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科竞赛推动大学生学习迁移的研究——以工业设计专业为例

2014-01-05成振波刘红杰柯善军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定势元认知竞赛

成振波,刘红杰,柯善军

(重庆理工大学,重庆 400050)

处于知识经济和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知识结构不断地被改变和革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老子》当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点出了现代教育目标的精髓。教育以培养具有适应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目标,学习迁移能力就是检验这一目标是否实现的指标之一。对学习迁移的研究是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热点领域。在促进大学生学习正迁移的方法中,我们可以通过学科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其适应性和动手能力,达到“授之以渔”的效果[1]。

一、学习迁移的涵义和作用

学习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行为、过程或结果对另一种学习行为、过程或结果的影响。知识、技能都具有触类旁通的特点,比如有的学生数学成绩优秀,他的物理、化学成绩也不会太差;学好英语,学习其他欧洲语言时也比较容易理解其语言特点。另一方面,态度和行为也能从一种学习向另一种学习迁移,如一个学生如果对一个老师的学识和人格很认同,那么他学习这个老师所承担的所有课程都会有主动性,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任何一种学习都要受到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技能、态度等因素的影响,所以迁移是学习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学习迁移是对已有知识的提高和巩固,也是通往新领域、新知识的途径。

当然,学习者的经验和知识并不一定都能对新的学习领域产生积极作用,根据迁移的效果,学习迁移可分为正和负迁移。而根据所学内容在不同知识体系的位置,以及其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还可分为逆向和顺向迁移、横向和纵向迁移、特殊和一般迁移。学习迁移受到具体的主客观环境的制约,影响到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学习材料的共同要素、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概括水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定势的作用、学习态度与方法等。根据奥苏伯尔、罗耶等人的观点,学习迁移主要受制于学生的认知结构以及认知策略。因此,推动大学生学习的正迁移需要首先对比分析上大学与上大学之前的学生在认知内容、结构及策略方面的差异。

二、大学生在学习迁移中所面临的问题

相对中学的义务教育体制而言,大学教育环境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环境。进入大学校园后,作为一个“准”成年人,大学生们需要完成学习生活各个方面的角色转变,在学习方面包含了在学习内容、态度和策略等方面的变化。

(一)学习内容的变化

大学学习阶段的学生,其知识结构较为清晰而稳定、概括而连贯,具有丰富的内化经验,对其学习目标的要求不再仅仅是复述或者组织知识,而趋向于更加复杂的创新和综合运用。因此,大学学习的课程比以往在中学所接触的课程更复杂,有些课程对理论知识的探索更加深入,有些课程表现出很强的应用性,有些课程则是多个学科的交叉体现。相对于中学阶段的简单的“语数外物化政史地生”的分法,大学课程毫无疑问是庞杂而深入细致的。

当新的学习领域超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时,由于学习材料共同要素的缺乏,会增大学生学习迁移的难度,甚至影响到学习的动机和目的,产生负迁移,而这一问题在当代大学生中是很常见的。

(二)学习态度的变化

“一切为了高考”造成了特殊的社会现象,这一口号使高中学生享受着来自家庭、社会各方面的福利,同时也肩负着令人难以承受的压力。在中学期间,学生的学习行为往往受到各方面的监督和控制,其学习目的是由他人指定或社会行为模式引导的。而在大学阶段,学生离开了家庭的监督,教师也只起引导的作用,学生必须自主学习,自己制定学习计划,监测和控制学习的进程和效果,并对学习材料进行概括和归纳。

这种强烈落差使学习定势的迁移变得难以实现。学习定势是指先习得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等对后继学习产生倾向的心理准备。高中期间的学习定势到大学阶段很难适用,大学生必须转换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另一方面,大学生从学习行为的执行者变成决策者,这就要求自身具备较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学风建设成为目前很多高等院校本科教育的的重点问题。

(三)学习策略的变化

对于大学生而言,元认知的提高是大学学习的关键。元认知是指有关个体认知过程的知识,负责对其认知过程进行监控、调节和协调,也就是对认知过程和认知策略的认知。元认知的迁移强调的是认知策略的迁移,元认知能力高的学习者会在学习及其迁移过程中主动思考自己已有的知识,并对学习过程和所用策略进行反思,能主动寻求当前情景和已有学习经验的共同点和联系。

中学期间学习科目是有限的,而且几年之内持续学习,很容易形成学习定势,学习行为是连贯的,但并非以复杂的实际应用为学习目的。而在大学期间,每一门课程基本上在一个学期或者学年内就会结束,每一学年都会学习几门至十几门新的课程,这不仅要求学习者在较短时间内,具备更快更全面地整合信息的能力,而且需要学生将几年内学习的几十门课程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以应对未来的就业或者深入学习的需求。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才不至于像摘玉米的猴子,拿一个丢一个,顾此失彼。

总之,学生在大学学习所面的挑战和压力比高中期间更大,而且更加复杂。我们需要从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定势的改造,以及元认识的提高来推动大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使之在大学期间掌握自主学习和调节的能力,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对于高等人才的要求。

三、通过学科竞赛推动学习迁移研究

(一)学科竞赛对学习迁移的推动作用

学科竞赛的组织和开展,是促进在校大学生的学风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学科竞赛的形式,学生可以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环节,以此达到整合知识体系、理解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提炼学习方法的教育目标。从另一方面说,学科竞赛已成为学生积累实践经验、进行自我能力评估的平台,并成为培养适应企业实际需求的创新型人才的孵化器。

