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情感教学浅谈
2013-12-31张新建
张新建
摘要:情感丰富是中学生的特点。因而,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多方面渗透情感。课堂上,手段多样;课堂下,灵活多样。总之,树立大语文观,用感情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语文课堂;业余生活;情感因素
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使学生从“要我学”升华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从而达到以情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的目的,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国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认为:“教育者不能没有感情。没有情感,如同池塘没有水就不为池塘一样;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
情感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其深厚的基础。这是因为,从生理上讲,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迅猛阶段,其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仅仅处于感性阶段,对事物的认识尚处于朦胧状态,认识事物存在片面性,且情绪不稳定,易于为情感所动而感情用事,因而情感教学能因人而异地对学生起到巨大教育作用。其次,从社会环境讲,中学生接触最多的莫过于家长和教师,因而也最易受其影响,而情感教学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感情,从而激发其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情感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课堂教学,润物无声
语文是有声艺术,充满情意的朗读,可以让人凝思静想,也可以让人潸然泪下。教学中,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受到感染,也会由单纯的欣赏者变为主动参与者。例如,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以奔放的热情,大声疾呼,激励青少年奋发图强,救国家,民族于水火之中。整篇文章读来,回肠荡气,富有极大的鼓动性和感染力。对于这篇文章的教学可以采用诵读法。教师诵读,示范引领;学生群读,感情澎湃;个体诵读,美在陶醉。课堂上,诵读时如涓涓细流,轻轻流过心田;时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学生的情感可以随不同理解而摇曳多姿,语文的美就在这真情诵读中了。
学贵有疑,学须知疑。学习的情感产生于克服了由学习困难所造成的苦恼,愉悦之情表现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后的惊喜,是释疑、解疑后的成功体验。语文知识系统性强,前后知识联系紧密,教师可在每节课的教学中巧设疑问,承上启下,使学生温故而知新,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在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下精心设疑,并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的回答及时作出准确而有分寸的评价,必然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情感教学不仅体现在传授知识时的声情并茂感染学生,更在于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人翁”精神的体现。一位学生说:“我读《乡愁》不经意间,潸然泪下,母亲、故乡久久徘徊心头。”如果只是教师讲学生们听,学生不能较好地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观点,因此,我们在传授知识,赏析作品的同时应紧扣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去领略作者创作的独具匠心和作品深刻的主旨背景。《白毛女》是一篇戏剧,学生对戏剧的欣赏存在很大的难度,戏剧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因而在学习这样的文章时,学生往往表现出的是无所适从和不感兴趣。而戏剧又是必须了解的文学样式,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教师有义务让学生了解戏剧的博大精深和深刻内涵。因而,运用情感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学生兴趣。我们可以巧妙设置场景,还原人物,让学生用心去感受人物。比如,可针对杨白劳和喜儿团聚祈求平安过年一节来充分调动学生情感,抓住重点让学生加以体验作品主旨。让一位女同学扮演喜儿,而让一位男同学出演杨白劳,鼓励他们根据自己对课文中人物把握表演,然后再充分调动学生,鼓励他们饰演心中的杨白劳和喜儿,在人物的表演中有了切身感受。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而且使学生对课文中的中心环节有了较深的感悟,对作品内涵有了较深刻的把握,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二、业余生活,情真意切
语文教学不能拘泥于形式,语文教师应多和学生接触,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我们应多关心学生议论的话题,注意学生的动向,揣摩学生心理,因时而异地感染学生。上课前,走近学生,给他们以微笑;上课中,融进他们之中,心与心沟通;下课后,晚走一分钟,真诚地和他们聊几句。生活中有话题,学习中有话题,谈笑间语文在升华,说笑中语文在延续。
学生的情感细胞非常丰富,教师应巧妙地拨动他们心弦,靠近他们,用爱包容他们一切。因而,我们应深入学生生活,哪怕是些琐碎小事,比如,这周回家父母为你做了什么好吃的等等。在笔者短短的几年从教生活中,曾经历过这样一件小事,一次,一位学生正经过一座正在施工的教学楼,笔者未等学生开口打招呼,便用手指了指学生头顶上方说:“小心!”就这样一句普通的话,却转变了那位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观念,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变不知怎样去学为乐学,这也许是情感交流的原因。而那位学生也经过自己的努力使屡次不及格的语文在中考时达到115分。在教师节的那天,那位学生恭敬地走到笔者面前,用双手捧给笔者一件饱含真情的礼物“心曲”,信上有这样一句话深深地打动了笔者:“……老师,您妈妈般的话语使我倍感亲切。而我却只红着脸‘嗯了一声,这件小事虽早已过去,但他却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我看到了您那平凡而又伟大的身影……”可以看出,这段文字是那位学生的肺腑之言。一句极其普通的意外之语,却改变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认识,变厌学为乐学。俗话说:“爱屋及乌”,教师的爱,可以滋润学生心田,唤起学生情感,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亲近感、信赖感,学生又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喜欢听他的课,积极回答他提出的问题,努力完成他布置的作业,而自己逃避学习或是违背要求时会感到不安。
总之,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而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关键在于教师。我们不仅要“爱教”更应“爱生”。语文教师只有让情感充盈课堂,课堂上才能盛开出最灿烂的花。
参考文献:
1.王凌燕,《浅谈语文教学》《三人行》
2.王锡成,《关于情感教学的研究与思考》
【责编 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