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城市理念下的信息技术校企合作研究

2014-01-13易昌中

宜春学院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校企智慧人才

刘 莉,易昌中

(1. 宜春学院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2. 宜春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江西 宜春 336000)

智慧城市是指利用通信和信息技术及时传递、整合、交流、使用城市经济、文化、公共资源、管理服务、市民生活、生态环境等各类信息,使得城市的管理更加智能、运行更加高效、发展更加合理及环境更加和谐。[1-3]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和宗旨是提升政府政务管理水平、提高城市宜居水平,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4-6]城市信息化水平的发展将逐渐成为城市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手段。智慧城市建设是信息技术综合应用的大型课题,作为一项创造性的系统工程,需要以创新的信息技术为基础,由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来建设和维护以保障系统的运营管理,可以说信息技术创造智慧城市。高校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不仅要履行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责任,同时要积极投入到信息技术创新的研究,以建设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信息技术校企合作是地方高校实现自身价值的新思路,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人才的新模式。

1 信息技术是影响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因素

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物联网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有机融合的必然产物。[7]数字城市是覆盖整个城市的信息模型,将城市中生态、医疗、交通、政务、能源、通讯等信息相互关联,并按城市地理坐标智能组织起来,再以互联网为平台实现城市数字的共享。数字城市设计的信息技术包括立体空间信息获取、调度、挖掘、可视化及网络化等技术。智慧城市建设通常采用包含感知层、网络层、智慧层、及应用层的四层技术结构模型。其主要技术体系如图1 所示,感知层负责实时数据采集、网络层用于数据传输、智慧层用于数据分析及处理、应用层实现智慧城市管理。[8]

图1 智慧城市建设的信息技术体系

可见,智慧城市是信息化与城市化的高度融合的产物,它是一个复杂而相互作用的信息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信息技术与各资源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并共同作用,信息技术是影响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因素。

作为一项创造性的系统工程,智慧城市是以创新信息技术为基础,由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来建设和维护。但是,我国信息产业技术的发展现状是:一方面企业缺乏高精尖技术人才,科研能力弱,只有少数大型企业具备研发能力,掌握了行业核心技术,形成产品与技术垄断,不利于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另一方面优秀信息技术人才高度集中的高校每年新增大量研究成果,但由于各种因素制约,导致研究成果的产品及市场转化率极低,难以为智慧城市建设出力。[9-10]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设理念下,研究信息技术的校企合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2 信息技术校企合作发展现状

校企合作是整合利用学校学习和企业实践资源,培养具有专业性和实用性的专门人才的合作教育模式,可实现学校和企业信息、资源的共享,节约了教育和企业人才培养成本,是一种“双赢”模式。[11]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有工学交替、校企互动、订单式合作等,合作企业多以专业技术对口为主,合作面窄,合作深度不大。在智慧城市建设新的社会背景下,信息技术人才需求暴增,开展信息技术校企合作是校企合作方式发展的新趋势,新型行业人才的需求也将促使高校教学内容和专业设置的改革跟进。传统校企合作主要注重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的人才培养,并没有充分将高校教师、学生与企业员工的人才资源合作充分利用起来,高校教师普遍具有较高学历,而且具有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将高校教师资源与企业产品研发与创新结合起来是值得大力倡导的新思路;学生是企业的未来,信息技术人才校企合作不仅要培养其知识与技能,而且要积极培养其合作与创新能力;企业员工具有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敏锐的认知视眼,使企业员工走进高校课堂,进行现实案例剖析,可避免高校传统教学的“纸上谈兵”,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融会贯通,也有利于缩短校企之间的距离,为学生走出课堂进入企业实习建立了良好过渡。

3 智慧城市理念下的信息技术校企合作

在我国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背景下,结合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现状,研究信息技术的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新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3.1 影响和制约信息技术校企合作的主要因素

以培养智慧城市建设人才为目标的信息技术校企合作由于受技术、人才、资源、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发展相对缓慢,使得校企合作在较短时间内难以找到合作的结合点,且没有成熟的合作模式可参考,导致不能建立有效的合作运行机制。[12,13]影响和制约信息技术校企合作的主要因素有:

(1)校企合作的结合点不在直接的经济利益,而在技术和人才。高校的信息技术专业设置普遍偏向较为传统和成熟的电子、通信和计算机专业和技术,而智慧城市建设急需的数字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专业的建设相对缓慢。这使得高校人才培养方向与企业专业需求的矛盾日渐突出,校企合作失去了良好的结合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智慧城市建设进程。

(2)没有成熟可靠的合作模式是阻碍信息技术校企合作的重要因素。智慧城市建设信息技术掌握在少数大型企业或单位,普通高校如果没有自身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很难与这些企业形成可持续的合作伙伴;另外,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多元的、持续的、系统的工程,包括硬件设施和软件平台的建设,企业一般有鲜明的特色和专业需求,常规“1 +1”的校企合作模式在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方面有其局限性。

