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耀亮 培养大变局时代的军事战略家
2014-01-13骆瀚
骆瀚
导语:在这个前所未有的大变局时代,在这个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时刻,他真心希望中国能出现更多、更好的军事战略家
主句:他始终站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组织领导有力,聚合集体智慧,取得显著成绩。他热爱所从事的专业和工作,积极改革创新,推进战略课教学模式转变,连续多年获学校优质大课奖,三尺讲台倾注忠诚。他学得执着,悟得深透,用得自如,学术敏感性强,科研成果丰硕,用实际行动诠释军旅园丁的铿锵誓言。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是全军的智库之一,也是国内众多军事迷们关注的焦点。自1985年国防大学成立以来,先后出现了军事地理专家沈伟烈、军史专家徐焰、国家安全战略和国际冲突与危机处理专家金一南等一大批少将级的名师。近十年来,历任校领导更不满足于大集体与先进个人的两头大的人才模式,启动了以“杰出教授”和新一代学科带头人并举的“名师工程”。“杰出教授”要求师德高尚,治学严谨,学术水平在同学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是全校公认的顶级人才。“杰出教授”的评选每两年进行一次,连任三届“杰出教授”的,学校将为其撰写《名师传》。
十多年间,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氛围始终充满了校园,极大地激发教研干部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支担当培养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和创新军事理论重任、与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要求相适应的教师队伍日益成熟壮大。大学战略教研部军事战略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楼耀亮就是其中新一代学科带头人中的杰出一员。
“永记导师眼中的泪水”
1992年楼耀亮获得国防大学战略学硕士学位,并成为国防大学的一名教员。高兴之余,他怎么也忘不了导师沈伟烈三年的辛勤培养和教诲,忘不了导师每每讲到海洋权益遭受侵犯时,眼中饱含的泪水。“军事研究在那个年代不只是门学问,更是一种尊严,我永远记得老师那纯粹的泪水”。当时“地缘政治”的概念在国内还少有人关注,但楼耀亮敏感地识到 ,冷战结束以后,中国的地缘关系将变得更加多元与复杂,中国这门古老的军事“堪舆学”也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这位1963年出生的年轻研究生,以刨根问底的姿态十余年聚精会神于此,先后参加《政治地理学》、《邓小平国防思想研究》、《中国边境军事地理》的课题研究和撰写,在军内外杂志发表论文、译文30余篇,2001年结集出版了以地缘理论为奠基,以历史盛衰得失为镜鉴,以现实百国纵横捭阖为平台的跨领域之作《地缘政治与中国国防战略》,并顺利获战略学博士学位。
2002年至2004年,楼耀亮被学校选派到意大利高等防务学院留学。“那是十一国军事人才交流的大平台,两年时间,你可以听到足够多对中国的误解,也能收获足够多的尊重。”从误解到尊重,楼耀亮也经历了从倾听到沟通,从被误解到主动发声的过程,“这两年的历程,让我意识到中国的国防也要有清晰的观点和声音,才能被人理解和认同。”
回国后没两年楼耀亮就担任了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军事战略教研室副主任,主要从事军事战略、陆军战略、战略地理等学科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在国防大学主讲:“军事战略基本理论”、“陆军建设发展问题”、“我军建设与改革问题研究”、“中印边境方向军事斗争战略问题”、“战略学学科前沿问题”、“地缘战略的理论与实践”等。同时还承担了多个研究生和外训课的教学。编写(或合作编写)出版了《战略学》、《军种战略》、《陆军战略问题研究》、《军队信息化建设概论》、《军兵种发展与运用》、《军事战略》、《军种战略学术问题研究》、《地缘政治与中国国防战略》等10多部著作和教材。参加了总部和国防大学《军事战略方针调整问题研究》等30多个重大课题和研究报告的研究和撰写,在军内外各种刊物发表论文40多篇。2007年6月,44岁的楼耀亮担任军事战略教研室主任,把一个学科方向众多、全校教学任务最重的考研重担担在了肩上。
成为名师更要培养名师
楼耀亮上任时,战略教研部已经拥有了像徐焰、金一南、肖天亮等一大批在军内外都享有盛誉的名教授。楼耀亮努力向前辈学习,在教学上,勇于承担新课题,积极开辟新领域。先后开设并讲授“陆军战略问题”;“武装力量发展问题”、“军事战略基本理论”、“我军建设和改革问题”、“中印边境方向军事斗争战略问题”、“陆军建设发展问题”、“战略学学科前沿问题”等理论大课。这些课在各个院队均受到学员的好评,连续多年获学校优质大课。同时还积极参加“重大战略问题研究”、“战略决策咨询作业”等实践性教学。此外,在研究生队还讲授了“地缘战略的理论和实践”、“战略地理学”、“军队建设重点热点问题”等专业课程。因为授课量大,他有时就干脆长期住队教学。
在科研上,除了新一代教材的编写,楼耀亮还参加完成了《陆军发展战略》、《“十二五”时期陆军部队建设专题研究》等30多个总部和国防大学重大课题和研究报告。其中多个报告呈报军委总部,得到军委总部首长的批字。同时,还积极参加其他各种形式的科研活动,先后组织“信息化条件下陆军战略问题研究”、“国家利益拓展与军事战略理论创新”、“钓鱼岛问题研讨会”、“海上维权斗争研讨会”、“陆军建设问题研讨会”等全军性研讨会,发表论文40多篇。此外,还指导统招研究生6名,指导中青队、军事专业硕士学位和在职申请硕士生20多人,指导博士研究生两名。
当时学校方面为给教研人员创造成长成才的“生态环境”,作出《关于加强尊师重教工作的决定》和《实施细则》,设立“刘伯承教学科研奖金”,定期对教研人员的教学质量、学术成果进行科学考评,对在教研工作中成绩突出者予以提前晋职晋衔、颁发刘伯承教学科研奖等奖励。学校还实施了《优秀中青年教研骨干发展支持计划》:支持优秀中青年教研骨干结合岗位需求自选发展方向,实行个性化培养,为每人提供5万元发展资助经费;为杰出教授颁发8万元奖金,建立个人工作室,并配备1至2名学术助手;为学科学术带头人发放专项津贴,建立科研资助基金和学术休假疗养制度;并在办理晋职调级、导师遴选、奖项评比,以及住房分配和车辆保障等方面,向优秀人才倾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