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相国栋 用心血坚守战例教学阵地

2014-01-13王海

中华儿女 2014年1期
关键词:国防大学相国战役

王海

导语:他最出彩的课堂,不是在窗明几净的教室,而是在原战场的山间林间、雨里雪里

身为国防大学教授,50岁的相国栋已有25年教龄。他说,自己是一名教师,更是一名军人。回首过往,不管是成为军人,还是成为教师,于他似乎都非常偶然。偶然也罢,必然也罢,他不管站在哪个平台上,总有奋发的动力,推动他找到自己的领域,并做到最好。

相国栋是战例教学的行家里手。2013年12月21日下午,因为是周末,国防大学院内因寂静显得更为寥廓。记者按照电话里的引导,开车经过两道岗亭,身披大衣的相国栋已经一个人站在楼前。十来个小时之前的半夜,他刚从青岛飞回北京。他说,全军要铺开战例教学,但有些教师对战例教学还不够了解,所以自己被邀请去做辅导授课。

坚持两个阵地

相国栋教授的办公室里,各类书籍不仅占满书柜,而且堆到了墙角。现在,他是国防大学战役教研部作战理论研究所副所长,是国防大学第三、四届学科学术带头人,第三届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他还是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和北京大学EMBA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

他1963年出生,1980年考入军校入伍,毕业后又考入国防大学第一期师资培训班,毕业后一直留在战役教研室、战役教研部任教。25年的教龄,占了相国栋眼下人生的一半。仅仅从这一点,就能反映出他对国防教育事业的热爱。

不过他说:“仅有教龄还是不够的,只撞了25年钟还是不行的,即使撞钟,也要用力,撞得响一些。”

25年来,相国栋一直工作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但很多同事都知道,在这25年里,他最熟悉的地方不是北京,而是延安。他去过60多次延安,每次一呆就是一两个月甚至更长。“那个地方多课树少课树,我一看就都知道。”

他讲了个故事。有一次,他又一次去延安,一大早陪几个北京的朋友去鲁艺旧址参观。刚走近大门,远处不知哪里窜出来一条农家狗,摇着尾巴直冲相国栋而来,然后又是蹦跳又是亲昵。同行的朋友被震惊了,说原来你不仅和延安的人熟悉,连延安的狗你都熟悉啊!说道这里,相国栋哈哈大笑。

从1989年开始,20多年里去60多次去延安,相国栋不是去红色旅游,而是进行《延安三战三捷》的现地战例教学。一提到现地战例教学,相国栋就显得分外激动。他说,从教这些年来,他一直坚持两个阵地,一是基础理论教学,二是战例教学。而战例教学,其实是原校长张震将军推动创立的。

上世纪80年代末期,老校长张震将军率团去美国国防大学访问。对方说他们也有一个代表团在中国,正在原战场考察淮海战役。张震将军听到以后,感到非常震惊——想不到外国人外国人对我们战例的研究比我们还深!因此,张将军决定要把我们的战例教学给搞起来。尽管此前战例教学也有,但效果不好。张震琢磨,要搞,就在原地搞起来。

因此,从1989年开始,相国栋和同事们第一次去延安备课。1990年,他们带着400多名将校学员,进行“延安三战三捷”的原地战例教学。这400人里,有指挥员班的,有参谋班的,主体是大校,另外还有几位将军。而当时,1989年相国栋不过是中尉,1990年才是上尉。

尉官教将官,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但实事证明,尉官的确能教将官。

1985年,相国栋从装甲兵工程学院毕业,赶上了国防大学成立师资培训班,第一期面向全军招收学员。相国栋连闯两关,顺利入选。如今,国防大学师资培训班第一期的学员,基本上都挑了大梁了。所以相国栋反复告诉记者,成立师资培训班,是很有战略眼光的决定。

在装甲兵工程学院,相国栋是学技术的,也就是坦克修理。期间,他业余读了不少军事方面的书籍。考入国防大学师资培训班后,他先被派在石家庄初级步校学习,相当于补军事课,然后分到了战役教研室。此后,他有过代职,当过半年连长,当过半年作训股参谋;也有过任职,那是在二炮担任过两年副旅长。

相国栋所在的师资培训班第一期,一共有90来个学员。成立师资班,让尉官教将官,正是因为当时学校的师资力量几乎断档,要接不上茬了。如此一来,甚至到了上世纪90年代,争议还在。为了让大家看看这些年轻教师究竟行不行,于是学校就搞了一个青年教员教学观摩活动,其实是一个大比武。事实证明,青年教员,行!完全能够担负并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这次活动力,相国栋一举拿了一个一等奖。

尉官也能教将官,但尉官不能总是尉官。上级首长对这批年轻教员的表现非常满意,并下达了指示。结果是,相国栋任副营职才九个月,就破格提前进了正营。

所以,相国栋相信机遇。但他更相信只有刻苦的努力,才能抓住机遇。

自己没有白坚持

25年来,相国栋一直工作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他主要担负战役基础理论和战役战例研究的教学、科研任务,获校大课比赛一等奖两次,优质大课奖十余次。换句话说,相国栋所讲的课,几乎都获过奖。

1993年,成为教员才不过几年,相国栋就在全校青年教员教学观摩评比中,获一等奖。2012年,在校理论课研究式教学评比中,获第一名。开创并主讲的《一体化联合作战研究》理论大课,学术性、前瞻性强,难度大,经过集体与个人的努力,终于成为受学员欢迎的战役理论教学的主课之一,被列为国防科技大学军干班的专题课程,获2006年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另外,我还多次受邀到部队、院校、机关讲课。

