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术患者不同营养治疗方式效果
2014-01-04刘维军
刘维军
(江苏省溧水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211200)
颅脑损伤后患者常需行气管切开术进行治疗,影响其治疗效果的因素较多[1]。其中,由于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机体能量过度损失而导致的营养不良为影响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2]。如何改善脑损伤的营养状况以及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着重分析不同营养治疗方式对患者的疗效,旨在寻找最忌营养质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住院行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治疗的患者120例。病例入选标准[4-5](1)均为广泛的颅骨骨折、颅脑挫裂伤、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者;(2)均有一个明显的阳性体征;(3)所有患者体温、呼吸、脉搏及血压均显著改变行气管切开。其中,男69例,女51例,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42.8±3.2)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均 >8分,平均(13.2±3.5)分。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120例患者分为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观察组和肠内营养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情、体重、GCS评分以及手术方式等)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基本饮食相同,其中,对照组给予肠内营养治疗;观察组给予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治疗,具体方法如下(1)观察组:于术后24h由肠外给予肠外营养剂(由有资质的营养师配置,配方如下:20%中长链脂肪乳、18种复方氨基酸、葡萄糖、10%氯化绅、10%氯化钠、维生素、微量元素及常量元素。),与伤后第2 d给予肠内营养剂能全力(纤维型)肠内营养混悬液,纽迪希亚制药(无锡)有限公司生产,规格:500mL,能量500千卡,PH值6.6。)。肠内营养剂由鼻饲,速度为40~60滴/h,并根据患者的实际耐受情况调整剂量及速度。一周后视浑浊实际情况给予流体食物配合治疗。(2)对照组:营养支持方法采用的肠内营养成分与观察组一致,于伤后第2 d起单纯采用鼻饲给药。
1.3 观察指标(1)一般指标比较:分别观察第1天,第10天及第21天测量患者的平均体重,体质指数(BMI),血清白蛋白含量,血红蛋白含量及总淋巴细胞计数。(2)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及院内感染率。有效率分为:显效:患者恢复较好,体重增加,生化检测指标改善;好转:患者症状改善,体重未见下降,生化检测指标均好转;无效:体重下降,生化指标下降等。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2采用均数±标准差±s)和(%)表示,采用t检验和 x检验,检测限 α =0.0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指标比较观察组治疗第10d各指标与第1d比较均有改善,且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第10d及21d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改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 两种疗法临床疗效比较及感染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1 两组一般指标比较(n±s)
表1 两组一般指标比较(n±s)
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5;与治疗1d比较,△P <0.05。
观察指标 观察组对照组1d 10d 21d 1d 10d 21d平均体重(kg) 63.1 ±4.2 63.2 ±3.3*△ 62.4 ±3.8*2610±304 2621±231 2648±232 63.0 ±3.2 56.2 ±2.9 56.7+3.0 BMI(kg/m2) 20.6 ±1.7 20.4 ±2.0*△ 19.8 ±2.4* 20.5 ± 2.3 16.9 ±1.9 16.3 ±1.7血清蛋白(g/U) 36.6 ±3.6 42.6 ± 4.3*△ 43.3+4.4* 36.6+3.3 38.5 ±3.2 38.1 ± 3.0血红蛋白(g/L) 102.2 ±8.3 113.1 ±3.2*△ 112.2 ±7.3* 102.3 ± 6.5 101.6 ± 8.6 104.4 ± 9.2总淋巴细胞计数 2522±319 2911±321*△ 2955±351*
表2 两种疗法患者有效率及感染率比较(n,%)
3 讨论
颅脑损伤为较为严重的疾病,有研究表明当发现患者体重减轻时即有可能推测患者已经为营养不良,必须及时给予营养治疗。有研究表明[3-4],肠内营养可维持患者胃肠细胞膜和结构的完整性,有利于营养物质在肝脏内的合成与代谢;大多数营养不良的患者其胃肠功能仍然是良好的,因此有学者建议对于重度创伤的患者应于术后24h内给予肠内营养治疗。但是,颅脑损伤患者往往伴有不同的并发症获得性肺炎、昏迷以及颅脑粘膜水肿等症状,单纯肠内营养给药方法往往不能很好的吸收。因此,联合使用肠外营养质量方式已经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4]。
本文中,使用营养师配制的肠外营养剂,其主要成分包含脂肪乳、必须氨基酸、维生素及蛋白质等,完全符合人体每日必须的营养构成。联合肠内营养治疗方式,一方面可通过胃肠功能吸收部分营养,另一方面可缓解因胃肠功能的紊乱而无法吸收更多成分的不足。本文中,通过术后24h给予肠外营养剂匀速滴注并于术后2d内给予肠内营养剂的方式联合治疗,主要是考虑到颅脑损伤后,患者胃肠功能较差,胃排空延迟,营养不易吸收且流失较多的原因。而肠外营养治疗方式则可避免这一不足。本组资料中,观察组治疗第10d患者的平均体重,体质指数(BMI),血清白蛋白含量,血红蛋白含量及总淋巴细胞计数等指标与第1d比较均有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第10d及21d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联合营养疗法能有效地维持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体重,改善其血清蛋白、血红蛋白含量及总淋巴细胞计数,减少感染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一种比较理想的营养支持方案。
[1] 鞠海涛,李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研究进展[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2,17(10):475-477.
[2] 曾西,范杰诚,王德军,等.间歇口腔营养管进食对重度脑外伤患者吞咽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6):460-461.
[3] 谭敏,朱京慈,王惠君,等.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J].中华创伤杂志,2011,27(4):316-319.
[4] 樊爱华,陈永汉,田耀辉,等.早期鼻胃管减压联合鼻肠管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护理体会[J].河北医药,2012,34(7):1108-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