学科竞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大学生学习的正迁移:

1.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调整其主观认知态度

“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并不是轻松的旅程,不过正是因为漫漫的求索,才有获得真知后的愉悦和满足。离开别人的监督,人可能都会出现一定的惰性,所以兴趣、态度和心态是最好的老师,是促进学习迁移的源动力。年轻人普遍都有求胜的心理,通过与同龄人的竞赛,他们既能体会到激烈的竞争,也会找到志同道合的同伴。竞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活力,强化学习的驱动力。

2.整合知识结构,形成创新能力

大学的课程设置具备整体规划性,不同专业都有其独特的课程体系。每一门课程都是整个树干上的一个分支,由优秀的专业教师授课,但是这些教师之间的研究领域往往各自有所侧重,甚至相互矛盾。为了具备综合竞争力,大学生在毕业前至少要完成数十门课程,这要求大学生具备较高的认知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才能对所学内容产生整体性认识。和高中生相比,大学生需要打破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壁垒,但是在毕业设计(论文)前这种机会是缺乏的。学科竞赛为学生提供了综合训练的平台,学生们不再是为了完成某一门课的作业或者考试而学习,而是为了比赛指定的某一任务,这个任务可能涉及到多门课程的内容,甚至是跨专业的内容,这需要学生形成自己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力,并理解不同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关系和作用。

3.提升学生的元认知水平,改变学习定势

虽然我国的教育体制在不断地优化改革,但是部分中学教育体系仍是以考试为目标的,以分数作为衡量标准。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无法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在需要自我监控调节学习过程时缺乏自制力。他们的元认知能力很难适应大学期间的学习需求。学科竞赛可以使学生改变学习就是背书做题的学习定势,培养以搜集整合、分析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和思索学习的目的,并进行自我规划,依据自身条件和知识结构,调整学习策略。

(二)以工业设计专业为例的实践工作

1.工业设计专业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迁移中的问题

工业设计是对工业产品进行的设计,它是以工学、美学、经济学为基础的综合性专业。工业设计分为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三个主要内容;包括造型设计、服装设计、室内设计、UI设计、平面设计、包装设计等各种应用领域。工业设计的课程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美学、人机工程学、机械构造、摄影、色彩学等。

对于多门学科交叉的应用型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下面的问题:

(1)学生要学习艺术、技术和计算机表达三方面的课程。这意味着无论是文科艺术生,还是理科生进入工业设计专业都需要面临一个自己也许不擅长或者根本没尝试过的学习领域。

(2)专业能力的培养是个纵向迁移的过程,但是每个设计环节或者设计领域,都是很庞大的一门学问,经过庖丁解牛般课程规划,学生学习了各个局部的内容,没有有效的融合,导致知识结构和所掌握的技能分裂。

(3)工业设计的应用领域非常宽泛,因此课程设置大多是通用性基础课程,或者宽泛的应用课程,学生对自己的将来所从事的设计领域往往认识不够,对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缺乏规划。

2.通过学科竞赛促进学习迁移

目前国际国内工业设计的学科竞赛的举行非常活跃,其中有设计门类广泛却只针对大学生的“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有专业化水平比较高的“CDN汽车造型设计大赛”;有政府机构组织的各种工业设计评比;也有企业主办的“华帝工业设计大赛”、“长安汽车设计大赛”等。每年举行的各级赛事达数十次。这些设计竞赛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机会。重庆理工大学组织优秀学生和教师参加了这些比赛活动并且取得了优异成绩(表1)。

表1 重庆理工大学工业设计竞赛团队获奖情况汇总

对专业能力某一方面的突破会带来纵向或者横向的迁移,影响其他课程的学习效果。有些学科竞赛的要求也许并不全面,但是学生在其中的优异表现会促进他各方面专业水平的全面发展。同时,通过参与这些竞赛活动,一些学生取得的成绩带动了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不断运用专业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减少专业学习的畏难心理,从学习动机和主观情绪上推动学习迁移。

在竞赛中通过解决实际课题,并满足要求,学生了解了实际的设计流程和专业能力的需求,打破了课程之间的界限,培养了创新的思维方式,训练了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定势。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参加学科竞赛打开了视野,了解到专业发展的方向和最新动态,可以为自己的学习规划和策略尽早确立目标。经过几年的努力实践,重庆理工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元认知能力得到增强,人才的培养质量获得了很大提高。

[1]冯维.高等教育心理学[M].重庆:重庆出版集团,2006.

[2]张海英.设计竞赛在设计教育中的影响[J].科教文汇,2010(4):196-197.

[3]魏坤.以专业竞赛促进艺术设计教学与实践刍议[J].艺术教育,2011(2):139-140.

[4]王卫平,薛朝霞,秦汇丰.大学生心理问题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J].山西高等教育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22(10):91-93.

[5]王文静.促进学习迁移的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2004,20(2):26-29.

[6]张洪峰,薛党勤.基于提高学习迁移能力的教学方法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0(21).

猜你喜欢

定势元认知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文化定势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研究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网络环境下元认知知识与元认知策略相关性探析
以处理“圆周运动问题”为例谈思维定势的形成与对策分析お
小学数学学习中的思维定势及其对策
元认知在大学英语教改中的应用
浅论数学学习中两种思维的关系
元认知策略对阅读词汇量的补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