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密地区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5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4-01-08贾冬梅艾利江阿木提周彩虹哈密地区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新疆哈密839001
贾冬梅,艾利江阿木提,周彩虹(哈密地区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新疆哈密 839001)
为了及时、有效地控制药品风险,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新疆哈密地区第二人民医院(简称“我院”)根据原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1],制定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成立了ADR 监测管理组织,鼓励医务人员积极上报ADR。现笔者对2013年我院13个科室自发上报的51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我院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根据我院2013 年13 个科室自发上报的51 例ADR 报告,采用Excel 表格结合手工筛选的方法,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引发ADR的药品类别、给药途径、临床表现和累及器官、发生程度等进行分类、统计、评价。
2 结果
2.1 患者的基本情况
51 例ADR 报告中,男性29 例,占56.86%;女性22 例,占43.14%,男性略多于女性。年龄最小者1 岁,最大者90 岁;60岁以上者发生ADR最多,占45.1%。性别与年龄分布见表1。
表1 发生ADR的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例)Tab 1 Distribution of age and sex of ADRs cases(case)
2.2 发生ADR的药品分类及给药途径
51 例ADR 报告中,涉及35 个药品,其中抗菌药物报告23份,占45.1%;中药制剂报告12 份,占23.53%;营养支持药报告6份,占11.76%。不同给药途径发生ADR频率存在很大差异。在上报的51例ADR报告中,静脉给药ADR发生率最高,达90.2%,具体见表2。
2.3 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及涉及药品
51 例ADR 报告主要累及皮肤及附件损害,占42.37%;其他涉及全身性、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的损害,具体见表3。
2.4 ADR的程度
依据《ADR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中的分级标准,将ADR分为一般的、严重的、新的一般的、新的严重的4个等级。51例ADR 程度主要为一般的和新的一般的。严重的ADR 共3 例,未发生新的严重的ADR,具体见表4。
表2 发生ADR的药品分类及给药途径Tab 2 Categories of ADR-inducing drugs and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in ADRs cases
表3 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临床表现及涉及药品Tab 3 ADR-involved organs and(or)system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 and the drugs involved
表4 ADR的程度Tab 4 Severity of ADR
3 讨论
3.1 4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ADR发生率高,应谨慎用药
51 例ADR 报告中,2 个高发年龄段分别为:41~60 岁,占29.41%;60岁以上的老年人,构成比最高为45.1%。主要是由于中年人在家庭、工作中处于顶梁柱的角色,压力大、疲惫、缺乏锻炼,身体各项机能也逐渐减退,免疫力下降,因此常易发生ADR;60岁以上的老年人肝、肾功能退化,药物代谢速度减慢,血浆蛋白含量下降。研究表明,老年人肾血流量每年以1.5%~1.9%的速率减退[2]。另外,老年人常患多种基础疾病,需长期用药,多种药物联用、用药复杂等情况,这些都导致老年人发生ADR的概率较大。
3.2 药品分类及给药途径
3.2.1 抗菌药物引发ADR情况。51例ADR报告中,抗菌药物引发ADR 的比例最高,达45.1%,涉及13 个品种。这可能是由于抗菌药物在我院临床使用广泛,用量较大有关。我院属二级综合医院,抗菌药物有35个品种,2013年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我院全部药品销售金额的11.7%。研究显示,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是发生ADR的主要原因[3]。原卫生部从2010年开始,每年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抗菌药物应用合理率普遍提高,但临床上使用抗菌药物仍存在大剂量、不合理联用、适应证不适宜等情况。如阿莫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引发过敏性休克,可能就是药物不合理联用造成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审核通过的阿莫西林药品说明书显示:磺胺类药在体外干扰阿莫西林的抗菌作用,可能影响阿莫西林的药效;且两药均有过敏反应等副作用,不宜联用。另外,药品质量、过敏体质等因素也是造成ADR发生的原因。因此,应重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用药监测。
