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半岛制造业集群发展研究
2014-01-12王心娟綦振法
王心娟,綦振法,郭 健
胶东半岛制造业集群发展研究
王心娟1,綦振法1,郭 健2
(1.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山东淄博255000;2.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山东济南250000)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不断推进,胶东半岛制造业集群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促进胶东半岛制造业集群健康发展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文章利用钻石模型对胶东半岛制造业集群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供需网相关理论对胶东半岛制造业集群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制造业集群;钻石模型;供需网;胶东半岛
一、引言
产业集群是指某产业中相同、相近以及业务相关的企业在某一地区聚集而成群[1]。在全球化进程中,产业集群表现出强劲的竞争力和持久的竞争优势,为产业聚集地经济的腾飞做出巨大的贡献。国内外制造业集群基地的迅猛发展也证明了产业集群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战略模式选择。2003年7月,山东省出台了《关于加快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意见》,提出集中建设五大优势产业群,把山东半岛建设成世界级的制造中心。胶东半岛制造业集群发展具有比较扎实的基础,同时也具备了一些集群的基本功能,已经对半岛乃至全省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许多学者对产业集群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卢杰认为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形式,对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有十分重要的影响[2]。余东华和赵梦涵提出了构成产业集群的五大要素,即中间投入产品供应商、产成品生产商与销售商、中介服务机构和管理机构[3]。姜绍华和赵英兰提出产业集群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组织制度创新、市场与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以及外来产业转移[4]。刘曙光和宋德勇探讨了产业集群由路径依赖向路径创新转变的问题,对转变阶段进行划分并提出了每个阶段的客观影响因素[5]。
单个企业管理模式的局限性已经为人们所熟知,单一物流、链状结构和有限的开放性等使得供应链模式的弊端也日益凸显。上海理工大学徐福缘教授提出了“多功能开放型企业供需网(SDN)”的概念和模式,它弥补了供应链模式的不足,为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视角。
多功能开放型企业供需网(Supply and Demand Network with multi-functional and opening characteristics for enterprise,SDN)是指在全球范围内,以全球资源获取、全球制造、全球销售为目标,相关企业之间由于“供需流”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多功能的开放式的供需一体化网络结构,具有网络性、多功能性、开放性、内涵包容性和动态稳定性等特性[6],正如图1所示。SDN在理论上是对供应链的一次超越,它具有稳定的网状结构、流质内涵丰富、开放程度也扩展到了全球范围。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跨国经营逐步成为主流,SDN所提出的“全球资源获取、全球制造与销售、合作与共赢”等理念也越来越受到跨国企业的追捧,正成为企业经营重要的战略选择。倪明和皮敏娟对基于多功能开放型供需网的产业集群动态合作的优势及控制手段进行了研究,提出基于SDN理论的产业集群能够消除单个企业发展中存在的资源短缺等问题[7]。
图1 供需网组织关系图
二、钻石模型理论下胶东半岛制造业集群现状分析
钻石模型是由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波特提出的,用于分析某产业为什么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的有效工具。他认为,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以及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是决定一个国家某产业竞争力的四个因素,这四个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并与政府、机会两大变数一起构成钻石结构体系[8],正如图2所示。
图2 钻石结构体系
(一)生产要素
波特认为,生产要素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各种资源状况。胶东半岛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一方面和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有着承接日韩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另一方面,胶东半岛在国内市场上也位于连南贯北的关键经济发展地带,是国家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又一经济增长的重点区域。胶东半岛作为山东省最开放的前沿地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完备,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绿化覆盖面积广阔,制造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基础,相关配套产业也较为完备。人力资源储备充足,2009-2011年山东省制造业从业人员数逐年增加,由1 290.6万人增加到1 362.3万人。同时矿产资源丰富,2012年末到2013年初,山东省制造业主要原材料购进指数为60%左右,位于较高的扩张区间。所有这些因素都为山东蓝色经济区域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但是,胶东半岛制造业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劳动力价格上涨、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以及基础设施损毁等,这些都给胶东半岛制造业集群的健康发展造成了阻碍。
(二)需求条件
