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地理课堂中信息技术运用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2014-01-13李功爱陈大路

地理教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教研员切片中学

李功爱陈大路

(1. 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上海 200135; 2. 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 上海 200081)

关于地理课堂中信息技术运用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李功爱1陈大路2

(1. 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上海 200135; 2. 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 上海 200081)

透过对上海市两个中心城区、三个郊区和浦东新区的部分中学地理教师问卷调查的数据,对当前中学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有了相当的忧虑,对中学地理教学研究工作和职后培训工作做了深刻的反思。目前“3S”技术仍停留在地理教材中,许多地理教师对课堂教学新技术不敏感,课堂教学改进、教学研究缺乏技术支撑;许多地理教师没有使用“指图棒”的习惯;教研员不能变成“考研员”;教研员和中学地理教师都需要学习运用新的视频切片技术来进行“精细化”的教学研究,都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面对新教学技术的挑战。

教师调查;教学技术;地理教学;教研员

为了了解中学地理教师在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现状,探讨中学地理课堂应用信息技术的前景,2013年年初,在几位区地理教研员的帮助下,笔者对上海市的两个中心城区、三个郊区和浦东新区的部分中学地理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 。反馈问卷的中学地理教师共172人,这些教师来自初中、普通完中和高中,教龄多在10年~25年,多是有经验的中学地理教师。由于本次问卷不涉及单位和个人姓名,参与面也比较广,可以认为调查的结果反映了上海市这几个区的中学地理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调查问卷选项设计

本次问卷的名称是《关于地理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现状与前瞻调查》,选项有七类,分别是个人概况、GPS定位仪使用情况、地图软件使用情况、电子白板使用情况、录像教室使用情况、指图棒使用情况和平板电脑使用情况。调查填表采用打勾(√)的方式进行,除第一项个人概况提供多个选项外,其余均对“是”或“否”打勾(√)。

调查涉及的电子白板、录像教室和指图棒在上海市的中小学都有普遍的应用;GPS定位仪已经进入上海市中小学教学仪器目录(属于选配仪器),浦东新区所有公办中学都已经配备1~2台;谷歌地球等是社会上知晓度很高的地图软件,也是许多地理教师经常使用的软件;天地图是我国测绘地理信息局建设的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公众版;平板电脑(IPAD等)是进行网络教学的必备工具,是“电子书包”的载体,虹口区是上海市“电子书包”的实验区,而初中地理又是虹口区的试点课程。这些信息技术已经或多或少进入地理课堂,所以,地理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现状与前瞻的调查项目很有意义。

二、调查汇总后的思考

本次调查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研究中学地理教师在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现状,二是探讨中学地理课堂运用信息技术的前景。但是,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后,笔者对当前中学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有了相当的忧虑,对中学地理教学研究工作和职后培训工作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1.“3S”技术仍停留在地理教材中,许多地理教师不具备这方面的教学能力,地理教师的实践能力也在退化

“将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相整合”是上海市二期课改的理念,上海市高中地理教材第九篇专题28就是关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3S”)的专题。

十多年前,“3S”还鲜为人知,上海市的地理课程标准和高中地理教材中写入有关“3S”的内容,确实是比较先进的。但是十多年后的今天,GPS定位仪已经很平常,寻常百姓也有很多人会使用,家用汽车中配备GPS定位仪越来越普遍。

表1 GPS定位仪调查统计

但是很遗憾,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运用 “3S”的比例很低。从表1可以看出,只有不到10%的教师指导学生操作过GPS定位仪,只有超过10%的教师在课堂中演示过GPS定位仪。这两个数据远远低于配备与使用GPS定位仪的数据(分别为35.8%和38.0%)。从表2可以看出,即使是对耳熟能详的“谷歌地球”,在课件中使用过的地理教师也不过51.2%。

表2 天地图、谷歌地球调查统计

天地图(www.tianditu.cn)的测试版于2010年10月开通试运行,2011年正式推出,虽然上线时间不长,但其卫星遥感地图和许多地理应用功能,还是比百度地图、丁丁地图强大得多。另一方面,天地图是国家地理测绘信息局推出的产品,其权威性强于其他市面上的产品,应该作为地理教学用图的首选。但是地理教师中不知道天地图者高达70.3%。

多年来,地理教学中有关天文观测、气象观测、土地测量、野外观察的实践活动已经大量减少,许多地理教师已经不会用望远镜、百叶箱、小平板仪、罗盘仪。现在,如果还不懂成不会用“3S”,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落后于现实生活,学生也不会喜欢这样的地理老师。

