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安方言中的“阿”字疑问句
2014-01-13陈建锋
陈建锋
( 江西农业大学 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
万安县位于江西省中南部,隶属于吉安市,以县城话为代表的万安话属于赣方言吉安片。但万安县靠近赣南客家方言区,离吉安市中心城区较远,境内多个乡镇赣客方言混杂,使得万安方言呈现出与吉安片赣方言不同的一些特点。典型的吉安片赣方言用句末语气词“啵”表示是非和反复疑问,而万安方言用前置词“阿”,例如:
吉安市城区话 万安县城话
(1)你喫(吃)酒啵? 你阿喫酒?
(2)老师客气(漂亮)啵? 老师阿标致(漂亮)?
(括号内为与方言对应的普通话词语,下同)
除“阿P”问句外,万安话中还有“阿是P”和“阿能P”两种问句形式,本文统称为“阿”字疑问句,下面对它们的用法进行描述。
一、“阿P”问句的用法
1. 疑问副词“阿”字的作用主要是提示“疑问焦点”,用在动词、介词、形容词前面,组成“阿P”短语。作为焦点标记,“阿”字总是重读。如
(3)你阿去吉安?
(4)渠(他)阿在屋里看书?
(5)你阿看得清?
(6)你阿跟渠一起走?
(7)电视机阿重?
(8)苹果阿好喫?
2. “阿”字一般用于未然时体,问句中动词表示的意思尚未发生,如例(3)、(6);或询问说话人内心不能确定的事情,如例(4)、 (5)。3.普通话中反复问和是非问的基本功能相同,但分开为两种形式,是非问句在句末加疑问语气词“吗”,反复问句的动词(或介词、形容词)形式为“V 不V”。万安话中没有类似于普通话是非问句疑问语气词“吗”的成份,也基本不用“V 不V”的反复问句形式,这两种问句全用“阿P”问句表达。如:
(9)A. 普通话是非问:他在家里看书吗?
B. 普通话反复问:他在家里看不看书?
或 他在不在家里看书?
C. 万安话“阿”字句:渠在屋里阿看书?
或 渠阿在屋里看书?
是非问只能针对全句提问,而反复问和“阿”字疑问句可以针对不同的局部疑问焦点提问,表现力比是非问更丰富。
钱乃荣(2011)认为长江以南的“阿V”问句来自北方的“可V”,其中的“可”失落声母就成了“阿”。关于“可V”问句的性质,朱德熙(1985)认为“可V”是一种反复问句,并且这种反复问形式在同一种方言里不和“V 不V”形式共现,这符合万安方言的实际。徐烈炯、邵敬敏(1999)认为“阿V”问句形式上接近是非问句,功能上接近反复问句,而赵元任在《现代吴语研究》中把“阿VP”句式定性为是非问句。徐杰、张媛媛(2011)则认为“可V”类问句既不能归入反复问句,也不能归入是非问句,因为它不是静态的句式。
4. 普通话中可能补语与情态补语共用“V 得C”结构,可以通过变换成疑问式来加以分化,例如普通话:
在万安话“阿P”疑问句中,如果“阿”在“跳”前面,“渠阿跳得高?”表示一种可能性,能不能跳得高的意思,如果“阿”在“高”前面,“渠跳得阿高?”表示一种状态,跳得高还是不高的意思,这种用法正是通过“阿”字的功能限制了疑问焦点的辖域。
5. 特指疑问句中的疑问代词是疑问焦点,疑问代词需要重读,回答问话时,需要针对疑问代词提供信息。但当在特指疑问句的动词前加“阿”变成“阿P”疑问句之后,整个问句的疑问焦点就发生移动,如:
(11)你阿去哪当(哪里)?
(12)你阿想买辣垒(什么)?
(13)你阿寻哪个?
(14)老王阿晓得哪久(什么时间)开会?
