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013-12-30贺飞宇
贺飞宇
【摘 要】党中央提出并强调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并不是否定更不是要取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因为如果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发展方式就不可能根本转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破解各种矛盾,实现经济平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这些年,我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这仍然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关键词】经济增长;经济发展;转变
一、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关系
对经济问题的认识,我们经历了从“增长”到“发展”的转变过程。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就开始强调必须把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十一五”时期的战略重点,努力取得突破性进展。党的十七大将党对经济问题的认识又推进了一步,明确提出,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总结,是我党对经济理论和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完善。
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是不同的,经济发展方式不仅是指量的增加,更注重的是提高质量和改善结构,是质和量的统一,是经济增长到一定程度后,不仅要求GDP的增长,而且要求大力发展社会保障、科学教育、医疗卫生等各个方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要提高生产效率,就是通过较低的投入、较低的消耗、较低的污染来获得更高的效益。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包含更多的经济社会内容的,除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还包括教育的发展、社会保障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也是密切联系着的,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就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础和前提,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目的。
二、为什么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一)是改善生态环境的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近些来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相当严重。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严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新污染物质的危害正在显现。突发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时有发生。涉及生态环境和污染的国际贸易争端与摩擦不断加剧。在这种情况下,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对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才能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才能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是应对资源短缺的必然选择
我国是世界上的第一人口大国,也是资源总量大国,但是我国的人均资源非常短缺。如果要解决我国经济增长和发展中的资源瓶颈制约,就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切实保护各种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国家。
(三)是适应全球经济新格局的要求
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一个低速增长的时期,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的几年,世界经济平均经济增长大致在2%-3%。2013世界银行对2013世界经济预期平均增长为2.2%。经在济进入低速调整的大环境下,我国只能转向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必须立足于调整结构、扩大内需,改变经济发展方式。
(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
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时期,社会矛盾凸显,民生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现阶段民众最看重的、最普遍的利益诉求。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发展中的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重视社会事业的发展和重视改善民生,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社会保障和民生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三、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一)要转变思想,转变观念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是观念的转变。因为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方式。从一定意义上讲,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大的障碍就是思想观念的障碍。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的基本思想,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是加快发展,十六大是又快又好,十七大又好又快,十八大指出:发展方式转变不是经济总量扩张,而是结构升级,模式的转变。可见思想指导行动,解放思想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推动力量。
(二)政府要转变职能
中央早就提出要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对经济宏观调控的职能,只能集中于中央政府。各级政府是要为经济发展创造好的环境,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推动经济发展的主体是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而不是政府,政府的责任是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同时搞好公共服务。有的地方每个部门都要分担GDP指标,我们不能不要GDP,但是不能是唯GDP。2013年11月4日,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印发的《关于开展“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和加强制度建设的通知》提出:“坚决纠正唯国内生产总值用干部问题”。这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中央文件首提纠正“唯GDP论英雄”。近期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也强调了防止一味以生产总值排名比高低、论英雄。
(三)教育投入要继续加大
教育是科学技术创新和转化的基础,发展教育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很多发达国家经济结构转变与升级,其标志就是高新产业的兴起,随着科技的发展,产业结构也会发生变化,第三产业的比例提高,教育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更加突出。在我国,创新型人才不足制约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创新型人才、领军型人才相对偏少,教育财政投入的不足,是我国劳动者素质总体偏低重要原因。早在1993年制定的教育发展纲要中就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比例要达到4%,然而直到20年后的2012年,教育经费支出占GDP之比才首次达到4%。有理由相信教育投入的加大和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将发挥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四)要加强法制建设
法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法律制度是人们对社会发展与建设的规范性预期,规定了人们的利益结构和对经济行为的激励和约束程度。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和制度变迁制度创新的过程是同步的。而制度建设的重点是法治建设。法治是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法治可以使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人的个体行为选择和政策决策行为选择更为规范化,同时还可以减少社会管理的成本,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我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但是近些年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是国际大环境经济形势变化的需要,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破解各种矛盾,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
参考文献:
[1]伍长南,黄继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2]杨万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M].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 闫宇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层次策略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