3.2.2 中药制剂引发ADR情况。51例ADR报告中,中药制剂占23.53%,涉及6种注射剂型和1种口服剂型。注射剂均为静脉给药。由于我院中药注射剂仅有16 个品规,中药制剂发生ADR 的比例较高。通过分析可能存在以下几种原因:由于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进入体循环后生物转换的变化也很复杂;制剂工艺提纯困难,制剂中含有许多未知的成分;选用溶媒不当,pH发生变化,不溶性微粒增加,造成局部循环障碍,引起血管栓塞、供血不足、组织缺氧,产生水肿和静脉炎[4];治疗操作不当,如静脉滴注过程中更换药物时滴管内还存有其他药物,造成配伍变化,不溶性微粒增加;制剂生产工艺可能不稳定,如舒血宁注射液的4例ADR报告均为同一批次集中发生的现象[5]。这些都是中药制剂易发生ADR 的因素。所以,应严格遵循《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6]。临床应用中药注射剂时,在开始的20~30 min内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精神状态及行为反应等,一旦出现ADR,须立即停药,情况严重时应及时抢救。
3.2.3 营养支持药引发ADR情况。51例ADR报告中,营养支持药有6例,占11.76%,涉及3个品种:脂肪乳注射液、氨基酸(18AA-Ⅱ)注射液以及脂肪乳氨基酸(18)注射液。我院营养支持剂共计9个品规,用量有限。ADR报告提示,营养支持剂发生ADR的比例较高。脂肪乳与氨基酸制剂与所有的高渗性输液一样,如采用周围静脉输注有可能发生静脉炎;或滴注速度过快,氨基酸及其制剂中所含的非蛋白能源木糖醇,滴入过快会导致氨基酸从肾脏大量损失,产生酸中毒,还会引起恶心、呕吐、心悸、胸闷、头痛、发热等ADR[7]。输注脂肪乳注射液也有可能会引起体温升高,偶见寒战、恶心、呕吐等症状。在使用脂肪乳、氨基酸注射剂时,应注意滴注速度、不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每日更换输液针刺入位置、重视对患者过敏史的询问,对有过敏史的患者,需谨慎用药。
3.2.4 静脉给药引发ADR 情况。静脉给药方式更易引起ADR,占90.2%。由于静脉给药时药液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对机体的刺激明显,静脉注射液的pH、渗透压、有关物质、微粒、注射剂的附加剂及使用过程中被微生物污染等均可引起ADR。静脉滴注速度过快也可产生静脉炎、注射部位疼痛、瘙痒、麻木、肌肉结块等ADR[8]。因此,在临床药物治疗中应遵循“能口服的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不静脉注射”原则,如必须静脉给药,对滴注速度应严格控制。
3.3 ADR的临床表现和损害程度
从ADR的临床表现看,可损害机体多个器官系统,造成皮肤和附件损害病例最多,占41.66%。可能与皮肤及其附件反应易于观察和诊断有关。临床表现为皮疹、荨麻疹、斑丘疹、红斑疹、皮肤瘙痒、红肿、面部潮红。一般症状较轻,属药物变态反应,停药或用抗组胺药对症治疗均可好转。从表3中可以看出,有些药品引起的ADR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的损害。51例ADR报告中,多为一般的或新的一般的ADR,程度较轻;严重的ADR共3例,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莫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及胺碘酮引起的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ADR 是客观存在的,定期对医院的ADR 报告进行评估、分析,可了解ADR 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发现ADR 发生频率较高的重点预警药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参考。提醒医务人员在药物治疗中加强用药监护,有助于预防和减少ADR发生。
[1] 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1,13(3):173-179.
[2]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9-20.
[3] 叶伟兵,赵琦,张翌春.4 年116 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2,12(7):654-657.
[4] 刘洪玲,王路平,李红,等.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及合理应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7):565-567.
[5] 陈丽华,朱江,张吉菲,等.33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4):110-111.
[6] 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S].2008-12-24.
[7] 都娟,彭荣珍.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4,4(2):114-117.
[8] 黎进平.2010年攀枝花市69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2,12(9):837-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