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产出与劳动生产率增长关系分析

2014-01-03丁云霞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河南开封475004

商业经济研究 2014年9期
关键词:劳动生产率实用新型生产率

■ 丁云霞(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 河南开封 475004)

引言

伴随着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日趋提升,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逐渐加强,尤其是加入WTO之后,随着专利制度体系逐步完善,国内各种专利的申请量和授权量都保持空前的增长率。2001年以来,我国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量均达到有记录以来的90%以上。由于专利文献蕴含着大量的科技、情报等信息,同时专利的引用过程又是一种潜在的知识演进活动,近年来对专利展开的相关研究便成为学界的热点之一。在科学计量学领域,专利主要是被看作一种类似于论文的文献信息进行可视化研究。实际上,目前对专利研究最多的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专利的申请量和授权量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和科技进步程度,尤其是中国专利的爆炸式增长被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当然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研究或许更具有代表性。

经济长期增长的关键是在技术创新条件下生产率的持续提高,因为生产率体现了要素投入的产出效果,不仅影响要素的边际报酬,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生产力水平提高,从而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对于企业来说,生产率是决定短期经营与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为在短期内,高生产率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率;在长期内,高生产率可以带动自身竞争力的提升,从而更加有利于企业进一步发展。

因此,无论是宏观层面还是微观视角,生产率的发展都被看作科技进步的象征,而专利又是创新活动的重要标志,所以学者们可以根据各种统计数据很方便地研究专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对劳动生产率的推动作用上,和其它因素相比,如内部需求、外部市场、融资来源、产业集聚等,创新驱动作用是否更加显著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创新是生产率进步的主要推动力和持久源泉,生产率的提高又是经济增长的核心,而整个过程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包含研发、技术、生产、市场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经济节点。

当然,与经济发展相关的任何因素的变化都会对生产率产生不同的影响,学者们由于样本数据选取的差异、研究方法的不同会得出不太一致甚至截然相反的结论。之前众多的研究都习惯把专利看作变量之一,直接纳入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了许多富有政策含义和理论研究价值的结论,这一做法确实能揭示一定的问题,但是由于不同专利类型对生产力的作用力度和时间有较大差别,所以如何将不同专利有机联系起来而又能有区别地进行研究很有必要。本文将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以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为基础构造创新产出变量,结合资本存量、市场化水平、出口规模等因素考察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情况。虽然申请的专利最后不一定被授权,但是申请量可以直接反应一个地区的创新程度,所以本文采用专利的申请量而非授权量。

为了更加全面研究创新产出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本文在全国层面的基础上,分别从三大经济区的角度来详细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具体划分情况是: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1个省、直辖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自治区;西部地区包括四川、重庆、贵州、广西、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由于西藏专利太少,因此将之除外。本文采用王贤文的做法,将广西归入西部而非东部,主要是由于该自治区与东部其它发达省份经济差距较大,而与西部省份相近。

研究设计与数据说明

(一)研究设计

本文拟采用省级面板数据计量分析创新产出等因素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考虑到滞后期对自身的影响之大,本文把生产率的滞后一期纳入自变量的范畴;由于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始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本文把资本深化纳入模型。本文用Y表示区域国内生产总值,L表示区域就业人员数,K 表示区域资本存量(这里用固定资产投资代替),则y=Y/L就表示区域劳动生产率,k=K/L 表示区域人均资本投入(也即资本深化)。为了便于对比,对于创新产出变量,本文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分开进行考察。考虑到分析结果的稳健性,除了所重点关注的创新产出这一因素外,在模型中还引入地区工业化水平(industr)和出口规模(export)两个控制变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首先给所有变量取对数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异方差,模型具体设置如下:

其中,下标i表示省份,t表示年份,上标-1表示变量的滞后一期,μ为随机误差,对其它变量进行说明:

地区工业化水平,考虑到目前中国正处于转型期,而对于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型的经济体来说,工业化对经济增长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本文纳入该变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采用区域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来代替。

出口规模,经济全球化能使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更快地渗透到本国经济中来,从而影响生产率的发展,由于对外贸易是国际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影响生产率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为了客观地对生产率进行考察,本文将纳入出口规模作为控制变量,用出口占对外贸易额的比重来表示。

创新产出水平,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技术含量”有很大差别,受保护的期限不同,那么即使在经济发展的同一阶段它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应该有比较大的差别。为此,二者被分开建模,分别用innov 和utility 表示两者所占份额。

