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2013-12-29谢帮伟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计算机技术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和交流的工具,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普遍,计算机技术的掌握对于人们越来越重要,能否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成为了衡量一个人能力的一个重要决定性因素之一,所以,在21世纪的今天,计算机学习成为了人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计算机教学也成为了高等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是高等教育培养综合性人才,提升高校学生能力,增强学生竞争力的一种关键性手段,目前就计算机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引起了我国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其中,就关于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并被广泛地应用于计算机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在学生计算机兴趣、计算机掌握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任务驱动法;实施;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6-3792-02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通过网络学习、交流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作为信息社会的主要代表之—的计算机也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学习和交流的工具,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所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事物,在高等教育中,就关于计算机的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了,也不适用与计算机的学习,而任务驱动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计算机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计算机能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当代高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被广泛地采用,任务驱动法对于我国高校教学尤其是计算机教学使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它丰富了计算机教学方法,充实了计算机课堂学习内容,对学生计算机的学习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 任务驱动法的含义
这个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丰富课堂学习内容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我国高等教学方式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
2 任务驱动法的特点和作用
2.1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任务驱动法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着巨大的不同,传统的教学方式倾向于老师对学生单方面的灌输,不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参与性等,而任务驱动法则正好相反,它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和中心,一切都是在围绕着学生进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法可以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和问题的解决中,在每一个阶段中,学生都是主体,主动权掌握在学生自己手里,同时,通过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进行讨论和交流,可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也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2提高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任务驱动法注重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平等关系,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是平等的,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反驳别人的观点,并不一定老师就是正确的,也不一定学生就是错误的,老师和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学习,有时候一些计算机问题需要老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和配合,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依靠某一个人的能力就完全可以解决问题,必须依靠团队的整体能力才能做到正确、尽快的解决问题,实现教学目标。
2.3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方式和内容
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关注于学生的理论学习,即学生对书面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忽略了学生实际动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法在这方面对传统教学方法做出了补充,在任务驱动法的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之后,学生可以进行实际动力操作,真正地从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从而将计算机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将枯燥的计算机学习转化为活跃地、积极地学习,丰富了计算机教学的方式和内容。
3 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3.1提出具体问题
任务驱动法的首要任务就是先提出问题,由问题展开计算机的教学学习。任务驱动法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法,主要以理论作为主要学习线索,它把问题作为学生学习的线索,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相互讨论和交流,每一个问题都要符合学习的内容和目标,体现出将要学习的知识点,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学习网页的制作过程中,老师可以预先准备一些简单的网页,包括动画、插图、文字等内容,通过课堂上展示网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出关于文字编辑、图片插入、动画设计等方面的问题,在通过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找到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促使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与分析,锻炼其针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这样才能实现课堂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目标。
3.2分析问题
提出问题之后,老师不要及时对问题进行讲解,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去学习相关的知识,自主进行学习,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负责提供学习的具体线索,例如网页主要有那些部分组成,动画的设计需要那些素材等,这些线索应该从那些方向获得答案,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之后,老师可以通过提问问题,课堂展示等多种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实践中真正地学习相关知识,学会应该如何分析问题,从未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
3.3解决问题和鼓励、评价
任务驱动法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们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是课堂学习设立的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通过学习和交流,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更正某些错误的观点,得到解决相关计算机问题的正确方法,这个过程中,老师应该鼓励学生们发表看法,不应打击学生,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有利于学生们积极思考,积极讨论,最终解决问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自我思考的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提升。
4 总结
任务驱动法作为一种新的计算机教学方法,它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体现出了以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线索,学生为学习的中心,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工具等各种特点,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枯燥的学习方式,把课堂学习转变为了一种开放式的学习,老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课堂气氛更加活跃,真正地培养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和创造能力,学生可以自由发展自我个性,实现了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 高延涛,王一涵. 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经贸,2010(8):133-135.
[2] 欧阳楚彪.“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2012(4):245-246.
[3] 芮晨.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1(10):219-220.
[4] 马武邦.“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6):84-85
[5] 高美真.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教育探索,2007(4):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