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ICU 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
2014-01-11李印
李 印
(咸宁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湖北 咸宁 437100)
ICU 重症患者一般病情均较严重且进展快,需要对患者家属及亲属的陪护与探视加以限制,避免在探视过程中将一些危险因素带入病房导致患者出现感染。时日一长,患者病情好转,但由于长时间与亲人分离,心理上会出现烦躁、焦虑不安等负面反应,严重影响护理质量及病人的康复。现选取我院2011 年9 月至2012 年8 月收治的120例ICU 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就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影响加以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0例ICU 重症患者中,男75例,女45例;年龄6~80 岁,平均45.8 岁。将其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患者给予常规重症护理。
B组患者在常规重症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目标:尽量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的护理要求;给患者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
心理护理的原则:运用沟通交流的方式,对患者加以启迪,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及心理制定护理方案,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能力。
心理护理程序:①护理计划的制定。护理前护理人员要仔细查阅患者相关资料,了解患者病情及相关治疗方法,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护理方案,并在护理过程中询问患者是否有特殊需求,对于合理的要尽量满足。②关心体贴患者。对待所有患者要一视同仁,尽力为患者着想,保证护理质量,使每一位患者均能得到有效的护理治疗,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患者减少痛苦,使患者在一个较舒适的环境中进行治疗。③因人而异实施护理。在护理过程中难免要遇见各种各样的患者,其年龄、性别、性格等均存着差异,护理人员要针对这种情况,根据护理对象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④术前心理指导。对于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要做好其术前的心理指导工作,向其介绍相关手术信息,介绍医院相关手术设备及仪器,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顾虑,从而减轻患者心理负担,缓解紧张、恐惧的情绪,以较好的状态迎接手术。
1.3 护理质量评价
以HAMD 评分为标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进行评分,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情况比较见表1。两组护理前HAMD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经过系统护理后,HAMD 评分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HAMD 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HAMD 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与A组比较,* P <0.05;与护理前比较,△P <0.05
3 讨论
护理质量是指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护理基础服务和护理技术服务的整体效果,以及对患者提出的合理护理服务要求给予满足的综合,能直接反映出职业护理工作的内涵及特色。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对护理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大。在众多患者中,ICU 患者对医疗护理的期望值相对较高,其心理因素对于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ICU 患者实行心理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般来讲,ICU 患者由于其病情的严重性及病情的恶化速度,患者往往一时难以接受,而产生情绪上的波动。在治疗前患者往往会担心治疗方案能否实施成功而产生忧虑的情绪;部分患者在进行ICU 病房内治疗过程中,情绪波动幅度较大,常常出现愤怒、神情冷漠、逃避自己已患疾病的事实;部分患者对医院存在偏见,对医院的治疗较反感而出现悲观甚至绝望的情绪,不愿配合医院的治疗及相关护理;患者不了解自己的病情,想象中过于夸大病情的严重程度,从而加大了自己的恐惧度。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护理人员应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疏导,从而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使其以较好的精神状态及心态接受治疗,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护理前HAMD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常规重症护理结合心理护理组在护理后的HAMD 评分显著优于常规重症护理患者组,护理满意度也较常规重症护理患者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对ICU 重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