(二)数据说明

限于统计部门统计口径的变化,为了保持所采集数据的一致性,本文选取的时间区间为2004-2011年,各省市自治区的GDP、就业人数、工业和进出口数据均来源于相应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检索自国家统计局数据库,其中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均以2004年为基期进行了调整。

专利数据检索自我国专利信息服务平台(CNIPR)。CNIPR是在原中外专利数据库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吸收国内外先进专利检索系统的优点,采用国内先进的全文检索引擎开发完成的。该平台主要提供对中国专利和国外(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EPO、WIPO、瑞士等98个国家和组织)专利的检索。检索功能包括中外专利混合检索(在原平台基础上,检索功能新增跨语言检索、语义检索、相似性检索、公司代码检索、相关概念推荐等)、行业分类导航检索、IPC分类导航检索、中国专利法律状态检索、中国药物专利检索。检索方式除了表格检索、逻辑检索外,还提供二次检索、过滤检索、同义词检索等辅助检索手段,使用该平台检索出的专利数据更准确、更全面。

实证结果及分析

考虑到本文采用的为短期面板数据,因此采用静态面板分析法对上述模型分别进行回归。本文利用stata12.0软件首先对面板数据进行设定形式的Hausman检验,结果显示,无论是从全国层面还是三大经济区的角度,两个模型均推翻原假设,因此应该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接着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对两个方程分别进行估计。

(一)以发明专利为创新产出变量的估计结果

全国层面的以发明专利为创新产出变量的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滞后期、人均资本均对我国劳动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滞后期的影响弹性系数高达0.7以上,人均资本的影响达到0.38以上。地区工业化水平虽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但系数为正,这说明工业化对劳动生产率还是有正向作用的,只是不太显著而已。而出口规模的影响虽然没有通过检验,但系数为负,这说明出口对劳动生产率有不太显著的反向作用。然而创新产出变量的估计结果在5%显著水平下通过了检验,但系数为负,这说明我国现阶段以发明专利为代表的创新产出对劳动生产率有较为显著的反作用。

分区域回归结果表明:我国三大经济区域劳动生产率受自身滞后期的影响非常显著,东部地区最高系数达到0.8以上,最低的西部地区在也在0.5以上,并且呈现出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生产率滞后期的影响越大的规律;三个区域人均资本对劳动生产率的推动作用也非常明显,东部最低为0.25,西部最高为0.6,说明经济越是落后地区对资本的依赖程度越强;所有地区工业化水平的影响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东部和中部系数为正,西部为负,这说明工业化对西部影响是反作用的。出口规模仅东部通过了检验但系数为负,另外中部系数为正,西部为负;创新产出变量东部、中部和西部的系数均为负,仅西部在5%显著水平下通过了检验,也就是说,该变量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作用均是负的,且西部更加显著。纵向来看,东部地区资本的影响仅在10%显著水平下通过了检验,说明资本的影响不仅弹性较小而且显著性也不太强,出口规模也在10%显著水平下通过了检验,这说明出口的负作用较为明显,创新产出有不太显著的负作用;中部地区除滞后期和资本之外,其它变量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说明中部地区工业化和出口规模的正向影响及创新产出的负作用都不显著,该地区的劳动生产率处在资本推动阶段;西部地区除了滞后期、资本两变量显著为正外,工业化和出口规模都表现出不显著的负作用,而创新产出在5%显著水平下通过了检验,但系数为负,这说明西部地区以发明专利为代表创新产出变量对劳动生产率反作用还是相当明显的。

表1 以发明专利为创新产出变量的OLS 估计结果

表2 以实用新型专利为创新产出变量的OLS 估计结果

(二)以实用新型专利为创新产出变量的估计结果

全国层面的以实用新型专利为创新产出变量的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依然是滞后期与人均资本对劳动生产率有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工业化水平有不显著的正影响,出口有不显著的负作用。但与发明专利回归结果不同的是,此处的创新产出水平却在5%显著水平下通过了检验且系数为正,这说明实用新型专利对全国的劳动生产率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分区域回归的结果显示:三大经济区的生产率滞后期和人均资本均有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工业化水平均有不显著的影响(其中西部为负,其它地区为正),出口规模均有着负作用(除东部在10%水平下显著外,其它均未通过检验)。而创新产出变量却相反,此处的符号均为正,尽管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说明实用新型专利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地劳动生产率的发展。纵向分析情况除了创新产出变量的符号外,均与发明专利情况相同:对全国层面的分析情况来看,除出口规模外的所有变量对劳动生产率都表现出比较积极的影响,而且实用新型专利的影响系数在0.1以上;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创新产出变量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东部地区除了滞后期外,资本深化和出口规模均在10%显著水平下通过了检验,且二者符号相反,这说明对于该地区来说,资本的作用不如其它地区明显,而出口的反向作用却比其它地区都要显著;中部地区所有变量的符号都为正,说明本文所涉及到的因素对现阶段中部省份的劳动生产率都表现出积极的作用;西部地区除了滞后期和资本深化表现出非常显著的正向作用外,其它变量均没有通过检验,与前文分析相同的是工业化和出口规模依然表现出反向作用,而创新产出变量的系数在三大区域中是系数最大,尽管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实用新型专利对该地区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较大。

