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强县规模发展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2014-01-12邹永广郑向敏
邹永广,郑向敏
中国旅游强县规模发展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邹永广,郑向敏
(华侨大学旅游学院,福建泉州362021)
文章采用变差系数、基尼系数、首位度、赫芬达尔系数和位序规模理论,从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两方面对2003-2011年中国17个旅游强县规模发展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旅游强县旅游接待总人数相对差异减少,总体均衡;旅游综合收入起伏明显,呈波浪型变化,但相对差异较小,彼此竞争激烈。17个旅游强县旅游规模都在不断上升,但首位分布不是非常明显,差异不大,保持接近状态。旅游强县的总收入规模位序变化呈现稳定、波动、跨跃三种发展类型。研究得出:旅游规模差异和规模位序分布是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旅游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是先天基础,市场导向是外在动因,产业政策是重要导向,投资行为是重要动力。
旅游规模差异;位序规模分布;旅游强县;影响因素
旅游业在县域经济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已成为吸引投资,增加就业岗位,调整县域经济结构,促进县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2007年国家旅游局评选出桓仁满族自治县等17个“中国旅游强县”[1],中国旅游强县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采取了既有相似亦有独特的发展模式,积累了诸多宝贵经验,深入剖析其发展的深层原因,对于探索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由于我国区域旅游资源禀赋、区位条件、政策导向,以及其他产业支撑要素等因子的影响,区域旅游经济存在差异。现有文献中,有关旅游经济差异的研究主要从宏观角度,分析东中西三大区域旅游业发展的不平衡状态[2-4];也有从中观角度,研究珠三角、长三角和西部地区的旅游规模差异[5-7];还有从相对微观尺度,剖析江西省、浙江省、以及安徽省等省域旅游规模差异及其位序规模体系[8-10]。关于中国旅游强县旅游经济与规模差异研究尚未出现,目前我国旅游强县研究集中在于:旅游强县发展的路径[11]、旅游强县产业发展模式[12]、旅游强县发展的动力机制[13]等方面。本研究试图运用计量方法,选取我国17个旅游强县(广西阳朔县,四川九寨沟县,重庆巫山县,陕西扶风县,新疆布尔津县,云南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湖南凤凰县、宁乡县,江西婺源县,安徽黟县,湖北神农架林区,河南栾川县,广东梅县、清新县,浙江淳安县,山东长岛县,辽宁桓仁满族自治县)旅游经济数据,研究中国旅游强县规模发展差异及其规模分布,分析旅游经济差异的特征和原因,探索影响旅游规模发展的主要因素,对缩小旅游强县间的差异,实现协调发展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数据选取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选取与来源
本研究以我国17个旅游强县(阳朔县、九寨沟县、巫山县、扶风县、布尔津县、纳西族自治县、凤凰县、宁乡县、婺源县、黟县、神农架林区、栾川县、梅县、清新县、淳安县、长岛县、桓仁满族自治县)为研究对象,选取旅游接待总人数、旅游综合收入为指标,研究中国旅游强县旅游规模差异和规模分布特征。数据来源于17个中国旅游强县在2004-2012各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布的2003-2011年官方旅游统计数据。
(二)研究方法
为了全面、准确地衡量旅游规模的差异,本研究采用变差系数(CV)、基尼系数(G)、首位度(S)、赫芬达尔系数(Hn)四个指标,衡量中国旅游强县2003-2011年旅游规模发展差异特征。
(1)变差系数(CV):又称标准差率或离散系数,是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它是衡量资料中各观测值变异程度的另一统计量[9]。
变差系数分别反映地区旅游规模发展的相对均衡度,值越大,区域旅游规模发展差异越大。
(2)基尼系数(G):反映地区相对均衡度指标。基尼系数值处在0~1之间,其值愈小表示区域发展愈趋于均衡,其值愈大愈趋于不均衡[9]。公式:
其中,G为基尼系数,n为样本数,y1,y2,…,yn为从大到小样本值。
(3)首位度(S):衡量城市规模分布状况的常用指标—首位度,首位度大的区域规模分布,就叫首位分布[9]。
S=p1/p2
其中,S为首位度;p1、p2分别为规模最大、第二大的区域。
(4)赫芬达尔系数(Hn):反映区域规模指标的集聚程度,其值愈趋近1表示区域集聚程度愈高;愈趋近0表示区域集聚程度愈低[9]。pi为前n位各自所占总数的比值。本文选取了年度排在前6位的旅游强县(n=6)。
首位度和赫芬达尔系数用于分析旅游规模分布的集中度,值越大,区域旅游规模发展越集中,越不均衡。
二、中国旅游强县规模发展差异特征
本研究对中国17个旅游强县规模发展差异的四个衡量指标(CV、G、S、H)的进行统计,结果如表1、表2,分别表示旅游总人数、旅游接待综合收入指标。
(一)中国旅游强县接待总人数差异变动特征
(1)旅游发展相对差异减少,总体均衡。由表1显示,中国旅游强县CV和G分别从2003年的0.3764和0.1987下降到2011年0.155 2和0.084 2。除2008年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出现急剧下降为0.109 7和0.060 4外,相对差异指标曲线CV、G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如图1),旅游强县接待总人数相对差异在逐渐缩小,发展较均衡。
