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青奥会时期我国开展青少年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的设想

2014-01-11李跃

军事体育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青奥会奥林匹克运动奥林匹克

李跃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江苏常州 213000)

后青奥会时期我国开展青少年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的设想

李跃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江苏常州 213000)

在论述奥林匹克精神本质和南京青奥会文化教育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我国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后青奥会时期我国奥林匹克文化教育持续发展的思路。奥林匹克文化教育不应随着青奥会的闭幕而结束,在后青奥会时期,要不断增强奥运精神与奥运理想的普适性,继续发挥奥林匹克运动培养人、塑造人、教育人的功能。

后青奥会时期;文化与教育;设想

青奥会是针对14~18岁青少年举办的国际顶级体育赛事和文化教育交流活动,它不仅是国际奥委会举办的“不同规模,相同规格”的国际顶级赛事,还是世界青年的体育盛会、文化盛会和青春盛会。青奥会旨在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卓越、友谊、尊重”的价值观,为青少年提供了一次感受奥运精神的机会[1]。南京青奥会是我国继北京奥运会后举办的最大规模的体育和教育的盛会,届时世界各地的青少年运动员将聚集在南京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展现他们的风采。但是,南京青奥会从比赛开幕到闭幕毕竟只有12天,直接参赛的运动员数量有限。因此,在后青奥会时期如何使奥林匹克文化教育活动在全体青少年人群中健康可持续地开展下去,是一个亟待需要研究的课题。

1 奥林匹克教育:青奥会承载回归的使命

青奥会承载回归奥林匹克精神的使命,是让奥运会找回本质的活动。青年,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主体,也是奥林匹克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顾拜旦对青年寄予厚望:“因为是青年,而不是儿童,掌握和引领着人类的命运。”[2]国际顾拜旦委员会主席诺伯特·米勒在顾拜旦先生所著《奥林匹克回忆录》中文版一书的导言中明确提出:“奥林匹克主义是一种道德理念,肩负着对‘世界青少年’的教育使命。”[3]正如《奥林匹克宪章》中所阐述的那样: “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的精神互相了解——的体育运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而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4]

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新兴传播媒介,尤其是手机、电脑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正如原奥委会主席罗格说:“在西方等富裕国家存在的我所说的屏幕专制,英国和欧洲的年轻人每周有20多个小时呆在屏幕前,他们有即时通信、视频游戏、个人电脑。在我们那个时候,这20个小时是花在体育上的。”因此,青奥会首先要把青少年的兴趣和注意力从网络和电视上转移到奥运赛场上,扩大青奥会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强健体魄。

原国际奥委会罗格主席指出:“青年奥运会绝非一个小型的奥运会,当然会有竞赛,但主要目的不在于此,主要目的是帮助青年人能够接受到奥林匹克价值观的教育:友谊、公平竞赛和反对任何兴奋剂行为。”因此,青奥会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教育,汇集社会各界力量,在全社会形成关注青少年体质、推动青少年体育的氛围和合力,“让青奥走进青少年,让青少年走进青奥”,给他们提供一次难忘的人生体验。

2 后青奥会时期持续开展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的意义

奥林匹克运动的强大生命力在于它始终谋求体育运动与文化教育的结合,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奥林匹克主义为核心的理念,即体育运动是实现人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体育运动要想实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必须与教育相互融合,与文化紧密结合。奥林匹克运动经过百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也面临着奥林匹克理念缺失的“人文危机”,致使奥林匹克健康发展受挫。奥运丑闻层出、过度的商业化操作、浓重的金牌功利意识等其他异化现象,是奥林匹克亟待解决的问题。当然这些现象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和教育的不到位有很大的关系[5]。

青奥会的创办就是要让奥林匹克精神、内涵从青少年时期就深入人心,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共享奥林匹克的光荣与梦想。南京青奥会文化教育的愿景是“青春礼赞”,使命是使受众获得惊喜难忘的青奥会体验、传播奥林匹克精神、激发广泛的受众群体参与、打造文化教育的新平台、增强奥林匹克教育的广度和深度等等。

青奥会的赛程是有限的,但奥林匹克文化教育是没有终点的。“后青奥会时期”是奥林匹克教育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6]。持续开展奥林匹克文化教育活动,有助于青少年对奥林匹克本质的更深层的理解,吸引孩子们关注奥运,有助于促进青少年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和行为,养成健康向上的体育生活方式、有助于转变国人唯“金牌论”的狭隘的奥运价值观,形成和谐的奥运环境、有助于推动体育改革,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有助于奥林匹克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奥林匹克文化教育活动不应随着南京青奥会的闭幕而结束,而是应不断的延续、加强。

