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教学视导工作路径探索
——以鄂尔多斯东联中学为例**

2014-01-13

地理教学 2014年12期
关键词:视导新课程课堂

项 玫

(内蒙古教育厅教研室,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1)

高中地理教学视导工作路径探索
——以鄂尔多斯东联中学为例**

项 玫

(内蒙古教育厅教研室,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1)

2013年3月起,我作为一名教研员,随自治区教研室的指导团队,前后九次走进鄂尔多斯东联中学进行地理教学视导工作。一年多的工作实践使我加深了对教学视导工作必要性与操作性的认识。

一、地理教学视导的实践意义

1.深入推进新课程的需要

高中新课程虽然在我区已经实施多年,但仍有一些老师的教学理念和策略并没有和新课程同步前进。到东联中学听课,发现大多数课堂往往走两个极端,一种仍然滞留于传统授课模式:以教师讲述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信息,主要依赖教科书和练习册,课堂效率低下,能力培养不足;另一种是所谓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过分让学生自己看书,识记课本内容,教师几乎不重视讲解,更缺乏必要的、缜密的思维引领和以培养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活动设计,由于片面以为教师课堂上少说话就是新课程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教师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升仍然受到限制。教研员如果能够在视导工作中和教师一起开展案例分析,就可能解决困惑,走出误区,防止偏差。

2.有效应对新高考的需要

新课程视野下的地理高考,其试题命制把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考查融为一体,强调对地理信息的获取与处理能力、地理问题的论证与探究能力,地理知识的实践应用与拓展创新能力的考查,体现对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精神以及道德与价值取向的引导。但是,有的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跟不上高考的演进,以至于茫然无措。因此,有必要通过教学视导工作,实现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的转型。

3.全力促进教师新发展的需要

在基础教育日益发展的形势下,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业务素质、教学策略变得空前重要。越来越多的学校感到需要高校专业人员的引领,但高校教师的力量与时间也是有限的。因此,教研员的经常性介入与日常视导工作的开展能够对中学教师专业成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实践证明,笔者每月一次的视导工作受到地理教师的欢迎。他们十分需要教研员和他们共同开展平等、交互的专业研讨。

二、地理教学视导的有效路径

笔者在一线从事地理教学25年,深深体会到基础教育的课堂是一个实践阵地。崔允漷认为:“真正对教学实践产生直接影响的教学理论,是教师头脑中产生的,而不是靠专家讲授的……只有把外授的教学理论内化为教师自己的品格,并成为教师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指导教师自己的日常教学的言论与行动,这种教学理论才是真正有时间价值和意义的教学理论”。“教育学主要是一种经验科学,要求学习者结合自己的经验来学习教学理论,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教学理论的内发,有助于教学风格的形成。”[1]只要自己边学习边积累,就一定能够完成教学视导任务。

走进东联中学后,起初我没有对教师们大谈、特谈理论,而是遵循实践研究的路径,以老师们已有的经验及自己的教学实践为例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新课程高考要求为依据,带领整个地理教研组全面展开教材、教法的探索,逐步引导教师把成功的实践经验升华到理论,并让教育理论在实践中进一步得到内化,从而使教学更有目标和动力,教学质量的提升更有保证。具体做法如下:

1.明确“一节好课”的标准

视导工作的第一步是让教师们充分讨论什么才是一节好课,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教师们的认识可能不完整,也可能是模糊的,需要我们适时的、恰到好处的引导,最后统一认识。通过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对一堂课不能过于苛求,不能追求完美,只要做到“乐学、会学、学会”就是一节好课,这和崔允漷教授对好课应该“学得愉快、学得有效、考得满意”的思想是一样的。“三学”的标准,没有深奥的理论,却好记易懂,言简意赅,蕴含着人本主义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丰富营养。

2.深入课堂,诊断问题

心中装着一节好课的标准,去听每位教师的课,大致就能够基本判断出这是一堂成功的课,还是有问题的课。但这与“找出问题对症下药”还有一定距离。为了达到基于实证的、有说力的听力诊断效果,于是我们进行了“专业的听评课”[2]的培训。专业的听评课由课前会议、课堂观察、课后会议组成。

课前会议:

——被观察者陈述

(1)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课程中的关系和地位是什么?

(2)介绍本班的学生状况,包括学优生和学困生的座位在哪里?

(3)我想让学生明白什么?掌握什么?重点、难点在哪里?我准备怎么解决?

(4)本课的大致结构是什么?有哪些创新和困惑?

(5)教师将做些什么以促进学生投入学习?学生将做什么?怎样活动?这些活动多大程度上适合该班的学习?

(6)我将如何、何时知道学生是否掌握了打算让其掌握的东西?

——观察者陈述

(1)就被观察者的陈述提出问题,与其商榷;

(2)确定观察点和观察的位置。

课后会议:

——被观察者反思

(1)本课的学习目标达成了吗?你是如何知道的?

(2)谈谈各种主要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如果你能描述出好的学习行为,那么这些好的学习行为是怎样表现学生的投入程度与理解水平的?

(3)实际教学有无偏离自己的教案,如果是这样,请告诉大家为什么?有什么不同?

