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院校大学生健身运动方式及影响因素研究

2014-01-01陈彩虹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卡方独生子女习惯

陈彩虹

(渭南师范学院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陕西渭南714099)

0 引言

健身运动是以健身为目的的运动,运动形式多样,参与人群广泛.适宜的健身运动可促进身体发育、增强体质、优美体形、延缓衰老、提高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1]然而,不适宜的健身运动可对机体造成危害,导致各种运动损伤、运动性疾病,甚至运动中心血管意外的发生,使人体运动能力下降,影响身心健康,产生经济负担,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2-3]因此健身运动的方式是否具有科学性与安全性对健身运动效果会产生极大影响.大学生是健身运动的主体人群,因此有必要了解大学生健身运动方式及其影响因素,对不科学的健身运动方式尽早进行干预,促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健身运动方式,减少运动中各种风险的发生,从而获得健身运动的最佳效果.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凡在校大学生均可作为调查对象.通过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渭南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随机抽取2010、2011级共18个专业、25个班级,对抽中班级的所有大学生均进行调查.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健身运动方式调查问卷》,于2012年4—5月期间,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对选中班级的所有大学生进行面对面调查,并当场回收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健身运动的时间、地点、频率,每次运动持续时间,健身运动项目,运动保健措施等.共发放问卷1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40份,有效率94%.其中男生204人,女生736人;一年级431人,二年级509人;独生子女132人,非独生子女808人.

1.2.2 统计分析法

使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资料的录入与分析,主要了解师范院校大学生健身运动方式及其影响因素.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研究结果

2.1.1 健身运动习惯

大学生健身运动地点:学校运动场占46.2%,宿舍附近占11.7%,无固定地点占41.0%,选择校外运动场健身的人数较少,约占1.1%.

运动时间:晚上占25.4%,早晨占20.4%,下午占17.1%,时间不固定的占33.2%,中午锻炼人数较少,占 3.9%.

运动频率:11.5%的人每天运动,57.1%的人偶尔运动,30.9%的人很少运动,极个别人从不运动,占0.5%.

每次运动持续时间:30 min以内的占32.0%,30~60 min的人占50.6%,60~90 min的占14.2%,90 ~120 min的占1.8%,120 min 以上的占1.4%.

经交叉卡方检验发现,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健身运动习惯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1).在学校运动场健身、习惯下午运动、坚持每天运动、每次运动持续时间超过30 min的男生多于女生,在宿舍附近及运动地点不固定、习惯晚上运动及运动时间不固定、很少运动、每次运动持续时间少于30 min的女生多于男生;在宿舍附近健身、习惯早上运动、每天运动、每次运动持续时间少于30 min的一年级学生多于二年级学生,在学校运动场健身、习惯晚上运动、很少运动的二年级学生多于一年级学生.运动地点不固定、运动时间不固定、很少运动的独生子女多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学校运动场健身、习惯早上及晚上运动、每天运动的非独生子女多于独生子女大学生.

表1 不同性别、不同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大学生健身运动习惯的交叉卡方检验

2.1.2 健身运动项目

大学生健身运动项目形式多样,以球类运动和跑步为主,其中羽毛球占66.6%,跑步占63.3%,乒乓球占46.1%,篮球占39.1%,快步走占33.7%等,此外还有跳绳、健美操、游泳、轮滑、瑜伽等健身运动项目.

表2 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大学生健身运动项目的交叉卡方检验

经交叉卡方检验发现,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健身运动项目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2).选择羽毛球、跑步、快步走、跳绳、健美操等运动作为健身项目的女生多于男生,选择篮球、足球等运动作为健身项目的男生多于女生;选择羽毛球、跑步、快步走、跳绳、健美操等运动作为健身项目的一年级学生多于二年级;选择篮球运动作为健身项目的二年级学生多于一年级.

2.1.3 健身运动保健措施

有22.6%的人每次运动前都做准备活动,47.2%的人偶尔做,25.5%的人很少做,4.7%的人从来不做;有19.3%的人每次运动后都做整理运动,58.3%的人偶尔做,22.4%的人从来不做.此外,85.5%的人运动时习惯有人陪伴,14.5%的人习惯一个人运动;73.0%的人生病或身体不适时不会进行运动,27.0%的人会坚持运动;65.1%的人运动时会选择合适的服装和鞋,34.9%的人不会.

