后,刘虹到馆里当起了义务讲解员,她一边推介她的宝物,一边像热心的大妈,“顺便”给参观的客人推介集资业务,她最常说的话就是:“现在银行利息那么低,如果有闲钱,拿来放在我这里,1万元一年有3000元的利息,有钱大家嫌!把钱放在我这里,如果不放心,我博物馆里的乾隆宝刀值1.2亿元,可以抵押了给大家还钱!”
听着刘虹滔滔不绝的话,看着博物馆里动辄价值几千万甚至上亿的宝物,想到她可是价值连城的私人博物馆的馆长,谁会担心她还不还那区区几万、几十万元的钱呢?许多人经不住刘虹高利息的诱惑,想到刘虹有博物馆作抵押,资金放在她这里很安全,于是纷纷主动把钱送上门。
刘虹知道,“业务”要做大,对把钱投给她的客户必须讲诚信,让他们尝到甜头,他们才会投入更多的钱。陈理明“试水”的1万元,一年后不仅收回了本金,还拿到3000元的利息。由此,他对刘虹深信不疑,将自家和亲戚的50万元投给了刘虹。
其他集资的客户也是和陈理明一样,开初投入的资金都不高,大都是几万元,最高的也不到10万元。可是,一年后,他们都收回了本金,还拿到高额的利息。此后,几乎所有在刘虹那里投过钱的人,都把家里的全部积蓄投给她,一次性投入几十万元的大有人在。
刘虹虽说以博物馆里的文物作抵押向他人“借钱”。可是,她这样的抵押并没有具备法律效力的凭据,有的只是一句“我博物馆里的乾隆宝刀值1.2亿元,大不了抵押了给大家还钱”的口头承诺。人们也没有要求她办理“抵押”的相关手续,而是相信她的口头承诺,就把钱借给了她。
2012年3月以后,刘虹有博物馆作“后盾”,加之她的信任度提高,相信她的人开始趋之若鹜,她的“业务”越发红火起来,每天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进账”。刘虹把丈夫、女儿、儿子、儿媳组织起来,进行了职责分工,建起了真正意义上的家族式的“地下钱庄”。
骗局败露,全家被捕
集资款到手后,刘虹给家庭成员每人购买了一辆上百万元的轿车,同时购买了二十多处房产,牢牢地为自己贴上了“有钱人”的标签。除此之外,刘虹没有忘记集资的目的就是放贷,从中赚取利息差价。她用2.5分的利息从民众手中集资,然后以5分的利息放贷给企业或个人。
表面上看,钱经过刘虹的手,一进一出,她就享有出资人同等的收益。2012年她“放贷”的金额突破了8000万元,从理论上讲,除去了集资人的利息,她一年有1800万元的纯利润,这是保赚不亏的生意。但是,这其中潜伏着巨大的风险,随时会令她倾家荡产。众所周知,银行的贷款利息比地下钱庄低得多,有实力、信誉好的企业,都去银行贷款,只有那些没实力、信誉差、在银行贷不到款的企业或个人才会到地下钱庄借钱。这样一来,还款信誉就大打折扣,无疑提高了放贷的风险。
刘虹的放贷也不例外,到了2013年,刘虹的“贷款”到期回收率还不到20%,甚至有几个大额贷款人因无力还贷已逃之夭夭。加上刘虹买车、买房以及维持博物管运转等所需资金都从集资款里抽调,每月还要支付几百万元的利息,刘虹的资金周转很快就出现了严重的危机,连博物馆的正常开销也难以维持,到超市买菜都是赊账。
为了度过经济危机,刘虹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大集资力度,她发动家人全方位出击。全家人利用各自的人脉资源,展开了新一轮集资。
