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在篮球战术教学中的研究

2014-01-04黄少挥

长沙大学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防守战术初学学习班

黄少挥,王 深

(1.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002;2.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350117)

内隐学习(implicit learning)是指在学习获得知识规则的过程中是无意识的,在意识所达到的范围之外获得对复杂规则知识的认知.内隐学习的研究成了当今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和前沿[1].内隐学习所获得的一般是程序性知识,而且储存于潜意识中,不能有意识地加以提取或保存,但能在适当的情景下自动激活,自行发挥作用并且无法用言语来表述[2,3].内隐学习目前常采用的实验程序有:人工语法学习、复杂程序控制、序列学习、共变学习.传统的学习方式大多是外显学习的范本,用一特定的外在信息刺激,通过有意识的努力而进行的学习过程.其类似于有意识的问题解决,是有意识的、作出努力的和清晰的.研究者们还提出,内隐学习是一种产生抽象知识、平行于外显学习方式的无意识加工[4,5].外显学习,需要意志努力加工,其所获得的信息是特定的刺激,是表层的刺激,这些都和内隐学习具有显著的不同学习.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实验后学生访谈法等方法,对篮球战术的获得进行了不同复杂情境的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效应的比较,假设外显学习可以给篮球防守战术的学习带来一定的效果,但有一定的局限性,内隐学习在克服外显学习的这些不足的方面有较好的效果,通过内隐学习所获得的篮球战术表现在战术的执行效果和抗疲劳性、抗干扰方面有更好的作用,旨在为篮球战术教学更进一步的研究开拓一个新的途径.

1 实验对象

选取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0级全日制高职学生两个班(实验班和对照班)为研究对象,实验的人数为30人,分成3小组,实验对象均选男生.实验研究方法采用强分离程序——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

2 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一:实验采用2×2完全随机设计.两个被试自变量分别为(1)外显学习班、内隐学习班;(2)不同的学习阶段(初学阶段与提高阶段).因变量为篮球运动技能(防守)的形成,而描述篮球运动技能的形成的指标为全场往返折回跑速度,运动中做防守动作的身体移动速度,实战下各篮球防守角色运用篮球战术的准确性.

实验设计二:外显学习班、内隐学习班对投篮战术运动技能抗疲劳性的影响.本实验发生在提高阶段,比较外显学习班和内隐学习班在疲劳状态下篮球战术的运用情况.对于疲劳状态下,实验者是这么设计:先让两班越野跑3000 m后,休息半个小时.再以标准组进行实战比赛.

实验控制:实验班和对照班组都是由实验者担任其教学工作,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均保持一致,场地、器材也保持一致,所进行的录像视频教学材料是同样的.并请本院体育教研组体育教师随时对内隐学习班进行听课、查课,监督其教学过程.实验后,对内隐学习班和外显学习班进行统一的测试,测试内容为本学期所教过的篮球战术理论知识及教学比赛测试,来对学生的篮球防守战术的掌握及运用进行评定.为增加实验的客观性,邀请本院三位体育教师参加对学生篮球战术运用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3 测试过程与分析

3.1 研究对象各项指标的测试与分析

实验开始两周内(初学阶段)分别对外显学习班及内隐学习班的学生的生理及运动技能的各项指标进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初学阶段两班学生的各指标的检验结果

根据上述检验结果统计得到的t计都小于t表(2.09),两班学生的基本情况、身体素质、篮球技术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符合实验条件的要求,使得实验结果更具可信度.

下列实验是针对学生在初学阶段对篮球战术的掌握情况进行分析.在初学阶段分别组织4场篮球比赛(2场/组).实验是考察初学阶段学生在实战比赛中运用篮球战术的情况.通过比赛,能比较真实反映学生对战术的掌握及运用情况.因为学生在比赛过程中,能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实验结果会比较客观,因此实验结果其实就是防守战术运用的结果.由于篮球技能运动的发生过程比较快速,需要全程录像然后再分析,比赛录像的评析标准(要求比赛前上半场15分钟运用五人联防战术,下半场10分钟运用全场紧逼战术):合理的防守组织次数:(1)每次防守中形成防守人数优势;(2)是否造成进攻失误;(3)是否造成进攻失败未得分;(4)是否按比赛前的防守战术要求行事;(5)进攻队的每次进攻未进球(含失误)数;(6)防守成功率(等于造成进攻失败次数除以标准组总进攻数);(7)战术执行率(等于按比赛前的防守战术要求行事的次数除以标准组总进攻数).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初学阶段两班学生的防守战术运用的检验结果

表2防守战术理论成绩表示两班的平均分,其他项目均为每场比赛每组的平均值.根据上述检验结果统计得到的t计值都小于t表(3.18)(附录1),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班学生在初级阶段对篮球战术的运用同样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使实验的进一步开展为可行.表2中出现的标准组是实验者在内隐学习班和外显学习班外另外组织的一个篮球队(具有一定的篮球战术基础),并且在实验者实验期间除了与实验班(内隐学习班和外显学习班)打比赛,并没有参与任何篮球训练,即在实验期间其篮球战术运用水平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表2中造成进攻失误(次数)也就是指两实验组分别与标准组比赛,由于防守造成标准组失误的次数(不统计标准组在比赛过程中自身原因导致的失误数).

3.2 研究对象在提高阶段各项指标的测试与分析

下面实验是针对学生在提高阶段对篮球战术的掌握情况的实验测试分析.在提高阶段也与初学阶段一样分别组织4场篮球比赛(2场/组).

