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甜高粱根际溶磷菌溶磷能力及菌株特性研究

2014-01-02雷学军吴毅黄馨蔡建波李卓吴林世

草业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溶磷磷素根际

雷学军,吴毅,黄馨,蔡建波,李卓,吴林世

(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碳循环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410004;2.湖南绿心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410117)

磷素是作物生长发育、产量与品质形成必不可少的大量营养元素,作物吸收的磷素主要来自土壤,而土壤中95%以上的磷为植物难以直接吸收利用的无效形式,因此,磷素常成为限制作物生长与产量的主要元素之一[1-3]。全世界约有43%的耕地、我国约有74%的耕地土壤缺磷,2/3的农田严重缺磷[4-5],常通过集中施肥或者增加施肥量以弥补磷素的供应,研究发现,施磷可提高玉米(Zeamays)产量12.20%~20.76%[6],提高大豆(Glycinemax)产量1.78~2.43倍[7],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8%[8],具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物经济产量品质的效应。但施入土壤中的磷肥,植物当季的利用率仅为5%~25%,肥料中70%以上的水溶性磷与土壤中的铁、铝等金属元素及钙离子结合,转化为难溶性磷酸盐[3],进一步削弱了肥料的效力,因此,科技工作者开始将目光聚焦于作物的根际土壤,它们存在着大量的溶磷微生物,能够将难溶性的磷酸盐转化为可溶态,将不可利用的磷素直接供应到作物的根系,而且部分微生物还能分泌生长调节物质,这些生长调节物质能够直接促进作物生长,因此,开展作物根际溶磷微生物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国内外对于作物根际溶磷微生物已经有零星报道[9-10],这些报道多集中在功能微生物资源的筛选鉴定,菌肥菌剂的研制方面,菌肥菌剂对作物的促生效应也有所涉及,如Hariprased和Niranjana[11]就开展了相关研究,在甜高粱(Sorghumbicolor)方面的研究较少。

甜高粱为禾本科(Gramineae)高粱属(Sorghum)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糖类生物质原料,属高光效C4植物,是粒用高粱的一个变种,具有生长快,产量高,抗逆性强的特点。因耐旱、耐涝、耐瘠薄、耐盐碱而有“骆驼作物”之称,从黑龙江到海南岛,从东海之滨到塔里木盆地都可以生长,特别适合于在低质土地上种植[12-14]。该研究是从甜高粱健康植株根际土壤中分离溶磷菌,研究它们的溶磷能力与菌株特性,希望从中筛选出优良菌株,以期为甜高粱生产中磷素的高效供应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依据,为研制高效溶磷生物菌肥提供科学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采样地概况

采样地位于湖南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植物园种植基地内(28°08′N,112°59′E),海拔87~98m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9℃,年降水量1400mm,年均日照时数为1726h,无霜期279d左右。年蒸发量1261~1388mm,相对湿度70%~74%。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地貌类型以岗地为主,坡度20°~35°。起伏平缓,相对高差10~20m,土壤类型为典型的第四纪网纹红壤,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1.2 土壤样品的采集

随机选择5块标准地,以5点取样法取附着于甜高粱健康根系的根际土壤,按常规方法混合后装入无菌封口袋,低温保存后带回实验室进行溶磷菌分离。

1.3 溶磷菌的分离纯化、溶磷能力及菌株特性的测定

将甜高粱根际土壤,利用蒙金娜无机培养基进行分离[9],待菌落长出后,挑取具有溶磷菌特征的单个菌落纯化并保存在LB试管斜面中(4℃)。将培养基上生长的菌株,置于28℃培养箱中培养10d,测定其溶磷圈直径(D)与菌落直径(d),根据D/d值初步评估其溶磷性能。溶磷菌溶磷量的定量测定、分泌IAA生长素的定性测定与分泌IAA能力的定量测定分别参考文献[9]进行。

1.4 统计分析

采用 Microsoft Excel 2003与 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甜高粱根际溶磷菌的分离与筛选

从甜高粱健康根系的根际土壤共分离出无机磷菌株12株,根据溶磷圈直径(D)与菌落直径(d)的比值(D/d)这种表征溶磷菌溶磷能力的指标进行初步筛选,将D/d值小于1.50淘汰,共获得5株高效菌株,5株菌株菌落周围出现了明显的透明圈,D/d值趋于稳定,范围在1.53~4.25之间,初步确定 WD20、WD51菌株溶磷效果比较好,D/d值均大于2.00(表1)。研究中的D/d值与赵小蓉等[10]测得假单胞菌属的D/d值相仿。

