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聊斋志异》对志怪小说的承前继后
2014-01-13佟雨轩
摘 要:志怪小说是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一种,主要记载神鬼怪异之事。志怪小说源自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经历秦汉时代直至魏晋南北时期发展成熟,唐传奇的出现使志怪小说进一步繁荣。《聊斋志异》作为明清小说的一朵奇葩,继承了前人志怪小说的优点,发展出“用传奇法以志怪”独特叙事手法,对其后的志怪小说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聊斋志异》;魏晋志怪;唐传奇
作者简介:佟雨轩(1990.01.06-),籍贯:辽宁沈阳,学校:哈尔滨师范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 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2-0-01
志怪小说作为拥有悠长创作历史的一种古代文言小说体例,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六朝志怪开创了我国志怪小说的先声,唐传奇为志怪小说增添了繁荣的活力,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积累,到了清朝,出现了《聊斋志异》这样志怪小说的巅峰之作,其在继承前人志怪小说优点的基础上,不断吸纳民间文学力量,对后世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聊斋志异》对魏晋志怪的继承与发展
魏晋志怪对《聊斋志异》的影响非常巨大,并且显而易见,蒲松龄在《聊斋自志》中提及“才非干宝,雅爱搜神……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魏晋志怪对《聊斋志异》创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聊斋志异》学习了魏晋志怪“文学源于民间”的创作思想。魏晋志怪小说家秉持“实录”精神,致力于将民间故事还原于志怪小说之中。蒲松龄从魏晋志怪小说创作过程中学习到“文学源于民间”的创作思想,如法炮制他也特别注重搜集积累民间文学中思想精粹,使《聊斋志异》的小说取材非常广泛,内容多姿多彩,实现文学艺术与民间创作的完美融合。
其次,《聊斋志异》借鉴了魏晋志怪的构思方法。《聊斋志异》所体现的生死观与魏晋志怪相合,“不知生,焉知死”,二者都表现出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死亡的坦然。《搜神记》中记载了女子病死入馆七天后爬出棺材还向世人讲述死后见闻的故事,《聊斋志异》中的《阿宝》,讲述了孙子楚一度为阿宝离魂,二度为阿宝复魂于鹦鹉;阿宝为孙子楚殉情,两人生生死死几个回合,终因孙的正直感动了阎王得以复生的故事,故事构思不再局限于生死之隔。
此外,《聊斋志异》还吸收了魏晋志怪的语言艺术风格。魏晋志怪有用诗的习惯,而且诗体繁复,句式上分四言诗、五言诗、杂言诗,文体上又分谣谚、卦辞、楚辞体等,《聊斋志异》的文字也很具有诗情,在《晚霞》中,作者表现晚霞之美时刻画其舞姿之语:“内一女郎,年十四五以来,振袖倾鬟,作散花舞;翩翩翔起,衿袖袜履间,皆出五色花朵,随风扬下,飘泊满庭。”此处描写文字虽简洁,语言却飘缈灵动,极富有诗意的美。
二、《聊斋志异》对唐传奇的吸纳与融合
《聊斋志异》在很大程度上吸納和融合了唐传奇的艺术特征,将瑰丽奇幻的故事情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深刻批判成功结合在一起。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首先,《聊斋志异》广泛吸纳了唐传奇中的故事题材。唐传奇对前人志怪小说的很大发展就是开始将目光由神仙世界更多转向世俗凡人的生活,因此唐传奇中广泛包含着婚姻恋爱、仕途官场、豪侠剑客、斩妖除怪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题材在《聊斋志异》中都有所体现。《续黄粱》一文就是直接续写了唐代小说家沈既济《枕中记》中卢生“黄粱一梦”的故事。
其次,《聊斋志异》借鉴了唐传奇的情节结构组合。唐传奇的情节曲折离奇、起伏跌宕,情节结构组合清晰规整,《聊斋志异》中的一些故事采取了唐传奇中运用的主体情节结构加以组合,旧瓶装新酒,利用不同的人物塑造、语言描写和故事寓意来重塑小说。前文所提及的《阿宝》一文,吸纳了唐代陈玄佑的《离魂记》的主体情节,蒲松龄对其稍加改变,写出了新意。
此外,《聊斋志异》融合了唐传奇中恢宏磅礴的诗化风格。唐传奇多采用诗歌描写来烘托意境,表现人物心理情状。《聊斋志异》承继此点,在语言描写中也表现出极强的诗化风格,《田子成》中一首“满江风月冷凄凄,瘦草零花化作泥。千里云山飞不到,梦魂夜夜竹桥西。”以凄冷的意境表达了田子成魂牵梦绕思念故乡、渴望与亲人团聚的感情,也丰富了田子成的形象,诗歌在这里成为小说的点睛之笔。
三、《聊斋志异》对后世小说的影响
《聊斋志异》之后的志怪小说无人能出其右,可以说已经达到了中国古代志怪小说的最高顶点,为后世志怪小说的写作开启了新的境界。《聊斋志异》取得巨大成功,后世小说家纷纷效仿,涌现了大批志怪小说,这些小说深受《聊斋志异》的影响,其中以《夜谭随录》、《谐铎》、《萤窗异草》、《夜雨秋灯录》、《夜雨秋灯续录》为代表。从题材上看,后世著作多借鉴《聊斋志异》的构思,例如《萤窗异草》中的《痴婿》一文借鉴了《聊斋志异》中《小翠》的故事构思,都设计了女主人公治愈痴傻丈夫的情节。《聊斋志异》开创的一大特点就是利用神怪传奇来针砭时政、揭露社会现实,后世作品在这一方面也有所仿效,其中较为经典的是《谐铎》,其中一篇《棺中鬼手》,刻画了一个典史死后在馆中的贪婪形状,刻画入木三分,对现实的揭露也十分到位。
四、结语
《聊斋志异》继承了前人志怪小说的优点,充分汲取魏晋志怪和唐传奇中的艺术精髓,并进一步发展、超越,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文学艺术风格,其题材构思、语言描写、思想寓意等各个方面都深刻影响了之后的志怪小说,起到了承前继后的作用,在中国古代文言小说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文学地位。
参考文献:
[1]冯镇峦.读《聊斋》杂说,张友鹤辑校三会本,蒲松龄《聊斋志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2.
[2]蒲松龄.寄紫庭,盛伟编.蒲松龄全集[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12.
[3]沈起凤.谐铎[Ml.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