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秋季外交”看中国外交新风格

2013-12-31金灿荣

中国报道 2013年10期
关键词:领导层外交主席

金灿荣

金灿荣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

习近平主席9月3日-13日出访中亚四国并出席G20领导人峰会。他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中首次倡议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

9月3日至1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四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并出席了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八次峰会及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

习近平主席为期11天的出访引起了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也拉开了中国“秋季外交”的序幕,这被视为中国新一届领导层全新外交风格的进一步体现。在笔者看来,要对这一外交新风格进行全面解读,最重要的是分析它形成的背景及其内在的主要特点。

因应国内外形势的新风格

毋庸置疑,新一届领导层的外交新风格源于一系列变化了的国内国际形势。从国内来看,自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开启中国新老领导层过渡之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就已经形成了对外工作方面新的整体思路,这一整体思路集中体现在2013年1月28日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

在这次讲话中,主要传递出了三个重要信号:一是表明中国将延续和平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二是提出了“两个机遇”的概念,既要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更要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三是强调中国决不会放弃国家正当权益甚至牺牲国家核心利益。

不难看出,中国新一届领导层上任之初就展现出更加重视外交、更多融入外部世界,因而也更具进取心的特点。此外,中国在过去十年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以及海外利益的急剧扩展,这也在客观上要求自身调整外交思路以适应新的现实。

而从国际来看,这与中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相关,整个世界对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期待明显上升。与此同时,中国也不得不开始面临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和日益增多的国际争议。

当前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世界经济出现微妙变化,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趋稳,新兴国家经济发展暴露出一些问题,其结果是美国信心有所恢复,国际上出现新一轮唱衰中国的论调;第二,美俄关系持续紧张,从斯诺登事件到当前的叙利亚危机,两国之间都存在严重龃龉,短期内无法缓和;第三,中东局势更趋复杂,特别是埃及和叙利亚乱局为该地区未来走向增加了诸多不确定性。

新风格、新特点,亮点频现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新一届领导层逐渐形成了中国外交的新风格,并在具体的对外政策中体现出许多新特点。

第一,当前中国外交具有明显的“主动性”特征,即与过去相比,更加强调“以我为主”。就现在来看,中国外交的问题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中美之间的信任有问题,一个是中国与周边部分国家存在海洋领土主权争端。如果按照过去的逻辑,新的领导集体应该首先着手处理这两大问题,然而结果却不是,习主席上任后首先出访俄罗斯和非洲部分国家,采取了“先外围后内线”的思路,即先把“阵地”巩固好,再来解决重点问题,这体现出一种以我为主的主动性。

第二,中国外交新风格还体现在“全方位”上,它表现在领导人出访的地域特别广,几乎遍及世界各大洲。例如,习主席今年6月出访了加勒比海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两国,其中特多1974年就已经与中国建交,可是将近40年没有中国领导人到访,现在就弥补了这一空白。此外,中国外交涉及的内容也是全方位的。例如在今年博鳌论坛10周年的活动上,习主席对全球治理进行了诸多阐述,表明中国以后将作为一个全球治理的主要参与方为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在扶贫、救灾、金融稳定、贸易稳定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中国在对外场合开始多次强调“底线原则”,这体现出中国坚定维护自身核心利益的决心进一步增强。例如,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在每一次强调国家间合作的时候,也强调我们不会放弃自己的核心利益、不会拿自身核心利益作交换,这就是底线原则。不难看出,新一届领导层对这一点相较以往表达得更明确,展现了中国的自信,也是“负责任大国”的应有之义。

第四,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具有十分鲜明的个人特色,新的个人风格也成为整个外交新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中国外交也增添了不少新亮点。例如,习主席和李总理在讲话时语言平实、通俗易懂,而且时常通过举例子、讲“故事”等方式阐明道理,起到了增进国际理解、缩小彼此距离的良好作用。

与上述四点外交新风格相应,中国在具体的对外政策选择中也体现出许多方面的新特点:

一是针对美国回归亚洲,中国开始更加注重“东西平衡”,即加大了“西部战略”在中国外交中的分量。

李克强总理于9月11日出席达沃斯论坛,在开幕式上致辞称中国经济奇迹已进入提质增效“第二季”。

二是“走出亚洲”,在中国海外利益遍及全球的新背景之下扩展自身外交舞台,同时大大增加外交活动空间。

三是提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这一点起初针对中美两国间存在“互信赤字”的现实,后来进一步适用于发展与所有大国的关系,但仍以中美关系为主。

四是逐渐开始对周边进行“不等距”外交,即根据自身利益以及周边国家对华政策和态度进行区别对待,用以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

五是加快走向海洋,这是中国力量和利益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也是今后实现自身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

六是大力推进公共外交,通过各种多边舞台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七是加速推进国防现代化。

猜你喜欢

领导层外交主席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跟着”习主席去大阪
主席致辞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微型公共领域理论对协商民主实践探索的价值
基于面板数据的领导层过度自信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企业投资水平的中介效应探索
领导层,你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