胶东半岛优越的地缘优势也使得其具备较为强劲的需求优势: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在日韩积极进行产业转移的历史条件下能够抓住机遇,发展外资导向型的产业集群;国内方面,山东省中西部、全国中西部地区具有十分广阔的需求空间。波特认为全球性的竞争并没有减少国内市场的重要性,所以持续而广阔的国内需求是胶东半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有力支撑。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2013年2月反映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的新订单指数为50.1%,位于临界点以上,表明我国制造业需求有所增长。但是,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胶东半岛制造业集群的发展并没有为省内中西部以及国家中西部有效需求的满足做出太多贡献,就胶东半岛制造业集群而言,这里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三)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
胶东半岛制造业及相关产业发展有一定的基础,2003年,山东省政府提出积极发展交通运输设备产业、化工医药产业、纺织服装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及食品产业,建立相关产业集群,把山东半岛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制造中心。2006年,上述五大产业实现销售收入7 500亿元,占制造业的比重达到63%。青岛的海尔、海信,烟台的万华、龙大以及威海的三角、华泰汽车等一批大型企业集团规模迅速膨胀,在国内外的竞争力显著提升。但是,以青岛、威海、烟台为主的胶东半岛制造业发展则表现出产业结构同化、恶性竞争加剧、地域限制以及信息封闭等不良症状。胶东半岛的制造企业大大小小数量虽然不少,但是真正掌握核心科技、具有强劲竞争力的企业则少之又少,许多大企业也没有形成聚集效应,由于合作企业的能力与潜力对制造业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许多企业之间虽然形成了合作,但是仍然不能取得长足发展。此外,相关产业配套能力弱,互相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信息交换机制,上下游企业之间信任程度弱,并不能保证合作的灵活性与持久性。
(四)企业的战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产业转移浪潮的推进,胶东半岛的大多数企业也开始改变战略,抓住机遇,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工艺设备,逐步淘汰落后产品和技术,积极和国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逐渐走向国际化道路。胶东半岛是山东省开放的最前沿,2011年,山东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为835亿美元,仅青岛、烟台和威海三市进出口贸易额就达到644.3亿美元,是其他14个市进出口总额的三倍还多。胶东半岛加工制造业迅猛发展的同时,半岛内部企业之间结构趋同,同质竞争明显加剧,许多中小企业没有合适的战略定位,一味进行恶性价格竞争。大多数企业都止于科技含量低的OEM加工,而对于向OBM转变以及怎样进行升级都没有准确翔实的定位与思考。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艾兴教授不无忧虑地指出:山东省制造业结构层次偏低,科技含量相对较高的电子及通讯设备和仪器仪表制造业,仅占装备业的12.39%。山东省有近50%的设备落后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达到20世纪90年代先进水平的仅占10%,数控化率不到9%。根据中国学者戴桂林和范荣利用产业密集度指标计算,胶东半岛制造业整体的技术密集度为0.68%,远低于经合组织(OECD)国家的2.55%(1999年)和日本的3.59%(2001年)。而从具体产业类型来看,胶东半岛高技术产业中,电子和通信设备制造业及医药制造业的技术密集度分别为2.19%和2%,大大低于OECD国家的7.48%和10.46%;中高技术产业中,化学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技术密集度分别为0.54%和0.49%,低于OECD国家的2.85%和4.42%;仅中低技术产业的情况有所改观,有些低技术产业的技术密集度超过OECD国家的同类产业,如纺织服装(0.32%)和木材造纸印刷业(0.67%)分别高出0.03%和0.28%。这说明,胶东半岛制造业整体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尚存在较大差距。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如果不尽快进行产业升级,从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转移,实现“胶东制造”向“胶东创造”的转变,一旦企业的承受能力达到极限,未来必将遭遇更大的困难。可见,胶东半岛虽然有海尔、海信等知名品牌的引领,但是许多企业缺乏对未来的长远规划,缺乏战略远见。
(五)机会
胶东半岛在发展制造业集群上有着十分显著的优势,并面临着国际产业转移的巨大机遇。随着全球化浪潮的不断发展,许多发达国家倾向于把一些非核心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转移产业由最初的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资金密集型转变。胶东半岛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和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水陆交通便利,具有十分鲜明的地缘优势。同时,环渤海经济区也是我国经济的重点开发地区,胶东半岛制造业对外可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对内则连通京津唐和长三角与珠三角,国内需求条件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003-2006年,制造业总投资5 364万亿元,年均增长49.6%,外商直接投资251.7亿美元,占全省的72.4%,投资过亿元的项目1 615个,10亿元以上的65个,这些都构成了胶东半岛制造业集群式发展的优势与机会。
(六)政府的政策
早在2002年,山东省就开始频繁召开专家论证会。在2002年12月举行的一次论证上,“胶东半岛制造基地”和“山东半岛城市群”两个战略同时被通过。就是要打造一个可以与京津冀、长三角竞争的区域经济高地。其中,胶东半岛将借助在吸收韩国投资方面的优势,成为山东半岛的龙头。但仅仅靠胶东半岛上青(岛)、烟(台)、威(海)三市的实力,还不足以使山东成为有竞争力的经济区域,所以还要把山东半岛另外5个城市济南、淄博、潍坊、东营、日照整合在一起,以“山东半岛制造基地”的形象参与区域竞争。
