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化化转型时期地方高校图书馆馆藏调查与利用

2014-01-06万晓萍

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 2013年11期
关键词:馆藏文献利用

万晓萍

【摘 要】本文阐述了现代化转型时期地方高校图书馆的馆藏建设和利用,通过对馆藏文献利用的调查分析,提出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转型时期;馆藏;文献;利用

地方高校图书馆正处在从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图书馆转型时期,为了加快图书馆的现代化进程,必须抓紧从基础工作做起,包括观念的更新、人员的培训、设施的改善、新技术的应用、信息资源的开发、业务流程的重组、社会化的合作等等,这一切都是为强化服务这个最终目标。全心全意为高校师生提供优质服务,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是地方高校图书馆办馆宗旨和效益的体现。随着科技的进步,图书馆服务的方式和手段会有变化,但是服务的本质是不会变的。现代化的图书馆是指服务的现代化,因此,在未来的图书馆中,服务仍然是第一位的。

一、现代化转型视野下图书馆的馆藏建设

(一)馆藏的合理配置

图书馆是高校的知识库,也是获取知识、生产新知识的“战略要地”,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既有在校学生,也有大批教师和专家学者,因此,馆藏资源的配置不仅要满足本校现有学科和广大师生的需求,还要符合高校长远发展规划。然而,在图书资源配置环节,上述要求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图书资源的采购和引进是图书馆或者某个院系的孤立行为,既缺乏可靠的调查研究作依据,也没有科学合理的决策分析手段,这就逐渐出现了馆藏资源越积越多,广大读者又经常无书可借的现象,最终导致了馆藏资源浪费与不足并存的两难局面。尽管教育部对高校图书馆的藏书结构没有明确的硬性评价指标,但要求必须能够适应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需要。新升的本科院校在升格前,由于学科单一、读者层次低,因此藏书的结构也相对单一,层次较低,品种较少,服务面也较窄。升格后,学科增加,读者层次提高,教学、科研对藏书的要求也相应提高,现有藏书的结构和质量,无法适应本科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要求。所以转型时期图书馆藏书建设已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馆藏的需求和结构

很多图书馆藏书结构多以纸质文献居多。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快,现今读者通过互联网会获的愈来愈多的信息,在教学科研中已经成为主要的信息来源,客观地促使馆藏中不断加人电子文献的收藏比重。因此,转型时期图书馆必须依据读者的需求,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注重征求反馈意见,从而决定采访和订阅不同种类的文献,数量的多与少,不断更新馆藏信息资源的结构。譬如受广大师生喜欢用的参考型电子文献,是由各种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产品等数据构成的各种数据库。例如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等,购置这些数据库,可以替代一部分相同内容的纸质参考工具书,从而实现相应的文献资源保障能力。这样既满足了广大师生的需求,又节省了我馆的馆藏空间。

(三)学科建设和特色专业的建设

学科建设是学院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是学院各项工作的核心。图书馆是学院的文献情报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在学科建设中起着重要的文献保障作用。我院作为新升本院校,近年来大力开展学科建设工作,在凝练学科方向、汇集学科队伍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带动了学院的全面快速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图书馆的建设,我馆积极围绕学科建设开展工作,在丰富馆藏,转变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地探索。

从各高校的发展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一所高等院校如果没有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这个学校就没有特色,也将失去发展的动力。因此,各高校都在下大力气建设自己的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作为新升的本科院校,我馆领导长期以来一直关注学校的发展动向,以学科建设为导向来制定图书馆的发展规划,及时根据学校学科和专业设置的具体情况,按照新老专业、重点与一般学科的发展目标,合理调整馆藏结构,提高重点学科、特色专业的文献。

(四)文献的重用轻藏。

馆藏建设是地方高校图书馆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在转型时期,馆藏建设应由重文献资源的保存向重文献资源的利用方面发展。开发地方高校馆藏的价值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采购的各类文献资源信息载体的品种、内容、数量:、高校师生需求的一致度越高,馆藏利用率就越高。

在向信息化、数字化图书馆转型的过程中,馆藏建设已由原来的封闭型转向现在的开放型;由重文献资源的保存向重文献资源的利用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恰如其分地处理好“藏”与“用”的关系,避免在采购文献时的重复浪费。比如“电子报纸”的光盘版,都是回溯性的,是纸质报纸的最佳替代品。订购纸质的现期报纸供读者阅览,减少专门收藏的份数;而同时订购电子型的报纸供收藏和回溯检索,两者应合理配置。这样既解决了信息传递的时效性问题,同时又保证了收藏的方便和师生快捷检索的需求。再如基藏书库,要转变每种文献都要抽取一本作为保存本的观念,要有区别、有原则地选留有价值的保存本,最大限度地将馆藏文献向广大师生开放,提高馆藏文献资源的利用率。

