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20世纪50~60年代毛泽东建设现代国防工业思想

2014-01-11张亚斌

军事历史 2014年4期
关键词:国防工业尖端国防

□ 张亚斌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现代基础工业十分落后。面对如此困难的状况,毛泽东心情非常沉重,产生了尽快改变新中国国防工业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他为新中国国防工业起步与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提出了富有真知灼见的建设现代国防工业的思想,为中国现代国防工业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毛泽东建设现代国防工业思想提出的背景

(一)建设现代国防工业是巩固国防的现实需要。新中国的诞生,把巩固国防和建设强大国防的历史重任赋予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但是,当时人民军队的武器装备大多是在革命战争年代从敌人手中缴获的“杂牌”,品种繁杂,陈旧落后,如枪炮就有110多种,82种口径,产自20多个国家。海、空军装备数量很少,性能也很落后。军队武器装备这种状况与其所承担的巩固国防的使命任务还不能完全适应,国家的防卫能力亟待提高。而改善军队武器装备、提高国家防卫能力要依赖于国防工业的发展。正是这种深沉的历史感和严峻的现实,使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民军队使命任务转变之际,产生了强烈的改变中国国防工业落后面貌、建设现代国防工业的紧迫感。他在给军事工程学院的训词中指出:“为了建设现代化的国防,我们的陆军、空军和海军都必须有充分的机械化的装备和设备,这一切都离不开复杂的专门的技术。”①《毛泽东军事文集》,第6卷,351页,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二)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强化了建设现代国防工业的决心。新中国成立之初国防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形势,东西方对峙,冷战加剧。透过朝鲜战争的炮火硝烟,毛泽东看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之间在装备技术上的巨大差别,进一步认识到加快建设现代国防工业和推进人民军队武器装备改善的紧迫性。他在给总高级步兵学校的训词中深刻指出:“为了保卫祖国免受帝国主义者的侵略,依靠我们过去和较为落后的国内敌人作战的装备和战术是不够的了,我们必须掌握最新的装备和随之而来的最新的战术。”②《毛泽东军事文集》,第6卷,337页。20世纪60年代以后,国际形势日趋紧张,美国出兵印度支那,战争不断升级;苏联则在中蒙、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并在边境地带不断挑起事端,中国面临着南北两个方面的威胁。毛泽东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形势,心情格外沉重,他尖锐指出:为了防止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战争(包括常规战争和和核战争),我们必须要求全国人民上下抢时间,争速度,全面加快现代国防工业建设,尤其是加快尖端武器的研制。“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①《毛泽东军事文集》,第6卷,365页。

(三)国民经济恢复为建设现代国防工业提供了可能。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逐步恢复和改善,进一步奠定了建设发展现代国防工业的物质基础。1952年7月,毛泽东在给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和上级速成系第一期毕业学员的训词中指出:“在中国人民尚未获得全国胜利之前,其由于客观物质条件的限制,其军事建设又尚处于比较低级的阶段,也就是处于装备的简单低劣,编制、制度的非正规性,缺乏严格的军事纪律和作战指挥的不集中、不统一及带游击性等等,这些在过去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因而也是正确的。可是,自从中国人民获得了全国范围的胜利之后,这种客观情况已经起了基本上的变化,我们现在已经进到了建军的高级阶段,也就是进到掌握现代技术的阶段,客观条件已完全具备了这种可能,只需加上不疲倦的主观努力,就一定可以实现。”②《毛泽东军事文集》,第6卷,313~314页。新中国成立初期,尽管国家现代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科技落后,物资匮乏,财政困难,医治战争创伤和恢复发展经济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建立现代国防工业的条件逐步成熟,这是毛泽东提出建设现代国防工业思想的物质基础。

二、毛泽东建设现代国防工业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独立自主建设现代国防工业。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毛泽东都提倡学习别人经验和争取国际力量支持;但是,他反对把巩固国防力量基点放在外部援助上。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就指出,要自力更生,建设一支强大的国防力量。他同意聂荣臻的意见:“国防军的装备,必须向着生产自给的方向努力。”③《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上卷,484页,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1958年6月,毛泽东在《第二个五年计划要点报告的批语》中明确指出:“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破除迷信,独立自主地干工业、干农业、干技术革命……这就是我们的路线。经济战线如此,军事战线也完全应当如此。”④《毛泽东文集》,第7卷,38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在毛泽东独立自主建设现代国防工业思想的指导下,从1953年开始,中国陆续新建了79个规模较大的军工厂,成功地仿制出各种常规武器,武器装备逐步进入自行生产阶段。到1959年底,又自行研制了59式中型坦克与超音速喷气战斗机和轰炸机,实现了各种常规武器装备由进口到仿制的重大转变,到60年代初,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武器装备已基本上实现了国产化。

(二)常规武器与尖端武器并举。毛泽东在指导现代国防工业建设实践中,将目光瞄准世界尖端武器发展前沿,制定了常规武器与尖端武器并举的跨越式发展战略,提出实行常规武器与尖端武器并举、两条腿走路、重点放在发展尖端武器上的发展方针。1955年初,毛泽东主持召开的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作出发展原子能的重大战略决策。1957年制定的国防科学技术十年规划,明确提出国防科研工作要以尖端武器研制为中心,同时兼顾常规武器的研制开发,实行多研制、少生产、少装备,改装备储备为科研储备的指导思想。在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尖端武器研制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成就,到20世纪50年代末,初步具备了研制原子弹、氢弹等核武器的能力。60年代初,国家面临自然灾害困扰,尖端武器研制一度陷入困境,但毛泽东仍然高度重视和支持尖端武器的研制工作。随着原子弹、氢弹、中近程和远程导弹的相继研制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几个掌握核技术的国家之一,并于1966年组建了第二炮兵领导机构。

