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战争中的民心争夺
2014-01-11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赵鲁杰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 赵鲁杰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一条铁律。就战争而言,则是得民心者赢战争。民心向背是战争中经常起作用的决定性因素,是战争中压倒一切的问题。现代战争不仅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抗,更是争夺民心的较量,战争胜败关键在于能否赢得军心民心。
一、民心是根本的战争力量
人民是战争力量的源泉。人民群众对战争的态度、对军队的感情、对作战行动的支持力度,是赢得战争的根本。战争实践也表明,“令民与上同意”是打胜仗的基本前提。人民群众是国家生死存亡的基石,官兵是作战行动的主体,他们的斗志是否旺盛、士气是否高涨,在相当程度上关系着战争的胜负和社稷的命运。因此,战争决策必须充分考虑民心向背的因素,必须以“民与上同意”为先决条件。
民本思想和讲究战争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彩部分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先哲们就已认识到民心向背对于战争胜败的重大影响,认为政治开明与否决定人心向背,人心向背决定战争的胜负。如孙武明确提出“上下同欲”,和衷共济,同心同德,同心协力,打起仗来才会奋勇向前而不退缩,才能做到“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诡也”①《孙子兵法·计篇》。。马克思从社会历史发展动力的高度指出:推动社会前进的决定性力量是人民群众,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正因为如此,“民意不可违”就成为战争力量激发和维系的重要准绳。得民心者,即使一时失利,最终也会取得胜利;失民心者,即使靠优势装备一时取胜,最终也会失败。凡是革命战争、民族战争和一切正义的战争,无不是重视得民心、依靠人民的力量最终取得胜利的。正如毛泽东所说:“战争教育了人民,战争使人民觉醒,赢得和平,又赢得进步。”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1031页,人民出版社,1991。现代战争不仅是军事实力的较量,也是军心民意的对抗。信息化兵器的出现,改变不了人在战争中的决定作用,战争的伟力依然存在于亿万民众之中。在现代战争中,民心军心几乎成为“一枚硬币的两面”。③[美]麦克纳马拉:《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332页。科索沃战争中,北约军事硬打击与心理软杀伤相结合,直接打击南联盟民众心理承受力,显示出军事霸权主义对弱小民族进行“民心战争”的新进展;南联盟人民不畏强暴,以“人体盾牌”对北约形成了强大的心理威慑和道义震撼,为赢得和谈提供了有力支撑。
现代战争,民心向背的关键仍然取决于政权性质和战争性质。放眼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世界,萨达姆政权、卡扎菲政权以及中东埃及等国政权的倒台,失去民心是关键因素。伊拉克战争,美伊双方尽管在战前战中大做争取民心的工作,但他们各自在政治上都有严重的缺陷,这些努力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美国对伊的入侵战争招致全球大规模反战运动,军事上的胜利并不等于赢得民心,美国轻而易举推翻萨达姆政权,也使伊人民蒙受了巨大损失及民族感情上的伤害。伊拉克国内,不少高官被美军策反,大部分军人最后都自动解除武装;多数军民表现出一种既想为保卫祖国而战、但又不愿充当萨达姆政权的牺牲品的矛盾心态,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民战争局面。美国的霸权政治和伊拉克的专制腐朽政治是他们注定不会赢得民心的根本原因。
二、人类的政治觉醒加大了现代战争争夺民心的难度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民众在政治上越来越觉醒。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中三场重大的政治竞争,更加速了人类的政治觉醒。当今世界,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等现代传媒范围广泛的影响,使普通民众能够接触到各种信息,民众参政积极性的提高,使新时代意义上的政治觉醒在世界最偏远的角落也得以出现,广大发展中国家在打碎旧的世界殖民主义体系、争得民族独立后,正在努力改变经济落后地位,争取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平等地位,参与国际事务的愿望和主动性大大提高,这给遏制战争因素膨胀增添了重要的制衡因素,“全球政治觉醒”成为国际环境正在发生的三大变化之一。“在模糊的大环境中,人民是决定性的主角。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社会运动、阿拉伯世界的起义、亚洲的民族主义斗争以及宗主国民众日益增长的不满情绪蕴含着挖掘新出路的巨大潜能,这个出路或许是非战争性的,或许会成为一个新时代诞生的契机。”①胡安·迭戈·加西亚:《新的殖民战争》,西班牙《起义报》2011年3月25日。有学者指出:美国无法在伊拉克打赢,其根本原因是在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时代已经过去、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空前高涨的今天,再搞帝国主义行不通。人类的政治觉醒,意味着仅靠以往简单的政治动员赢得民心将难以实现,从而使现代战争中争夺民心的难度大为增加。
