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检验危急值的临床应用管理及持续改进

2014-01-10方兴FANGXing

医院管理论坛 2014年1期
关键词:标本科室报告

□方兴FANG Xing

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作为医疗质量的核心制度已得到广泛应用和重视,目前已经纳入卫生部医院等级评审的重要指标,也是实验室论证和考评的重要项目内容,以衡量一个临床实验室的检验质量和实验室管理水平[1-2]。为进一步掌握检验危急值在临床应用中的情况,我们对本院近三年的应用情况,医疗质量考核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1.基本资料。根据本院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危急值共设四类19项,其中:临检5项,生化11项,微生物2项,免疫1项。所有数据均来自本院HIS系统、LIS系统及各病区临床危急值结果登记本。

2.方法。自行设计表格,对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各项目危急值报告、标本的科室分布、制度执行情况等进行统计和分析。

3.分析方法。将数据输入EXCELL表格,采用图表统计及描述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

结果

1.近三年来,各危急值项目的报告例数大多呈增长态势。2011年报告2542例,较2010年增加319例,增长14.35%;2012年报告2829例,较上一年增加287例,增长11.29%。报告最多的前五个项目依次为:血K、血糖、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分压(PO2)、血培养。各项目的报告例数统计情况具体见表1。

表1 2010年-2012年各项目危急值报告统计情况(单位:例)

2.危急值标本出现最多的前5位科室为急诊室、重症监护室、心血管科、血液科、肿瘤科,三年共报告4693例,占总数的61.8%。危急值记录率、危急值记录合格率最低的二个科室分别为急诊科和门诊,均不足80.0%。其余科室都在95.0%以上。各科室的危急值管理情况见表2。

3.医疗质量考核中发现的危急值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1)危急值无记录或记录不及时。(2)危急值记录登记本有记录,病程录未记录;或者病程录中有记录,危急值记录登记本上未记录。(3)危急值记录登记本与病程录的记录数值二者不相符。(4)危急值记录登记本上项目不全。以缺少住院号、报告人、报告时间、危急值接获处理详细记录及处置经过最常见。

讨论

从近三年的统计数据可见,检验危急值制度建立后在临床各科已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医院整体业务的发展,临床对危急值认知度的不断提高,危急值的报告例数呈逐年增长。特别是在急诊室、重症监护室、心血管科、血液科、肿瘤科等,由于危重病人较多,使用的频率更高。但在医疗质量检查过程中仍发现危急值的临床应用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有待持续改进。

表2 2010年-2012年临床科室危急值管理分析统计表(单位:例)

当危急值出现时,如能及时将信息反馈给临床,会给临床医生的诊断治疗提供极大帮助[3]。因此,建立和实施危急值的报告制度化、应用规范化是非常重要的。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加强:(1)加强危急值重要性的认识和业务培训。可通过科早会、科室业务学习会、岗前培训、专题培训、继续教育等多种形式,让实验室人员、临床医护人员掌握危急值的报告、核实、处理程序。(2)重视危急值资料的记录和保存,包括实验的结果、处理的记录、患者的资料、患者病情的变化等规范的文字记录。这既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需求,也是防范医患纠纷、处置医患纠纷的重要证据[4]。(3)高度重视危急值的周转时间,明确从标本采取后到报告发出所需的期限。如果有延误,要分析查找原因,加以改进。(4)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改进优化危急值的应用程序,通过计算机技术自动识别危急值并及时发出预警提示,还可实现连续监测,识别同一患者、同一项目的几次结果之间的变化及其危险性、或者恢复情况[5]。连续监测对发现病人是否存在潜在危险非常重要,也是充分发挥危急值作用的关键。(5)危急值的报告最好采用LIS、HIS自动报警和人工电话报告二种方式共同进行,以减少报告遗漏。电话报告时还必须实行接收者复述原则,确保项目和数值准确无误,也可尝试使用录音电话的方式以减少差错发生[6]。(6)及时总结各项目危急值报告、标本的科室分布情况,把危急值报告制度纳入医疗质量核心制度的考核,通过不断地检查和督导,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才能推进持续改进[7]。

另外,危急值易受到下述因素的影响。(1)危急值的结果应考虑患者属性,包括年龄(新生儿、儿童、成人)、性别、种族的不同。(2)部门的差异。门诊、急诊室、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病房等各科室所应用的危急值项目往往各有侧重,应结合科室及患者具体情况加强学习和分析。(3)检测方法。不同的检测方法会影响到危急值的界限范围。每个单位应该制定本部门所适合应用的危急值项目和界限值。(4)出现危急值必须再次检测,排除药物或其他物质的干扰,检查标本采集及送检过程可能发生的不规范行为,必要时重新采集标本送检。

危急值的规范报告及临床合理应用与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每一个危急值的报告可能就是挽救患者生命的一次机会。严格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严格规范临床应用,对危急值报告工作进行持续改进,对患者、实验室人员和临床医护人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宋世平,陈建魁,马红雨,等.应用危急值报告制度促进检验科质量管理[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20):2519-2521

2 袁春雷,王冬娥,任伟,等.ISO15189实验室认可与危急值报告追踪制度[J].现代医院杂志,2009,9(6):3-5

3 任姝,彭可君,孟芳.浅谈生化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应用与完善[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29(4):403-404

4 陈立刚,陈代钊.检验科危急值制度在医疗安全中的作用探讨[J].海南医学,2011,22(11):128-129

5 顾玲莉.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全程管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0):2551-2553

6 梁志敏,吴剑坤,黄之文,等.检验结果危急值报告制度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4):47-49

7 邱锡荣,徐梅,付冬琴.医院危急值项目设立及报告管理[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0,28(1):64-66

猜你喜欢

标本科室报告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3D打印技术在动物标本中的应用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爱紧张的猫大夫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教你制作昆虫标本
报告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