结论

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针对中国劳动生产率影响因素的分析已经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本文利用我国2004-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分区域进行了静态面板OLS分析,结果发现:

第一,滞后期和资本对劳动生产率有着极其显著的推动作用,弹性系数都非常高,而且表现越是经济不发达地区二者的影响就越大的规律,从这一点来说,我国经济的增长可能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依然主要依靠投资的拉动。

第二,工业化的影响不太显著,对于东部和中部地区来说,工业化都能在一定程度促进了当地生产率的提高,但对于落后的西部来讲,盲目推动工业化的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第三,出口规模除中部地区外都有负作用,也即是扩大出口虽然在一定时期内能刺激经济发展,但我国现阶段出口对生产力的影响已不如预期。

第四,发明专利的影响都是负的,而且越是落后地区,其负作用越显著,专利是技术的法律保护,是赋予专利权人一定时期的垄断权限,而垄断不利于经济发展,尤其是发明专利的垄断时间长达20年,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很不利于生产率的提高,这也许正是本文实证结果的原因所在。

第五,实用新型专利的影响是正的,而且越是落后地区,其作用越大,实用新型专利是就产品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在“技术含量”上不如发明专利,保护期限较短,所以能在短期内就能对劳动生产率表现出积极的影响。

相关启示

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有助于深化认识加快中国工业转型和通过出口刺激经济增长的认识,对我国走创新驱动之路更同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要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并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新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国内产业结构尚不够优化的先决条件下,鼓励专利申请,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很有必要的,但短期内这种做法未必有利于经济发展,而走创新驱动之路又不能不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所以,如何在二者之间做到平衡至关重要。那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在经济增长的动力上下功夫。虽然增加资本能对劳动生产率有非常明显的推动作用,但在劳动力成本日益增加的趋势下,资本的边际产出会逐渐减小,经济增长不会长期停留在资本推动阶段。目前我国工业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尚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至于采取怎样的措施利用自身条件及各地潜在优势,将现有资源更好地转化为推动劳动生产率发展的动力,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进一步的探讨已经超出本文的研究范围,也是本文后续的努力方向。

1.杨中楷,梁永霞,刘倩楠.专利引用过程中的知识活动探析[J].科研管理,2010(31)

2.杨中楷,孙玉涛.基于专利引用的国家技术力量指标比较[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10)

3.康宇航,苏敬勤.技术创新机会的可视化识别—基于专利计量的实证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8(26)

4.向希尧,蔡虹.组织间跨国知识流动网络结构分析—基于专利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1(29)

5.刘凤朝,马荣康,孙玉涛.基于专利技术共现网络的纳米技术演化路径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2(30)

6.Kumar R,Tripathi R,Tiwari M.A case study of impact of patenting in the current developing economies in Asia[J].Scientometrics,2011,88(2)

7.Hu AG,Jefferson GH.A great wall of patents:What is behind China's recent patent explosion?[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9,90(1)

8.Mainwaring L,Moore NJ,Murphy PD.A regional comparison of enterprise patent holdings:A study of British and Irish data[J].Research Policy,2007,36(10)

9.Moser P.Patents and Innovation:Evidence from Economic History[J].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2013,27(1)

10.张继红,吴玉鸣,何建坤.专利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关联机制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1)

11.刘小玄,吴延兵.企业生产率增长及来源:创新还是需求拉动[J].经济研究,2009(7)

12.朱英明.区域制造业规模经济,技术变化与全要素生产率—产业集聚的影响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10)

13.王贤文.基于GIS的区域科技发展空间结构与合作网络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猜你喜欢

劳动生产率实用新型生产率
中国劳动生产率及其区域差异的时空演变*
方大九钢新获一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国外技术授权、研发创新与企业生产率
应该重视提高我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
中国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7.4%
固定成本与中国制造业生产率分布
我国体育产业劳动生产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06-2008年体育产业统计
实用新型专利与发明专利有何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