当今世界,一些国家的领导层与群众形同水火,许多政策的制定不是源于广大群众而是一些特定利益集团。实践证明,这些政策持续时间长了,势必造成管理国家的机器和作为国家主体的人民产生隔阂;时间久了,也必然造成上情不能下达,最后是民怨鼎沸。还以伊拉克战争为例,战争中,许多伊高官被美国离间叛变,不是因为美国人多高明,而是他们对萨达姆政权失去了信心。当今世界,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无论科技多么发达、生活多么富裕、到什么时候,人民对共同富裕理想的追求,永远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主流。因此,在中国,相信自己的人民、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实现民族崛起、赢得未来战争的必然要素。
三、切实掌握争夺民心的主导权
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以争取人民、为人民利益而战斗为宗旨,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最终夺取了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当今时代,更需要我们发挥这一政治优势,采取正确的政策策略,努力赢得军心民心,为夺取未来信息化条件下战争胜利奠定坚实的力量基础。
中国革命战争以及后来的抗美援朝战争无不表明,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是军心民心,而不是什么先进武器。抗美援朝,美军占据着武器装备的优势。但我志愿军却占据另一种优势,既军人的智慧、士气、意志以及支援战争的人民力量的非对称优势。如今,我们的战略对手正在加大与我争夺民心的力度。冷战时期,美国对前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不战而胜”的战略,一是推行“西化”“分化”策略,二是实行武力威慑战略。今天其故伎重演,将矛头集中于中国,这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警惕!邓小平20年前就告诫我们:“帝国主义搞和平演变,把希望寄托在我们以后的几代人身上……要把我们的军队教育好,把我们的专政机构教育好,把共产党员教育好,把人民和青年教育好。中国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380页,人民出版社,1993。历史的教训一定要记取。要加强对国内的政治治理,铲除腐败根源,维护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维护党的良好形象,真正形成现代意义上“上下同欲”的局面。只要中国政府和民众上下同欲,不要说今日中国综合国力已上了几个台阶,就是半个世纪之前,世界上也没有谁敢撼动中国和中国人民。
中国传统军事伦理文化认为,兵民关系如同鱼水关系,如果能够做到兵民相洽、和衷共济,就能安邦、治国、平天下。人民离不开军队,军队更离不开人民。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民心乃军心之本,民意为士气之源。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是我军团结战斗的思想基础和力量源泉。毛泽东在红军时期就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②《毛泽东选集》,第1卷,139页,人民出版社,1991。正是由于我军与广大人民群众结成了鱼水深情和血肉联系,赢得了广大人民的大力支援,才使我军拥有巨大的力量源泉,成为一支不可战胜的队伍。新形势下,如何让人民支持军队,从而使军队勇于为人民的切身利益而战?关键是要发扬我军优良传统,结合新的实际,创造新时代的军民关系。为此,要牢固树立了解民意、遵从民意、以民心民意为战争价值最高裁决标准的意识。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政权的唯一的最高宗旨。我们这支队伍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这一价值观念所定位的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则是:人民军队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广大人民群众最大的利益、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
大力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国防教育,倡导爱国主义和民族尚武精神,增强全民防御战争、不怕战争、准备战争的观念,激发蕴藏在人民之中的战斗意志和勇敢精神,对于赢得战争至为重要。当代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在享受几十年“太平盛世”后,不可避免地滋长了一些不顾一切追逐财富的风气以及国防意识退化、泛和平主义思潮等问题。没有忧患意识就是最大的忧患,这恐怕是我们最需警惕的。只有大力弘扬中华武德文化,使其不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感召力和凝聚力,才能切实强化全民国防意识,从而真正形成全民国防的景象,把亿万民众吸引到开拓信息化军事实践中去,开创信息化军事实践新局面,进而赢得现代战争民心争夺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