2.许多地理教师对课堂教学新技术不敏感,课堂教学改进、教学研究缺乏技术支撑

电子白板是一种新的教学演示设备,相比电视机、投影仪有更好的演示效果。所以,上海市许多学校(包括不少农村学校)的教室也已经换装电子白板。对地理教师而言,电子白板不但是硬件,还包含有许多其他功能,如地图可直接调用,可以随意地对地图进行放大或缩小的操作,其自带的ProEdu软件也可以安装在手提电脑中,十分便于教师备课,老师也可以把手提电脑带进教室直接操作。如果熟练了,地理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在白板上对地图进行标记,也可以在白板上同时调用几张地图。因此,电子白板真是地理教师的一个好帮手。但是,从表3可以看到,相对于配备白板的情况,地理教师的白板使用率更低,均不足一半。

表3 电子白板调查统计

录像教室是学校开展“公开教学”、进行课堂教学研究的场所。表4显示,许多学校有录像教室(占60.1%),但是地理教师在录像教室上过课者不足一半(45.3%)。换句话说,许多地理教师没有利用现代设备对自己“录像”以进行深入的课堂教学研究。

表4 录像教室调查统计

表4中所涉及的“切片”技术,是指把教学录像进行“分段切割”如同薄薄的“切片”的技术或手段,执教者和评课者可以根据教学环节或者细节的研究需要把录像切割成不同“片段”,一般的刻录软件都可以进行这种“切片”。实际上,现在不少录像教室具有自动的“切片”功能,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自己进行“切片”。

现在,上海市的所有学校都有摄像设备,几乎所有教师都配有工作电脑,因此利用“切片”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研究都是可行的。下图(图1、图2)是笔者所见某一农村初中的录像教室和进行录像及后续处理的电脑。教师有了“切片”,进行课堂教学研究就有了“标本”,进行课堂教学改进就有了具体的“靶子”。尤其是对新教师,把他们的教学录像进行一段一段“切片”,然后就“教学环节”或者“问题”进行反复观察,“对症下药”,教学改进就有了具体目标。

图1

图2

3.地理课堂的基本特征在退化

地理教师手中的“指图棒”就是常说的教棒,有传统的木制、铁制、铝制教棒,也有现代的电子指图棒。地图、指图棒是地理教师最常用的教学工具,也是地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职业标志。指图棒看似简单,但在培养学生地理空间素养方面却有点石成金的作用。但是,现在许多地理教师上课只用演示文稿(PPT),用到地图时“大手一挥”,很不专业;很少花时间组织学生仔细读地图、“品味”地图。

表5显示,地理教师中有指图棒者只是过半,常用指图棒者还不足一半,这说明即使在10~25年教龄的有经验的地理教师中,目前在课堂中已经普遍不使用指图棒。这不禁令笔者生悲:这些地理教师还有自己的职业特点吗?

地理教学是离不开地图的,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是培养学生区域思维、地理意识的工具。如果没有指图棒,只用语言来表达地理空间位置,那是不符合地理教学规律的。

表5 指图棒调查统计

教师使用指图棒少,说明教师习惯用成人的认知水平与学生进行对话,这与教学的一般要求也是不相符的。在地理教学中,如果只有地理教师头脑中有地图,学生头脑中没有形成地图或者只有模糊的地图,这样的对话也是“各说各话”,达不到地理课良好的教学效果。

大量使用PPT不是不使用指图棒的理由。实际上,即使是利用PPT或者电子白板,地理教师和学生也是可以用好指图棒的。以下两张图是笔者在课堂中拍摄的,一位学生在高中地理课中用指图棒在电子白板上画大气垂直运动的方向(图3),一位地理教师在画了大气水平运动方向箭头后用指图棒指示运动方向(图4)。

图3

图4

4.不了解网络互动课程

平板电脑,特别是IPAD在教学中的使用时间不长,但带来了学习方式的变革。网络上已经有不少网络课程,有些国家已经用于课堂教学(如新加坡)。上海市虹口区也进行了基于平板电脑的“电子书包”试验,也有一些学校自发开展了基于平板电脑的教学试验。在基于平板电脑的应用中,有不少教育类课程,如可汗学院课程等。

表6 平板电脑调查统计

表6显示,地理教师中有平板电脑者达50%(因为目前大多数学校未配备平板电脑,可以推论,有平板电脑者绝大多数是自购的),说明地理教师中不少人愿意使用新的电子设备;但看过教育类课程的却只有18%,又说明地理教师手中的平板电脑多数不用于教育。

平板电脑是“电子书包”的载体,它不仅是书包,而且是教学工具。从实际情况看,用“电子书包”来进行地理类电子书的教学,应该说有利有弊。但是,如果地理教师不先了解平板电脑中的教育类课程,怎么知道其利弊所在?怎么知道如何趋利除弊?

