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ACast与DVBS系统的对比分析
2013-12-29谢国雄梁心雄叶维端罗胜平
摘要:中国气象局卫星数据广播系统(简称CMACast系统)是将中国气象局现有的PCVSAT、FENGYUNC、DVBBS三套卫星广播业务系统进行整合,实现各类气象数据、视频资源的统一播放和国内外小站式的统一管理。 本篇文章着重介绍CMACast特点、系统软件、常见故障,对地市局台站安装该软件起到指导作用。
关键词: DVBS;CMACast; 分区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6-3692-04
广东完成了CMAcast卫星数据广播系统信号的对接入锁、硬件、软件配置程序,整体系统调试成功并投入业务使用。常规资料、国内自定义格式资料、天气雷达产品可以保证在5分钟内完成分发;国内外数值预报产品资料可以在30分钟内完成分发;风云三号气象卫星中国周边高时效产品可在30分钟内完成分发,该系统具有全新的卫星数据接收、传输、分发功能,并且采用大容量磁盘阵列和集群技术,极大地提升了资料广播和分发的时效性和数据传输率。
1 CMACast 特点
1.3 CMACast 工作方式
1.3.1 省级站
1.3.2 地市级小站
1.3.3 县级小站
一台接收PC机,接收到的数据全部写在接收PC机本地盘;通过在CMACast小站上的文件推送设置,将接收到的数据资料(包括FY-2D、FY-2E快显数据)推送到指定的应用终端(应用终端上的数据需应用终端自行删除)。提示:应用终端上需配置ftp服务(例如Win自带的IIS或其他ftp server程序)。如图4所示。
1.4 CMACast 数据处理
地市级、县级小站默认有四个磁盘分区用于存放数据,/dvbs2/sdb1、/dvbs2/sdb2、/dvbs2/sdb3用于数据接收;/dvbs2/sdb4存放日志 。日志分区建议设置60G左右(日志文件小站程序会定期维护)三个数据接收分区建议分区大小保持一致,小站程序会循环格式化存放数据。特别注意:三个数据分区将循环格式化,避免磁盘碎片问题,数据分区中采用特别的数据存放方式,不允许用户到数据分区中调取数据,日志分区中的日志文件会根据配置文件中设定的日志保留天数定期删除。
2.2 软件安装包
2.3 授权开通
小站软件安装完毕后,请确认:接收机、接收计算机网络连接完毕,接收机已入锁;加密狗已插到接收计算机上,点击桌面上的CMACast图标启动小站程序,从“系统状态”页面上读取“卡号”信息,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联系申请授权。
2.4 数据推送
2.5 接收数据故障
小站装好后,如何判断小站程序可接收数据?在命令行窗口中,进入/home/cmacast/bin目录下,执行./dbber 192.168.1.2,观察Total数值是否增加,该程序接收的是主站下发的测试数据包。小站界面“系统状态”页面显示的文件系统利用率已达到90%,正常现象,cmacast小站循环使用三个文件系统存放数据,一个文件系统使用达到90%后,程序会自动使用下一个文件系统。小站监视界面一运行即自动关闭,检查mediarecv.ini中的local_ip,应与连接接收机的网卡地址一致。小站接收资料不全,在系统设置中的通道设置查看所需通道是否已授权,有些是否已关闭;接收机设置中的PID是否为100~107。资料推送不完整:检查推送设置中的“排除”、“指定”选择是否正确;目的主机磁盘空间是否已满; ftp服务端是否开放写权限和创建目录权限;手工登录ftp确认ftp服务状态是否正常。
2.6 流媒体故障
在小站页面的信息栏上确认流媒体数据已经收到,在系统设置中的流媒体转发设置中确认流媒体转发已勾选,观看流媒体的计算机与接收服务器在同一网段内,观看流媒体的计算机本机防火墙关闭,安装了vlc和recplayer软件,观看气象频道请在vlc的打开网络串流中输入udp://@239.0.0.45:7000,观看电视会商请在recplayer中打开, 239.0.0.46,端口7000, 如解码显示有问题,请尝试在本机安装暴风影音等播放软件后再试试。
3 结束语
CMACast设备连接全部完成;进行接收机升级;准备好快速安装光盘;使用快速安装盘恢复系统;插上加密狗;运行CMACast软件,确认界面显示正常;拨打授权电话要求授权;确认数据开始接收;进行文件推送及流媒体转发配置;日常运行关注公告和升级信息;注意进行系统备份。
参考文献:
[1] 陈季章.浅谈卫星数据广播与企业信息化[J].青海科技,2004,11(4):56-57.
[2] 杨尧生,苏泉,任少民.省级地球站上下行链路的计算[J].电视技术,1999(2):68-74.
[3] 江魁,杨文玲.IP网络组播路由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1(Z1):42-44.
[4] 李杰,马建国.基于卫星数字广播的IP业务实现机制研究[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3(6):22-25.
[5] 夏光峰.校园网络环境下组播服务的研究、设计与部署[J].合肥联合大学学报,2004,14(3):30-33.
[6] 刘成文.浅谈VSAT卫星通信系统设计方法[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3(2):54-56.
[7] 朱杰.北京气象卫星地面站FY-3数据接收系统故障分析[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08(4).
[8] 陈月娟. 我国的气象卫星[J]. 少儿科技, 2003(4)
[9] 晁定波.论高精度卫星重力场模型和厘米级区域大地水准面的确定及水文学时变重力效应[J].测绘科学,2006,31(6):16-18,23
[10] 冯军.VSAT卫星通信网系统设计[J].邮电设计技术,1998(10):9-12
[11] 潘亚汉,朱自强,张志强. 现代卫星通信调制解调技术的发展(上)[J].无线通信技术, 1997(4).
[12]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成功发射[J]. 数字通信世界, 2008(6)
[13] 文汉江,章传银.由卫星测高数据观测到的印度洋海啸波高[J].长江大学学报,2005(2):39-40,54.
[14] 任荣珍.与太阳同步为全球造福—风云三号01星成功发射入轨[J].国防科技工业,2008(6):30-31.
[15] 李小勇张卫.指定信源域间组播SSM的研究[J].微机发展,2004,14(11):80-83.
[16] 许斌.我国成功发射首颗风云三号气象卫星[J].中国航天,2008(6):15-16.
[17] 龚翔. IP组播技术—让通信网络更加优化[J]. 广播电视信息, 2002(9).
[18] 许斌. 观天测地 我国成功发射首颗“风云三号”气象卫星[J]. 太空探索, 2008(7).
[19] 崔鹏,杨军,施进明,王素娟.加解密技术在我国新一代气象卫星数据传输中的应用[J].气象科技,2006,34(2):233-236.
[20] 范天锡.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的特点和作用[J].气象科技,2002,30(6):321-327.