表1 2003-2011年中国旅游强县旅游总人数差异及其变动
图1 2003-2011年中国旅游强县接待总人数CV、G、S、H变化
(2)首位度不是很大,但呈波浪型变化。由表1、图1可见,中国旅游强县接待总人数规模的首位度不是很大,2003年首位度为1.0859,随后呈上升趋势,至2005年达到1.2136,后两年又下降1.0795,在2008-2010年连续上升,2011年又呈下降趋势,总体上呈现“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波浪型变化。
(3)赫芬达尔系数变化不大,但总体趋小,竞争态势激烈。由表1和图1可见,2003-2011年,近十年间中国旅游强县接待人数的赫芬达尔系数在0.5左右徘徊,最大值为2004年0.6174,整体变化不大,但呈趋小变动。集聚程度在不断降低,反映竞争加强,彼此之间的竞争激烈。
(二)中国旅游强县旅游综合收入差异变动特征
(1)旅游综合收入起伏明显,但相对差异较小,总体均衡。由表2显见,中国旅游强县CV和G分别从2003年的0.4090和0.2141下降到2011年0.073 1和0.074 7。2003年CV和G值最大,随后下降至2006年分别达到0.161 7、0.090 1,而后2007-2010年又呈现出上升态势,2011年出现急剧下降,但是旅游综合收入相对差异较小,相对差异指标曲线CV、G整体上呈“下降—上升—下降—上升—下降”起伏不定(如图2)。相对差异在逐渐缩小,发展较均衡。
表2 2003-2011年中国旅游强县旅游收入差异及其变动
(2)首位度不是很大,但呈“下降—上升—下降—上升—下降”波浪型变化。由表2、图2可看出,中国旅游强县综合收入规模的首位度不是很大,在1附近徘徊,2003年首位度为1.0835,随后呈下降趋势,而2005年又上升达到1.113 0,后两年又下降1.027 7,在2008、2009年有所上升,2011年又呈下降趋势,总体上呈现起伏不定的波浪型变化。
(3)赫芬达尔系数变化不大,但总体缓慢下降,彼此竞争激烈。2003-2011年,近十年间中国旅游强县综合收入的赫芬达尔系数整体上趋平缓下降趋势,最大值为2004年0.759 5,整体变化不大,但呈趋小变动。集聚程度在不断降低,彼此之间的竞争激烈。
图2 2003-2011年中国旅游强县综合收入CV、G、S、H变化
三、中国旅游强县规模发展分布特征
区域位序规模分布状况和规模分布变化态势可以反映出区域规模发展分布的特征,本研究采用2003年、2005年、2007年、2009年、2011年五年时间序列数据,动态的描述中国旅游强县位序规模分布状况和规模分布变化态势,进而分析中国旅游强县规模发展分布特征。
(一)中国旅游强县位序规模分布状况
本研究选取2003年、2005年、2007年、2009年、2011年五年数据对中国旅游强县旅游总收入发展规模进行排序,横坐标表示规模位序,纵坐标表示五年旅游总收入的规模(如图3)。
图3 中国旅游强县旅游规模分布变化
中国17个旅游强县的旅游规模都在不断上升,但首位分布不是非常明显,差异不大,保持接近状态,仅2009年稍微突出,玉龙纳西县为43.44亿元,淳安县为38.1亿元。五年间居前两位的强县始终是梅县、玉龙纳西县、九寨沟县、淳安县、黟县,占第一第二位的强县不是非常稳定,说明彼此竞争激烈。
(二)中国旅游强县规模分布变化态势
为了进一步分析中国旅游强县旅游规模分布的动态变化情况,本研究选取2003年、2005年、2007年、2009年、2011年五年间17个旅游强县的总收入的规模位序数据,分析其旅游规模发展态势。根据中国17个旅游强县的旅游规模位序数据统计结果发现(如图4),旅游强县总收入规模位序可以分成稳定型、波动型、跨跃型三种发展态势。
(1)稳定型:旅游规模位序变化幅度相对较小,位序变化不大。主要有神农架林区、巫山县、桓仁自治县、阳朔县、清新县、淳安县。其中,神农架林区、巫山县、桓仁满族自治县3个县处于低位稳定发展型,位序在8位以下;阳朔县、清新县、淳安县3个县保持较高位稳定型,变化幅度不大,在2~3位之间。
(2)波动型:旅游规模位序变化幅度较为明显,位序变化突出,呈波浪起伏态势。主要有栾川县、长岛县、黟县、梅县4个县。栾川县表现为“升—降—升”态势,而长岛县、黟县和梅县则表现为“降—升—降”趋势。
(3)跨跃型:旅游规模位序变化幅度较大,呈跨越式变化,波动起伏非常明显。主要有扶风县、凤凰县、宁乡县、布尔津县、婺源县、玉龙纳西县、九寨沟县7个县。其中又可分成向前跨越,向后跨越两类。扶风县、凤凰县、宁乡县、玉龙纳西县、婺源县总体表现为向前跨越,玉龙纳西县从2005年第7位跨越式上升至2009年、2011年首位。其他2县表现为向后跨越,呈现出倒退趋势,布尔津县从2003年的第8位倒退后2011年末位。
图4 中国旅游强县旅游规模位序变化
四、中国旅游强县规模发展的影响因素
旅游强县是县域旅游业发展的典范,蕴含独特的发展思路、理念、以及成功模式。我国17个旅游强县大体成团状分布,新疆布尔津县、辽宁桓仁满族自治县和山东长岛县三个旅游强县分布较散;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旅游强县数量较多,分布密集。东部和中部地区旅游业发展较快,旅游强县数量相对较多有其深层次因素,通过对我国17个旅游强县进行深入分析,发现旅游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市场导向、产业政策、投资行为等影响其旅游规模差异和规模分布的重要因素,虽然各县都受到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但各自发挥其优势,某个因素重点发挥了作用,旅游业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我国17个旅游强县规模发展的动力因素路径如图5所示。
图5 旅游强县规模发展的动力因素
(一)旅游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是先天基础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资源禀赋是旅游业发展的先天条件,影响了县域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广西阳朔县、四川九寨沟县、湖北神农架林区、新疆布尔津县、云南玉龙纳西族自治县、重庆巫山县旅游资源禀赋高,旅游资源类型丰富,景区等级高,主要依托具有独特性、垄断性、品位高的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辽宁桓仁满族自治县地处边界区域,优越的区位条件,接近客源市场;山东长岛县、广东梅县发展旅游业的优势主要在于依靠地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便捷的交通条件,面向客源地较近,拥有可进入的区位条件。
