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域工程地质钻探套管选型与加固方案研究
2014-01-03王风华刘晓明
王风华,刘晓明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武汉 430050)
岩土工程勘察中水域钻探施工较陆域困难许多,特别在水深且流速大的海域,起导向、隔水及护壁作用的套管下入海床前由于水流冲击变形,若其选型及加固方案选取不合理,套管将产生过大变形以致钻探无法进行[1]。
1 工程概况
拟建琼州海峡跨海大桥连接广东省徐闻县与海南省海口市,跨海部分长约26 km,桥址处最大海水流速4.8节(2.45 m/s),最大海水深度108 m。针对琼州海峡水域流速大和深水问题,为保障海域勘探顺利进行,合理选择套管参数和加固方案十分必要。
2 套管绕流阻力计算公式及参数选取
套管置于匀速流动的海水中,一方面由于作用在迎流面前后管壁上的压强分布不对称,形成压强阻力;另一方面海水本身黏滞性切应力作用于管壁形成表面摩擦阻力。套管绕流阻力即为压强阻力和表面摩擦阻力之和,为套管对来流的反作用力,方向与海水流动方向相反[2]。
FD=0.5CDρV2A
式中,CD为绕流阻力系数;A为套管在垂直流体运动方向平面上的投影面积;ρ为海水密度;V为海水流动速度。
早在 1958 年,Hoerner[4]通过风洞试验对置于无限深的均匀来流的无限长直立圆柱、方柱、平板等的阻力进行测试,测得了不同障碍物下阻力系数CD与雷诺数Re的关系曲线。雷诺数(Re)是流体流动中惯性力与黏性力的比值,表达式如下
Re= ρVL/μ
式中,ρ为海水密度;V、L分别为流场的特征速度和特征长度;μ为流体动力黏度。
琼州海峡中部海水流速为0.5~4.8节(0.26~2.45 m/s),平均海水温度为24℃,对应的动力黏度为1×10-3kg/m·s,特征长度L取套管直径0.18~0.30 m,海水密度取1.03 g/cm3,可得套管绕流对应的雷诺数Re为2.0×105~4.5×105,与之对应的阻力系数CD取1.2。
3 不同型号套管绕流阻力对比计算
水域钻探常用套管直径型号为φ127~φ299 mm,在深水及高流速区域则常用φ180 mm,壁厚5 mm。琼州海峡较浅水域,水深50 m左右钻探采用的方案就是φ180 mm套管加两道φ20 mm钢索保险绳,钢索分别固定于套管1/3,2/3处。这套方案实践证明是可行的,但当水深到80 m左右时这套方案在施工时则遇到了困难,那就是在水流冲击下套管变形过大,钻孔垂直度难以保证。
套管变形过大有3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套管本身轴惯性矩小了,刚度不够;二是水流冲击力太大;三是保险绳锚固位置不合理,没有充分发挥套管刚度。所以为了解决套管变形过大,就应增大套管刚度,减小迎流面积,合理布置保险绳锚固位置入手。
3.1 两锚固点套管系统变形特征
为了定量研究不同型号套管在不同流速下的变形特征,假设水深80 m,把两道保险绳固定于套管1/3、2/3处,海水流向平行于保险绳,变化套管型号和流速,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计算分析套管的响应特征,套管采用pipe16单元,保险绳采用link单元,采用铰节点连接link和pipe单元,由于套管2/3以下为悬臂梁,故不同工况下变形量最大值均发生在套管最底部的节点上,位移特征见图1。
图1 海水冲击下套管及保险绳位移特征
3.2 不同流速下套管变形特征
选用φ273 mm×10 mm套管,计算流速1~5节时套管的最大变形量、最大弯矩以及钢索保险绳轴向力,结果见表1,图2。
表1 φ273 mm套管在不同海水流速下响应对比
图2 套管位移和弯矩最大值与流速关系曲线
套管变形量、弯矩极值及保险绳拉力均与海水流速呈非线性增长关系,流速2.5节时是个转折点,此后曲线斜率增加更快,所以钻探下套管时应尽量在海水流速小于2.5节时施工,以减小套管变形量,保障下入海床后套管的垂直度。
3.3 不同套管直径下的变形特征
在海水流速为2节的情况下,选用不同直径的套管(壁厚均为10 mm),对比分析不同直径下套管变形响应。计算结果见表2,图3。
表2 不同直径时套管响应对比
图3 套管位移和弯矩最大值与套管直径关系曲线