其中的特指问形式是“阿P”疑问句中的一个小句,作宾语的疑问代词不再是疑问焦点,疑问焦点升格为动词短语,只需对动词作肯定或否定回答。这类问句的回答,如果是肯定的,还可以进一步针对疑问代词作答,如(11)句子回答“去,去窑头镇。”,但后续回答“去窑头镇”并非一定要加,这和特指问句的回答不同。如果是否定回答,则不可能再针对疑问代词作答,如(11)句子回答“不去哪当。”,而特指问句的回答没有否定形式。
6. “阿P”疑问句如果后面有语气词“哩”,则询问某人是否重复、继续某一动作,或某一状态是否持续,比较:
(15)A:你阿去?(你去不去?)
B:你阿去哩?(你还去不去?)
(16)A:你阿喫得呱?(你能不能吃完?)
B:你阿喫得呱哩?(你还能不能吃完?)
(17)A:手阿痛?(手痛不痛?)
B:手阿痛哩?(手还痛不痛?)
(18)A:雨落得阿大?(雨下得大不大?)
B:雨落得阿大哩?(雨下得还大不大?)
二、“阿是P”问句的用法
1. 在“你阿是老师?”“渠阿是你格(的)细伢子(小孩)?”中,“阿是”后面接名词,是疑问副词“阿”加动词“是”。万安话中还有一种后接动词、介词、形容词的“阿是”,“阿”和“是”融合成为一个疑问副词“阿是”,如:
(19)你阿是写作业?
(20)老张阿是拿哩一本书到你?
(21)渠长得阿是蛮标致?
(22)你阿是按照格(这)种方法做的?
2. 一般情况下,“阿”和“阿是”可以互换,但表达的意思略有差别。用“阿是”表明提问者有一种预设,但内心不能肯定,希望得到对方证实。用“阿”则没有预设,说话者持中立态度,疑问程度更高。另外,两种问句的回答也不一样,“阿”字问句的回答针对句中动词,“阿是”问句则只需回答“是”或“呒(不)是”,如:
下面情况“阿”和“阿是”不能互换:
第一,后面的动词或形容词是光杆形式时,一般只能用“阿”提问,很少用“阿是”。如果要用“阿是”提问,动词或形容词前面或后面应该加一些语言成分。如:
(24)A. 你阿去?
B.* 你阿是去?
C. 你阿是去窑头?
(25)A. 老师阿标致?
B.* 老师阿是标致?
C. 老师阿是蛮标致?
(前加“* ”的句子表示不能说,下同)
第二,“阿”字和动词、介词、形容词结合更紧密,中间不能分开,而在“阿是”和动词、介词、形容词之间可以插入状语成分。如:
(26)A.* 你阿后日去窑头?
B. 你后日阿去窑头?
C. 你阿是后日去窑头?
(27)A.* 你阿屋里看书?
B. 你阿在屋里看书?
C. 你阿是屋里看书?
(28)A.* 老师阿蛮标致?
B. 老师阿标致?
C. 老师阿是蛮标致?
第三,万安话中有一个表示完成体的助词“哩”,和上文1.6 节中表重复意义的语气词“哩”同音,如果句中有助词“哩”,则只能用“阿是”提问,“阿是”后面不能出现语气词“哩”。比较:
(29)A. 你阿喫哩?(你还吃不吃?)
B. 你阿是喫哩?(你是不是吃了?)
(30)A. 你阿是喫哩饭?(你是不是吃了饭?)
B.* 你阿喫哩饭?C.* 你阿是喫饭哩?
例(29)A 中的“哩”是语气词, (29)B 中的“哩”虽然出现在句末,但它不是语气词,而是助词,后面省略了“饭”字,意思和例(30)A 一样。例(30)B 不能说,是因为“阿”字只用于未然时体,问句中动词表示的意思尚未发生,所以不能和表示完成体的助词“哩”同现。“阿是”可以用于完成体,另外,“阿能”也可以用于完成体,详见下文论述。
第四,由于“阿”字句的说话者持中立态度,所以后面不能直接出现否定副词,但“阿是”句的说话者带有主观倾向,后面可以跟否定副词,如:
(31)A.* 你阿呒(不)买格(这)本书?
B. 你阿是呒买格(这)本书?
(32)A.* 单车(自行车)阿修呒好?
B. 单车阿是修呒好?
(33)A.* 昨日你阿呒能(没有)去?