(二)市场导向是旅游强县规模差异与规模分布的外在动因
县域旅游业发展更多地需要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开发有针对性的旅游产品。市场导向型县域的主要特征在于:虽然旅游资源的富集程度不高、种类和等级也不是最佳,但地处可向外辐射的的地理区位,主要依靠做好市场,通过游客的涌进涌出拉动旅游业的发展。因其区位离客源市场较近,游客进入停留方便,拥有充足的客源市场,并依托区位优势向外辐射发展。中国旅游强县中陕西扶风县就是典型的根据市场导向做大做强旅游业。
(三)产业政策是旅游强县规模差异与规模分布的重要导向
我国旅游业发展实行的是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因地制宜的旅游业发展战略,政府战略决策往往对区域旅游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的产业政策主要是通过可以制定战略整体规划和阶段性产业发展规划,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旅游业发展创造基础、营造环境等。其特征主要有:坚持政府在发展旅游业的战略性主导地位,对旅游业未来发展规划准确,同时加上该区域富集的旅游资源。旅游强县广东清新县、浙江淳安县、河南栾川县、湖南宁乡县,就是典型的政府从长远考虑,进行科学规划,举全力发展旅游业。
(四)投资行为是旅游强县规模差异与规模分布的重要动力
当前,许多区域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投资旅游业,通过项目合作、招商引资、BOT等模式引进民营资本,给予优惠条件,鼓励投资参与旅游开发;将景区管理经营权转让给企业运作,在许多地区正在尝试,并已经成为县域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成功模式。安徽黟县、江西婺源县、湖南凤凰县政府就是通过招商引资、鼓励民间资本的注入,同时正确处理投资者、当地居民与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的关系问题,形成了民间投资推动县域旅游业发展的模式,拉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五、研究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以中国17个旅游强县为研究对象,选取了2003-2011年间旅游接待总人数、旅游综合收入两个指标数据,分析旅游发展的规模差异和规模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因素,得到以下结论:
(1)中国旅游强县旅游接待总人数的变动特征为:旅游发展相对差异减少,总体均衡;首位度不是很大,但呈波浪型变化;赫芬达尔系数变化不大,但总体趋小,竞争态势激烈。
(2)中国旅游强县旅游接待总人数的变动特征是:旅游综合收入起伏明显,但相对差异较小,总体均衡;首位度不是很大,但呈“下降—上升—下降—上升—下降”波浪型变化;赫芬达尔系数变化不大,但总体缓慢下降,彼此竞争激烈。
(3)中国17个旅游强县的旅游规模都在不断上升,但首位分布不是非常明显,差异不大,保持接近状态。根据中国17个旅游强县的旅游规模位序数据统计结果发现,旅游强县总收入规模位序可以分成稳定型、波动型、跨跃型三种发展态势。其中,稳定型中,神农架林区、巫山县、桓仁满族自治县处于低位稳定发展型,阳朔县、清新县、淳安县处于高位稳定型;在跨越型中,扶风县、凤凰县、宁乡县、玉龙纳西县、婺源县属于向前跨越,而布尔津县、九寨沟县属于向后跨越。
(4)中国旅游强县的旅游规模差异和规模位序分布是在旅游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市场导向、产业政策、投资行为等重要影响因素的作用下产生的。其中,旅游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是先天基础,市场导向是强县旅游规模差异与规模分布的外在动因,产业政策是强县旅游规模差异与规模分布的重要导向,投资行为是强县旅游规模差异与规模分布的重要动力。中国旅游强县在旅游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市场导向、产业政策、投资行为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只要发挥各自优势,做大做强旅游业,使其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
中国旅游强县发展原因和经验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研究对其规模发展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仍存在诸多需后续深入探索的地方,首先旅游规模差异变化,仅仅是规模发展特征的外在表现形式。因此,要深入了解引起中国旅游强县规模差异变化的真正原因,需要采用回归分析动态地探讨其旅游规模分布规律。其次,中国旅游强县发展是旅游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县域经济基础、政策导向等众多因素协同发挥作用的结果,本文只分析中国17个旅游强县规模发展差异的显著影响因素,各县发展的具体影响因素及其各因素之间的重要性还有待深入探讨。
[1]国家旅游局.关于命名桓仁满族自治县等17个县为“中国旅游强县”的决定[EB/OL].(2008-07-02)[2013-01-02].http:// www.cnta.gov.cn/html/2008-7/2008-7-2-10-28-19495.html.