徐德刚多次给酒行老板司燕靓打电话:“我把大伙儿的钱5分利息放贷,给大伙儿2.5分。你那么多钱放在银行,太亏了,拿一点放到我这里吧!”司燕靓经不住徐德刚的劝说,先后投给徐德刚41万元。徐青的同事工资虽然不高,可是看在他亲自游说的情面上,同时也出于对博物馆的信任,很多人把家里的老底都抖了出来,徐青很快就筹到100万元。
刘虹的新一轮集资掀起了高潮,人们总是相信她有还款能力,纷纷把钱交给她放贷,刘虹的集资总额竟然超过了1亿。在没有有效风险防控机制的情况下,刘虹的业务陷入了“集资金额越多,放贷金额越大,资金回收率越低”的恶性循环,迅速将其拖向崩溃的边缘。
2013年9月底,刘虹的资金链断了,无力再支付集资人的利息。集资人拿不到利息,开始骚动起来,纷纷找刘虹要钱。面对越来越多要钱的集资户,刘虹不断地宽慰大家:“资金正在周转,大家再等两天,我博物馆里的乾隆宝刀值1.2亿,大不了抵押了给大家还钱。”就是这样一句毫无保障的话,又让不少集资人吃了定心丸。
诸多要账者中,只有猪肉店老板李华要到了8万元。李华并非追讨集资款,而是讨要赊欠的肉钱。据李华说,刘虹一共赊欠了11万元的猪肉、7万元水果,她讨回了8万元,尚有10万元没有拿到。据说,刘虹还在西丰县一个家电商处赊下30万元电器。
10月初,集资人还在不停地找刘虹要钱,刘虹信誓旦旦地告诉他们:“博物馆里的乾隆宝刀,已经捐献给北京博物馆,北京博物馆给了6000万元,钱要不了多久就到账,到账后就有钱给你们了。你们放心吧,这点困难对于我来说根本不算啥。”
刘虹苦撑到了11月中旬,再也撑不下去了。11月14日,刘虹直接把手机关机,与儿子、女儿携款潜逃。刘虹的手机无法接通,激动的集资者们只好去找刘虹的丈夫徐德刚。徐德刚宽慰他们:“你们放心,我跑不了。”为了稳住债主的情绪,他还说已经通过政府找到一个项目,能够贷到款,让大家再等几天。
但集资者等不急了,有人向警方报案。西丰县公安局接到报案后,经过调查取证,认定刘虹一家涉嫌集资诈骗。12月9日,公安机关将徐青抓捕,随后抓捕刘虹的丈夫徐德刚。经过审讯,徐青才交代了刘虹、徐娜的藏身地点。12月13日,警方一举擒获刘虹、徐娜及其丈夫,至此,刘虹一家五口全部归案。
公安机关经过一个多月审讯,2014年2月,基本查清犯罪事实。2011年以来,刘虹采取“体外循环”方式,绕开监管,以高息回报为手段,非法收取工人、小商贩、农民等466人存款,涉案金额10844.945万元。在审讯中刘虹公然承认这些钱她已经还不上了。公安机关查封犯罪嫌疑人隐匿转移的房产25处、现金197.7万元以及黄金、古董、珠宝等涉案资金资产。等待刘虹一家人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如今,400多名受害人唯一的指望,就是刘虹博物馆里的这些“文物”能卖掉偿还他们的损失。博物馆里的“藏品”和“文物”究竟价值几何?对博物馆的文物藏品处理目前仍在评估阶段,正由铁岭市收藏家协会的四位专家进行鉴定。
其实,刘虹的诈骗手段并不十分高明。她先是用一堆真假难辨的文物搭造了一个戏台,紧接着就借专家和学者等“唱戏”造势,最后引来逐利的人们掏出积蓄,深陷其中。在这个用谎言搭建的戏台上,不管花招耍得多么出神入化,利用的无非就是人心的浮躁与贪婪。少一些浮躁,少一些贪婪,或许此案就不会发生。
(文中人物为化名。本文谢绝一切形式的转载、摘录,违者必究)
(责编/方堃)
E-mail:fangkun212@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