B. 昨日你阿是呒能(没有)去?
万安话“阿冇人?”中的“冇”是否定动词,后接名词宾语,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动词“没有”。普通话的“没有”还可以作否定副词,用于动词前面,这种用法的否定副词在万安话中是“呒能”,如“呒能喫(没有吃)”,但反复问句“V 没(有)V” “V 了没(有)”在万安话中只能用“阿能”提问,详见下节。
三、“阿能P”问句的用法
1. 万安话“能”用于已然体,只用于动词前,有疑问和否定两种用法,组成“阿能”和“呒能”两个词语。如:
(34)捱阿能录取(我被录取了没有)?
肯定回答:录取哩(录取了)。
否定回答:呒能录取(没录取)
(35)你阿能喫呱(你吃完了没有)?
肯定回答:喫呱哩(吃完了)。
否定回答:呒能喫呱(没吃完)。
(36)车子阿能过来(车子过来了没有)?
肯定回答:过来哩(过来了)。
否定回答:呒能过来(没过来)。
(37)渠阿能当过兵(他当过兵没有)?
肯定回答:当过哩(当过了)。
否定回答:呒能当过(没当过)。
2. 因为“阿能”只用于已然体,句中可以出现表示过去意义的时间词,但不能出现表示未来意义的时间词,而“阿P”问句正好与“阿能P”问句形成互补关系,句中可以出现表示未来意义的时间词,不能出现表示过去意义的时间词。如:
(38)A. 你昨日阿能去窑头?
B. 你后日阿去窑头?
C.* 你后日阿能去窑头?
D.* 你昨日阿去窑头?
万安话有个表示完成体的“呱”字,在“阿P”问句中和在“阿能P”问句中的用法不同,如:
(39)A. 你阿做得呱作业?(你做得完作业吗?)
B. 你阿能做呱作业?(你做完了作业没有)
由于“阿”字用于未然体,例A 中的“呱”只能作可能补语,而在例B 中,“阿能”用于已然体,“呱”只能作结果补语。
3. “阿是”既可用于未然体,也可用于已然体,用于已然体时,和“阿能”的用法有所不同。如:
(40)A. 你昨日阿能去窑头?
B 你昨日阿是去哩窑头?
(41)A. 你昨日阿能做呱作业?
B 你昨日阿是做呱哩作业?
如果用“阿是”提问,必须在动词后面加一个表示完成体的“哩”,而用“阿能”提问不需要。另外,“阿能P”问句中也可以加语气词“哩”,表示“还V了没”,如“渠阿能打你哩?”意思为“他还打了你没有?”,这种用法的“哩”详见1.6 和2.2 中的论述。
四、从“阿”字疑问句看万安县境内客赣方言接触
万安县城(不含)以南赣江上游流域两岸地区俗称上乡,居民以讲客家话为主,以涧田乡客家话为代表;万安县城及以北赣江下游流域两岸地区俗称下乡,居民以讲赣方言为主,以县城话为代表。上乡多为山区,经济较落后,平时不少上乡居民到下乡工作生活。万安水电站的建设,使上乡很多村庄成为库区淹没地,2 万多上乡移民落户到下乡多个乡镇,导致下乡许多地区呈现出客赣方言混杂的状况。
疑问句,用法和“阿P”、 “阿是P”、 “阿能P”完全一样,其中的“格”和“阿”应该是古汉语“可V”疑问句中“可”字的变音,而“可V”疑问句在赣南客家方言区如南康县等地常见。典型的赣方言中并没有“可V”疑问句式,因而可以认为万安话(属于赣方言)中的“阿”字疑问句是受县境内客家话“格”字疑问句影响形成的,是客赣两种方言长期接触的结果。
[1]钱乃荣.SOV 完成体句和SOV 完成体句在吴语中的接触结果[J]. 中国语文,2011,(1):53-56.
[2]徐烈炯,邵敬敏.“阿V”及其相关疑问句式比较研究[J]. 中国语文,1999,(3).
[3]朱德熙. 汉语方言里的两种反复问句[J]. 中国语文,1985,(1).
[4]徐杰,张媛媛. 汉语方言中“可VP”问句的性质[J]. 汉语学报,2011,(2):6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