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年后中国能源需求将占世界的四分之一

2014-01-13

地理教学 2014年11期
关键词:能源需求增长速度课题组

资料集锦

20年后中国能源需求将占世界的四分之一

“2011年至2035年中国能源需求的增长速度为2.23%,高于国际能源署(IEA)的分析数据1.9%;而同期能源生产的增长速度为1.97%,也高于国际能源署1.4%的数据。”今天,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课题组撰写的《世界能源中国展望2013-2014》研究报告在北京公布。研究报告首席专家徐小杰研究员披露,中国的能源需求趋势将成为全球的最大变量。

据徐小杰研究员介绍,中国能源需求的增长速度与能源生产的增长速度,在总体上均提升了世界能源的供需水平,中国能源供需在2011年至2035年世界能源格局中的占比将更为突出。“比如,统计数据显示,2035年中国能源需求将占世界能源需求的24%,同时其能源需求增量将占世界能源需求增量的38.5%,这意味着未来中国能源需求增长的势头,将对世界能源供需平衡产生巨大的影响。”

国际能源署对中国能源发展态势的分析认为,在2035年能源需求结构中,各类能源具体占比分别为煤炭58%、石油17%、天然气10%、核电5%、水电3%、生物能4%、其他能源2%。预计2035年二氧化碳的排放结构中,煤炭占76%、石油占16%、天然气占8%;而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的分析预测,2035年国内能源需求结构中,煤炭占比48%、石油14%、天然气14%、核电7%、水电9%、生物能3%、其他能源5%。在2035年二氧化碳的排放结构中,煤炭占68%、石油占18%、天然气占14%。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能源政策存在着单纯为经济发展服务等缺陷,较难与现代生态文明进程协调发展。”专家分析,眼下的经济发展使国内面临着较大的“能源依赖”,比如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巨大的能源供应和能源消费的增长,能源发展也依然维持着以煤为主的化石能源消费模式,且能源消费依赖高碳化石能源现状难以在短期内大幅扭转等。

徐小杰表示,目前既有的能源战略与能源政策必须作出适度调整,对能源结构进行有效优化。随着能效技术的提升,才能有效控制2020年以后中国能源需求的增长幅度,从而缓解中国经济发展的环境压力。他提出:“在调整能源政策的过程中,以“能源生态文明“为最高目标,必须突出能源发展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作用,在增大经济利益的同时,突出生态环境与人的全面发展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倒评估机制,并在满足国内发展需求的同时,突出国内能源治理与全球能源治理体系的结合与协调。”

根据研究课题组的咨询建议,未来中国能源新战略的着力点是调整煤炭消费比例,稳定石油需求,大力推进天然气和新能源的发展。与此同时,积极推进节能环保产业,保护公众利益,走适应全球趋势和中国国情的“多能并存,高效利用,不断走向低碳、清洁和生态友好”的能源发展道路。

摘自1014年2月19日《文汇报》

猜你喜欢

能源需求增长速度课题组
阳城县“耕心微写”课题组
世界如何才能满足其清洁能源需求
聚焦“新常态”:中国能源需求变化的驱动因素分解
原科技大学新能源开发与应用课题组介绍
国家财政收支总额及增长速度(不包括国内外债务部分)
国家财政收支总额及增长速度(包括国内外债务部分)
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创新与实践
课题组成员
经济增长速度与产业结构关系研究——对中国不同区域经济增长速度趋势性变化的分析
霍尼韦尔助力中国应对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