3 后青奥会时期持续开展青少年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的策略

3.1 转变观念,明确开展青少年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的目标

3.1.1 转变长期延续的金牌至上观念,回归奥林匹克运动本质

《奥林匹克宪章》中明确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它将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为一体。奥林匹克主义所要建立的生活方式是以奋斗中所体验到的乐趣、优秀榜样的教育价值和对一般伦理基本原则的推崇为基础的。”[4]可见,奥林匹克主义的核心不是别的,就是人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意志、精神在内的各方面协调发展。具体来说,奥林匹克运动不应只是肌肉、力量的追求和展示,也不应只是单纯对比赛胜负结果的追求,而是通过体育活动来增强体质;通过意志品质的培养,使人得到全面发展。

青奥会不仅仅是国际性的体育赛事,更是一种对社会的实践、体育的反思,代表着一种“以人为本”、“重在参与”的体育价值观念。这无疑给了我国竞技体育发展面临的“唯金牌论”、“锦标主义”等不良现象一个重要的启示,我们需要用青奥会的教育理念来重新衡量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目标趋向和发展途径,充分认识体育与教育、文化相结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重视体育运动中人的主体地位[7]。通过体育和文化教育的结合,使人的身体素质、道德精神获得和谐发展和提高,这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本质,也是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3.1.2 倡导科学的锻炼与健身方式

通过奥林匹克教育,倡导科学的锻炼与健身方式,使青少年自觉参与运动和健身活动,了解如何保持均衡的营养,如何将体育融入生活,如何保持健康,学会抵制各种不良嗜好的诱惑等。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培养青少年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心态,促进身心和谐发展。通过奥林匹克教育,使青少年认识到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顽强拼搏、勇于迎接挑战,鼓励青少年乐观向上,养成积极的心态。通过集体活动促进团队协作精神的养成,培养自立自强精神,加强体质锻炼、挖掘潜能,提高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使奥林匹克教育在道德品质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奥林匹克运动还有助于促进青少年积极学习、立志成才、发展良好的人格,起到激励青少年参与公平竞争,追求完美、团结合作的作用,因此开展奥林匹克教育也是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的新途径。

3.2 继承遗产,推动后青奥会时期奥林匹克文化教育持续开展

青奥会与其他运动会的区别在于它集体育赛事与文化教育于一体。因此,南京在筹办、举办青奥会的过程中始终把文化和教育贯穿于其中。举办青奥会是一个短暂的过程,但考虑到举办青奥会的前期投入巨大,因此,人们会特别强调青奥会的“遗产”问题。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表示:“南京青奥会的理念是留下遗产,普惠市民,南京青奥会留下的最宝贵遗产是精神遗产。”通过青奥会的筹办、举办,把奥林匹克精神、青奥会的理念根植于青少年心中,激发青少年奋发向上的精神,使得体育运动、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青少年的生活习惯,这将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并使其终身受用。

此外,青奥会还有比较丰富的文化遗产,青奥会特别强调文化和教育,205个国家的运动员来参加这个大盛会,增强中国和世界各国的交流。通过这个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青年人交流舞台传递、传播奥林匹克和平、团结、友谊精神,通过参加青奥会,使世界各地青年重视人生价值,创造人生梦想,对未来世界充满希望。

3.3 深化实践,推动学校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的全面发展

3.3.1 注重师资培训,提升奥林匹克教育效果

学校中分管体育与德育工作的领导是学校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主导者,而教师是学校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主要传播者,是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人力资源,在奥林匹克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目前许多教师只是通过电视、报纸、书籍、网络等渠道获取一些相关而零星的奥林匹克知识,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这将严重影响奥林匹克教育的系统性和专业性。因此,教育部门应当有计划地通过分批对有关教师进行奥林匹克文化教育培训,使他们熟知奥林匹克知识,加深其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形成奥林匹克教育专业化,只有这样,奥林匹克教育才能得到广泛而深入地开展。

3.3.2 构建综合体育学科,助力素质教育

奥林匹克教育是综合性、跨学科的,学校应该围绕奥林匹克教育开展校本课程开发,改变过去将体育课视为单一学科的观念,实施跨学科课程教学,以单元教学、主题教学等方式促进体育与艺术、德育、心理教育、文学等课程的融合,构建综合体育学科。这样的课程模式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在接近自然生活的氛围中获得综合性、实用性的知识技能,从而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3.3.3 拓展校园奥林匹克教育途径,营造奥林匹克文化氛围

在校园广播、校园网站、校报等媒体中,开辟奥运知识专栏;在教室与运动场之间,利用宣传栏、展板,打造奥林匹克运动知识路径等手段,向学生及时报道奥运新闻,传播奥运人文知识;协助学生成立奥林匹克社团,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环境,宣传奥林匹克精神。