表3 提高阶段两班学生的战术运用的检验结果

表3战术理论成绩表示两班的平均分,其他项目也均为四场比赛每组的平均值.从表2、表3标准组与内隐学习组、外显学习组在初学阶段或是提高阶段比赛时产生的总进攻数,并没有显著性差异,而且比较表2、表3的标准的总进攻数数据也说明实验原先设计的标准组的条件:即在实验者实验期间除了与实验班(内隐学习班和外显学习班)打比赛,标准组并没有参与任何篮球训练,也就是说标准组的篮球战术水平没有显著性变化.

表3数据说明了内隐学习班、外显学习班在提高阶段对篮球战术的运用情况,对比表2与表3数据不难看出,不管是内隐学习班,还是外显学习班,在提高阶段的战术理论成绩和实际运用情况都有了很明显的提高,说明了内隐学习方式和外显学习方式对学生篮球防守战术运用水平的提高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且说明实验者对两个班在不同方式的篮球战术教学都是比较认真负责.从表3数据进一步发现了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提高程度有了明显的差别,即相同的教师、相同的教学时间、比较一致的实验对象在不同的学习情景(内隐学习、外显学习)中获得篮球防守战术的效果是有明显的差异.表3中除标准组总进攻数没有显著性差异,其他项目的样本平均值的t检验结果都显示:t值都大于t表(3.18),说明内隐学习班、外显学习班的战术理论成绩、战术运用情况的存在显著性差异.内隐学习班提高的程度明显高于外显学习班.

3.3 内隐学习对篮球战术运动抗疲劳性的影响

根据实验设计二,讨论外显学习班、内隐学习班对投篮战术运动技能抗疲劳性的影响.本实验发生在提高阶段,比较外显学习班和内隐学习班在疲劳状态下篮球战术的运用情况,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两班在疲劳状态下运用篮球防守战术的情况

表4数据也是表示每场每组的平均值,从表4数据可获知,不管是内隐学习班,还是外显学习班,在疲劳状态下对篮球战术运用的效果有了明显的下降,使得标准组(进攻队)的每次进攻未进球(含失误数)大大降低了,说明在疲劳状态下对篮球战术运用的效果不甚理想.再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在疲劳状态下,内隐学习班对篮球战术运用能力的下降程度比外显学习班低,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疲劳状态下自动瓦解可能较少发生在内隐学习学会的技能上,但对外显学习状态下学会的篮球战术(规则)则有比较大的损害.

3.4 学生访谈结果

实验结束后通过对学生的访谈得知.内隐学习班的同学认为上课的形式多样.上课教师不再对篮球技术动作做过多要求.与同学们之间相互讨论等增加了他们上篮球课的兴趣,会积极参与篮球比赛,与同学自主探究,并关注篮球战术的运用.有些同学甚至表示他们对篮球课十分期待.为了说明该班同学确实是在内隐方式中学习.实验者还让两班同学表达篮球战术的要求和规律,结果发现内隐学习班只有一些同学能清晰表达篮球战术的要领和规律,但实际篮球战术的实际运用效果明显要高于外显学习班.外显学习班同学则表示:篮球课与他们中小学上课的形式基本一样,教学设计没什么创新,甚至有部分同学感到乏味、枯燥,对篮球课没兴趣.在同样问到篮球战术的要求和规律时,外显学习班的同学却基本对篮球战术的要领和规律能清晰表达.

4 结论

通过内隐学习班和外显学习班在篮球战术学习中的实验研究和测试数据的数理统计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都有利于对学生篮球战术的获得,但内隐学习比外显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灵活掌握篮球战术,大大提高学生的篮球战术的执行率.

(2)内隐学习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内驱力的作用,进而提高学习的动机水平.

(3)在疲劳状态下,自动瓦解篮球战术可能较少发生在内隐学习学会的技能上,但对外显学习状态下学会的篮球战术(规则)则有比较大的损害.

(4)通过选择适当的教育指导和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诱发学生内隐学习的产生,比如通过反复播放相关比赛录像、图示防守路线方案及原则、真实的教学比赛对抗.

(5)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两者是相互协同的,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甚至相互干扰,教师在篮球战术的教学主要注意把握内隐外显训练阶段结合的最佳顺序,引导激发学生的内隐学习,发挥内隐学习优势效应.

[1]Heuer H,Schmidtke V,Kleinsorge T.Implicit learning of sequences of task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Learning,Memory,and Cognition,2001,(4):967-983.

[2]陈庆合,郑永成,张红,等.内隐学习在武术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学刊,2008,(15):72-75.

[3]Fiser J,Aslin R N.Statistical learning of higher-order temporal structure from visual shape-sequence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Learning,Memory & Cognition,2002,(3):458-467.

[4]Dienes Z,Altmann G T M,Kwan L,et al.Unconscious knowledge in artificial grammars is applied strategically[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Learning,Memory and Cognition,1995,21:1322-1338.

[5]Reber A S.Implicit Learning and Tacit Knowledge:An Essay on the CognitiveUnconscious[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

猜你喜欢

防守战术初学学习班
给初学写作者的意见
无解≠增根
篮球比赛中全场紧逼人盯人防守战术的讨论与研究
谈初学书法选帖五忌
足球攻防战术配合教学与训练
轮滑苦与乐
2016年第四届老年微创人工种植牙学习班暨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通知
危急重皮肤病救治进展学习班通知
天津市关工委举办学习班学习三中全会精神
2014 年全国皮肤外科及美容治疗学习班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