(三)正确处理基础工业与国防工业关系。毛泽东认为,国防工业离不开基础工业的支撑,没有基础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他在1964年5月10日听取国家计委领导小组汇报时,形象地把农业、国防工业和基础工业的关系比喻为“两个拳头,一个屁股”。他认为,农业是一个拳头,国防是一个拳头。要使拳头有劲,屁股就要坐稳。屁股就是基础工业。而在基础工业中,毛泽东又十分强调钢铁工业的作用。他指出:有了钢,有了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国防工业就好办了。1964年5月27日,毛泽东在与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谈到加强“三线”建设设想时,风趣地说:如果建设攀枝花没有钱,他拿出工资。6月6日,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他在提出搞“三线”工业基地建设时强调:“三线”建设的开展,首先要把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交通、煤、电建设起来,建设要快,但不要毛躁。攀枝花搞不起来,睡不着觉。你们不搞攀枝花,我就骑着毛驴去那里开会,没有钱,拿我的稿费去搞。①《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1200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毛泽东对钢铁工业的重视,充分体现了基础工业对国防工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合理安排国防工业战略布局。毛泽东非常重视国防工业的地点选择问题。针对苏联政府和专家关于主要集中在沿海和东北地区搞国防工业建设的意见,毛泽东认为,由于历史的原因,沿海和东北地区现代工业基础较好,能更快地发展国防工业,但东南沿海容易受到美蒋飞机袭击,一旦战争爆发,即使敌方不使用核武器,中国大部分工业基础也将毁于一旦。国防工业布局不能完全在沿海和东北地区展开。根据毛泽东的意见,第一个五年计划将44项国防工业企业中的21项放在了西部地区。1964年6月6日,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沿海一线、中部二线、西部和西北部三线的整体建设布局的主张,并且表示,一、二线也要搞点军事工业,各省都要搞军事工业,要自己造步枪、冲锋枪、轻重机枪、迫击炮、子弹、炸药。从1965年起,中国沿海一些工业企业向西部和西北部地区搬迁,经过广大科研人员和职工辛勤努力,“三线”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毛泽东“三线”建设布局,不仅改变了历史形成的沿海与中西部地区不合理的工业布局,而且也为中国现代国防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安全保障,建立起稳定的国防战略大后方。

三、毛泽东建设现代国防工业思想及实践的深远影响

(一)有效地提高了国家防卫能力。在毛泽东建设现代国防工业思想指导下,随着独立完整的国防工业的逐步建立,中国武器装备由主要依靠进口发展到基本实现自主研制,大量新式武器陆续装备部队,把国防和军队建设由低级阶段推进到较为高级阶段,有效地遏制了敌对势力的入侵,捍卫了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原子弹、氢弹等尖端武器研制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世界战略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不仅增强了中国的国防防卫能力,也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正如邓小平后来所指出的:“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国际地位。”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27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二)促进了人民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大批自己研制的武器装备陆续装备部队,新装备配发部队,客观上要求新装备与部队的编制体制协调一致,使部队作战、训练、保障乃至一日生活科学有序进行。为此,总参谋部经过认真调研,结合苏军经验,先后制定和颁布了《内务条令》《纪律条令》《队列条令》,各军兵种又根据实际情况,陆续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作战和训练条令条例,成为部队广大官兵作战、训练、工作、生活的基本准则,改变了过去不统一的状态,把人民军队建设纳入了依法建军的科学轨道。同时,各部队严格按照新条令条例实施训练,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练兵热潮,迅速熟悉和掌握了各种武器装备的性能与技术,实现了武器与人的最佳结合,有力地促进了人民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三)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发展现代国防工业和建设强大国防是中华民族百年来追求的梦想,新中国的成立为实现这个梦想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与现实可能。为实现这一梦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应该看到,毛泽东建设现代国防工业思想和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建设现代国防工业的伟大实践是在经济落后、科学技术不发达的背景下提出并实施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顶住了种种巨大压力,敢于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显示出尽快改变旧中国落后面貌的雄心壮志。国防工业战线上的广大职工和科技人员以主人翁的姿态,舍小家、顾大家,以大局利益为重,在国家需要的时刻,毅然决然放弃沿海大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来到环境艰苦地区,钻山沟、住帐篷、吃干菜,保持着高昂的热情和冲天的干劲。许多人为建设现代国防工业,在西部地区一干就是几十年,“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留下的这种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宝贵精神财富至今仍然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猜你喜欢

国防工业尖端国防
普京:俄罗斯国防工业必须实现100%进口替代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腔内心电图技术用于早产儿PICC置管尖端定位的效果
美国国防工业供应链对外依赖情况
美国巩固提升国防工业供应链能力的举措及启示
国防小课堂
Finding Another Earth
郭绍俊:思想碰撞造就尖端人才
知国防 爱国防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