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2014-01-11郭志刚

军事历史 2014年1期
关键词: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央军委

□ 郭志刚

军事历史学是反映军事活动历程,总结军事活动经验、规律的一门学问,它是人类整体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解放军继承尊史、治史和学史的优良传统,重视军事历史的借鉴作用和教育功能,把考察历史、揭示规律作为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创新发展的重要一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对外学术交流日益活跃,军事历史研究人员摆脱了原有的思想禁锢,观念更加开放,视野更加开阔,方法更加多样。对人民解放军历史的研究,一直是军事历史学者研究的重点内容。

一、建立高度权威的战史军史领导机构

人民解放军一直把编写自身的军史、战史作为军队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新中国成立后,编写部队历史、总结战争经验的工作先后由中央军委作战部、总参谋部和军事科学院负责。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央军委和总部加强对人民解放军历史研究工作的领导,成立了高度权威的战史军史领导机构,强有力地推动着人民解放军历史研究工作的繁荣发展。在组织领导机构方面,主要的发展变化如下:

一是1980年6月成立中央军委战史委员会,由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徐向前、聂荣臻等9人组成,负责审定战史编辑计划,决定战史中某些重大问题的看法,最后审定全书。在中央军委战史委员会领导下,成立以军委秘书长耿飚为主任委员的战史编审委员会,负责领导战史编辑室的各项工作。

二是1984年2月成立中央军委战史、军史编审委员会,由军委常务副主席杨尚昆任主任委员、总政治部主任余秋里和军事科学院院长宋时轮为副主任委员,在中央军委领导下,负责审定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军史的编辑计划,研究确定战史、军史编写中的重大问题,负责全书的初步审定工作。中央军委战史、军史编辑室(办公室)设在军事科学院。

三是1998年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编写领导小组,由中央军委一位副主席担任组长,四总部和军事科学院领导任副组长和成员。

此外,比较重要的领导机构还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

二、研究工作的简要回顾

1931年4月,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通令,决定在总参谋部之下成立战史编辑委员会,指定叶剑英(总编辑)、朱云卿、郭化若、左权、林彪、黄公略等13人为委员,主要任务是收集并整理红军在战争中英勇斗争的历史材料,为编辑红军战史做准备。1937年5月,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组织红军历史征编委员会,大规模征集红军历史材料,编辑红军战史。

新中国成立后,为系统总结人民解放军的历史经验,中央军委于1949年12月发出指示,要求全军各部队编写自己的历史,特别是作战史。1953年三四月间,总参谋部召开全军战史工作会议,总结战史编写工作经验,讨论全军编写战史工作指示、计划和基本要求。随后,总参谋部下发战史编写工作指示,各大军区、各军兵种、各部队的军战史编写工作全面展开,全军成立了10个战史编辑室。至“文革”前,全军共完成15部战史(初稿)的编写工作。同时,各部队军战史(包括抗美援朝战史)初稿也陆续完成。1958年3月成立的军事科学院战史研究部,经过6年的艰苦努力,选编重要历史资料2万余件,汇编基本参考资料7万余件,为编写全军综合性战史奠定了重要的史料基础。“文革”期间,人民解放军历史研究工作基本处于停顿状态。改革开放后,人民解放军历史研究呈现繁荣发展的崭新局面,先后完成了几项重大学术工程,形成了系列化科研成果,发挥了历史研究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

(一)形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基本著作体系。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习惯上被划分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两大部分或两个学科。

1.战史著作:最有影响的当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3卷本)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编写《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是中央军委赋予军事科学院的重大科研任务。自20世纪50年代末即开始搜集整理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文电及其他资料,“文革”期间这一工作陷于停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中央军委批准,人民解放军战史编写工作全面恢复和展开。198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出版。1992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史》出版。这两部著作以大量的档案资料为基础,全面、系统、客观地记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战争实践活动,兼顾军队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并总结了中国革命战争各个历史时期和抗美援朝战争的基本经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的奠基之作和经典之作。

此外,《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战史》、《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战史》、《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暨山东军区战史》、《第一二○师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抗日战争史》、《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战史》、《新四军战史》、《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战史》、《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战史》、《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战史》、《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战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野战部队战史》,《全国解放战争史》(5卷本),以及《中国抗日战争史》(3卷本和单卷本)、《抗美援朝战争史》(3卷本)等一系列战史著作得以出版。