(3)信息技术校企合作必须有可靠的运行机制加以保障,包括制度、管理、评价、责任和义务等方面的运行机制。传统的校企合作运行以合作培养人才为中心,运行机制比较简单,在技术合作和科研创新等领域的合作仍待加强,而这需要有更加系统而科学的运行机制来保障双方利益。

3.2 智慧城市理念下的信息技术校企合作实施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远工程,高校教育仍将是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积极推进信息技术的校企合作是提高智慧城市建设人才水平的必然途径。解决影响和制约信息技术校企合作的主要问题是推进信息技术校企合作面临的首要任务,智慧城市理念下的信息技术校企合作需从以下方面实施:

(1)高校需加快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转型,使其与智慧城市建设急需的信息技术相吻合。一方面,通过对现有专业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达到专业人才知识和技能培养的转变,使之适应智慧城市建设技术人才需求,如测绘、通信、电子等专业;另一方面,增设物联网、云计算和数字互联网技术等适应智慧城市建设的新兴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市场化的必然要求。新型专业的建设离不开优秀专业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引进,信息技术专业高校教师的进修或专业转型是保障新生专业建设和发展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只有高校信息技术专业和人才队伍达到了社会和企业需求,信息技术校企合作才能逐步发展,并形成常态。

(2)信息技术校企合作模式要采取多元合作模式。智慧城市的建设不是生产、加工或销售,而是设计与创新,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的优秀人才,其知识和技能不仅要要专而且要广,不仅要有技术还要能创新。信息技术校企合作模式同样应该打破传统“1 +1”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而向“1 +n”的多元化发展。在这种一个教学专业与多家企业的合作模式中,有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也有企业与企业的合作,人才的培养不单是单一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的培养;同时,这种合作模式也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就业面。

(3)信息技术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建立是一个开放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合理有效的运行机制有利于合作的正常运作及权责的明确,但过多的制度与协议也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常规“合作培养,定向就业”的校企合作机制在专业知识技能和就业方向的狭隘性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优秀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信息技术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应该更加开放,一方面要拓展专业学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也要放宽就业选择的自由度。由于高校普遍属于国家教育部门,使得高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会受到诸多限制,因此将国家教育部门的权利需尽快从管理转移到监督上来,并且在政策、法规和资金上进一步加强对校企合作的支持,这都有利于促进新型校企合作机制的形成。

(4)信息技术校企合作应积极推进高校和企业之间技术和人才的交流。除保证师生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外,应积极倡导师生创新成果在企业的应用和转化,高校和企业应该给与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另外,企业员工可以学生身份重返高校课堂学习专业基础知识,或以讲师身份把企业工作的实际经验代入课堂教学。

4 结束语

智慧城市的蓬勃发展对信息技术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校企合作有利于高校和企业资源共享,利益共赢。分析了信息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范围及重要地位,指出信息技术校企合作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发展中遇到的影响和制约因素,从合作结合点、合作模式、运行机制及创新机制等方面对信息技术校企合作发展进行了分析讨论。信息技术校企合作的研究对改善智慧城市建设人才培养途径及提高信息技术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意义。

[1]Cocchia A.Smart and digital city: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M].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Smart City,2014:13-43

[2] Caragliu A,Del Bo C,Nijkamp P.Smart cities in Europe[J].Journal of urban technology,2011,18(2):65-82

[3]Neirotti P,De Marco A,Cagliano AC,et al.Current trends in Smart City initiatives:Some stylised facts[J].Cities,2014,38:25-36

[4]李德仁,姚远,邵振峰. 智慧城市的概念,支撑技术及应用[J].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3,4(4):313-323

[5]吕征奇. 论智慧城市的建设对城市发展意义[J]. 科技视界,2012,(31):67-67

[6]郭慧敏. 江西省“智慧城市”现状及标准化建设思考[J]. 质量探索,2014,(4):47-49

[7]梁军,黄骞. 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的技术发展机遇与挑战[J]. 地理信息世界,2013,20(1):81-86

[8]寿航涛. 智慧城市的网络建设与分析[J]. 信息通信,2012,(1):205-206

[9]沈才樑,许方恒,宋雯斐,等. 基于深度校企合作的信息技术应用人才培养[J]. 计算机教育,2013,(20):49-53

[10]李正卫,王迪钊,李孝缪. 校企合作现状与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浙江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21):150-154

[11]陈立福,马瑞. 深度校企合作模式下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2013,(7):28-30

[12]孟蕴华. 高职院校实行校企合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0(1):53-55

[13]林娜.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机制构建的现状及其对策[J]. 宜春学院学报,2012,34(5):139-143

猜你喜欢

校企智慧人才
人才云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有智慧的羊
校企合作五反思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