2.2 甜高粱根际溶磷菌溶磷力测定

5个菌株均具有溶磷能力,各菌株溶磷量存在显著差异,其溶解磷酸钙增量在107.26~233.95μg/mL之间,相比而言,WD51菌株的溶磷量较强,最高达到233.95μg/mL;WD37菌株溶磷能力较弱,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定性定量测定结果表明,液体振荡培养条件下,同一菌株,并不是D/d值越大,溶磷量就越高。固体培养基上 WD20D/d值最高(4.25),溶磷量为186.65μg/mL,WD51D/d值为2.05,溶磷能力最高(表2)。这与李玉娥等[15]在苜蓿(Medicagosativa)根际溶磷菌研究中所得的结果一致。

2.3 甜高粱根际溶磷菌分泌生长素的能力

对分离筛选出的5株溶磷能力较强的溶磷菌,进行IAA分泌能力的测定,结果显示,不同菌株分泌的IAA浓度差异比较大,定性检测各供试菌株分泌IAA结果显示,菌株 WD29显色反应不太明显,菌株 WD20显色反应为深粉红色,菌株 WD51、WD14、WD37为粉红色。定量测定发现,IAA分泌量在15.23~27.79 μg/mL之间(表2),各个菌株间分泌IAA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分泌IAA量最大的菌株WD20与最小的菌株WD29,差值可达12.56μg/mL,而且各菌株分泌IAA的定性与定量测定结果总趋势相一致。

表1 甜高粱根际溶磷菌的特征分析Table 1 Strain characters of different phosphate-solubilizing bacteria on S. bicolor

表2 甜高粱根际溶磷菌溶磷量与IAA分泌量分析Table 2 Capacity of phosphate dissolving and IAA secretion of different strains on S. bicolor

2.4 不同溶磷菌对甜高粱生长的影响

2.4.1 不同溶磷菌对甜高粱株高的影响 从图1可知,甜高粱植株的生长量因接种不同溶磷菌而发生了改变,无论第1茬还是第2茬,接种溶磷菌加快了甜高粱的生长,WD51、WD20与WD51+WD20接种植株株高显著高于对照(P<0.05),接种第1茬的株高生长优于第2茬。第1茬各处理(WD51、WD20与 WD51+WD20)株高较对照分别增加27.67%,17.77% 和32.85%;第2茬增加幅度在24.59%~39.85%之间。2种菌株组合的接种处理与单一最好菌株(WD51)对甜高粱株高增加效果接近,要想评估是否具备协同增效的作用,还需进一步的验证。其余接种植株株高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2.4.2 不同溶磷菌对甜高粱茎粗的影响 从图2可知,溶磷菌对甜高粱茎粗影响明显,第1茬中各处理(WD51、WD20与 WD51+WD20)较对照分别增粗123.28%,57.31% 和164.78%;第2茬较对照分别增粗134.93%,99.16% 和199.16%。2茬的增粗效果都很明显,但增粗效果具有差异,接种菌株WD20甜高粱茎粗的影响不及另外2个处理,相对于第1茬,第2茬的增粗状况均呈下降趋势,但WD51+WD20的降幅最小,说明2种菌株复合作用,可以达到协同增效。WD29、WD37和WD14处理对甜高粱茎粗的影响与对照的差异不显著,三处理之间也没有明显差异。

图1 不同溶磷菌对甜高粱株高的影响Fig.1 Effect of different phosphorus-solubilizing bacteria on S. bicolor height

图2 不同溶磷菌对甜高粱茎粗的影响Fig.2 Effect of different phosphorus-solubilizing bacteria on S. bicolor stem diameter

2.4.3 不同溶磷菌对甜高粱干重的影响 从图3可知,接种菌株对甜高粱干重影响较大,相比对照,各处理在2茬中干重都高于对照。第1茬 WD51、WD20与 WD51+ WD20处理较对照分别增加27.67%,17.77%和32.85%;第2茬则分别增加44.37%,31.56%和55.32%。可见,溶磷菌对甜高粱干重影响明显。2种菌株复合作用,也可以达到协同增效。WD29、WD37和WD14处理的甜高粱干重也显著高于对照,但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

图3 不同溶磷菌对甜高粱干重的影响Fig.3 Effect of different phosphorus-solubilizing bacteria on S. bicolor dry weight

3 讨论与结论

甜高粱是我国农业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证实了根际促生菌可以影响甜高粱的生长与生物质的累积,揭示了根际促生菌在甜高粱栽培生态中的潜在作用。研究结果为应用根际促生菌促进作物科学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研究结果表明,甜高粱接种根际促生菌可明显提高植株对各种磷源的吸磷量,进而促进作物的生长,这与很多研究结果相一致。不同菌株能够改善作物的养分累积量,且对于甜高粱的生长与干物质的累积具有一定的增长效应,总趋势基本一致。试验通过溶磷圈法,筛选出溶磷菌12株,测定其D/d值筛选出5株溶磷效果显著的菌株,采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溶磷能力及分泌生长素(IAA)特性。筛选的菌株分解磷酸钙的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溶磷量在107.26~233.95μg/mL之间,各菌株均具有分泌IAA能力,IAA分泌量在15.23~27.79μg/mL之间,接种溶磷菌后甜高粱株高、茎粗、干重都比对照提升明显。