2.军史著作:最有影响的当属《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一至第六卷)。在人民解放军战史著作已经基本形成系列的情况下,中央军委于1997年底批准启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编写工作。在中央军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编写领导小组的领导、军事科学院具体组织下,承蒙军内外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军事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编写组经过13年的艰苦努力,完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一至第六卷的编写任务。《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的出版发行,为全军学习和宣传军史提供了基本教材,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历史研究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鸿篇巨制以建军为主,兼顾作战,全面、系统、客观地反映了人民解放军从创建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51年间的光辉历程,总结了军队建设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军事科学院还编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七十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八十年》等军史著作。各总部、各军兵种、各军区、各部队积极编写和研究自身的历史,陆续编写出部门史、军兵种史、军区史、集团军史、师史等著作,或公开出版发行或内部出版使用。

(二)逐步展开专门史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军许多单位共同参与完成了当代中国系列丛书国防军事卷,包括:《当代中国人民解放军》、《当代中国军队的军事工作》、《当代中国军队的政治工作》、《当代中国军队的后勤工作》、《当代中国的国防科技事业》、《当代中国空军》、《当代中国海军》、《当代中国民兵》、《当代中国军队的群众工作》、《抗美援朝战争》等。这些著作,为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民解放军历史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值得关注的还有宋时轮编著的《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国防大学编写的《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史》、军事科学院编写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精简整编史》和列入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院校教育发展史》(7卷本)。

(三)经典著作编辑和军史资料整理工作成绩斐然。军事科学院与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共同编辑的《毛泽东军事文集》(6卷本)、《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3卷本)、《邓小平军事文集》(3卷本)、《周恩来军事文选》(4卷本)、《朱德军事文选》和军队学者编辑的元帅、大将军事文选陆续出版。这些经典著作,是学习和研究老一辈军事思想、深化军事历史研究的必读书目。

1985年,中央军委决定编纂大型历史工具书──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为此,全军各大单位、各部门均成立了编研室。中央军委先后批准立项的共有75卷。目前,已编纂出版200余册、2亿余字,形成了一套较为权威、史料翔实、内容丰富的大型军史、战史资料典籍,为把人民解放军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奠定了重要的资料基础。

(四)军事人物研究方兴未艾。人物研究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史军史界对军事人物的研究逐步展开,取得一批重要成果。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毛泽东传》、《周恩来传》、《朱德传》和年谱等著作,军队学者编写的《彭德怀传》、《刘伯承传》、《贺龙传》、《陈毅传》、《罗荣桓传》、《徐向前传》、《聂荣臻传》、《叶剑英传》、《粟裕传》、《陈赓传》和《彭德怀年谱》、《刘伯承年谱》、《聂荣臻年谱》、《叶剑英年谱》等著作,为读者展现了领袖和将帅精彩纷呈的军事生涯、深邃的军事思想,提供了许多重要军事历史事件的细节。

为大力弘扬老一辈无产阶级军事家的光辉业迹,经中央有关部门批准,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于1979年开始编撰《中共党史人物传》系列丛书,其中收入了中央军委确定的36位军事家中的大部分军事家和人民解放军部分高级将领的传记。1996年,中央军委同意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的建议,并由总政治部部署全军各大单位负责撰写拟收入《中共党史人物传》的其他军队高级将领传记。后为增强高级将领传记的系统性和权威性,2003年7月,经中央军委批准,确定将军队组织编撰的高级将领传记与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已编撰出版和正在组织编撰的高级将领传记合编,出版《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这是一项集智攻关的重大学术工程。全军有关部门以及有关省、市、自治区、直辖市1000多位党史、军史专家和编研人员,承担和参与了传记的编修、审改审定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首批12卷、第二批28卷分别于2007年和2013年出版。

三、展望

习近平主席和军委总部对党史国史军史工作高度重视。习主席发表的许多重要讲话都强调了历史的重要性。随着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的成立、全军编研系统力量的纳编,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军事历史分会的充实,军事历史研究力量得到进一步的整合和加强,人民解放军历史研究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可以预见以下五个趋势:

趋势之一:研究重点将转向改革开放新时期军史。随着军事实践的发展和军事历史研究的深入,人民解放军历史研究的领域必将进一步拓宽,研究的侧重点和角度也会发生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要求历史研究者关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特点、规律的研究。目前,党史、国史研究部门已经把研究重心转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改革开放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人民解放军发展史、系统总结经验教训,对于增强广大官兵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现强军目标需要把研究的重点转到改革开放新时期军史的研究上来。随着反映改革开放新时期人民解放军发展历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后续各卷编写工作的陆续启动和展开,这一趋势将更加明显。

趋势之二:新学术增长点将出现在交叉学科性质的专门史研究方面。本文所说的专门史研究,特指以军事史中的某一个专题为研究对象,其体裁明显有别于综合性的史著。军事历史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历史,对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一些重大敏感问题的内部研究,都可归于专门史研究的范围。专门史研究成果可以是学术著作,也可以是供军委总部领导和有关部门参阅的研究报告。专门史研究是进一步提高军事历史研究水平,提高综合性军史、战史著作质量的必要步骤。特别是带交叉学科性质的专门史研究,很有可能成为今后包括人民解放军历史在内的军事历史研究的新的学术增长点。因为人类的军事活动是多要素、多层次、多系统相互联系和制约的不断演进的过程,客观上要求军史研究者对其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立体的解剖和分析,才能更准确更全面地加以把握,反映历史的多样化、复杂性和真实性。战略发展史、战役战术史、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发展史、军事外交史、军事管理史等课题已经呼之而出。结合重大现实问题展开的专门史研究,如重大军事行动决策过程、得失和军事战略方针、领导管理体制、指挥体制、武器装备等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经验教训,因其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现实的借鉴价值,将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可以预计,各种专门史研究将会成为军事历史研究的热点,专门史研究成果将会越来越多地涌现。

趋势之三:普及性应用性的研究成果将受到更多的关注。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经世致用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传播正确的军史战史知识,让广大官兵从军事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军事历史研究人员重要的职责之一。人民解放军走过的80多年奋斗历程,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全国人民一道,致力于民族解放与复兴的历史。贯穿于人民军队历史中的崇高的理想信念、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和作风、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是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但是,专业性很强的军史战史著作,由于或因专业性太强,或因部头过大,或因可读性的欠缺,其辐射度和影响力受到一定的限制,很需要对军史战史基本著作进行二度创作。军事历史研究人员已经关注到学术研究成果转化的问题,尽力挖掘历史资源,发挥军史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在军委总部的领导下,军事历史研究人员积极参与和支持国家和军队宣传部门赋予的任务,加大普及性、应用性研究的力度,在军史战史通俗读物出版、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纪念、重要革命历史遗址保护和建设论证、军史馆和荣誉室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趋势之四:宏大叙事和个案的精细化研究将呈比翼双飞之势。历史学界借鉴现代西方史学理论,特别是社会史、文化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大大拓宽了研究的视野和成果形式,突出历史的平民性、细节性、生动性,社区史、家族史和灾害史等过去史家不太关注的领域成果丰硕,对传统的宏大叙事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一些地方学者已经将关注研究的触角伸向了国防、军事史领域,如展开对上海小三线建设的研究,细化到对当时迁至安徽省的某个上海工厂、某个工厂的某个报纸的个案研究,挖掘了大量的县政府、工厂档案资料和口述资料。人民解放军历史研究,将在继续保持宏大叙事传统、综合研究特长、注重总结历史特点规律的同时,将在个案的精细化研究方面有所突破,呈现出更多的微观研究成果和展现历史细节的口述史作品,丰富军事历史园地。

趋势之五:对外学术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将不断提高。目前,人民解放军历史研究机构与国外有关研究机构和大学正展开或探索展开多渠道多样式的学术交流活动,双边或多边的学术研讨交流活动更趋活跃。中国军队学者在国际军事历史学术舞台上越来越多地发出中国的声音,展示中国军事历史学者的形象,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也将逐步确立起来。中国已经成功申办了2015年国际军事历史委员会第41届年会,随着第41届年会的筹备和举办,对外学术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将进一步提高。

猜你喜欢

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央军委
热烈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之概谈
中央军委慰问驻京部队老干部迎新春文艺演出掠影
热烈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6周年
集成创新的新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
(封二)
(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