2003年7月,山东省出台了《关于加快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意见》。这份打造“半岛制造基地”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了一个颇为引人注目的目标:从2003-2010年,建成承接日韩产业转移的基地,使山东半岛成为世界级的制造业中心。为了这个目标,文件提出要抓好5大优势产业群:交通运输设备产业群、电子信息及家电产业群、纺织服装产业群、化工医药产业群、食品产业群。据统计,山东半岛8市的经济总量,去年就已经超过了京、津、唐三市,占到全国GDP的7.13%。
由此可见,省政府对于胶东半岛制造业集群的发展是提倡并予以支持的。但是应该注意到,胶东半岛地区的制造业集群正在形成与发展之中,政府行为并不能对其进行直接干涉,而是要通过放宽发展环境、改善集群氛围、完善集群发展法制建设与监督管理等措施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政府要特别注重定位好自身在制造业集群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任何失当行为都会对胶东半岛制造业集群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三、基于供需网理论的胶东半岛制造业集群发展对策建议
供需网(SDN)通常由若干个合作子网企业、供应链企业(将其看成一个企业,是一种过渡态)和传统的单个节点企业等组成,其结构模型如图3所示。山东省应把工作的重点放到构建胶东半岛制造业集群供需网的建设上,建立胶东半岛制造业集群科学的供需机制,形成多渠道、立体化、全方位的供需机制。
图3 SDN结构模型
(一)以供需网的稳定网络结构代替单个企业及供应链模式的不稳定结构
胶东半岛制造企业之间的合作大多以协议驱动和供应链合作模式为主。单个企业经营以及供应链模式物流功能单一、链状结构不稳定的缺点已经日益凸显,对企业的经营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企业围绕核心企业签订供需协议之后,即便是在合作的间歇期间,协议各方都要受到协议的约束,这样就造成这些企业失去与其他企业合作的机会以及资源的闲置与浪费。链状结构的供应链模式则会因为链状结构的某一节点企业的道德败坏等风险而导致整个供应链的瘫痪,同时,资源的获取范围大多都被限制,排外心理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在供需网中,节点企业可以是单个企业,也可是企业联盟、供应链等,此外,节点企业还囊括了政府、科研机构、销售企业等,内涵十分丰富。在供需网运行中,各个企业都可以从统一的信息平台了解到其他企业的需求与供给情况,各个企业的择优合作行为也逐步地使信誉差、质量差的企业逐步淘汰,某一节点企业被淘汰之后,新的同种产品的供应商会取代被淘汰的企业提供服务,整个网络也不会中断运行[9]。同时,SDN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网络系统,其所具有择优连接的自组织演化现象也会逐步优化供需网的运行[10]。因此,针对当前胶东半岛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资源浪费、信息封闭、地域限制和非持久合作等问题,以供需网的稳定网络结构代替单个企业及供应链模式的不稳定结构,既有利于胶东半岛制造业的资源合理配置和结构优化升级,又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合作、竞争氛围和聚集效应,促进胶东半岛制造业集群的健康发展。
(二)建立Internet平台及其支持系统以促进集群内信息共享和良好竞争合作
徐福缘教授提出了SDN的软件支持系统——第三方集成化供需网信息管理平台,是推动各种资源在供需网中流转,以满足各个节点的供需需求,最终实现最终增值[11]。SDN信息平台具备完全的网络性和开放性,面对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与流动,以Internet为依托,随时随地与全球任意节点进行互动,进而调节节点之间的资源流动与分配。而且,供需网内各节点企业的供需情况被第三方平台收录并供网内各节点企业查询,提供充足有效的信息,以满足合作体内所有企业利益为目的,且对市场行情和信息资料的变换有较高的灵敏度,能够有效地辅助企业进行决策。此外,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与维护交由第三方企业进行管理,必须对其进行择优选择。因此,在胶东半岛制造业集群建立SDN信息平台,既有利于实现企业信息共享,突破当前地域限制,提高相关企业的配套能力,又有利于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内广阔市场需求的机遇,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形成良好合作竞争的产业集群。
(三)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巨大机遇,引进高技术产业及高层次人才,优化产业分布和资源配置
在胶东半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大多数企业科技含量低,缺乏高技能人才以及向OBM转变意识和长远战略远见,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少,80%的先进制造业核心技术不掌握在企业手中,因此,胶东半岛要紧抓国际产业转移特别是日韩产业转移的有利机遇,引入高技术产业,培育高层次人才,实现产学研充分合作,努力提升胶东半岛制造业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制定适宜的企业长远战略规划。同时,合理分布核心产业与配套产业,高技术核心产业分布在市中心,其相关配套产业则可以以其为圆心辐射周边县域乃至农村地区,有利于优化当前胶东半岛制造业的产业分布和资源配置。此外,针对当前胶东半岛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劳动力价格上涨、资源短缺等问题,胶东半岛可以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山东省中西部转移,一方面有效利用了中西部的廉价劳动力和广阔的土地资源,为中西部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另一方面则能够缓解半岛地区的资源紧张压力,提升半岛地区制造业的整体层次。
(四)转变政府职能,为促进胶东半岛制造业集群发展提供服务
政府在胶东半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也必须意识到:政府不能忽略制造业集群发展的内在规律,直接对其进行干涉;现有的政策法规不健全;政府不能急于追求品牌效应,忽视了企业的产品创新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政府不能忽略企业的专业化分工,企业间恶性竞争加剧,市场秩序混乱等。因此,政府应该通过制定实施相应的政策、措施等转变和完善政府职能,为胶东半岛制造业集群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而宽松的环境。首先,政府要转变职能,对制造业集群的发展要进行间接引导而不是直接干涉,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前提下进行适当引导,充当中介的角色;其次,政府要围绕提出的五大产业集群建设思路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放宽制造企业的融资限制,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认真筛选引入项目;此外,政府还要鼓励各制造业企业积极进行产品创新,培育人才,鼓励公共科研机构和制造业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最后,政府要适当地规范集群内部及集群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维护市场公正的秩序,有效发挥“有形的手”的作用,协调各方面关系,为胶东半岛制造业集群的健康发展提供服务。
