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程管理在艾滋病科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

2014-01-13熊弋平石柳春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护生血液用药

熊弋平,石柳春

(广西龙潭医院护理部,广西 柳州 545005 E-mail:418572184@qq.com)

艾滋病(AIDS)被宣传为20世纪的绝症,令人谈艾色变、望而生畏,因为目前该病既无药物可治愈也无疫苗可预防。在AIDS病科,要面对的是一群背景复杂的特殊群体,部分患者不仅身体不健康,心理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还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职业暴露的风险,面对这一特殊环境,有着丰富临床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都会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而实习护生由于AIDS相关知识、职业防护知识和实践经验缺乏以及技术操作不熟练,更容易出现紧张恐惧心理、护理不良事件和职业暴露,所以,对进入AIDS病科实习的护生实施流程管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

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进入AIDS病科实习的护生205例,随机分组,实验组105人,对照组100人,年龄为17~23岁,平均年龄(20±2.53)岁,其中中专生118人,大专生87人,无本科生;女生194人,占94.63%,男生11人,占5.37%,每组护生5人,在本科室实习1个月。

2 方法

2.1 介绍环境 介绍工作环境,带实习护生了解病区各种物品、药品、器械的存放位置以及各种急救药品、器材的使用方法,如:心电监护仪、微量泵、无创呼吸机等,并带实习护生下病房初步了解AIDS病房结构及患者的基本情况,让实习护生对AIDS病房有个大致的了解。

2.2 选择带教老师 选择具有高度的责任感,热爱带教工作,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扎实的AIDS专业知识和较高的职业素质、娴熟的操作技能、团结协作精神好,富有同情心、爱心和敬业精神,以及较专业的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知识的老师进行带教,并给实习护生详细介绍带教老师,要求带教老师对护生做到放手不放眼。

2.3 培训内容

2.3.1 护患沟通技巧 护患沟通是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和相互作用的过程,所交流的内容与患者的护理和康复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同时也包括双方的思想、情感、愿望和要求等内容。因AIDS患者背景相对复杂,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所以要有针对性的与不同的患者进行沟通,与喜怒无常的患者沟通时应不急不躁、理解、包容、善待、倾听、接受,并点头表示理解,然后想办法给予帮助解决问题;与伤心哭泣的患者沟通应让他宣泄,陪伴在他身边,安慰、鼓励他,必要时让患者独处;与焦虑抑郁或有自杀倾向的患者沟通应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耐心疏导,同时通知家属陪护,注意患者的安全,防止意外的发生;与要求过高或不合作患者沟通,对这类患者应说:“请您说说您的看法,听您一说确实有问题存在,不过,我有这样的想法……”“您看,这样随地丢垃圾,相当于我们都生活在垃圾堆里,细菌、病毒在这样的环境极易生长繁殖,我们会感染更多的细菌和病毒的。”等技巧,凡事要以患者的利益为出发点,患者会更容易接受,沟通时应选择适当的词语、语速、语调。

2.3.2 保守医密 因该病传播途径的特殊性,存在伦理道德、受歧视等问题,患者不愿暴露个人隐私,所以,要求护生要保守患者的隐私,这也是我们的职业规范所要求的,不要在病房或护士站谈论患者的诊断、治疗或隐私,不要歧视患者,要富有同情心、爱心,工作中多关心、体贴患者,培养对患者发自内心的关爱,让患者感觉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减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2.3.3 AIDS相关知识培训

2.3.3.1 传播途径 HIV 主要通过血液、体液和母婴传播,传播途径有:①性接触传播: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目前我国性接触传播已成为主要传播途经。②注射途径传播:主要指静脉吸毒者之间共用针头或输入含HIV 的血液,注射途径传播成为第二主要传播途径。③母婴垂直传播:HIV 经感染HIV 的母体卵巢、子宫或胎盘、初乳、卵黄等传给子代。④医源性传播:一种是HIV 感染的患者传染给医务人员;另一种就是感染HIV 的医务人员把HIV 传播给患者。

2.3.3.2 职业防护知识 因AIDS的主要传播途径是血液、体液,所以要做到标准预防,接触上述物质或接触患者黏膜和非完整皮肤前均应戴手套;可能发生上述物质喷溅时,应戴眼罩、口罩、穿防护衣。用后锐器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禁止用后注射器回套针帽及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穿刺失败后的针头不能随手丢到垃圾桶里,更不能丢在床头柜和病床上,如果穿刺失败的针头不能及时放在利器盒里,针头不能对准别人或自己,避免不小心造成别人或自己职业暴露。接触病人前后、脱手套后、离开病房时应洗手和/或手消毒。

2.3.3.3 职业暴露相关知识 职业暴露是指卫生保健人员在工作中与HIV 感染者的血液、组织液、体液或HIV 污染的医疗器械及设备等接触而有感染HIV 的危险。确定具有传染性的暴露源包括血液、体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粪便、尿液、唾液、痰液、汗液、泪液及呕吐物不具有传染性。发生职业暴露的途径有:针刺伤、不完整皮肤或黏膜接触暴露源,如暴露源为血液,经针刺暴露感染的风险约0.3%,经黏膜暴露为0.09%。以下因素会增加感染风险:深度针刺伤(尤其是空心针)、暴露量大(晚期AIDS患者或未经治疗,体内病毒载量高)、污染器械直接刺破血管等。暴露分级:一级暴露是指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短,二级暴露是指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长,三级暴露是指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割伤物有明显可视的血液。