3.4 积极创新,构建覆盖全社会青少年的奥林匹克文化教育体系

3.4.1 建立奥林匹克教育志愿者服务制度

建立健全奥林匹克文化教育工作机制,积极构建覆盖全体青少年的奥林匹克教育体系。奥林匹克教育重点区域在学校,但要做到奥林匹克文化教育不留死角,就要深入到社区、偏远的农村、厂矿企业等凡是有青少年活动的地方。这项工作的开展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建立奥林匹克青少年志愿者服务制度是个很好的选择。南京青奥会的志愿者大部分是在校学生,学校可以以选拔、培养青奥志愿者为契机,利用在校学生希望参与青奥会的机会,大量招募青奥志愿者。促进学生志愿者掌握奥林匹克知识、专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志愿者团结协作、服务社会、帮助他人的美德。要求这些培训合格的青奥志愿者,不仅要在青奥会期间进行奥运志愿服务,而且在青奥会之后仍要进一步弘扬志愿服务和奥林匹克精神,逐步构建惠及全体青少年的奥林匹克教育服务体系。

3.4.2 利用新媒体广泛开展奥林匹克文化教育

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大众媒介 (手机、网络、移动电视、触屏媒体、数字杂志、数字广播等等),实现了“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逐步成为影响和引导青少年体育价值观的主要因素。新媒体将精彩的体育活动展示给广大群众,必将激发人们对体育的兴趣。因此,利用新媒体生动而丰富的形式,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强大功能和影响力,比单纯的说教、宣讲更容易让人接受。广大青少年在利用新媒体观看精彩赛事、关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也潜移默化地受到奥林匹克精神的熏陶。

3.4.3 学校、家庭和社区互动,实现奥林匹克文化教育资源共享

在构建奥林匹克文化教育覆盖全体青少年的体系中,学校教育始终是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的基础和主体,家庭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社区则有一定的助推作用。通过学校、家庭和社区的互相影响、沟通协调,从而实现奥林匹克文化教育资源最大化的共享。

4 结语

文化与教育主题是青奥会的核心,也是青奥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作为奥林匹克运动的生力军,青少年必须用自己的行动来丰富和发展奥林匹克的价值观念,以创造出属于青年的奥林匹克文化和教育体系。而南京青奥会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奥林匹克文化教育活动,有利于产生良好的奥林匹克文化教育效果,有利于南京青奥会文化教育价值的实现。在后青奥会时期,为了更好地巩固、扩大南京青奥会文化教育成果,仍要积极引导广大青少年理解奥林匹克价值,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并把奥林匹克精神变成青少年自己的生活方式、锻炼习惯,化为成长的原动力,把奥运精神变成青少年的文化自觉行为。2014年南京青奥会将会是一次全球性的体育盛会,也是一次教育大会[8]。展望未来,我们相信,以促进世界青年成长和发展为己任,为奥林匹克运动带来全新活力和激情的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不但会为奥林匹克运动的新篇章写下了浓重的一笔,更会为全世界青年的文化教育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提供新的样板和模式。

[1]裴东光.南京青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借鉴北京奥林匹克教育模式[J].体育科学,2012,31(2):6-11.

[2]国际顾拜旦委员会.奥林匹克主义——顾拜旦文选[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245.

[3]皮埃尔·德·顾拜旦.奥林匹克回忆录[M].刘汉全,译.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4]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宪章[M].詹雷,译.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1993.

[5]柴王军,汤卫东,覃兴耀.青奥会价值目标探讨[J].体育文化导刊,2008(6):66-67.

[6]李秋玲.后奥运时期我国奥林匹克教育研究 [J].体育文化导刊,2008(8):41-44.

[7]赵卓.青奥会可持续发展初探 [J].体育文化导刊,2010(4):113-117.

[8]张桂宁.南京青奥会对我国青少年实施奥林匹克教育的隐性课程价值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24(6):33-36.

Ideas of Cultural Educ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Youth Olympic Games

LI Yue
(Physical Education Dept.of Changzhou institute of Mechanic Technology,Changzhou 213000,China)

In this paper,the essence of the Olympic spirit and the basis of cultural education of the Nanjing Youth Olympic Games is combined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in our country.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hat the culture education of the Youth Olympic Games period after China's Olympic should be sustainable developing.The Olympic culture education should not end which the closing of youth Olympic Games,In the youth Olympic period.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Olympic spirit and the universality of the Olympic ideal and continue to play the Olympic to educate and shape people.

era after Youth Olympic Games;culture and education;ideas

G812.45

A

1671-1300(2014)02-0089-04

江苏省教育厅2012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南京青奥会对青少年教育价值开拓及实现途径的研究》(2012SJB890002)

2014-01-14

李跃 (1981-),男,安徽阜阳人,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青奥会奥林匹克运动奥林匹克
我国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历程、挑战及应对
我国对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研究的热点与发展特征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青奥会对中小学运动会改革的启示研究
头脑奥林匹克
江苏省青少年学生对南京青奥会的认知分析
青奥会的真正内涵*——“南京青奥会口号、目标与理念”研讨会综述
浅析未来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