经交叉卡方检验发现,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健身运动保健措施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3).每次运动前都做准备活动的男生多于女生,身体不适时会带病运动的男生多于女生;运动前做准备活动、运动后做整理运动、运动时会选择适宜服装、身体不适时会带病运动的一年级学生多于二年级学生,运动时习惯有人陪伴的二年级学生多于一年级学生.

表3 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大学生健身运动保健措施的交叉卡方检验

2.2 分析

调查分析发现,大学生健身运动方式存在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的差异.与女大学生相比,男大学生健身运动习惯规律有效、保健措施更到位,健身运动以有激烈对抗的项目为主,女大学生运动的随意性较强,健身运动以轻松休闲的项目为主;一年级学生健身运动项目丰富,运动习惯较好,二年级学生运动减少,运动时依赖性更强;与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大学生运动的随意性更高,懒于运动的人更多.分析原因,除生理上的差异外,受社会环境及文化习俗的影响,在我国成年男性与女性在心理、行为、生活方式、社会交往、社会定位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4]高年级比低年级大学生更懒散与我国高校的管理模式有密切关系;[5]独生子女形成的依赖、任性、怕苦怕累及懒惰的行为方式与家庭教育及社会影响有关.[6]

研究表明,要达到健身运动的效果,必须具备一定的运动频率、一定的持续时间、一定的运动强度,[1]否则将事倍功半.运动前做准备活动可适度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强内分泌的活动,使肺通气量和心输出量增加,适度提高体温,使酶系统活性提高,新陈代谢速度增加,使肌肉粘滞性降低,收缩速度加快,有利于运动的进行,[7]可有效降低运动风险的发生.运动后做整理活动可使人体由紧张激烈的肌肉活动逐步过渡到安静状态,整理活动可偿还运动中所欠氧债,促进糖原的合成,加速乳酸的消除,有利于机体能源物质恢复,促进疲劳的消除,减少不适的发生.[8]带病运动、不适宜的服装会增加运动时的风险,适宜的服装对运动有促进作用,如适度压力的服装穿着在运动场合对人体具有保护作用,且能提高运动工效学.[9]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大学生健身运动方式存在不足,表现为运动频率低(仅11.5%的人会每天运动)、运动前缺少做准备活动的习惯(仅22.6%的人每次都做)、运动后缺少做整理运动的习惯(仅19.3%的人每次都做)等问题,还有部分大学生身体不适时也会带病运动,运动时不能选择适宜的服装.此外,大学生健身运动方式受到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的影响.

3.2 建议

大学生要取得良好的健身运动效果,首先应遵循合理的体育运动卫生原则.大学是人的一生中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也是提高身体素质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应坚持每天锻炼,以有氧运动为主,每次锻炼30~60 min,同时运动时要选择适宜服装,使身体处于良好的运动状态,运动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运动后应做整理运动;其次,对不同性别、不同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大学生,应结合其生理、心理、行为等方面差异,因人而异,选择适宜的健身运动方式,确保大学生健身运动的科学性与安全性.

[1]姚鸿恩.体育保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刘晓军.运动风险评价理论体系的构建[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3]石岩.体育活动风险研究之思考[J].体育与科学,2008,29(2):4-6.

[4]张海燕.性别差异与教育[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5]张俊宗,赵金保.现代大学管理模式转型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04,48(11):18-20.

[6]风笑天.独生子女:媒介负面形象的构建与实证[J].社会学研究,2010,37(3):177-198.

[7]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8]冯美云.运动生物化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9]马淑泰.竞技运动服装器械对运动员成绩的影响价值及对策分析[J].时代报告,2011,(6):39.

猜你喜欢

卡方独生子女习惯
卡方检验的应用条件
卡方变异的SSA的FSC赛车转向梯形优化方法
卡方检验的应用条件
上课好习惯
图说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好习惯
卡方分布的性质与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