(五)馆藏的特色化

有特色才有优势。要成功的实现地方高校图书馆转型,那就必须认清在区域中所处的位置,形成自己的特色。

地方高校图书馆的收藏不应搞小而全,而应尽量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从而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在文献资源上除了学科建设和特色专业加强以外,还应与区域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对应配置,集中财力,围绕某一特色进行系统的收集,走建设特色化的馆藏之路。

特色化收藏,对于地方高校图书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可操作性,也是资源共享和馆际互借的前提条件,特色化馆藏也是图书馆信息网络化建设及信息资源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现代化转型时期地方高校图书馆馆藏利用调查

随着学院的发展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模式更趋于多样化,新的专业,新设的重点学科也在不断地增加,在科研和学科建设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全院的教学和科研对文献信息的需求也相应地急遽增长,馆藏文献的种类和质量越来越难以满足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而高校图书馆是全校的文献信息中心,直接承担着为教学科研服务的重要任务。图书是最基本的馆藏文献,是图书馆搞好服务工作的物质基础,藏书的品种、质量及其结构的合理性关系到高校能否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和创造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在这样的环境下,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建设已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多渠道的搞好图书馆馆藏及数字化建设,满足不同类型读者的不同需求。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人在2009年申请的省级课题《现代化转型时期地方高校图书馆馆藏利用调查及人文营销》已被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立项,本课题重点调查了保山学院馆藏情况、馆藏服务与读者对文献的利用情况。结合我院的专业设置,然后决定我馆的藏书特色,在充分了解读者需求的情况下,列出读者需求量大的图书,为图书馆开展数字化建设打下基础,对建立科学合理的、适合我院情况的最佳藏书结构具有重大意义。

文献利用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般为一年内),馆藏中被读者借阅的图书文献册(次)数占馆藏图书文献总册数的百分比。通过对一定时间馆内图书文献利用情况的分析,可以充分地反映文献被利用的程度,了解读者的阅读倾向,借阅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首先从我馆现有的馆藏资源来看:图书52万多册,社科类占77.8%,自然科学占22.2%,与学校的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不相匹配,其次期刊6万多册,社科占68.5%,自然科学占31.5%,现刊种类960种,与学校的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还存在差距,从去年开始结合学院专业的设置也开始作陆续的调整,期刊由于有电子版的数据库,如果在馆内查不到纸质的,可以上万方、知网或维谱上去查询。

本次调查的主要对象为保山学院的在校大学生。调查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并辅以直接访谈等方式了解相关方面的研究现状,探讨其发展趋势。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498份,回收率99.6%,有效率99.6%。通过问卷调查主要获取了一些定量资料;定性资料是在访谈及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获得的。

结合调查问卷中的“年进书量”指标,如何把现所进的书与学院的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结合起来,制定出合理采购原则和方法。

结合调查问卷中的“师生满足率”对馆藏的50多万册图书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我们的满足率是多少,与国外的差距是多少,与国内一流大学差距是多少,与同类学校的并距是多少。

(一)调查结果和数据分析

(1)2010年图书利用统计结果:

表一的统计结果显示:2010年馆藏图书利用率

表一

2011年统计表

表二

Z 综合图书

保山学院是一所新升本的院校,2010年在校学生5791人,2011年在校学生6845人,图书馆面积:13075.51㎡ 藏书50余万册,2010年中文图书40余万册,文献流通量23692,各类文献平均利用率为5.64%,从总体上看,文献利用率很低,从表一看,文献流通量排在前的是I(文学类)8516,;H(语言文字类)2985;K(历史地理类)1868;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类)1793;J(艺术类)1692

从统计结果分析:

2010年——2011年2年里,文献的借阅量和文献的利用率较高的类别基本相符,都是我校所设的相关专业用书,但也小有变化。具体情况如下: 从文献借阅率这个角度来看,排在前5位的基本上都跟我们学校所设专业有关,例如,文学类,是我们学校的一个大的院系,再加上文学类有一些通俗读物,是所有专业的学生都喜欢看的,所以它的借阅率一直是排在首位。其次语言文字类也是我们学校两个大的院系(文学院、外语学院),这一类的图书利用率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高,再其次是历史地理类,这一类图书所涉及的专业不是很多,但是由于一些潜在、不确定的因素,比如读者的阅读兴趣等等,使这方面的图书利用率提高;还有就是艺术类,因为我校新增加了一个宝玉石加工专业,也是我们学校办学的三大特色之一,这也说明了宝玉石加工专业的文献资料的需求增加了,今后我们在采访中多注意艺术和宝玉石加工方面的关系,多加大采购的力度,适当增加图书经费的投入等等。

