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题目要符合“规律”
2014-01-13何孟春
何孟春
(利辛高级中学, 安徽 亳州 236701)
好题目要符合“规律”
何孟春
(利辛高级中学, 安徽 亳州 236701)
题目
(2012年新课标文综地理第37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480~5000米之间,自20世纪90年代,该地区开始种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
(1)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10分)
答案:位于热带,全年高温,蒸发旺盛;(受东部山脉阻挡)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不利降水;(势力强大的)沿海寒流的减湿作用强。
(2)推断图示沿海地区芦笋种植用水来源。(6分)
答案:地下水;冰雪融水(河水)。
(3)你认为图示沿海地区是否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请说明理由。(8分)
答案:观点一:应大力发展芦笋种植。理由: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观点二:不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理由:芦笋生长耗水量大,当地本来水资源缺乏,种植芦笋使当地水资源更为紧缺。
解析
一、题目“实在”“实用”
1. 门槛不高
图中详细标注了经纬线,还标出了“太平洋”,很容易识别此地是南美西海岸。
2. 注重基础
气候干旱、用水来源、农业生产,哪一个不是高中地理的基础知识?
3. 体现课标
考查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体现地理学科特点;考查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不是虚无缥缈的假想的事物,符合生活实际;考查的是学科主干知识,气候、水文、洋流、农业生产等都是课标中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
4. 考查能力
考查的是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的考查淋漓尽致。以第(1)问为例,解决问题需要判断出三个方面的信息,要从纬度位置判断出该地位于热带,海陆位置判断出该地沿海有寒流经过,等高线及纬度位置判断出该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而这些信息的获得,可都是需要学生具备了相当高的“能力”才行。
二、题目“鲜活、灵活”
1. 杜绝“死记”
背答题模板的学生肯定不行。第(1)问,如果按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模板来回答,不准确;如果按干旱成因的模板回答,也不准确。要想得到准确答案,必须有好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思路,还要有较强的获取信息,并结合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开放灵活
以第(3)问为例,试题是开放的,答案是灵活的,两个观点都可以。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学生的观点:这个题目有问题。
1. 从题目本身看,此题的命题方向有误,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因地制宜”,本地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是个缺水的环境,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就是“水资源”,耗水少的行业是工农业发展方向。大量种植耗水较多的芦笋,是不符合本地发展客观规律的。所以,不该这么出题。
2. 从本地区可持续发展看,既然本地缺水,发展高耗水的行业就不符合本地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应大力发展就不是一个正确观点。所以,这个题目的第(3)问答案里就不要有第一个观点,回答第一个观点的就不能给分。
是否需要这样向学生解释:“此题虽然有你说的‘矛盾’,但它针对性强,一个题目就考查出了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已经说明该地是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你需要的是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而不是去怀疑?”
命题的目的是什么?归根结底,题目是出给高中生做的,题目还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命题时我们是否应该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更多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思维方式呢?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我认为此题是好题。但希望命题专家在今后命题时,要多考虑“规律”,考虑区域发展规律和学生思维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