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心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
2014-01-13钟清
钟清
(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超声诊断科,广西 柳州 545005 E-mail:zqmydqinger@qq.com)
心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特征不典型,并且发病率低,临床上不常见,诊断难度较大,常常容易被误诊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包炎、先天性心脏病。通过超声心动图可以发现心脏的占位性病变,能够准确描述病变的位置、大小、数量、形状、活动度及其与邻近结构的关系,能够评估病变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笔者回顾性分析60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心脏占位性病变的超声心动图表现,以提高本病的超声诊断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月我院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拟诊为心脏占位性病变的住院患者60 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12~65岁,平均37.8岁。超声检查发现心脏占位性病变,后经手术或者理化等检查确诊。
1.2 方法 采用GEVIVID7 及GEVIVID3 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上述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仪器探头的频率为3.5 MHz。患者取左侧卧位行检查,对于心脏占位性病变,根据超声心动图观察患者心脏占位性病变的大小、形态、回声、密度、毗邻的组织及活动度等情况,对血流动力学进行分析。
2 结果
60例心脏占位性病变的超声示:心腔或心包腔内团块状实性回声,团块最大径为0.8~6.7cm。其中黏液瘤23例,赘生物20例,血栓15例,恶性转移性肿瘤2例(转移到心包,1例为肺癌转移,1 例为乳腺癌转移),见表1。
3 讨论
心脏占位性病变主要以肿瘤、血栓为主,心脏肿瘤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肿瘤,原发性肿瘤有一半以上为黏液瘤,另有30%以上为血管肉瘤,继发的多为转移性肿瘤。心脏占位性病变的病理及病位不同,其超声心动图以及血流动力学表现也不同[1]。
表1 心脏占位性病变部位统计 (n)
黏液瘤患者主要表现为左房轻度增大,余各房室内径大致正常,左房内可见强回声团块形态,其蒂附着于左房壁,为分叶状或梨形蒂。团块回声较均匀,轮廓清晰,随心动周期,血流冲击,有规律来回运动,舒张期堵在二尖瓣口处,致使瓣口狭窄,收缩期返回左房,其余瓣膜未见异常。大动脉关系、位置未见异常。心包内未见异常。室间隔与左室壁厚度、振幅尚正常。左房及右房黏液瘤收缩期,舒张期瘤体活动在二、三尖瓣瓣口处,大的瘤体可脱入到左、右室腔内,造成瓣口阻塞。左房增大,内部可见异常回声团块[2]。
20例赘生物患者均合并有感染性心内膜炎,有发热、胸闷气促病史。主要超声表现为瓣膜或心内膜上附着一个或多个团块状回声,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附于瓣膜上的赘生物与瓣叶一起运动,多为中等回声,部分赘生物与瓣叶之间有类似于蒂样结构,赘生物表现为团块状、息肉状、葡萄状或条状,边缘多模糊或毛刺状,瓣膜可出现相对狭窄及关闭不全。随着病情发展,赘生物增多,出现脱落、机化或钙化等。大部分患者经过抗感染治疗,赘生物逐渐减少、缩小,甚至消失,心功能改善,心腔较前缩小[3]。
血栓患者多有风心病合并房颤病史,左心多见,为团块状或线状形态,无蒂,基底宽,附着面广,活动度小或者无活动度[4]。转移性肿瘤的原发灶多为肺及乳腺,而好发部位主要是心包。其临床症状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一般为血性心包积液,超声表现无蒂,不规则,为多发的结节状,与心肌边界不清[5]。
4 结论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脏占位性病变的主要手段,可以了解占位性病变的病位、形态、大小、活动度等。临床上需要注意避免良恶性病变的误诊,还需要注意血栓、赘生物与肿瘤的鉴别,进而提高心脏超声诊断占位性病变的准确度[6]。
[1] 肖芳,宋苏云,张雪珍,等.超声心动图在心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2008,5(3):43-44.
[2] 陈梦宇.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心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J].中外医疗,2012,31(35):175-177.
[3] 李淑玲,吴晓萍.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心脏占位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09,3(5):291-292.
[4] 王翠华,黄云洲,任书堂.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心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6,17(9):505.
[5] 王飞.超声心动图对心脏肿瘤的诊断价值与分析[J].医学信息,2011,24(10):357-358.
[6] 伍志敏.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脏肿瘤的临床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32):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