1、文献的利用倾向

在此次调查中,首先读者借专业知识方面的图书占调查人数的63.5%,其次娱乐休闲、文学类占61.5%,教材教参占36.9%,使用纸质文献的占64.8%,同时我们对电子文献的利用情况也进行了统计分析,,读者对此方面文献利用的较少。我们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上网使用数字资源或者查找资料的占45.7%,利用网络数据库的占17.2%,总体来看,我校图书文献利用率不是很高。特别是电子资源利用的更少,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近两年来我校对图书馆的投入少,给中文图书资料的采访带来很大的困惑。但是,随着我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办学层次的不断提高以及高校评估的需要,如果还是投入那么少的经费,要采购与自己馆藏特色相符的图书文献是有一定困难的。这些都会影响到馆藏数量、质量,降低图书利用率,读者的满意度也会降低。再次,电子资源投入的少,图书经费投入的少,图书采访、参考型电子文献就缺少连续性。所以图书馆只能被动地根据每年的采购经费数量来制定采访计划,这势必影响馆藏质量。

2、针对分析结果,提出解决的方法

首先我校读者利用图书馆的主要资源是纸质的与教学有关的专业参考书,利用文献的主要方式是借阅。目前我馆的管理模式和文献布局,对图书资源的利用缺乏保障,比如读者在查找图书的时候常常找不到,今天看到的图书明天还想看结果被人借走了等等,读者文献资源的利用缺乏保障。图书馆除应加强文献资源的管理和特藏文献的建设外,还应建立专业参考书和特藏文献以外的文献资源利用保障机制,如制作部分文献的电子版等,通过不同的方式满足读者查找文献的需求。其次我校读者在利用电子文献资源时困难重重,一方面是由于缺乏利用电子文献的基本技能,另一方面是缺少帮助读者解决困难的管理人员。目前,图书馆的在文献资源信息或参考咨询服务方面由于场所或人员等因素,使得对读者的基础参考咨询、导读辅导和文献检索显得很薄弱、很零碎。因此,应改变现有的咨询服务模式,建立分层次的、多点分布的、专业的文献资源信息服务体系,将读者获取资源、利用资源的困难减少到最低限度。再次图书馆在采访这个环节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专业设置、学校的总体规划以及图书馆经费情况等,来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采访计划,比如,珠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专业是我校的重点学科,我馆在制订采访计划时,就要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力求全面地搜集结晶学与矿物质、宝玉石地质学基础、翡翠鉴别、造型基础、玉雕基础珠宝首饰加工与制作工艺等等,重点补充和收集他们所需要的文献资料,既要立足于保山市得天独厚的翡翠、玛瑙、黄龙玉资源和优质的石材、木材等资源,又要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把我校的珠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专业办成“云南省特色专业”。如我校的缅语专业,保山位于云南省西部,与缅甸接壤。南方丝绸古道、滇缅公路、中印公路都经过此地,它是中国版图上开发较早且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边疆地区,缅甸还拥有丰厚的珠宝玉器资源。近几年我国和缅甸在经济、外事、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都在不断的发展。特别近期保山市与缅甸克钦邦密支那市建立友好城市,因为密支那是缅甸北部的交通重镇和贸易中心,克钦邦首府。克钦邦境内的克钦族、傈僳族与云南保山地区的景颇族、傈僳族是跨国而居的同一民族,他们语言相通,习俗相同,交往频繁,通婚、互市,亲如一家。通过这一桥梁增进了双方的友谊。保山学院作为一所国门学校,将积极努力地做好这方面的相关工作。所以我们图书馆要使缅语专业的文献资料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使我馆成为缅语文字和缅甸国情的文献资料中心之一,就要用极少的经费来突出馆藏特色,尽量“少花钱,多买书,买好书。用好学校的每一分钱。”把我馆建设成云南省滇西一带的文献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李玲.对我校读者文献利用情况的研究.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2期

[2]廖金辉.新建本科院校馆藏资源建设探讨.情报探索.2005年第5期

[3]周慧颖.从图书流通数据透视读者阅读倾向及馆藏结构.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年第6卷第7期

猜你喜欢

馆藏文献利用
树德娃的太空之旅 学习设计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画与理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2004年~2012年档案馆与图书馆馆藏量发展比较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废物巧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