在原战场进行战役战例教学,是相国栋的特长。为此,他曾获军队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并国家级二等奖。其中他主讲的《陕北三战三捷》,成为国防大学、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和北京大学国际MBA的品牌课之一,在校内外、军内外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他说:“延安我已经去了60多次了,但我依然乐此不疲,我是在用心血坚守着战例教学这块阵地。”

对于战例教学,其实也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战例太老,对于新形势的战争有什么作用?但相国栋却一直坚守。他说,战例的具体方法是过时了,但是它反映的制胜基本原理没有变,那就是敢打必胜的信念,主观指导的正确,还有指挥艺术。

相国栋坚持,尽管在现代化信息化的战争条件下,谋略的空间越来越小,但武器仍不是战争胜败的决定性因素。主观指导错误,百分之百打败仗。许多战例,其核心都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寻求体系对抗下的非对称作战,现在仍然实用,并且需要深入研究。

他还说,人民战争是我们制胜的法宝,但信息化条件下怎么打人民战争?我们不能放弃这个法宝,而是要去丰富发展。作为一个军人,头脑中如果有100个战例,就能受用终身。但在相国栋考察原战场的时候,很多时候陪同的并不是军人,而是地方上的军事发烧友。他说,军事发烧友如果知道的比军人还多,那就值得军人惭愧。

至于他的原战场战例教学成为北大EMBA的经典课程,相国栋说,很多企业家对这个非常感兴趣,商战和战场其实是相通的。地方有很多发烧友,考察战场。陪的很多不是军人,而是地方上的军事发烧友。学校越来越重视到战例教学的重要性。看到一点,觉得自己没有白坚持。

珍惜每一个平台和机会

相国栋出生在辽宁锦州。父亲是铁路工人,每天拿着榔头检查铁轨,母亲没有职业。他说,自己没有任何背景,全家住在最后动迁的日本房里,一个房间住6个人:父母,三个姐姐,还有自己。父亲每个月62.3元的工资,就这么养活一家人。

尽管那时候物质不富裕,但相国栋的确没有吃过什么苦,因为有三个姐姐,所有好吃的她们都给了自己。月饼,元宵,这些小时候吃的东西,他现在都不吃了。“那时候,全锦州市的月饼都是一个模子出来的,哈哈哈”。

1978年,恢复高考,,相国栋参加了考试。考完后,姐姐问他想吃什么,他说想吃山楂罐头。吃完罐头,他就去看电影,看完电影,就和几个朋友站在路边,不知道干点啥。

报考,他和自己最好的朋友一起报了装甲兵工程学院,当时叫装甲兵技术学院。原因有三:第一上了大学,第二进了重点,第二进了北京。可是,等到了北京,发现学校和自己心目中的大学完全不一个样。学校不像学校,军营不像军营。和他一起去的同学说,咱们走错庙门了。

在装工院,相国栋学的专业叫做机械工程,其实就是坦克修理。前两年还有学习的惯性,好好学习。后来,他看了很多军事方面的书,甚至高数还有过不及格。

但是,相国栋善于演讲的特长很快显现出来。大三时候,总参搞演讲,他报名参加了,演讲时,自己激动得都都哭了。他还记得,演讲题目叫《以身许国,何得以酬》。再后来,他代表装甲兵部参加总参的演讲,拿了第一名。

很快,团中央搞一个读书演讲比赛,他被单位推荐参加。那次演讲比赛,相当于是给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作汇报演讲,上了电视。但当时相国栋家里没有电视,父母都不知道,还是邻居给他父亲说:你儿子上电视了。父亲最初不信,后来二姐把电视搬到家里,一家人天天等着看回播,但根本没有回播。再后来,《文汇报》全文登出了演讲稿,并且还配有照片,父亲才总算信了。

接着,相国栋就开始了全国巡回演讲,演讲耽误的课程全部免试。1985年毕业时,相国栋写了去边远地区的申请书,但此时国防大学成立师资培训班在全军招人,工院给了6个名额,但素质要求很高。相国栋笔试面试一路顺风,面试时,队干部把登有相国栋的报纸和他获得的荣誉都拿过来,推荐给招生人员,说这小子是典型的当老师的材料。

就这样,相国栋进入国防大学,成为一名教师,同时更是一名军人。很多他教过的学员说,在课堂上,相国栋举手投足,激情满怀,完全是一个指挥员的风度。他笑着说,讲战例,就要让学员认为这场仗就是我打的。

这些年,相国栋除了教学,还主编和参加编写过《战役总则》、《毛泽东等老一辈军事家战役指导艺术》、《联合战役教程》等教材、专著,先后获国防大学教学科研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三项、三等奖多项。其中,作为主要执笔人的全军第四代教材《战役总则》,获校刘伯承教学成果特别奖。参与编写的《决战黑土地——辽沈战役筹划》,被评为全军优秀案例。作为统稿完成的《毛泽东等老一辈军事家战役指导艺术》专著,已被教育部推荐为全国研究生教学用书,2005年度被评为校优秀科研成果奖,2007年度被评为第三届刘伯承一等奖。去年,我被《军事学术》杂志社评为优秀作者。作为全书副总主编、总统稿、分册主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战役战斗》即将出版。另外,还多次参与军委、总部赋予的重大课题研究。

相国栋一向对自己要求很高。他说,做军人,要做到最好;做教师,也要做到最好。因为要珍惜组织给的每一个平台和每一个机会。他开玩笑,自己高中时还报名过当飞行员,第二轮体检没有通过,如果自己真的成为飞行员,那第一个飞上太空的,可能就是我相国栋!

编辑:李娜

猜你喜欢

国防大学相国战役
作战时间横跨开国大典的是哪一次战役?
英国黑斯廷斯战役
一语破迷局
远东战役中的和平天使
一语破迷局
萧相国世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