(4)谈谈你的各种教学行为(如活动、学生分组、材料和资源等),他们的有效程度如何?

(5)遇到生成性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6)如果你有机会再上这节课,你的教学会有哪些改变?

——观察者评价

(1)观察者报告观察结果;

(2)形成几点结论,提出改进的具体意见。

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不求面面俱到,可以根据需要侧重从一个维度去观察教师的地理课堂教学实况。下面是东联中学的4位地理教师对同组郭劲松老师执教的“地球表面形态”一节课所作的观察记录:

表1 课堂观察量表之教师教学 观察人:李强

对话提问的对象、次数、类型、结构、认知难度、候答时间怎样?是否有效?个别提问8次,候答时间较短。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问题设置体现学生不同层次,能够检测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教师的理答方式和内容如何?有哪些辅助方式?是否有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不够及时、热情,态度比较平淡。指导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作业)?是否有效?学生做练习时教师缺少巡视与近距离指导。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为什么?效果怎么样?基本按预设的教学程序完成,教学生成行为较少。机智有哪些具有特色的课堂行为(语言/教态/学识/技能/思想)1.板书简洁、明了,概括性强;2.白板图片选取适当;3.小组展示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表2 课堂观察量表之课程要素 观察人:王俊娥

表3 课堂观察量表之课堂文化 观察人:程予娴

表4 课堂观察量表之学生学习 观察人:牛秀君

教师们总结了对新型听评课的几点感受:

新型的听评课是对教师课堂教学全方位、多角度的定量和定性的评价。由于听课者自身对教学的认识水平的制约,传统的听评课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比较笼统、不具体,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和主观性。而新型的听评课从新课程理念出发,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要素和课堂文化等四个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定量、定性的评价,相对而言,这种评价比较全面、准确、具体、科学,值得推广。教师相互评课的过程,其实是相互解剖、自我反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笔者一般不直接参评,或不率先提出评价意见,而是让老师先说,然后适当点评,点到为止,这样更有利于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

新型的听评课更加有利于教师之间的学习与研究,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课堂观察量表的记录有利于被听课教师从各方面了解自己的课堂教学,深入认识教学中的优势和缺点,为今后教学的改进提供了较为详细的依据;同时对于听课教师来说也可就自己的观察角度反省自身教学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深刻地理解新课程理念,提高听课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

新型的听评课有利于加强教学管理,形成严谨的教研氛围和正规的听评课制度,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3.同课再构,及时改进

找出问题症结以后,如果不及时矫正,老师们有时体会不出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更改前后的显著差别,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必须及时让老师在听取意见、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对同一节课进行再建构与再施教。例如,郭劲松老师根据大家评课所提的意见,重新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策略,又上了一课,其结果是包括上课和听课的所有教师看到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效果,从而尝到了评课反思与同课再构的甜头。

4.制定规则,加强备课

视导工作的效果不能仅仅关注几堂地理课的改进,而要着眼于地理教研组日常教研机制的建立,从而使得学校地理教学在外界指导人员离开后仍然保持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在大量的听评课后,有了确凿的证据,可以根据共同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而制定与践行日常备课工作制度应该是校本教研活动的关键之一。

东联中学地理组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学以课本为标准,而不是以课程标准为准绳;备课往往是各自为政,缺乏集体研讨。所以采取的第一步措施是,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制定高中三年统筹规划的策略;第二步措施是,建立学期备课、单元备课与课时备课的三级备课制度;第三步为了提高整体业务水平,使优质资源最大化,根据每个人业务能力和性格特征进行了组内严格的分工,从单元备课的方案到学案、教案、PPT制作、课堂练习,五个人都有不同的担当。一线教师们认为,分工负责、各有侧重、相互配合的备课效果最好、最人性化,很乐意合作。这就是他们所认为的“集体备课使课堂教学出现了质的飞跃”。

5.“研”“教”结合,专业成长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实践和钻研,只有教师成长为专家型的教师,才具有提升教学质量的永动力。怎样使老师们成为专家型教师呢?目前著名的教育理论家也认为“教育学主要是一种经验科学”,所以我们教学视导时不能靠简单地灌输理论提升教学水平,更不能以“专家”的身份来强制老师们采取他们并不以为然的教学行为,最佳的方式是让他们自己在课堂实践中去发现真理,然后自觉地去应用。

为了巩固教学视导成果,我采取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那就是“教”“研”结合。第七次视导离校时,我给他们留下了结合自己教学实践的论文题“提升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探索”。教师们认为,“得给他们最少半年时间,好好体会和琢磨这个题目”,这正合我意。期待着半年以后他们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最佳办法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全体都能朝着专家型教师的方向迈出一大步。

(在本文写作过程中,得到华东师大夏志芳教授和东联中学地理教师的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1] 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 沈毅,崔允漷.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责任编校:旋晓伟)

* 支撑项目:教育部“十二五”规划课题“民族地区高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以高中文科综合为合例”课题号:FHB120472。

猜你喜欢

视导新课程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以视促行,以导提质
——幼儿园内部视导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美在课堂花开
区域教学视导: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助推器
中小学视导工作的有效开展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