三、关于中学地理教研工作、培训工作的一些建议

出现以上情况,不能一味责备中学地理老师,毕竟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课堂教学、地理教师的职业评价和学生的学业评价都没有进展到“如胶似漆”的密切程度,老师们不必为此担责。但是笔者认为,信息技术进入地理课堂不但是必然的,而且是会促进地理教学发展与进步的。因此,以上情况的出现又是不应该的,各方面应予以重视。

1.教研员要走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结合实践的前列

研究考试是教研员的重要工作,但不是主要工作,更不是唯一工作,所以教研员不能只做“考研员”。教研员如果满足于做“考研员”,肯定会走入死胡同,还会把基层学校老师也带入死胡同。教研员作为本区域本学科的引领者与服务者,要走出考试困境,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这就需要教研员自己走在学科教学研究的前沿,就我们所探讨的问题来说,就是走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地理教学的前列,这是走出困境,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突破点。

地理教研员自己要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研究。最好自己先学先用,看清其应用于地理教学中的长处与短处。如果自己没有先学先用的客观条件,可以到第一线的课堂里去寻找其应用于地理教学的长处与短处,还可以帮助第一线老师提炼经验,让第一线老师“现身说法”,从而让地理教研工作充满新鲜的气息。当然,地理教研员也可以通过教研活动对地理教师进行这方面理念和业务的培训。教研员还可以在自己职责范围内,在教师业务考核和学生学业考核中增加“3S”的内容。

目前,许多学校没有地理专用教室或者“地理园地”,许多地理老师还没有“装备”,地理教研员也要为此大声疾呼。

2.教研员和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进、教学研究要 “精细化”

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录像并“切片”,就是运用技术进行“精细化”研究,并以此进行课堂教学改进的过程。下面是某农村初中地理教师在“中国的地形”一课教学后自己制作的切片(图5)。可以看到,他把自己的这堂课按照教学环节切割成了9个片段。

另一个农村初中地理教师在“日本”一课后,把全课切割成8个片段(图6)。

图5

图6

图7

某高中地理教师在录像教室上了“喀斯特地貌”一课后,自己制作的“切片”(图7)。

这些“切片”的名称都是教师自己起的,切割的时间段也是自己指定的。在他们看来,切割“切片”的过程也是教学反思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的环节进行细分,知识脉络得到进一步梳理,问题得以进一步明确。对“切片”的观察可以使教师本人及同行再一次真实而准确地获得教者教学行为的直接反馈,并可运用慢速、定格等手段,实现反复观察、讨论、思考,并进行再次实践,改进教学。这里,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教学研究的精细化,教师也能以旁观者的角度进行自我评价,从中感受到乐趣。

3.教师面对信息技术的挑战要乐于、勇于“实践”

不容否认,和笔者一样,许多中学地理教师在大学并没有学过“3S”;即使学过者,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大学所学的有关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操作程序已经过时。正因为如此,我们不能抱怨信息技术发展太快,抱怨只会使人灰心丧气。我们要建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把学习和应用新技术当成快乐的事情,教师本身快乐的学习态度,对学生也是一种言传身教的感染。

实践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地理老师应该敢于动手实践,人人学会使用GPS定位仪、气象传感器等。GPS定位仪的原理有点复杂,但是操作很简单,使用很方便,只要大胆用就可以了,仪器本身不会轻易坏掉。如果学校没有配备GPS定位仪,许多手机上就带有GPS定位功能,可以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操作。下图(图8)是某地理教师在操作手机的画面,手机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所在地点的经纬度、晨昏线、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时间等等。

图8

地理教师的电脑中应该要装谷歌地球或者天地图,会用地图软件。笔者看来,谷歌地球可以用来了解许多天文、生物、环境等新地理知识,其历史图像功能,可以用来观察城市和村落的变化(图9是2000年5月20日上海市某校附近卫星照片,可以看到直到2010年的若干图像)。

图9

天地图也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卫星相片、各种地理信息以及处理信息的功能(见图10)。

图10

4. 要通过技术的应用来促进中学地理课程、课堂教学的改革与进步

不容置疑,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是时代对中小学教师的要求。可以这样说,在教学中不会应用信息技术的中小学教师,已经成为落伍的教师。对于中学地理教师来说,在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当然不是“应景”之举,而是促进中学地理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与进步之必须。教学技术的进步,为我们在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三类中学地理课程中,为教师在运用教材、编写教材、指导学生方面,提供了更大的自主性和多样性;为教师在丰富课程、改革课程方面提供了更大的发挥智慧与创造力的空间。地理教师如果能利用好信息技术这个帮手,在培养学生全球意识、地域概念、整体思维方面就能够做得更好,中学地理课程作用也会发挥的更好!

可以这样说:教育信息技术是中学地理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和进步的“利器”。

本次调查得到严艳、杨震华、吴敏芳、钱凤英教研员的帮助,特此致谢!**

猜你喜欢

教研员切片中学
网络切片标准分析与发展现状
在多解中学创新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
基于SDN与NFV的网络切片架构
为教研员“下水”击掌叫好
肾穿刺组织冷冻切片技术的改进方法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