[2]朱竑,吴旗韬.中国省际及主要旅游城市旅游规模[J].地理学报,2005,60(6):919-927.
[3]汪德根.中国旅游经济的省际比较研究[J].经济地理,2001,21(S):278-281.
[4]叶护平,韦燕生.中国旅游业发展区域差异的系统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9(3):395-398.
[5]肖光明.珠三角城市旅游经济空间差异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9,25(6):72-77.
[6]靳诚,徐菁.长三角城市旅游规模差异及其位序规模体系的构建[J].经济地理,2007,27(4):676-680.
[7]邓晨晖,吴晋峰,辛亚平,等.中国西部地区旅游规模分析[J].经济地理,2010,30(9):1557-1562.
[8]戈冬梅,吴玉鸣.江西旅游规模差异及其位序规模体系分析[J].旅游学刊,2008,23(9):44-48.
[9]周彩屏,戈冬梅.旅游规模差异及其位序规模体系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经济地理,2009,30(2):345-350.
[10]柳百萍.安徽省城市旅游规模差异及其规模分布[J].地理研究,2011,30(8):1520-1527.
[11]高歌.阳朔县从旅游产业集群向旅游强县发展的路径[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2):102-105.
[12]郭晓华.栾川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探析[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25(5):60-62.
[13]钟睿,姚治国.县域旅游发展模式动力机制研究[J].特区经济,2010,27(5):157-158.
[责任编辑:张青]
A Study on Tourism Siz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trong Tourism County in China
ZOU Yong-guang,ZHENG Xiang-min
(School of Tourism Management,Huaqiao University,Quanzhou 362021,China)
Based on the theory of rank-size and using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Gini Coefficient,Primacy Index,Herfindal Index,this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total tourism revenue and the number of tourists in 17 strong tourism counties in China from 2003 to 2011.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relative difference of total number of tourists is reducing and general equilibrium;while the tourism comprehensive income fluctuation is obvious and the competition among themselves is fierce.Tourism scale of 17 strong tourism counties is on the rise,but the first distribution was not very obvious,only having little difference and remaining almost the same.The change of the tourism size and rank shows three types of development models:stability,fluctuation,span jump.The study finds that tourism scale difference and distribution are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Among them,the tourism resources endowment and geographic conditions are innate basis,market orientation is the external reason,the industrial policy is the important guide and the investment behavior is an important power.
disparity of tourism size;rank-size distribution;strong tourism country;influencing factors
F592.1
A
1007-5097(2014)01-0055-04
10.3969/j.issn.1007-5097.2014.01.012
2013-03-23
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113501110002);国家旅游局面上项目(13TABG021);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2012R0060);中国旅游研究院(研究生)优奖计划专项基金(YJKT2013003)
邹永广(1984-),男,江西南昌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安全,区域旅游发展战略;
郑向敏(1954-),男,福建永春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旅游安全,区域旅游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