甜高粱具有生长快、产量高、抗逆性强的特点,已成为重要的糖类生物质原料,其生长发育、产量与品质形成的过程中,磷素的供应是决定产量的关键因素,通过集中施用磷肥(化学肥料)可以弥补土壤磷素含量不高这一局限,但化学肥料的不当施用容易使土壤中残留大量的磷素,不仅浪费资源,而且对地下、地上水体构成威胁,污染了环境。基于作物根际微生物的菌肥是一种环境友好型肥料,是未来精确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16-19]。该研究是从甜高粱根际表土中分离筛选出的溶磷菌,菌株WD51与WD20两种不仅具有较强的溶磷能力,还具有分泌IAA的特性,可作为研制微生物肥料的优良菌株,以期为甜高粱生产中磷素的高效供应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为研制高效溶磷生物菌肥提供科学依据。

[1]Raghothama K G.Phosphate transport and signaling[J].Current Opinion in Plant Biology,2000,3(3):182-187.

[2]Kabznelson H,Peterson E A,Rouatt J W.Phosphate-dissoloving microorganisms on seed and the root zone of plants[J].Canadian Journal of Botany,1962,40(9):1181-1186.

[3]谢亚萍,李爱荣,闫志利,等.不同供磷水平对胡麻磷素养分转运分配及其磷肥效率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4,23(1):158-166.

[4]秦芳玲,王敬国,李晓林,等.VA菌根真菌和解磷细菌对红三叶草生长和氮磷营养的影响[J].草业学报,2000,9(1):9-14.

[5]虞伟斌,杨兴明,沈其荣,等.K3解磷菌的解磷机理及其对缓冲容量的响应[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0,16(2):354-361.

[6]彭正萍,张家铜,袁硕,等.不同供磷水平对玉米干物质和磷动态积累及分配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9,15(4):793-798.

[7]吴冬婷,张晓雪,龚振平,等.磷素营养对大豆磷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2,18(3):670-677.

[8]Win M,Nakasathien S,Sarobol E.Effects of phosphorus on seed oil and protein contents and phosphorus use efficiency in some soybean varieties[J].Kasetsart Journal,2010,44:1-9.

[9]李蓉,周德明,吴毅,等.杉木根际溶磷菌筛选及其部分特性的初步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32(4):95-99.

[10]赵小蓉,林启美,李保国.溶磷菌对4种难溶性磷酸盐溶解能力的初步研究[J].微生物学报,2002,42(2):236-241.

[11]Hariprased P,Niranjana S R.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hosphate-dissoloving rhisobacteria to improve plant health of tomato[J].Plant and Soil,2009,316:13-24.

[12]姚拓.高寒地区燕麦根际联合固氮菌研究Ⅱ固氮菌的溶磷性和分泌植物生长素特性测定[J].草业学报,2004,13(3):85-90.

[13]王孟杰.能源作物甜高粱良种培育及其茎秆制取乙醇技术[C].2005年度深圳可再生能源技术与投资国际研讨会,2005.

[14]朱培淼,杨兴明,徐阳春,等.高效解磷细菌的筛选及其对玉米苗期生长的促进作用[J].应用生态学报,2007,18(1):107-112.

[15]李玉娥,姚拓,朱颖,等.兰州地区苜蓿和红豆草根际溶磷菌筛选及菌株部分特性研究[J].中国草地学报,2009,31(1):45-51.

[16]林启美,赵小蓉.细菌解磷能力测定方法的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2001,28(1):1-4.

[17]Masoni A,Ercoli L,Mariotti M,etal.Post-anthesis accumulation and remobilization of dry matter,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durum wheat as affected by soil type[J].European Journal of Agronomy,2007,26:179-186.

[18]Dordas C.Dry matter,nitrogen and phosphorus accumulation,partitioning and remobilization as affected by N and P fertilization and source-sink relations[J].European Journal of Agronomy,2009,30:129-139.

[19]陆瑞霞,王小利,李显刚,等.地八角根际溶磷菌溶磷能力及菌株特性研究[J].中国草地学报,2012,34(4):101-108.

猜你喜欢

溶磷磷素根际
磷素添加对土壤水分一维垂直入渗特性的影响
根际微生物对植物与土壤交互调控的研究进展
溶磷细菌筛选及对复垦土壤磷素有效性的评价
黄壤伯克氏溶磷细菌的筛选鉴定及溶磷特性
黄花蒿叶水提物对三七根际尖孢镰刀菌生长的抑制作用
烟草根际溶磷解钾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对烟草的促生作用
促植物生长根际细菌HG28-5对黄瓜苗期生长及根际土壤微生态的影响
溶磷放线菌研究进展*
作物高效利用土壤磷素的研究进展
磷素营养对大豆磷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