套管最大位移与其直径呈非线性关系,随套管直径增大最大位移不断减小,由图3可得在套管直径大于230 mm后最大位移减小幅度衰减,而最大弯矩与套管直径变化呈低斜率线性关系,对套管直径的变化不敏感。当套管直径超过230 mm后强调增大套管直径的方案并不能明显的减小套管变形量,这是因为此时套管的迎流面积也在增大,套管直径增大带来的刚度增大被同时增大的流水冲击力抵消严重,且大口径套管安装、拆卸都困难,故不应采用过大直径套管施工。
3.4 不同套管壁厚下的变形特征
在海水流速为2节的情况下,选用φ273 mm的套管,按照现有的标配壁厚尺寸,对比分析不同壁厚下套管变形响应。计算结果见表3,图4。
表3 不同壁厚时套管响应对比
套管最大位移、弯矩随套管壁厚增加呈非线性减小,且弯矩整体减小量不大,对壁厚的变化不敏感。最大位移在壁厚大于12 mm后对壁厚的变化敏感度也降低,故对于φ273 mm套管来讲12 mm壁厚较经济合理。
3.5 套管镂空后套管变形特征
为了减小流水对套管的冲击力,设计采用镂空套管导向定位后再下另外一层套管的施工方案,镂空减小了迎流面积,从而减小套管对海流的阻力,但减小套管截面积会使得套管轴惯性矩线性减小,套管刚度降低。对φ273套管在2节流速下,进行不同比例的镂空后其变形计算结果见表4,图5。
图4 套管位移和弯矩最大值与套管壁厚关系曲线
表4 对φ273 mm套管镂空不同比例下响应对比
图5 套管位移和弯矩最大值与镂空比例关系曲线
套管变形量及弯矩极值随镂空比例的增大而减小,但减小量并不大,从镂空1/4到3/4,变形量仅减小了0.23 m,最大弯矩降低幅度也有限;但镂空且另需一层套管的施工难度大、费用高,故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
4 保险绳系于套管不同位置时套管变形响应
由于钻探施工船客观条件的限制,套管每侧只考虑两道保险绳,前面的计算分析均假设保险绳系于套管的1/3和2/3处,结果表明最大位移均发生在套管底端,极值弯矩最大值发生在靠下面的锚固点,最小值发生在第一个锚固点与套管顶端之间的中点,且方向与最大值相反。
为了减小套管的最大位移量,即底端节点的位移量,在套管型号、流速不变的情况下,应缩短下部悬臂梁的长度。对80 m长套管的第二个锚固点变化位置,第一个位置则平分套管顶端与第二个锚固点,计算结果见表5,图6。
表5 保险绳系于φ273 mm套管不同位置时套管响应对比
图6 套管位移和弯矩最大值与保险绳锚固位置关系曲线
随着第二个锚固点的下移,套管的最大位移及弯矩均近线性减小,但当第二锚固点位置大于84%时,最大位移出现拐点,呈上升趋势,此时,最大位移点不是底部端点,而是2个锚固点的中间位置。故2个锚固点的最佳位置约为42%和84%。
5 结语
对比分析套管位移和弯矩对不同流速、套管直径、套管厚度、镂空度以及锚固位置工况的响应,可以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1)不同工况下套管最大位移点均为底部端点;
(2)水深80 m时,钻探下套管时应尽量在海水流速小于2.5节时施工;
(3)套管直径增大对刚度的贡献被随之增加迎水面积所抵消,套管位移对直径变化不敏感;
(4)套管最大位移、弯矩随套管壁厚增加呈非线性减小,对于φ273 mm套管壁厚12 mm较经济合理;
(5)镂空套管以减小迎水面积的方案不可取;
(6)套管采用2个锚固点时,锚固点最佳位置约为42%和84%。
琼州海峡跨海大桥工程地质钻探施工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的套管保护系统为勘察外业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保证。
[1] 邓绍云.桩基绕流阻力特性研究现状与展望[J].水运工程,2006.
[2] 王光辉,陈必超.浅海水域工程勘察钻探方法和技术措施[J].探矿工程,2003.
[3] 周云龙,郭婷婷.高等流体力学[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4] Honemer S F.Fluid Dynamic Dray[M].[S.I.]Honemer Fluid Dynamics,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