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大数据” 得数据者得天下
——读车品觉《决战大数据:驾驭未来商业的利器》
2014-01-09刘英团
◎刘英团
布局“大数据” 得数据者得天下
——读车品觉《决战大数据:驾驭未来商业的利器》
◎刘英团
“鬼才”制片查理·布洛克(Charlie Brooker)推出的英国“神剧”《黑镜》(Black Mirror)中,出现了一款功能极其强大的“大数据+云计算”产品——“再造人”,一个连思维人格都可以和因车祸而早逝的Ash“一模一样”的机器人。无论我们是否愿意,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儿。正如马云所言,在“大家还没搞清PC时代的时候,移动互联网来了,还没有搞清移动互联网的时候,大数据来了。”大数据作为信息的载体,正成为“未来的自然资源”或经济运行中的根本资源,尤其“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数据时代,只有让数据成为商业的利器才能决胜千里”。
繁复枯燥的数据正在展示其中蕴藏的巨大价值。研究表明,目前“大数据”所形成的市场规模51亿美元左右,到2015年大数据技术与服务市场将达169亿美元,而到2017年预计会上涨到530亿美元,是整个IT与通信产业增长率的 7倍。2013年第四季度,阿里巴巴商品总成交额超过亚马逊与eBay之和,其背靠大数据的优势显而易见。但是,“大数据”的内容并非4个V那么简单。正如车品觉在其新著《决战大数据:驾驭未来商业的利器》中说的那样,“用数据的人不知道大数据从哪里来,做数据的人不知道大数据如何使用。用的人不敢用,因为大数据的复杂性;做的人不知道怎么用,因为大数据的复杂性。”
“大数据”对国家治理模式、对企业的决策、组织和业务流程、对个人生活方式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未来一定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数据大战,公司与公司之间的数据大战”。这是一个“从用数据到养数据”的过程;这是一个“从数据化运营到运营数据”的过程;这同样也是一个“从看到真用”的过程。从资本角度来看,数据量大未必就是大数据,“大数据”的特征是数据量大、数据种类多元化、非标准化数据的价值最大化。
“大数据”是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 IT 产业又一次颠覆性的技术变革,业界有“三分技术,七分数据,得数据者得天下”之说。“假如我们有了一个数据预报台,就像为企业装上了一个GPS和雷达,企业的出海将会更有把握。”马云曾如是形象地描述数据的重要性。穿透喧哗与骚动,当我们在大谈大数据价值的时候,作者车品觉以敏锐的视角揭示了大数据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驾驭大数据。书中的例子几乎都是与电商、与阿里有关的例子,其中不但详尽地阐述了数据的收集、存储、分析和运用,还首次把阿里的大数据秘密展现出来,解密了其数据实践的“混、通、晒”内三板斧和“存、管、用”外三板斧,“以带动更多的数据进入这个自循环中,并应用与各个行业”。
“大数据”的渗透力极强,从本质上讲,各行各业都已经在数据化了,比如电信业正在变成电信数据业,金融业变成金融数据业,医疗业也变成医疗数据业……这就意味着,大数据挖掘将成为各行各业的必修课。如果把“大数据”比作一种工具,那么这种工具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盈利,帮助包括政府在内的各行业,制定更合理、更有针对性的政策,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作者在书中所举赛马的例子就很典型——尽管赛马的过程中有许多意外,但利用数据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出每匹马的实力和获胜的机会。用数据找机会,赛马都能赢利数亿港元。如果在“大数据”中寻找“金矿”是否也会成为大矿主呢?
“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观察和解决问题的方式。首先,我们需要拥有一套具有商业敏感度的数据决策框架,而“快速的数据反馈可以让每个决策的误差得到适时修正”;其次,让用数据转化成生产力,让DT战略(Data Technology)的触角触及每个角落,使数据从产生、收集、使用、分享到反馈变得简单易用;再次,“大数据”也让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发生重大改变。用作者在前言中的话说,“很多时候,我们欠缺的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而是定位问题的能力;我们应该思考,有没有数据可以改善我们的盲点;当这种数据化思考成为你的‘直觉’时,就能够把数据的力量和思考的力量融合在一起,产生出新的、无与伦比的合力了。到那时你会发现,周围的一切都将因此而焕发出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