四、结束语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十分有效的战略模式选择已经表现出强劲的竞争力和持久的竞争优势。胶东半岛制造业集群发展具有比较扎实的基础和自身独特的特点。而SDN在理论上是对供应链的一次超越,它所提出的“全球资源获取、全球制造与销售、合作与共赢”等理念也越来越受到跨国企业的追捧,正成为企业经营重要的战略选择。本文通过分析胶东半岛制造业集群模式的竞争要素,从SDN的视角分析了该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壮大所必需的产业结构、信息资源、人才资源等要素以及政府职能,提出了促进其发展的相应策略与建议。当然,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的产业模式,还有待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理论研究上不断深入。期待本文的研究能对胶东半岛制造业集群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并为同类产业基地提供启发。
[1]张桂梅.胶东半岛产业集群的SWOT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423-2425.
[2]卢杰,黄新建,章帆.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基础与模型构建[J].决策参考,2008(19):67-69.
[3]余东华,赵梦涵.产业集群与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J].烟台大学学报,2004,17(2):213-216.
[4]姜绍华,赵英兰.产业集群理论与实践对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启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9,54(6):154-158.
[5]刘曙光,宋德勇.从路径依赖走向路径创新——路径转型理论及产业集群案例[J].生产力研究,2006(3):182-184.
[6]何静,徐福缘.多功能开放型企业供需网成员企业合作关系的经济模型[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5,27(1):37-42.
[7]倪明,皮敏娟.基于SDN的产业集群动态合作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6):50-54.
[8]迈克尔·波特.竞争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61-100.
[9]徐利新,王胜杰,张文锁.产业集群品牌影响嵌入品牌的机理——基于协同演化的视角[J].华东经济管理,2012(12):79-83.
[10]刘彩虹,徐福缘.从混沌看SDN系统的演变[J].商业研究,2008,37(2):40-43.
[11]徐福缘.多功能开放型企业供需网及其支持系统研究[J].管理学报,2007,4(4):379-382.
[责任编辑:余志虎]
A Study on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lusters in Jiaodong Peninsula
WANG Xin-juan1,QI Zhen-fa1,GUO Jian2
(1.Business School,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ibo 255000,China;2.Shandong Institute of Geo-environment Monitoring,Jinan 250000,China)
With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the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lusters in Jia⁃odong Peninsula faces tremendou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Many scholars have been focused on how to promote Jiaodong Peninsula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lusters develop smoothly by seizing the opportunities and responding challenges.In this pa⁃per,the status quo of Jiaodong Peninsula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lusters is analyzed by employing the diamond mode.And then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lusters in Jiaodong Peninsula are propos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supply and demand network(SDN)theor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lusters;diamond model;supply and demand network;Jiaodong Peninsula
F061.5
A
1007-5097(2014)01-0026-04
10.3969/j.issn.1007-5097.2014.01.006
2013-07-18
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后金融危机时期山东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对策研究(10CJGZ26);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基于供需网视角的制造业集群研究——以胶东半岛制造业发展为例”(J09WJ19)
王心娟(1968-),女,黑龙江饶河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綦振法(1964-),男,山东青岛人,教授,博士,副院长,研究方向:企业信息化,企业战略管理;
郭健(1982-),男,黑龙江虎林人,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