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硬壳层地基上路基的处理方式作用效果分析
2014-01-12张志伟
张志伟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黄土地区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交通行业重点试验室,山西 太原 030006)
软土表层在降雨、日晒、化学风化等因素的作用下,通常会形成一层几米厚的硬壳层,硬壳层含水量和孔隙率较小,变形模量和地基承载力较大。当公路穿越软土硬壳层地区且路基填土较低时,可以直接在软土硬壳层地基上填筑路基。
在硬壳层上直接填筑的路基,必须充分考虑软土的固结,控制路基的工后不均匀沉降。如果软土地基不经处理而在其上直接填筑路基,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撑,必须保证地基的稳定性,选择恰当的地基处理方式,对于减少工程造价提高工作效率有很大帮助。
堆载预压和反压护道是两种常见的地基处理方式,本文借助有限元软件对两种地基处理方式进行模拟,分析两种地基处理方式的作用效果(图1)。
图1 有限元模拟
1 堆载预压
堆载预压的目的是加速地基内孔隙水的排除使土体固结,通常是用土、砂等重物对地基施加预压荷载[1]。
堆载预压必须考虑地基的稳定性,通常认为地基竖向变形每天不超过10 mm,地基侧向变形每天不超过4 mm,因此预压填土一般采用分级加载,并进行竖向变形、孔隙水压力观测。
路基顶面的不均匀沉降直接影响路面质量,试验段观测数据显示:经堆载预压处理后,路堤顶面的不均匀沉降明显变小。为了进一步分析堆载预压对地基工后沉降的影响,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施工现场。
图2 堆载预压与直接填筑路基路堤顶面工后沉降比较
从图2可以看出,有预压路堤顶面不均匀沉降明显小于无预压的路堤顶面沉降,预压有利于减小路面工后不均匀沉降。但是如果预压填土过高,硬壳层底面会产生拉应力,将破坏硬壳层稳定性,如图3,不同填土高度时,硬壳层与软土交界面上最大主应力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当填土高度超过2 m,硬壳层底面将出现拉应力。图4为预压土卸载后,地基的竖向位移变化,可以看出预压土加速了软土的固结,预压期内,排水固结基本完成。
图3 填土高度对硬壳层内最大主应力影响
图4 地基与路堤顶面随时间位移变化
以上分析可知,在硬壳层上直接填筑路基时,地基通过堆载预压处理后,软土固结基本完成,可以减小地基工后沉降,但是必须考虑到硬壳层的整体性,预压土不能太高,当路基填土较低且工期较长时,可以考虑堆载预压。
2 反压护道
反压护道就是在路堤两侧填筑一定高度和宽度土体,能有效防止地基的剪切,使路堤下的软基向两侧隆起的趋势得到平衡。采用反压护道加固地基,施工简易方便,但是用地多,用土多。为了进一步分析反压护道对地基稳定性和沉降的影响,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施工现场。
a)在硬壳层上直接填筑的路基,反压护道并未加大地基的总沉降(图5),这是因为硬壳层的板体效应发挥了充分作用,反压护道还可以减小路堤顶面的不均匀沉降(图6)。
图5 反压护道对地基总沉降量的影响
图6 反压护道对路堤顶面工后沉降的影响
b)从图7、图8、图9、图10可以看出,反压护道改变了软土地基中的应力分布,提高了路堤填土的临界高度。
图7 无反压护道填土高度对硬壳层内最大主应力影响
图8 反压护道2.6 m时填土高度对硬壳层内最大主应力影响
图9 反压护道1.6 m时填土高度对硬壳层内最大主应力影响
图10 反压护道1.1 m时填土高度对硬壳层内最大主应力影响
图11 硬壳层内最大主应力随反压护道高度变化
从图11可以看出,反压护道过低(1 m)时,其对硬壳层内应力分布影响较小,反压护道过高(2.5 m)时,其对硬壳层内应力影响过大,只有当反压护道高度适中时,才能使硬壳层内应力分布均匀,能够填筑更高的路基。因此,填筑前须确定反压护道最佳高度。
3 结论
a)在硬壳层上直接填筑路基时,地基通过堆载预压处理后,软土固结基本完成,可以减小地基工后沉降,但是必须考虑到硬壳层的整体性,预压土不能太高,当路基填土较低且工期较长时,可以考虑堆载预压。
b)反压护道过低时,其对硬壳层内应力分布影响较小,反压护道过高时,其对硬壳层内应力影响过大,只有当反压护道高度适中时,才能使硬壳层内应力分布均匀,能够填筑更高的路基。因此,填筑前须确定反压护道最佳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