2.3.3.4 HIV 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局部处理:发生HIV 暴露后,要及时处理局部污染的皮肤,轻柔挤压伤处,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流动的清水冲洗伤口30min,用75%乙醇或0.5%聚维酮碘对伤口局部进行消毒和包扎处理,如果血液、体液污染黏膜,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30min。

职业暴露危险评估及预防用药:发生HIV 暴露后及时报告带教老师、病区护士长和科主任,组织专家进行感染风险评估,如感染风险较高,一般需要暴露后药物预防,如感染风险较低,则应权衡感染风险和用药不良反应后慎重作出决定。如果需要预防用药,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2h内)进行预防性用药,最好不要超过24h,但即使超过24h,也建议实施预防性用药,基本用药方案和强化用药方案的疗程均为28天,基本用药方案:齐多夫定(替诺福韦)+拉米夫定,强化用药方案:基本用药方案+克力芝(依非韦伦)。

暴露后随访监测:发生HIV 职业暴露后立即抽血送检HIV 抗体及血常规、血生化,并在之后的4周、8周、12 周和6个月再检测,将每次的检验结果送医院感染管理科存档,对长期从事AIDS相关工作的人员,应随访到1年。

对所有入科的实习护生进行以上相关知识的培训,实验组的护生培训后,分发培训资料,人手一册,让她们利用休息时间再详细、全面、深入地学习。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入科前对实习护生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实验组护生在此基础上,分发培训资料人手一册,实验组100.00%的实习护生掌握相关知识,而对照组只有65.00%护生能掌握相关知识(P <0.05)。入科后实验组护生紧张焦虑心理、护理不良事件低于对照组,且无职业暴露的发生(P <0.05),见表1、表2。

表1 两组实习护生对AIDS相关知识和职业防护知识的掌握比较 (n)

表2 两组实习护生紧张焦虑、护理缺陷、职业暴露比较 (n)

4 讨论

流程管理(process management,PM)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新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是一种以规范化的构造端到端的卓越业务流程为中心,以持续提高业务绩效和客户满意度为目的的系统化的方法[1]。有研究报道[2],国内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率为62.8%~98%,远比国外的22.5%~73%[3]高。调查发现,医护人员在诊疗及操作中不能严格执行戴手套、眼罩等防护制度,忽视正确操作,存在着职业防护意识不足[4]。黄静等[5]总结AIDS的护理现状时指出,我国临床护理人员和实习护生对AIDS的一般知识认识不足,而且护理人员发生HIV 职业暴露与护理人员的紧张恐惧心理有关。AIDS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进入AIDS病房跟AIDS患者近距离接触,难免让人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只有对AIDS相关知识、职业防护知识和实践经验缺乏以及技术操作不熟练的实习护生,进行流程管理,让护生对AIDS有足够的了解、掌握特殊情况的应急处理,减轻她们对AIDS的恐惧感和神秘感,并做好自我防护,按标准预防进行预防,不存在侥幸心理。同时,不容忽视的还有护患沟通技巧和对AIDS患者的关爱态度,使她们能尽快地与患者有效沟通,并发自内心地去关爱AIDS患者,处理好护患关系,避免患者有过激行为,造成护生的伤害。

从表1中可以看出,实验组100.00%的护生掌握了AIDS相关知识,而对照组只有65.00%的护生掌握AIDS相关知识,表2中实验组护生紧张焦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且无职业暴露发生(P <0.05)。实验组的护生因为入科前就能全面深入掌握AIDS及职业暴露的相关知识,掌握与不同类型患者的沟通技巧,所以,进入病区后紧张焦虑情绪减少,全心身放松,能在较短时间内适应AIDS病房的护理工作,增强了职业防护意识和提高各种应对能力,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和职业暴露的发生。

[1] 陈静,王玉琼.医院管理引入流程管理理论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8,22(1A):11-12.

[2] 张洪.医务人员预防HIV 职业暴露与减少歧视的调查报告[J].江苏预防医学,2006,17(3):25-26.

[3] Schmid K,Schwager C,Drexler H.Needlestick injuries and other occupational exposures to body fluids amongst employees and medical students of a German university:incidence and follow-up[J].Journal of Hospital Infection,2007,65(2):124-130.

[4] Raghavendran S,Bagry HS,Leith S,et al.Needle stick injuries:a comparison of practice and attitudes in two UK District General Hospitals[J].Anaesthesia,2006,61(9):867-872.

[5] 黄静,绳宇.艾滋病护理的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3):275-277.

猜你喜欢

护生血液用药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多彩血液大揭秘
治病·致病·致命——用药需慎重
用药不如用乐——三择音乐养生法
神奇血液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
血液偏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